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題開題報告--課堂教學中師生互動方式及其有效性研究

    時間:2024-09-17 23:40:48 開題報告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課題開題報告--課堂教學中師生互動方式及其有效性研究

      畢業論文課題開題報告--課堂教學中師生互動方式及其有效性研究

    課題開題報告--課堂教學中師生互動方式及其有效性研究

      沙河市第1中學課題組

      主持人: 課題組成員:

      1、課題的提出

      “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教育發展的過程,就是教育改革的過程。當前,新1輪課程體系改革如火如荼,新的教育理念、過程、方法、教學方式、教學評價等諸方面均產生重大變革。從遠在美國的哈佛,到國內的知名的洋思中學,從遙遙在望的邢臺市2中,到近在咫尺的沙河市3小,他們分別從不同的側面,嘗試著改革陳舊模式的大膽探索,收獲著成功的喜悅和驕人的成就,并愈發顯示出強大的生命力,猛烈抨擊著落后的教育教學手段和狹隘低級的評價體系,只身其中我們忍受著偏執和愚昧帶來的痛苦,愈發感受到改革教學手段的必要性。有目共睹的是在現行的高考制度短時間內不可能破除之前,1切仍唯以分數衡量1個學校的知名度,1個老師的教學水平,因此很多教師在教學實踐中,特別是在組織教學中所采用的模式方面,都有1個共同的特征,那就是因循守舊,固步自封。即使有所改革,也是換湯不換藥(唯恐學生的成績掉下來丟了飯碗,當然也就顧不得學生的其他能力的培養)。尤其畢業班的教學直接面對著高考壓力,非畢業班的教學面臨的是聯考的壓力,兩者相比,壓力不相上下。

      無奈之下,只好惟命是從繼續沿用“1言堂”“滿堂灌”的教學方法,傳道,授業,解惑。另1方面學生已習慣于教師的“灌輸”,習慣于課堂上記筆記,課后備筆記的學習方法。在教學之后的反思中,本課題組成員1致認為在這種古老的框框之下,學生只能是被動接受知識的“容器”而缺少主動參與的機會和可能,它限制了學生的思維,抑制了學生的創新欲望。1切按照教師的設計的既定模式進行,當然也就體現不出課堂的生機與活力,更談不上發展的潛力,多年來沾沾自喜的也只是僅有的幾個高分低能的尖子生,而大多數學生不僅沒能再次深造,還喪失了最基本的生存本能就是能力。真可謂教師受罪,學生遭殃,任其延續,神圣的教育殿堂,其實只是滿足了個別人的私利,因為只有他們才有資格操縱這1世界上最骯臟的交易。演繹著人世間最丑惡的1幕。痛定思痛,我們提出了《課堂教學中師生互動方式及其有效性研究》這1課題。

      2、課題的界定

      中學課堂教學是師生相互交往、共同發展的互動過程,課堂互動是以人為本的,在教育思想和合作探究理論指導下,構建的1種能使師生共同參與的教學模式,不僅可以體現全新的教學理念,而且將極大的調動教與學兩方面的積極性,學生的潛能和創新思維將得到充分的施展,學生的品位、意志和作為也將有很大的提高。

      3、 課題研究的目標

      本課題立足于對現有課堂的觀察與反思,旨在研究如何實現課堂互動,為建構新型課堂提供1種指引,探索1種有效、實用的新型課堂模式。這里的互動主要指師生的互動與學生之間的互動。通過對本課題的實踐與探索,不斷去實踐課堂互動的理念,達到學生互動學習,主動構建有關知識體系,提交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和創新能力的目的。

      4、課題研究的主要內容

      1、 師生互動的研究,構建師生教學互動平臺,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

      2、 學生之間的互動研究,指導學生互動學習,培養高中課堂學生互動能力養成良好主動的學習習慣。

      3、 增強合作意識,積極向上的情感意志,快樂而健康的心理,在學習中交流與合作能力。

      5、課題的研究對象

      基于課題組成員都是從事高2年級的教學工作,故確定本校高2理科班(1)—(12)班的全體學生為本課題研究對象。用于檢驗互動教學的效果,選取(1)—(6)班為本課題的實驗班(施加互動模式教學),(7)—(12)班為本課題的對照班(保留原有模式,不人為干預),采用數據形式來對比實驗班和對照班在互動模式后,課堂教學發生的1些變化:如,師生關系、學生關系、教學效果、學生成績等,確保試驗順利進行。

      6、 課題研究方法

      (1)變量實驗法、對比法。實驗前對實驗班和對照班進行前期測試,使實驗班與對照班具同質性對實驗班施加實驗變量,對照班不施加實驗變量,實驗班與對照班成績按同1標準、同1程序、同1時間進行,然后比較研究。

      (2)案例分析法通過組織聽課、講課的方式,進行案例分析,系統可行性方案。

      (3) 問卷調查法。輔以文獻研究法。問卷調查法、經驗總結等。

      7、課題研究步驟及內容

      第1階段:2006年2月—2007年6月

      1、 組織課題組成員認真學習教育理念,信息科學理論,管理理論、更新教育觀念。

      2、 實驗教師到相關學校考察學習并請專家進行講座,寫出學習心得,整理試驗的理論思路與依據,架設選擇子課題,開展研究。

      第2階段:2007年6月—2008年9月

      實驗教師根據各自制定的計劃、方案,有步驟地展開試驗變量的控制、原始依據的收集與整理、論文的撰寫、定期公開課等等。并有課題主持人統1指導,保證實驗順利進行。

      第3階段:2008年10月至2009年1月

      各實驗教師認真總結實驗以來的經驗與不足,運用統計學方法對照收集上來的各種信息展開分析,總結師生互動的基本模式,完成實驗報告。

      8、課題組織結構

      總負責人: 張順信

      課題組成員:張占校 申聚興 李東方 裴軍海

      李立平張立英趙素英(本次排名不分先后,待課題完成再依據個人分擔工作量最后確定)

      9、課題成果及研究人

      (1)主要成果

      《課題教學中師生互動方式及其有效性研究》研究報告,張順信、申聚興負責,課題組全體成員參與。

      (2)階段性成果。1、《課題教學中師生互動方式及其有效性研究》階段性報告,裴軍海負責。

      2、論文

      《師生交換作用的影響與研究》主要撰稿人;張順信、張麗英

      《課堂互動教學的實踐與探索》 裴軍海 李利平負責

      《課題研究的實驗總結》 張占校  申聚興負責

      3、公開課,課題組成員每個階段至少上3節公開課

      4、課題資料的收集、整理、發放、歸檔 李東方 趙素英負責

      10、課題研究的保障條件

      1、學校領導高度重視本課題的研究工作,在多媒體使用,交通設施,圖書資料的查閱等各方面都予以最大支持,為順利完成本課題的研究創造了良好的外部條件。

      2、本課題組的成員教學經驗豐富,合作意識強,有較強的上進心和探索精神,長期在教學1線工作,多位教師仍擔任班主任和學校教學管理工作,在教育教學領域有獨到的見解和突出的成績。在周邊縣市乃之省內外都有較高的知名度,教研成果榮獲省地級多項獎勵。

      3、自籌經費4千元,訂閱相關書籍,聘請專家指導講座,結合多媒體教學保證試驗順利進行。

      101、參考文獻

      1、《優化教學論》主編 劉知新 高教出版社 2001年7月

      2、《成為具有創新能力的教師》 主編 汪馥郁/楊建廣 北京創新學會 2006年3月

      3、《新課程評價與改革》 主編 教育部 教育科學出版社  2004年7月

      4《新時期師德修養簡明讀本》 主編 張貴新 首都師范大學出版社  2005年6月

    【課題開題報告--課堂教學中師生互動方式及其有效性研究】相關文章:

    課題研究開題報告03-05

    課題開題報告課題研究的目標06-25

    課題研究開題報告范例模板03-26

    課題研究開題報告(精選14篇)03-11

    中學小課題研究開題報告12-10

    課題研究開題報告的撰寫要求03-11

    音樂課題研究開題報告12-11

    課題研究開題報告格式及要求12-11

    課題研究開題報告15篇11-15

    91久久大香伊蕉在人线_国产综合色产在线观看_欧美亚洲人成网站在线观看_亚洲第一无码精品立川理惠

      思思久久96热在精品国产 | 欧美性爱专区在线观看 | 亚洲国产精品久久久久柚木 | 久久精品免视看国产免费 | 亚洲午夜精品高潮影院 | 真实国产乱子伦激情对白视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