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經濟結構、城市結構與中國城市化發展
1 引言20世紀90年代,就有學者認為城市化的將成為未來發展的軸心(注:周振華.經濟增長軸心轉移:中國進入城市化推動經濟增長階段.經濟,1995;1)。世紀之交,國家提出的“十五”發展計劃中,“積極穩妥地推進城鎮化”也被列為基本的發展戰略之一。因此,城市化發展又一次成為研究的熱點。多數研究者和論證中國城市化發展的滯后性,力陳城市化發展滯后的種種弊端和危害,主張克服制度障礙,大力推進城市化的發展。
進行中外橫向和縱向的對比,固然可以為我們分析中國城市化發展提供若干方面的有益,但歸根到底,中國的城市化發展水平是由我們的經濟發展水平和結構等內在因素所決定的,忽視這一基本出發點而翻來覆去論證城市化的滯后,便在很大程度上偏離了理論研究的意義,甚至可能誤導城市化發展戰略,不利于推進城市化發展的社會實踐。進一步說,僅僅分析城市化發展滯后是遠遠不夠的,它要求我們分析城市化發展的內在動力,研究如何通過我國經濟結構和城市結構的優化來推動城市化的發展。
2 低度?適度?過度?標準的迷失與誤導
中國城市化發展水平的研究,從來就是一個充滿混亂和爭議的領域。90年代以來,對中國城市化發展水平的判斷是見仁見智,是滯后(低度)發展?還是適度發展?亦或是過度(超前)發展?各種意見都曾出現在不同的研究成果之中。表1僅僅是筆者所見各種中部分有代表性的研究結果。
從已有的研究不難看出,眾多研究者的主流傾向是認為中國城市化發展是滯后的,與之持相反意見的“發展超前論”者所持的理由,其實在滯后論者那里或多或少地都有所提及,如統計口徑問題,隱性城市化問題、流動人口問題等等。對同一現象,之所以會有截然不同的認識,是因為在如何認識中國城市化水平這一問題上,我們陷入了迷團之中。具體說來,我們認為在評價中國城市化水平問題上,有如下幾點不應該忽視:
表1 90年代以來對中國城市化發展水平評價的不同意見
【經濟結構、城市結構與中國城市化發展】相關文章:
長沙城市化發展的現狀與對策研究03-15
城市旅游的發展在城市化中的作用分析03-07
城市化研究中國城市化進程中若干問題思考03-04
論泛珠三角人口流動與城市化發展03-21
國際ITS的發展及對中國發展ITS的思考03-18
中國文人園林的發展03-17
城市化滯后與城市化滯后程度測算03-20
工商管理畢業論文-城市化研究中國城市化進程中若干問題思考03-03
淺析中國出境旅游的發展現狀與發展對策0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