司馬姓的來源,姓司馬的名人

    時間:2020-10-16 11:56:43 百家姓 我要投稿

    司馬姓的來源,姓司馬的名人

      司馬[司馬,讀音作sīmǎ(ㄙㄇㄚˇ)]

      姓氏淵源

      第一個淵源:源于官職,出自西周掌管軍事大權(quán)的大臣程伯休父,屬于以官職稱謂為氏。

      上古時有人重黎,為司掌天地之官,唐堯曾撫育重黎之后。周宣王時期,有重黎之后程伯休父,官至司馬,執(zhí)掌國家軍隊,佐政輔國,權(quán)勢重大。后來程伯休父克平了許方,立下大功,周宣王允許他以官職為姓,其后遂成司馬氏。

      第一個淵源:源于生姓,出自晉朝晉元帝司馬睿,屬于因故改姓為氏,或以官職稱謂改姓為氏。

      該支司馬氏出自晉元帝司馬睿,原本姓生,后因職而改姓司馬,其后代亦成為司馬氏,世代相傳至今。

      第三個淵源:源于改姓,出自姬姓許氏、郝氏改姓,屬于因故改姓為氏。

      許穆之、郝惔之,他們的后代中有人因故改為司馬氏。

      得姓始祖:程伯休父。

      據(jù)史籍《通志·氏族略》上記載,追源溯流,司馬氏的得姓始祖是周宣王執(zhí)政時期官拜司馬(管轄軍政和征戰(zhàn)的官職)的程伯休父,因他屢次征戰(zhàn)有功,而被賜姓為司馬,其后世子孫即“以官為氏”而姓了司馬。程伯休父是殷、周朝時期一個諸侯,是上古顓頊帝之后祝融氏重黎的子孫所傳。程伯休父的子孫,一部分“以官為氏”而姓了司馬;一部分依照慣例“以國為氏”而姓了程。因此司馬氏系出程氏,和程氏一族是一家人。司馬氏的得姓,大約在兩千七百余年前。司馬氏后人奉程伯休父為司馬氏的得姓始祖。

      遷徙分布司馬氏人口總數(shù)在中國的大陸和臺灣省都沒有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不過,在宋版《百家姓》中排序為第四百一十位。

      “司馬”是古代官名,指調(diào)遣武裝部隊的武官,掌管天下軍事,相傳古帝少昊時期就設(shè)置有司馬一職。司馬氏就是擔(dān)任過司馬一職的人的后代。

      至周宣王執(zhí)政時期,大臣程伯休父為司馬,征戰(zhàn)有功,攻克了分布于淮河中下游的徐戎族,周宣王便以官名賜姓予他,其族人得賜為“司馬”氏。商朝、周朝均設(shè)有司馬這一武官,后代也有沿用。但此后的'一些司馬卻可以是文官。

      順求戰(zhàn)國時期的宋國、齊國等國,亦有公族子弟以此官職命名的。

      而司馬做為姓氏,由于是御族而生的,因此發(fā)展得相當(dāng)快,程伯休父的子孫中就有以司馬為姓的。

      另外,有寫人是改姓為司馬氏的,如晉元帝司馬睿本姓生;許、郝二姓均有改姓司馬的。

      司馬氏望族居河內(nèi)郡(今河南省西部、黃河以北地區(qū)武陟縣西南一帶)。

      郡望堂號

      1.郡望:

      河內(nèi)郡:古以黃河以北為河內(nèi),以南、以西為河外,這是晉國人的觀點。春秋末期楚漢之際置河內(nèi)郡,治所在懷縣(今河南武涉),當(dāng)時轄地在今河南省黃河以北、京漢鐵路以西一帶地區(qū),包括汲縣。西晉移治野王(今河南沁陽)。隋于野王為河內(nèi)縣。隋唐河內(nèi)郡即懷州。元朝時期設(shè)為懷慶路。明、清兩朝為懷慶府,河內(nèi)縣之名不變,常為治所。民國政府時期,改河內(nèi)縣為沁陽縣。

      2.堂號:

      河內(nèi)堂:以望立堂。

      太史堂:漢朝司馬談、司馬遷父子都封太史公,司馬遷繼續(xù)其父司馬談寫成《史記》。宋朝司馬光著《資治通鑒》。

      家乘譜牒司馬氏慶系譜六卷,(清)司馬灝文重修,清朝年間木刻活字印本一冊。現(xiàn)被收藏在中國國家圖書館。

      司馬氏族譜十一卷,末一卷,著者待考,民國年間河內(nèi)堂木刻活字印本十二冊。現(xiàn)被收藏在中國家譜網(wǎng)站檔案館。

      山西涑水司馬氏源流集略八卷,著者待考,清嘉靖六年木刻活字印本四冊。現(xiàn)被收藏在中國家譜網(wǎng)站檔案館。

      字輩排行

      山西涑水司馬氏字輩:“過前惟微見之者明我知既效疇云弗矜□人為椎常心所榮我方柜避嚴(yán)敖乃行勢盈□速罪連比朋先見之哲椎而不膺帝求諍臣詔來自京懇章以辭收命于成鳴人皆進(jìn)我獨退之眾人多回我獨直之直豈我名退惟我當(dāng)誰其知之哲君惟皇道遐命局□矣其亡琢茲溫楚水諳端良”。

      歷史名人司馬光(1019-1086),北宋時期著名政治家,史學(xué)家,散文家。北宋陜州夏縣涑水鄉(xiāng)(今山西運城安邑鎮(zhèn)東北)人,出生于河南省光山縣,字君實,號迂叟,世稱涑水先生。司馬光自幼嗜學(xué),尤喜《春秋左氏傳》。

      司馬炎(236年—290年),字安世。晉朝的開國君主,謚號武皇帝,廟號世祖。司馬炎為司馬昭長子,曾出任中撫軍;但是司馬昭卻有意讓幼子司馬攸繼承,但在重臣的反對之下,司馬炎于265年5月被封為晉王太子。同年8月司馬昭過世之后,司馬炎繼承晉王的爵位。次年1月,司馬炎逼迫魏元帝曹奐禪讓,即位為帝,國號晉。晉武帝大肆分封宗室為王并使其掌握兵權(quán),以補(bǔ)曹魏由于過度壓抑宗室,導(dǎo)致皇帝孤立最后被權(quán)臣所篡的前車之鑒;同時于268年頒布泰始律令,并于279年命賈充、楊濟(jì)、杜預(yù)、王濬等伐吳,280年3月孫皓投降,孫吳滅亡,自從黃巾之亂以來的分裂局勢暫時獲得統(tǒng)一。

      司馬耕:(生卒年待考),字子牛,亦稱司馬牛。

      春秋末期宋國人。唐開元封“向伯”,宋又封“楚丘侯”,后又改稱“睢陽侯”。

      司馬談:(生卒年待考),夏陽嵬東鄉(xiāng)高門村人(今陜西韓城)。著名漢朝大臣、史學(xué)家、文學(xué)家。

      其父司馬喜為五大夫。談自幼向方士學(xué)習(xí)天文地理,拜楊向為師學(xué)習(xí)周易,拜黃子為師學(xué)習(xí)道家學(xué)說。

      漢建元至元豐年間(公元前140~前110年),被封為太史令,掌管天文地理,不治政事。

      漢元豐元年(公元前110年),漢武帝首赴泰山舉行封禪典禮,談因病留守周南,未能與武帝同行,郁憤而亡。

      區(qū)、歐、歐陽三姓同宗在華族的千千萬萬個姓氏當(dāng)中,不少姓氏是源自同一個祖宗,在漫長的歷史長河里,由于逃亡、遷徙、避難以及其它原因,同一個祖宗的后人分別擁有不同的姓氏。

      相(Xiàng)夏朝有一個帝王叫相,他的后裔支庶子孫,有的就以祖上的名字作為姓氏。另外一支相姓出自子姓,商王河亶甲居住在相地,后來又遷都他處,而仍然留居在相地的人,便以相作為姓氏。相榮是晉代的著名辭賦作家。

      關(guān)氏發(fā)源安邑 家世光彩榮耀這個備受敬仰的姓氏,家世源流也光彩榮耀無比。他們的始祖,就是夏朝末年那位可敬的大臣關(guān)龍逢。這一點在《姓源》一書上記載得清清楚楚,是這樣的:“夏臣關(guān)龍逢之后,望出隴西,東海。

      一、姓氏源流祿(Lù 祿)

      姓源出有三:

      1、出自子姓,以祖字為氏。上古商朝的末代王叫紂王,紂王有個兒子叫祿父,后來祿父的孫子取祿字為姓,世代相傳。

      2、出自以官職為氏。另一支祿姓,來源于周朝時的官職。

      一、姓氏源流滿(Mǎn 滿)

      姓源出有三:

      1、出自媯姓,為先帝舜的后代,以祖字為氏。西周初,周文王打敗商國以后,將舜的后裔胡公滿封在陳這個地方,建立了陳國。春秋時期陳國被楚國打敗,陳國滅亡。

      “卻”同“卻”。讀音:què。“卻”的繁體寫法為“卻”。卻姓是中國人姓氏之一。卻一、以封地為姓,源于春秋時期,出自姬姓。春秋時,晉獻(xiàn)公征伐翟人,公族子弟叔虎奮勇當(dāng)先,帶領(lǐng)晉軍攻破翟人營壘,打敗了翟人。

      一、姓氏源流雍(Yōng 壅 雝)

      姓源出有二:

      1、出自姬姓,以國名為氏。西周初周朝剛建立時,周文王的第十三個兒子,也就是周武王的兄弟,被封于雍地,就是現(xiàn)今河南省泌陽縣一帶。這位王子又封為伯爵,所以人稱雍伯,雍伯是雍國的創(chuàng)始人。

      一、姓氏源流逄(Páng)

      姓源出有三:

      1、出自姜姓,上古炎帝的后裔,以國名為氏。炎帝子有人名叫陵,商初受封于逄(今所在地不詳),建立了逄國。也稱為逄伯陵。

    【司馬姓的來源,姓司馬的名人】相關(guān)文章:

    司馬姓的來源10-18

    艾姓的來源及姓艾的名人07-21

    楊姓的來源及姓楊的名人07-20

    楊姓的來源及名人07-21

    柯姓的來源03-15

    閆姓的來源06-16

    局姓的來源06-13

    盾姓的來源06-12

    愛新覺羅姓的來源07-21

    趙姓的來源07-21

    91久久大香伊蕉在人线_国产综合色产在线观看_欧美亚洲人成网站在线观看_亚洲第一无码精品立川理惠

      亚洲第一福利天堂在线观看视频网站 | 亚洲性影院在线看 | 在线一区二区网站 | 天天看天天爽国产 | 亚洲欧洲国产日产综合 | 一区二区三区免费AV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