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中外財務管理理論研究的若干認識

    時間:2024-08-10 03:52:43 財務管理畢業論文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對中外財務管理理論研究的若干認識

    我國現有的財務管理理論尚不能滿足財務管理實踐的需要,理論對實踐的指導作用較滯后。本文試圖通過我國與西方(主要以美國為代表)財務管理理論的比較,談一些對我國財務管理理論發展的想法。
     

      一、我國財務管理理論發展的基本情況

      我國財務管理理論研究,是隨著我國財務管理實踐的發展而發展的。

      在財務管理理論研究的第一階段,我國財務管理理論研究的成就主要表現在這樣一些方面:關于企業財務本質;關于經濟核算的實質、客觀依據、考核指標體系、國民經濟核算和專業核算與群眾核算的關系;關于社會主義經濟中是否存在利潤。此外,這一階段的財務管理理論研究還涉及到社會主義的資金理論、成本理論、財務與會計的關系等問題。

      在財務管理理論研究的第二階段,我國財務管理理論研究的成就主要表現在如下方面:1.對財務本質的繼續討論,提出財務本質“價值分配論”、“價值運動論”、“本金投入與收益論”等。2.關于財務的職能,提出財務的兩種職能、三種職能、四種職能、六種職能等觀點。3.關于財務調控機制。有人認為財務調控是社會再生產過程中價值運動的自我調控系統,經濟機制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有人認為財務調控是財政部門代表國家對企業資金運動進行的調節與控制。4.關于財務的主體。提出作為企業財務主體的,應當是企業本身。5.關于財務管理的目標。提出的認識很多,分別有:企業利潤最大化、經濟效益最大化、企業凈現值最大化、所有者財富最大化、企業價值最大化、資金運動合理化;還有人認為財務管理目標應當是多元的和具體的。6.關于財務管理假設。共同的認識是財務管理的假設并非一個而是一組,但對其組成持有不同看法,如有的認為應包括理財主體與自主理財假設、資金市場健全假設、連續經營假設;有的認為應包括獨立理財主體假設、謀求價值增值假設、財務風險假設、財務關系客觀性假設、利益平衡分配假設、財務環境與財務文化決定假設、財務可管理假設,等等。7.從產權角度對財務管理的研究。有人主張應重視從產權角度對財務管理進行研究,并論述了產權理論與財務管理的關系、產權管理中的財務問題。還有人將產權分析與財務管理理論相結合,提出了所有者財務的觀點、出資者財務的觀點、經營者財務的觀點。8.關于宏觀財務或國家財務,即將國家作為國有資本所有者與作為社會管理者所具有的不同經濟權利及責任的學說。9.關于財務理論體系,即討論財務理論體系的構成。10.關于預算管理。有人認為實行預算管理是改善企業經營的重要措施,并從預算與國有企業改革、預算管理的內涵與本質、預算管理模式、預算管理特征、預算管理的前提與條件等諸方面對預算管理進行了探討。

      二、西方財務管理理論的基本情況

      理財學界普遍認為,1958年美國米勒教授和莫格迪萊尼教授關于資本結構無關論的研究論文的發表,標志著現代理財學的誕生。從那以后,現代西方財務管理理論大體包括這樣一些內容:1.有效市場理論。說明的是金融市場上信息的有效性,即證券價格能否有效地反映全部的相關信息。有效市場理論給財務管理活動帶來了很多啟示,如既然價格的過去變動對價格將來的變動趨勢沒有影響,就不應該根據股票價格的歷史變化決定投資或融資;既然市場價格能夠反映企業的狀況,市場上的證券價格一般也就是合理的,因此凡是對證券的高估或低估,都應當謹慎;既然市場價格是準確和可靠的,對企業狀況的人為粉飾也就不會長久地抬高企業的價值;既然資本市場上的證券都是等價的,每種證券的凈現值都等于零,因此各種證券可以相互替代,也就可以通過購買各種證券進行投資組合。2.證券投資組合理論。這一理論給出了關于證券投資組合收益和風險的衡量辦法,即:在一定的條件下,證券投資組合的收益可由構成該組合的各項資產的期望收益的加權平均數衡量,而風險則可由各項資產期望收益的加權平均方差和協方差衡量。計量出了證券投資組合的價值,投資者便可以通過適當的證券組合,提高投資效益。3.資本資產定價模型。該理論用于對股票、債券等有價證券價值的評估。按照資本資產定價模型,在一定的假設條件下,某項風險資產,比如某股票的必要報酬率,等于無風險報酬率加上風險報酬率。資本資產定價模型回答為了補償風險,投資者應當獲得多大報酬的問題。4.套利定價理論。該理論提出了一種比資產定價模型理論更為通用的定價學說和方法,是資本資產定價模型的擴展。這種理論認為,風險資產的報酬不只是同單一的共同因素之間具有線性關系,而是同多個共同因素具有線性關系,從而將資產的定價從單一因素模型發展成為多因素模型,這樣就更好地適合了現實中的復雜情況。5.資本結構理論。最初的理論認為,根據某些假設,通過套利活動,企業不會因為資本結構的不同而改變其價值,即對于企業價值來講,資本結構是無關的。隨著研究的深入,對問題的認識有了變化,即如果考慮公司所得稅,由于債息可以抵稅,在一定假設的前提下,企業的價值會隨負債程度的提高而增加,因此企業的負債越多,價值越大。以上理論的某些假設因為在現實生活中不能成立,所以其結論不完全符合實際情況。在放寬了一些假設條件,進一步考慮個人所得稅之后,得出的結論是:負債企業的價值等于無負債企業的價值加上負債所帶來的節稅利益,而節稅利益的多少依所得稅的高低而定,于是企業的資本結構仍與其價值無關。這些理論引起了很多討論,產生了一些新的認識,諸如“權衡理論”、“信息不對稱理論”,等等。其中的權衡理論繼續放寬上述理論的假設條件,引入負債的財務危機成本和代理成本,認為負債企業的價值應當等于無負債企業價值加上節稅利益,再減去財務危機成本和代理成本。這樣,當節稅利益與財務危機成本、代理成本相互平衡時,便是企業的最佳資本結構。6.期權定價理論。期權是一種能保護投資者利益的衍生金融工具。期權定價研究的是期權簽出方補償價格的確定問題。很多現代投資和融資活動都帶有期權的性質(如認股權證就可以看成是一種以股票為標的資產的買方期權;可轉換債券相當于非轉換債券加上投資者的買方期權,等等),因此期權定價在投資、融資管理中有著重要的作用。期權的定價,先是有股票期末價格概率服從正態分布情況下的定價模型;后又對該模型所存在的誤差進行了修正,使其進一步得到完善。7.股利理論。股利理論是關于企業采取怎樣的股利發放政策的理論,分為股利無關論和股利相關論兩類論點。在股利無關論看來,在完全市場條件(即具備一定的假定條件)下,由于存在套利活動,投資者對于企業留存較多的利潤用于再投資,還是發放較多的股利并無偏好,他們可以通過套利自動補償損失。既然投資者不關。C股利的分配,企業的價值就完全由其投資的獲利能力所決定,企業的股利政策不影響企業的價值。股利相關論則認為,現實中不存在股利無關論提出的完全市場條件,企業股利的分配是在科林制約因素中進行的,企業不可能擺脫這些因素的影響。這些因素既有法律、社會的,又有股東的,還有企業自身的。由于存在諸多影響股利分配的因素,企業的股利政策與其價值必然相關,企業的價值就不會僅僅由其投資的獲利能力所決定。從這一基本觀點出發,又形成了若干股利政策影響投資者行為的理論,如“信息傳播論”等等。

      上述理論支撐著西

    對中外財務管理理論研究的若干認識

    【對中外財務管理理論研究的若干認識】相關文章:

    關于民事執行理論研究中的若干題目01-12

    對我國財產保險若干營銷問題的再認識03-18

    淺研體系與體系工程的若干認識和思考03-04

    對會計理論研究“事項法”的再認識03-09

    試論財務管理理論研究的邏輯起點03-21

    中外飯店企業財務管理比較研究03-18

    文藝理論研究綜述03-19

    審計理論研究方法的探討12-09

    零增長理論研究03-18

    91久久大香伊蕉在人线_国产综合色产在线观看_欧美亚洲人成网站在线观看_亚洲第一无码精品立川理惠

      久久亚洲日韩理论AⅤ片 | 亚洲综合国产偷自区第一页 | 色老头在线精品线在线观看 | 亚洲美女高潮久久久久91 | 色老头在线精品线在线观看 | 亚洲欧美va动漫一区二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