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業教育視閾內的校企合作論文
[論文摘要]校企合作是職業教育快速、健康發展的動力。從職業教育視閾來審視校企合作,國家和企業是影響校企合作的外部因素,職業教育本身則是決定校企合作可持續發展的關鍵內因,它又包括職業院校和職業院校學習者兩個主要因素。校企合作的可持續發展有賴于職業院校是否具有較強的、主動服務當地經濟和企業的意識,是否具有較強的社會服務能力,是否能夠營造和創建互惠共贏的校企合作基礎;而職業院校是否具有較強的社會服務能力,其關鍵是職業院校的學習者是否具有積極的職業態度和較高的職業能力。
[論文關鍵詞]職業教育 校企合作
校企合作是職業教育的本質要求,是工作知識傳承的必然要求,是職業教育“工(產)學結合”的基本保障,是推動職業教育快速、健康發展的動力,從職業教育視閾內分析校企合作實施的必要性、可行性和實施策略,可以使職業教育清醒意識到自身在校企合作中所處的地位,以及所肩負的歷史使命,更好地發揮自己在校企合作中的積極作用,使校企合作真正落到實處,使職業教育真正發展壯大。
一、職業教育對校企合作的訴求
(一)校企合作是職業教育的本質要求
(二)校企合作是工作知識傳承的必然要求
職業教育培養的是工作在生產一線的技術應用型人才,這種人才類型需要擁有的是較強的職業能力。斯克萊本納對于工作知識進行的實驗研究表明,影響職業能力形成的重要因素是職業知識結構。而職業知識結構形成的途徑主要有兩種,一是學科體系的傳授方法,先傳授相關知識的學科體系,學習相關的理論知識,然后把知識應用于實踐以形成職業知識結構;二是以工作任務為中心,直接傳授工作體系的相關知識,直接、有意識地形成學習者的職業知識結構。相較之下,第二種知識結構的形成途徑直接構成了職業知識結構,而不是先打破學科知識結構再重建新的職業知識結構,節省了學習者的學習環節和學習時間。而且,職業院校學習者學習工作知識,形成實踐技能一般要經過感知、認同、模仿、練習、熟練協調、反饋校正和創新七個階段,所有這些學習環節都需要通過實踐教學環節來進行,技能型人才的職業觀念、職業態度、職業行為和職業技能都必須在生產一線實踐中進行培養。這種培養模式要求職業教育必須和企業生產相結合:職業院校專業和課程的設置必須要和企業技術的最新發展狀況相適應;職業院校畢業生必須能夠滿足企業對技術應用人才的需求類型、需求層次和需求規格;職業院校的教學活動必須與生產實踐、社會服務、技術推廣及技術開發緊密結合;職業院校的教學方法要加強實踐教學,重視崗位技能訓練。所有這些,僅僅依靠職業院校是無法完成的,必須依靠企業,通過校企合作來實現職業教育與企業生產過程的對接。
(三)校企合作是職業教育“工(產)學結合”的基本保障
二、職教視閾內校企合作的策略
從實施校企合作的職業教育的內部系統來說,也有兩個主要因素:一是職業院校,二是職業院校學習者。這是內因。馬克思主義哲學認為,內因是事物存在的基礎,是運動的源泉和動力,它規定著事物運動和發展的基本趨勢。外因是事物存在和發展的外部條件,它通過內因而作用于事物的存在和發展,加速或延緩事物的發展進程,但不能改變事物的根本性質和發展的基本方向。因此,本文主要從職教視閾內就校企合作的內部影響因素論述校企合作的策略。
(一)校企合作的職業院校要求
(二)校企合作的職業院校學習者要求
校企合作的深度實施,受惠的不僅僅是企業和學校,從宏觀上說,校企合作促動了國家經濟發展,為企業儲備了人力資源;從微觀上說,校企合作還提升了職業院校學習者的就業能力和職業的可持續發展能力。
我國職業院校在探索校企合作的過程中,總結了許多值得推廣的職業教育人才培養模式。學院總結了“六共同、三貼近、雙主動”人才培養模式,“六共同”即共同制訂人才培養方案,共同組織學生生產性實習,共同組織科技生產攻關,共同組織技術技能培訓,共同建設生產實訓基地,共同進行招生就業;“三貼近”即教學貼近項目,實訓貼近技術,實踐貼近生活;“雙主動”即學校主動開展校企合作和產學結合,企業主動與學校聯系采購“人才訂單”;寶安職校則采用“工學結合、六層推進”的人才創新模式,即一個培養目標,培養高素質的職業公民;兩個學習地點,校內學習和校外實習。
三個學習階段,根據職業能力發展規律,將中職的三年教育教學過程分為從初學者到高級初學者階段、從高級初學者到內行的職業人階段、從內行的職業人到熟練的職業人階段等三個階段,學生通過三個階段的學習,完成從初學者到熟練者的轉變;六個學習層級,每個學習階段分為校內學習和企業學習兩個層級,流程設計依次為專業認知、職業體驗、專業基礎學習、專業實習、崗位學習、頂崗實習等六個層次,形成一個“工”與“學”漸進式交替、螺旋式上升、“分階段、分層次、分目標”的人才培養模型。這種培養模式打破了職業院校兩年校內學習,一年頂崗實習的慣例,而是把最后一年的頂崗實習設計為職業體驗、專業實習和頂崗實習三個不同層次,在三年學習中交替進行,層層推進。當然所有這些探索都只有落實到學習者身上,落實到職業院校所培養的畢業生的職業能力上,校企合作才能真正得以可持續發展。有一次企業向寶安職校校長呂靜鋒要求能夠頂崗的學生時,呂校長的一句話值得深思,“我送幾個學生去試試,管用的話就在你那里頂崗,不行的話我們再幫你想辦法。”校企合作中職業院校是否具有較強的社會服務能力和水平,其關鍵是看職業院校學習者是否能夠勝任企業的職業崗位要求,不但如此,職業院校學習者還必須具備積極的職業觀念和職業態度,珍惜每一個實訓和頂崗實習的機會,只有這樣,才能為自己贏得更好的就業機會和職業生涯的可持續發展機會。
【職業教育視閾內的校企合作論文】相關文章:
高等職業教育與企業之間校企合作的建立02-24
中職學校的校企合作辦學模式論文03-13
探討校企合作中外語教學論文01-04
校企合作是高職教育的有效途徑論文02-20
校企合作教學質量保障體系的構建論文12-12
工商管理專業校企深度合作實踐探索論文02-12
高職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措施的論文11-12
淺談職業教育校企合作過程中的一些設想02-22
-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