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論長江三角洲區域旅游帶的建設構想

    時間:2024-08-13 09:35:17 旅游管理畢業論文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略論長江三角洲區域旅游帶的建設構想

    論文關鍵詞:長江三角洲;區域旅游帶;合作;對策
      論文摘 要:本文對長江三角洲地區旅游發展所具有的優勢和機遇、區域旅游合作的基礎等方面進行分析,闡述了加強區域旅游合作、構建區域旅游合作帶的框架構想,并提出了建設長三角地區區域旅游帶的具體對策。
      
      長江三角洲,地跨江、浙、滬兩省一市,包括上海等16個城市。經過改革開放20多年的快速發展,長江三角洲地區已成為我國三大經濟圈之一。同時,該地區憑借自身良好的經濟、區位以及資源優勢,旅游業發展也如火如荼。新世紀,區域經濟一體化、更為便捷的交通體系和世博經濟等新的資源條件和發展要素,又給長江三角洲地區旅游業的發展帶來前所未有的良好機遇。因此,加強對長江三角洲區域旅游合作的研究,構建長江三角洲地區區域旅游合作帶,對進一步促進該地區旅游水平的全面提升和旅游經濟的互動發展有著非凡的意義。
      
      一、長江三角洲區域旅游帶建設的實施基礎
      
      長江三角洲地區的許多城市一直是我國重要的旅游城市,城市之間的旅游合作正在逐步加強。從區域整體看,蘇、浙、滬的旅游資源和產品具有很強的獨特性和互補性,區域旅游資源的獨特性和互補性產生強近鄰正效應,從而延長旅游者停留時間,增強對遠程客源地的吸引力。加強旅游合作,共同打造長江三角洲區域旅游的金三角,能使區域旅游經濟競爭力進一步提升。從而增強對全國的輻射和對世界的吸引。同時,區域旅游合作的良性運轉又會進一步帶動區域內相關產業的發展,從而推進地區經濟的進一步繁榮和發展。在這種格局下,各市應積極融入長江三角洲,擯棄“孤芳自賞”式的旅游發展模式,通過大旅游、大產業、大聯盟的聯動發展模式,進一步加強城市間的合作,充分發揮區域合作的優勢,共同推進長江三角洲旅游業的發展,另外,得天獨厚的資源優勢、繁榮發展的經濟基礎、豐富悠久的文化底蘊以及長期以來的心理認同,是建設長江三角洲地區區域旅游合作帶的基礎,也使該區域旅游合作帶的實施成為可能。
      
      1 豐富、互補的旅游資源成為旅游合作的基礎
      長江三角洲地區優越的地理環境和悠久的歷史文化孕育了該地區豐富的自然和人文旅游資源。兩省一市共有25個中國優秀旅游城市,占全國18.1%;國家4A級旅游區(點)48個,占全國17.8%。江浙滬三地在旅游資源的開發上各具特色,有著很強的互補性:上海大力挖掘都市旅游資源;浙江大打休閑與“山水旅游”品牌;江蘇力推園林和水鄉文化。蘇浙滬地緣相近,文化相通,旅游資源的整體氣質比較協調,因此,該地區旅游資源的豐富性和整體協調下的互補性成為區域旅游合作開展的基礎。
      
      2 經濟優勢推動區域旅游業的深化發展
      經過改革開放的快速發展,以上海為龍頭、蘇浙為兩翼的長江三角洲地區已成為我國經濟社會最發達、人民生活最富裕、科技與文化最前沿的地區之一。多年來,該地區以僅占全國1%的土地面積、5.8%的人口,創造了全國國內生產總值和財政收入的五分之一。進入21世紀,長江三角洲地區已基本完成了經濟起飛早中期階段的主要任務,逐步進入工業化中后期階段,產業結構的調整與轉型日趨合理。因此旅游業深化發展的前景廣闊。
      
      3 完善的交通體系提供了旅游合作最必要的條件
      長江三角洲地處我國沿海中部,扼長江人海口,集“黃金海岸”與“黃金水道”于一身,區位條件十分優越,交通便利。
      航空方面,本區域內有包括上海浦東、虹橋、南京祿口、杭州蕭山等8個機場;京杭大運河穿過區內11座城市;滬寧鐵路、滬杭鐵路和杭甬鐵路以及新開通的蘇北鐵路幾乎能連接區域內所有的城市。公路交通方面,長江三角洲正形成以上海為中心、以網格狀為特征的高速公路交通體系。到“十一五”期末,上海將有10條高速公路60條車道、11處48條車道的干線公路與江浙地區連接。滬寧城軌、京滬高鐵和滬杭磁懸浮的建設更使長江三角洲都市圈中心城市可以“2小時互通”。完善的交通體系大大加強了各城市間的聯系,為長江三角洲區域旅游合作的發展提供了最必要的條件。
      
      4 區域認同成為旅游合作、“團結”的內在動因
      長江三角洲地區地緣相近,人緣相親。“大江南”的理念已成為該地區共同的區域認同。這種區域認同感推進且鞏固了區內強大的旅游互動:蘇、浙到上海旅游的人數占全國來滬游客的比例,常年保持在40%~48%之間;上海到蘇、浙的游客,占全國到蘇、浙總人數的35%~40%。這也成為長江三角洲旅游業“團結”的內在動因。
      
      5 以往的合作基礎又提供了值得借鑒的經驗
      長期以來,蘇浙滬旅游部門之間已有良好的合作基礎。1992年,三地憑借“江南六鎮”申報世界文化遺產的轟動效應,首次攜手推出“江浙滬游”的概念,舉辦了“江浙滬旅游年”專題活動。2006年,環太湖地區的9個城市聯合召開旅游市場開發聯席會議,研究新世紀旅游合作新途徑。2006年1月召開的鐘山風景區旅游工作會議上又傳出消息:由南京中山陵風景區牽頭,上海、杭州、蘇州、無錫、常州、鎮江等華東線的30多家景點將結成“景區聯盟”,共同對外推銷華東旅游線路。這些活動可以為構建區域旅游合作提供值得借鑒的經驗,也創造了良好的合作氛圍。
      
      6 世博經濟成為長江三角洲旅游合作的巨大推動力
      2010年,上海世博會的召開將會提升上海國際化都市的形象和地位,并帶來巨大的客流、資金流、信息流,為上海和與之經濟發展水乳交融的區內其它城市的發展帶來了巨大的契機,并將推動長江三角洲地區旅游、會展、物流、建筑、商貿、城市規劃和建設等各領域的全面合作與發展。據預測,2010年將有7000萬人參觀世博會,其中將有近35%的參觀者會順道去周邊城市一游。世博會的示范效應及其強烈輻射,也將促進區域內各旅游城市旅游產業和旅游基礎設施水平的進一步提升,加快區域旅游業的國際化水平,促進旅游業健康快速增長,樹立起長江三角洲的整體旅游形象。
      
      二、長江三角洲區域旅游帶建設的框架構想
      
      目前由于受到經濟背景、地理位置、歷史沿革等因素的影響,一蹴而就的旅游圈的形成或區域內各地旅游的同步發展與成熟幾乎是不可能也不現實的。因此,筆者設想:以區域內的首位城市上海為中心,以幾個相關聯的城市群(如蘇錫常、寧鎮揚等)為次中心,形成一個旅游主中心和四個區域旅游帶,依靠它們的集聚優勢,將能量擴散、輻射到各自所屬區域內其它地區與城市,再通過局部推進,實現主中心與次中心的聯合互動,形成“多心組團,分層輻射”的區域旅游圈,以帶動長江三角洲區域旅游經濟的全面發展。
      
      1 上海旅游主中心
      上海是長江三角洲的龍頭城市。作為中國旅游第一大目的地和“中國最具活力”的城市,其靈魂般的核心地位是其它15個城市無可取代的。由于城市獨特的文化背景,形成了其特有的都市文化、都市商業和都市風貌,并被開發為“都市旅游資源”,使申城樹立了良好的旅游目的地形象。近年來,隨著上海經濟穩定、快速、全面的發展,以國際型的會展、商務、節慶旅游為主的旅游產品發展勢頭強勁,且將成為上海未來旅游的主打特色產品。
      
      2 以上海、南通、寧波、舟山為中心的沿海旅游帶
      南通是長江以北的核心城市,獨特的江海風情資源和中國近代工業文明留下的人文旅游資源,成為旅游開發的獨特優勢。寧波,悠久的河姆渡文化的歷史積淀與良好的經濟發展態勢,為該市的旅游發展創造了條件。作為海島旅游城市的舟山市,既有著優美的海島自然景色,又擁有獨具特色的佛教文化。三地在旅游資源上是小異中存大同一一沿海旅游特色。  由于受到交通、經濟等客觀條件的限制,三地特別是南通和舟山兩市,過分局限于城市自身的發展,區域間溝通與合作的力度與廣度均不夠,旅游合作更是寥寥。隨著2008年4月蘇通大橋和杭州灣大橋的通車,南通、寧波以及舟山在區域內接受上海的輻射和配套協作功能將進一步得到加強。在上海的帶動下,“南上海”寧波與“北上海”南通的對接成為可能。因此,在旅游業發展上,三地更應抓住這一機遇,積極主動地加強與大上海的合作,主動接受輻射,開發出長江三角洲的沿海旅游黃金線。
      
      3 以蘇州、無錫、常州、湖州為中心的環太湖旅游帶
      湖州、蘇州、無錫、常州環繞太湖,旅游資源得天獨厚。多年來的精心開發,使得四地旅游事業發展迅速,先后都獲得了“中國優秀旅游城市”的稱號,也都擁有了享譽海內外的旅游精品項目。
      但長期以來,“湖水之聲相聞”的四個市,在旅游開發方面各司其政、各自為戰,缺乏合作互動,近距離的重復建設現象時有發生,限制和影響了太湖旅游業的可持續發展。因此,四地應協調開發太湖旅游,各有重點,各具特色,優化組合,配套包裝,整體營銷,開拓市場,形成具有聯動效應的新型環太湖旅游帶。
      
      4 以杭州、嘉興、紹興為中心的山水風情旅游帶
      杭州作為千年古都,自然和人文旅游資源豐富。“西湖美景,山水風光”一直是杭州發展旅游的拳頭產品。紹興是水鄉、酒鄉、橋鄉、名士之鄉,被譽為沒有圍墻的博物館,旅游資源也十分豐富。嘉興潮、湖、河、海的旅游資源特色,韻味十足的江南水鄉風貌使得嘉興的旅游知名度日益提高。
      三地在旅游資源上,體現出浙江地區獨具特色的真山真水和文化風情。因此,應充分利用這一優勢,在杭州這一旅游發展相對成熟的中心城市帶動下,大力加強旅游開發的合作與互動,形成規模優勢,樹立特色鮮明的山水風情旅游品牌。
      5 以南京、鎮江、揚州、泰州為中心的沿長江旅游帶
      南京是六朝古都,歷史文化底蘊深厚,城市山、水、城、林渾然一體,旅游資源十分豐富。鎮江,其自然與人文和諧結合,大江的雄渾與山水靈秀相得益彰,旅游資源鮮活而有個性。揚州是我國首批公布的二十四座歷史文化名城之一,古跡眾多,園林秀美,融北雄南秀于一體。泰州素有“漢唐古郡,淮海名區”美譽,以戲曲文化、宗教文化、現代工業文化為資源特色。
      為了改變南京近年來的旅游定位比較分散、缺乏統一的主題理念的現狀,南京應聯合周邊的鎮江、揚州、泰州等城市,構建以南京為中心的沿長江旅游帶,整體出擊,優勢互補。打造長江旅游帶全方位的旅游形象,既能挖掘出南京旅游發展的巨大潛力,也將帶動其它三地及周邊地區旅游業的快速發展。   三、建立長江三角洲區域旅游帶的具體對策
      
      雖然長江三角洲地區區域旅游帶的建設面臨著良好的發展契機,有著良好的條件和機遇,但也要正視其中的問題。概括起來,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 區域內經濟發展的差異性和不平衡性阻礙了區域旅游的合作
      盡管長江三角洲地區的整體經濟實力優勢明顯,但區域內各城市間的差異性和發展的不平衡性也十分突出。如同為長江三角洲的滬寧杭甬等地形成的“Z”字形地帶乃經濟高地,而蘇中地區和浙北地區則是相對的經濟谷地。經濟發展的不均衡,在某種程度上也限制了區域旅游合作基礎平臺的形成。
      
      2 單一的觀光旅游產品的簡單組合限制了區域旅游合作的深化發展
      隨著21世紀旅游主題的多極化發展,在經濟發達的長江三角洲地區,傳統的大眾旅游方式正逐漸向新旅游轉變,體驗旅游越來越受到人們的歡迎并將成為旅游市場的新熱點。體驗經濟是繼農業經濟、工業經濟、服務經濟之后人類經濟生活的第四個階段,人們消費重點將從產品和服務向體驗轉移。追求個性化的特別體驗是當今旅游產品最明顯的發展趨勢。但長期以來,針對這一市場的旅游產品開發機制不成熟,開發深度也不夠,傳統的華東觀光線路和單一的觀光旅游產品的簡單組合將限制區域旅游合作的深化發展。
      
      3 行政框架的束縛使區域旅游合作障礙重重
      目前在高度集中的旅游管理體制下,旅游資源被條塊劃分,無法以市場為主導對資源要素進行優化配置與合理利用,區域旅游優勢得不到突現;另一方面,以地方利益為前提的政策導向使雷同的旅游項目在區域內盲目重復建設,造成旅游資源和建設資金的極度浪費。
      
      4 區域內旅游文化競爭更趨激烈
      為取得旅游發展的競爭優勢,地方之間的比拼更趨激烈。如蘇、錫間愈演愈烈的“太湖之爭”;寧波、上虞、宜興三地的“梁祝爭搶”等。旅游文化的爭奪是旅游競爭在新時期的顯性化表現,對區域旅游合作的展開勢必會帶來一定程度的威脅。
      因此,本著揚長避短的原則,筆者針對長江三角洲地區區域旅游帶的建設提出如下對策:
      
      1 加強行政合作,促進區域旅游發展
      實施協同推進戰略,提升區域旅游發展的支撐力 要推進區域旅游合作局面的形成,區域內新型旅游經濟競爭從粗放走向集約就成為必然。因此,在行政管理方面,打破各地行政上的條塊分割,嘗試建立具有實效的區域內城市間的聯合機構,根據各城市的不同優勢,建立合理的分工體系,爭取做到統一規劃和統一管理,將使區域內的整體資源得以自由流通與重新組合,實現區域旅游發展一體化。當然,加強行政合作,并非行政合并,也不盲目追求聯合,更不能急于求成,而應從我國的實際情況出發,一切以資源優化和區域優勢為著眼點,逐步嘗試。如可以先建立各種職能的管理機構,然后逐步過渡。江、浙、滬旅游質量監督網、聯合旅游質量投訴中心等就是很好的嘗試。
      另外,根據上海市城市總體規劃(1999~2020)確定的城市發展目標,上海將實行“三港兩網”交通規劃建設。“三港”即空港、海港和信息港;“兩網”即陸上交通網、內河航運網。“三港兩網”是上海聯系世界、服務全國的重要載體。也是聯結全國的現代化綜合交通體系,它的建設,事實上將長江三角洲內的許多城市拉人上海的緊密都市圈,在政府主導旅游業的背景下,各地政府部門、旅游管理部門應主動與上海相關部門接觸,通過友好磋商,就各地與上海旅游無縫對接在政策、法規、利益分配等方面達成諒解,促進區域旅游一體化發展。
      
      2 革新經營理念,發揮“系統經濟”的優勢
      實施敏捷旅游戰略,提升旅游行業應變力 目前,旅游業已開始向其它領域不斷擴展,形成牽涉到廣泛經濟社會構架的綜合性產業。而且,旅游經濟效益的最終實現也要依靠旅游部門同其它相關部門的協調發展,從而達到系統經濟的良性運轉。因此,革新經營理念,樹立大旅游的全局意識,加強相關產業與旅游業的互動聯系就顯得十分重要和必要。經濟地位突出的長江三角洲地區,近年來信息、技術、房地產、交通業發展迅猛。旅游業的持續發展就應加強與這些行業的交叉聯合,形成“系統經濟”的優勢。如通過各小區域內的旅游集散地的建設與聯網的嘗試,來實現整個區域的旅游通信網絡;建立區域內城市間的交通IC卡一卡通,努力使區域旅游交通達到“零阻力”的目標等,使整個區域內具有較完善的旅游無障礙體系、服務體系、標準化體系、數字化體系、誠信經營體系、安全保障體系,以游客為本,為民、便旅、親客,處處體現親切、舒適、便捷、安全。
      
      3 改革經營模式,探索區域旅游帶的發展新路
      實施深化改革戰略,提升區域旅游內升力 區域旅游合作過程中,應突破陳規,嘗試區域旅游發展的新思路、新方法。由政府投資為主向政府投資引導,外資、民資等多渠道投資轉變,大膽探索“投資主體多元化、投資方式多樣化、資金來源多渠道、項目建設市場化運作”的新路子,保證旅游投資供給。如積極鼓勵并吸引國內民間資本通過各種形式和渠道流向旅游開發領域,直至建立跨區域的旅游開發、經營或服務公司等。筆者認為,為適應各類旅游細分市場發展的趨勢,應實施區域協同戰略,在“十一五”期間先重點聯合建設兩個跨區域旅游區:(1)滬蘇杭金三角旅游區,整合都市、文化 山水旅游資源,合作開發各類旅游活動,建成滬蘇杭金三角旅游區;(2)蘇錫常太湖城市群,協調開發太湖旅游,各有重點、各具特色,共同建設高品質的旅游區。4 嘗試聯合營銷。形成區域旅游帶的“規模效應”
      實施旅游形象聯合推廣戰略,提升區域旅游市場招力 長江三角洲旅游要提升國際形象,打造國際品牌,單靠哪一個城市都有困難,整合資源成為各地旅游部門的共識。因此,應采用完全市場覆蓋模式,創新營銷手段,在廣度上擴大市場面,在深度上發展新的客源群體。在區域內各城市間資源的互異性是一種優勢,為區域內各地互補的旅游品群的開發和區域整體旅游資源的功能發揮提供了基本的合作平臺。聯合開發的過程中,要力求遵循“求同存異”的原則。即對于共同或類似的資源,應以聯合營銷為整體思路,互助合作,總體宣傳,形成規模效應,這是“求同”。如共有“人間天堂”美譽的蘇杭兩地。可以以這一千年口碑為形象,合作開發“天堂一日游”等相關旅游產品;而在具體實施上,應尋求差異,突出本地特色,避免東施效顰、一擁而上的雷同旅游項目的盲目開發,這是“存異”。需要指出的是,合作開發旅游產品不等于簡單的產品組合,關鍵是要根據不同的消費需求,加強地區內和城市間的聯合,推進旅游協同發展,整合都市、文化、山水旅游資源,合作開發文化、親水、生態、休閑度假、商務會展旅游以及開發多層次、全方位的旅游產品,力求創新,培育新型的消費熱點,保持組合產品的持久生命力。例如,利用長江三角洲地區越發便利的交通優勢和私家車不斷普及的現狀,可考慮開發“駕私家車,游遍旅游金三角”這一類的時尚旅游產品。
      
      5 合理定位目標市場,完善區域旅游帶的產品體系
      實施“三品”(新品、極品、精品)戰略,提升區域內各旅游目的地競爭力 長江三角洲地區是中國經濟最有潛力也是最發達的地區之一,2004年底,長江三角洲地區人均GDP已超過4000美元。在區域人均可支配收入持續增長的情況下,居民的出游能力將大大提高,出游動機也將發生變化,休閑度假需求持續上升,區域內旅游成為主要的旅游方式。所以,滬、杭、寧、蘇等旅游中心城市的區域旅游客源將是本區域內最大、最穩定的一級核心市場。根據當今旅游產品的發展趨勢、地區旅游資源特質及旅游產品現狀,在資源和市場兩級對應中,長江三角洲地區旅游產品建設應在提升觀光產品檔次的基礎上,著重發展休閑度假旅游,積極推進特色旅游產品建設,提升旅游產品的競爭力,形成以觀光產品為基礎、以休閑度假產品為重點、專項特色旅游產品為補充的產品體系,重點培育三大旅游產品品牌:(1)水鄉品牌;(2)城市群品牌;(3)文化經典旅游品牌,建設成為體驗性強、適應面廣、多元互補、特色各異并具有一定彈性的產品體系,實現旅游產品結構由單一觀光向多重復合轉變,做到主次重點分明,有的放矢,形成區域旅游市場的良性循環。
      長江三角洲區域旅游帶的建設既有著合作的可能性,又有著發展的必要性。加強旅游合作,共同打造長江三角洲區域旅游的金三角,能使區域旅游經濟競爭力進一步提升,從而增強對全國的輻射和對世界的吸引。據《江蘇省旅游業發展“十一五”規劃》,江蘇旅游發展的空間布局包括:“一圈三沿一軸”,其中就有環太湖旅游圈和沿長江旅游帶;“旅游城市群”,就有蘇錫常、寧鎮揚等長江三角洲城市;“跨區域旅游區”,即構建長江三角洲旅游區和淮海旅游區。因此。發展區域旅游,構建長江三角洲區域旅游帶可謂是機遇與挑戰并存。只要各地加強合作,注重聯合,充分利用資源,就一定能創造一個多贏的局面,從而促進該地區旅游業的全面發展和繁榮。

    【略論長江三角洲區域旅游帶的建設構想】相關文章:

    江西省體育旅游發展構想03-20

    略論旅游業的危機管理03-07

    略論中國度假旅游市場03-07

    對中小企業營銷渠道建設的構想03-19

    對三峽區域電力通信網的構想03-18

    淺談中小企業營銷渠道建設的構想12-05

    有關中小企業營銷渠道建設的構想03-19

    中小企業的企業文化建設構想03-24

    對加強會計職業道德建設的構想03-22

    91久久大香伊蕉在人线_国产综合色产在线观看_欧美亚洲人成网站在线观看_亚洲第一无码精品立川理惠

      亚洲色精品三区二区一区 | 日韩在线一区二区 | 亚洲精品高清国产一线久 | 亚洲欧美专区中文字幕 | 日韩精品熟女一区二区 | 中文字幕日本一区久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