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與市場

    時間:2024-07-12 21:39:16 藝術學畢業論文 我要投稿

    藝術與市場

      在新的時期面對當前的文化市場的激烈競爭,民族的陷入了困惑。作為工作者,如何使民族音樂走出困境,開拓民樂創作新領域,使當代民族音樂登上一個新臺階這是值得我們思考的問題。
      藝術 民樂 市場化
      
      五千年的民族藝術精彩紛呈,燦爛奪目,其中民族音樂的發展取得了輝煌的成就。然而,是繼承傳統的,保留純正的民族音樂?還是走市場化的革新道路?作為藝術工作者,這是值得我們思考的問題。
      近年來面對民樂市場的低迷,一些音樂人將部分旋律優美的流行歌曲和影視歌曲改編為民樂演奏,并配以電聲伴奏。這種形式在剛出現的時候引起了一些關注,但沒有持續很久,也未在音樂市場上掀起波瀾。隨后出現了以女子十二樂坊為代表的新民樂。在組合形式上,女子十二樂坊選用了十二為年輕貌美,技藝精湛的女孩,通過聲光配合加上舞蹈化的表演,首先在流行音樂市場火暴的廣東包裝上市。然而這一新形式沒有被國內市場接受,繼而轉向喜愛中國文化的日本,并一炮走紅。,女子十二樂坊采用先期錄音,現場假彈。在音樂表演層面,她們大膽采用流行音樂的器樂編排手法,除琵琶演員外,其他民樂演員都采用顛覆傳統的演奏方式——站勢。可以這么認為,以站立的方式演奏二胡、古箏是民族音樂表演的革新。但很快這種演奏方式遭到專業人士的質疑:為了極大的占有市場,她們采用站勢,并沒有在創作上有所突破,僅僅是利用外在的表演,以養眼的外形吸引觀眾。
      隨著女子十二樂坊的走紅,更多類似的民樂組合形式出現在流行音樂市場。他們多以女子十二樂坊的演奏形式為雛形,在音樂風格上沒有創新,只是為了最大利益而追隨市場屈從于市場而存在。他們大膽革新,為大眾提供了一條接近民族音樂的引導性道路,引導業余民樂愛好者走向專業的欣賞道路,但新民樂的“現場假奏”勢必會影響到藝術表演應有的真實感,因此這種形式只能作為引導大眾欣賞民樂的過渡性手段。
      民族音樂市場運作的結果是改變了原有的形式,民樂該如何以傳統的形式在市場中存在?上世紀五、六十年代,大眾多聆聽的是一些經音樂工作者整理的傳統音樂及改編的歌曲。到七、八十年代,一些專業的作曲家開始了真正的創作。當時由于傳媒的不發達,這些作品只能在廣播中反復播放,娛樂的選擇面也比較窄,受眾的心態很單純,所以無論是傳統作品還是新的作品都能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容易流傳開來。而當下的民族音樂市場,一些新創作的作品很少為業外人士熟知,更難出現在大眾媒體,只是以師承的方式在本專業領域傳。所以民族音樂要進入市場,大眾傳媒具有重要的推廣作用。

    【藝術與市場】相關文章:

    淺談藝術在市場的價值08-26

    藝術市場對藝術創作的影響分析10-20

    淺談藝術市場的轉變趨勢09-28

    淺談當代藝術的市場困境10-17

    藝術市場與版畫分析論文10-04

    現代陶瓷藝術的市場和價值10-19

    藝術衍生品在藝術品市場的應用論文07-17

    市場參與者眼中的藝術品市場轉變05-18

    探析現代陶瓷藝術的市場和價值07-10

    關于藝術市場的營銷學研究06-20

    91久久大香伊蕉在人线_国产综合色产在线观看_欧美亚洲人成网站在线观看_亚洲第一无码精品立川理惠

      亚洲成AV人在线观看网址 | 午夜高清拍精品福利 | 女同女同精品一区二区 | 亚洲精品日本在线 | 日韩动漫一区二区 | 亚洲午夜国产片在线观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