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會計人才評價的探討
會計人才評價的探討一、關于會計人員知識的評價
中、高級會計人員(包括注冊會計師)都屬于專業技術人員,并且他們的行為直接影響經濟秩序,同時,經濟越發展會計也越重要,人們越來越多地關注他們的執業行為和執業規范。因此社會對他們的評價要求越來越高,就知識方面的要求,主要包括:知識儲備能力和知識更新能力。知識儲備能力;即會計、審計、財務管理、金融、法律、稅務會計信息系統的設計與維護的技能知識。知識更新能力,就是及時掌握法規的變化,了解學科發展的前沿動態,及時更新知識體系。
專業知識是會計人員知識結構的特色所在,無此專業知識,就不可能成為會計人員。但是,現代會計業務的重要特征之一就是綜合性。這一特征又要求會計人員的知識結構不能只限于本專業,而是既要有一定的深度,又要有一定的廣度,需要做到深廣結合。除具備基本的專業知識、技術技能外,還應掌握時事政策知識、財政稅務知識、銀行金融知識、公文寫作知識、企業管理知識、電腦操作知識、生產業務知識、數理統計知識、外語讀寫知識,涉外經貿知識;了解交通地理知識、法律法規知識、廣告公關知識等。增強管理技巧,做到知識與能力兼備、技能與技巧并舉。
二、關于會計人員能力的評價
會計的主要職能是核算、監督、預測、決策和管理的功能,評價的標準就是其是否履行其職責。評價時主要側重職業判斷能力、職業自律能力、職業執法能力、監督能力、決策能力等幾個方面。其中,對從事會計核算和管理的專業技術人員更側重評價職業自律能力、職業執法能力、監督能力、決策能力。
1.職業自律能力。會計人員掌握著企業的錢、財事務,控制著企業的費用開支,管理著企業的貨幣資金,如果沒有很強的職業自律能力將給企業帶來極大的損失。會計人員要經常自覺學習有關會計的職業道德規范,不斷地增強職業道德的理性認識和自律意識,保證會計事項的處理客觀公正。
2.職業執法能力。指會計人員抵御誘惑,遵紀守法的能力。會計職業是一項政策性強、涉及面廣的經濟工作,是一個集許多利益主體的利益為一身的職業,掌握著一個單位全部的錢財事務,會計人員一旦喪失職業執法能力將給企業和本人帶來很大的損失。
3.監督能力。《會計法》在共計七章五十二個條款中,涉及會計監督的專門章節達九條之多,可見會計監督的重要性。
注冊會計師也屬于會計專業技術人員,而注冊會計師的職能是查錯防弊,進行經濟監督、經濟評價、經濟鑒證。評價的標準就是看其是否很好地發揮其功能,實現審計目標。對注冊會計師的評價更側重:
1.職業判斷能力。審計專業判斷是綜合能力的體現。審計人員對審計對象的判斷過程是相當復雜的,不僅體現了審計人員的專業知識和專業水平,更多地體現了審計人員的綜合能力,即認識問題、分析問題以及綜合處理問題的能力。審計是一門技術,是一個充滿肯定與否定的判斷思維過程,在這樣一個判斷思維過程中,如果沒有扎實的專業基礎、高度的職業敏感以及明察秋毫的洞察力,就難以作出正確的判斷。
2.對客戶的責任。與其他職業相比,注冊會計師的責任尤為重要,他們的過失可能給成千上萬人造成損失。對客戶的責任看其是否保持職業謹慎,保證執業質量,按時按質完成委托業務;是否負有保密義務;是否不合理收費等,在公眾中樹立良好的職業形象和信譽,贏得社會公眾的尊重和信任。
3.職業執法能力。要求審計人員首先必須做到熟知和掌握《審計法》以及其它相關法規,吃透法律法規條文精神。同時要具有無私無畏的精神,抵御誘惑,處理每一事項必須合法、合規,保持法律的嚴肅性方面,表現出審計人員應有的職業道德素養。
4.職業道德。指注冊會計師在執業時所應遵循執業品德、執業紀律、業務能力、技術、對被審計單位的責任、對同業的責任等,是否存在以敗壞道德為代價去承攬業務等。
5.質量控制制度。是否建立健全嚴密科學的內部質量控制制度,并把制度落實到每個人、每個部門和每項業務。
三、對會計人員職業道德的評價
會計秩序是市場經濟秩序的重要組成部分。會計秩序混亂,將會擾亂經濟秩序,危及經濟安全,助長消極腐化現象的滋生和蔓延。會計人員職業道德是會計人員做好會計工作的重要保障。對會計人員(包括注冊會計師)職業道德評價著重在于:
1.是否保密守信,不為利益所誘惑。在市場經濟中,秘密可以帶來經濟利益,而會計人員因職業特點經常接觸到單位和客戶的一些秘密。因而,會計人員應依法保守單位秘密,這也是誠實守信的具體體現。會計人員如果泄露本單位的商業秘密,會使單位利益受損,單位的損失最終將不同程度地反映到每位員工身上,會計人員因此也會身受其害。會計人員泄露商業秘密將對整個會計職業的社會聲譽產生負面影響,使會計職業信譽“受到懷疑”,整個行業的利益將會蒙受損失。會計人員不僅要做到不在工作崗位以外的場所談論,評價企業的經營狀況和財務數據,而且要抵制住各種各樣的利益誘惑,除法律規定或經單位規定程序批準外,不得以任何借口和形式向其他單位或個人提供單位內部的會計數據和相關資料,此外,會計人員也應保持必要的警惕,防止無意泄露。
2.是否執業謹慎,信譽至上。誠實守信,要求審計人員在執業中始終保持應有的謹慎態度,對客戶和社會公眾盡職盡責,形成“守信光榮”,失信可恥的氛圍,以維護職業信譽。同時注意評估自身的業務能力,正確判斷自身的知識,經驗和專業能力能否勝任所承擔的委托業務。
3.是否嚴格遵守法律、法規。評價會計人員是否按照《會計法》、《會計準則》從業。審計人員是否遵循《會計法》、《審計準則》和執業規范程序實施審計,對審計中發現的違反會計準則及國家相關法律制度的經濟業務事項,是否按照規定在審計報告中予以充分反映。
總之,熟悉法規是會計職業道德的基本要求;依法辦理是會計職業道德的關鍵;客觀公正是會計職業道德的重要規范;搞好服務是會計職業道德的根本出發點和歸宿。
為了保護債權人、投資者、信息使用者的利益,必須對會計人員加強操守教育,建立操守檔案。尤其應對曾經做假、造假、違規的會計人員建立職業操守檔案。會計造假現象屢禁不止,會計造假手段五花八門,造假的單位各顯神通,正因如此,那美倫美奐的會計報表上一串串令人心驚的假數字讓多少債權人傾囊相助;讓多少投資者掏盡腰包;讓多少領導們功成名就;也讓多少昔日風光無限的公司一下子成為秋風落葉。大量的事實證明做假造假、貪腐幾乎都與會計秩序有關,與會計人員的“配合”有關,與會計人員低下的職業道德和淡漠的法制觀念有關,在利益驅動下,他們或任意截留、轉移國家和單位收入,或私設小“金庫”,或造假證、做假賬,從中套取、貪國家資財。至于隱瞞真實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或偷逃國家稅金,挖國家墻角,更是不勝枚舉。
下一頁
【會計人才評價的探討】相關文章:
探討培養國際化會計人才之路03-12
探討企業人才流失的原因及對策03-10
現代企業人才流失問題的探討03-23
關于加強企業人才管理對策探討03-21
醫學信息專業人才培養的探討03-19
對保險行業需求人才的探討03-18
探討建筑施工企業人才流失的原因03-25
探討國有企業如何留住優秀人才12-11
探討經濟欠發達地區人才引進策略0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