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網絡學習共同體的教學應用

    時間:2024-09-28 07:18:15 論文范文 我要投稿

    論網絡學習共同體的教學應用

      【論文關鍵詞】 網絡學習共同體 組成要素 教學應用

    【論文摘 要】 基礎教育的課程教學越來越多地發(fā)生在網絡世界里。網絡學習共同體作為網絡學習的重要組織形式,如何應用到網絡教學中?本文從網絡學習共同體的概念、組成要素及各要素間的相互關系出發(fā),以信息技術課程教學為例,從變革課堂教學方式、發(fā)揮學生主體性和實現學生修改發(fā)展三個方面闡述了網絡學習共同體的教學應用。 

    網絡學習通常被稱為“數字化學習”或“在線學習”,是借助于多媒體技術、網絡技術和通信技術,以計算機網絡為載體的全新的學習方式。在計算機網絡已經滲透到社會生活每個角落的今天,基礎教育的課程教學越來越多地發(fā)生在網絡世界里。構建信息技術課程的網絡學習共同體把信息技術課程的教學從傳統(tǒng)的課堂延伸到網絡世界里,能夠充分發(fā)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使學生的個性特長得到充分的施展,從而改善信息技術課程的教學。

    一、網絡學習共同體及其組成要素

    一般認為,網絡學習共同體(Network LearningCommunities,簡稱NLCs)是在計算機網絡環(huán)境中由各種不同類型的學習者及其助學者(包括教師、專家、輔導者等)共同構成的一個交互的、協作的學習團體,其成員之間以網絡為通信工具,經常在學習過程中進行溝通、交流,達到獲取知識、共同完成一定的學習任務,并形成相互影響、相互促進的人際關系。共同體的所有成員有共同的目標和利益,任何一個成員都有參與創(chuàng)建和維護共同體的權力和責任,他們在團體內通過共享信息、資源和彼此的思想、觀點、創(chuàng)意、勞動經歷等來促進自身的學習和發(fā)展。
    網絡學習共同體是一個基于網絡的虛擬學習社區(qū),學習者主要通過人機對話的方式進行學習活動。學習活動不以課節(jié)為單元,不以教師解說為主,而以學習者、輔導者及其助學者就某個特定問題進行討論與互動,分享經驗與專業(yè)知識的團隊學習活動為主,其最終的目標是學習共同體成員一起建構屬于他們的知識系統(tǒng)。
    網絡學習共同體主要由學習者、助學者、學習資源、網絡學習環(huán)境等要素組成。學習者是網絡學習共同體的主體,他們在以教師、輔導者等組成的助學團隊的引導和幫助下主動獲取學習資源,自主把握學習進度和深度,自主把握學習時間,因此學習者的學習具有更強的主觀能動性。助學者是網絡學習共同體的“組織者”和“經營者”,他們往往包括教師、輔導者和專家等。教師已不再是學習過程的主導者,其作用主要體現在學習設計、學習組織、學習引導和學習督察等方面。輔導者給學習者提供學習上的幫助和輔導,包括知識內容、網絡操作、情感溝通等方面,幫助學習者克服學習過程中的種種困難。學習資源主要是指用超文本組織起來的、存放于服務器中的數字信息,包括文字、圖形、圖像、音頻、視頻、動畫等。習者通過瀏覽器來獲取數字化資源。網絡學習環(huán)境是指:基于網絡平臺的,以學習者為中心的,支持其學習活動的顯性與隱性因素的總和,它與學習者構成一個整體,處于不斷變化、發(fā)展之中Ⅲ。顯性環(huán)境主要指物理網絡和網絡學習系統(tǒng),隱性環(huán)境主要是指和諧的人際關系、濃厚的學習氛圍、恰當的教學組織形式、高效的教學策略、組織規(guī)范等。

    二、網絡學習共同體的教學應用

    在網絡越來越普及的今天,學科課程教學越來越多地發(fā)生在網絡世界里,作為網絡學習重要組織形式的網絡學習共同體也必將廣泛應用于課程教學中。本文從三個方面論述網絡學習共同體在信息技術課程教學中的應用。

    (一)變革信息技術課堂教學方式
    教育技術專家羅杰斯·沙昂克指出,未來的教育應是在線式的,是以網絡為載體的。當代存在主義哲學家雅斯貝爾斯也曾經說過,只有導向教育的自我強迫,才會對教育產生效用,而其它所有外在強迫都不具有教育作用。當我們反思目前的高中信息技術課程教學,發(fā)現接受學習成了班級授課制這種“工業(yè)化”教學形式的基礎和核心,大多數教學仍然以教師、教材、課堂為中心,教師的角色仍然是知識的擁有者、傳授者、問題的設計者和解答者,教師主宰著學生的學習,學生被當作接受知識的“容器”,被動地接受老師講授的知識,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被無情地扼殺。學習活動僅限定在教室的狹小空間里,教學過程也常常是教師講學生做,學生跟著老師機械地操作,學生和教師之間、學生與學生之間很難形成持續(xù)的、深入的溝通、對話和交流,更談不上與社會其他人員的對話和交流。每一個人天生具有一種求知的欲望,教師的作用在于引導學生求知的天性,使其自由地生長,任何外在的強迫只會泯滅這種求知欲望。網絡學習共同體能夠改變當前的高中信息技術課堂教學方式,把課堂教學引伸到更為廣闊、更為自由的網絡世界里,實現學習內容的自主選擇和自我設計,讓學生在網絡交往中增長信息技術知識和能力。

    (二)充分發(fā)揮學生學習積極性、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
    高中信息技術新課標鼓勵高中學生結合生活和學習實際,運用合適的信息技術,恰當地表達自己的思想,進行廣泛的交流與合作,并在此過程大膽創(chuàng)新。網絡學習共同體是建立在多媒體網絡和通信技術之上,學習者及其助學者彼此之間借助網絡通信技術經常進行溝通、交流,分享各種學習資源,共同完成一定的學習任務,因而在成員之間形成了相互影響、相互促進的人際聯系。這種人際聯系必然促進學習者在網絡學習活動中大膽表達自己的思想,充分發(fā)揮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在網絡學習共同體的學習活動中,成員通過充分的對話和共同的探索將公共知識轉化為個人知識,另一方面,共同體又將個人問題轉化為公共問題,并借助公共知識解決個人困惑,這就構成了一種加速個人學習和創(chuàng)新的良性循環(huán),有利于發(fā)揮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和創(chuàng)新精神。不難看出,構建高中信息技術課程的網絡學習共同體能夠促使學生靈活運用信息技術知識,在學習交往中自由表達自己的思想、進行廣泛的交流合作,進而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和創(chuàng)新欲望。

    (三)實現學生個性發(fā)展
    高中信息技術新課標提倡通過課程內容的合理延伸或拓展,充分挖掘學生潛力,實現學生個性化發(fā)展。學生是一個鮮活的個體,他們希望信息技術老師能了解自己,希望得到老師的關注,更希望在信息技術課上能展示自己的個性特長,但是學生們這些純樸的愿望卻被傳統(tǒng)的課堂教學無情地抹殺了。網絡學習共同體為學習者提供了跨時空的學習交流環(huán)境,通過學習共同體成員之間的協作交互、資源共享,共同構建了社會性知識,促進了知識文化的交流,完善了人性的塑造。學習者在共同體中學習,他們獲取知識的機會均等,人際關系平等,學習自主。網絡學習共同體中全新的人際關系消除了學習者在傳統(tǒng)課堂教學中所面對的利益沖突的影響,使學習者能自由自在地學習交往,充分發(fā)揮自己的個性特長,在樂學中自主構建信息技術知識意義。因此,構建網絡學習共同體能夠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保護學生的個性差異,最大程度地滿足學生自我發(fā)展的需要。
    綜上所述,網絡學習共同體能延伸信息技術課程內容,充分發(fā)揮學生的個性特長,實現學習內容的自主選擇和自我設計,使學生在廣泛的交流與合作中增長信息技術知識,提高信息技術素養(yǎng)。網絡學習共同體以其獨特的優(yōu)越性,必將廣泛應用于信息技術課程的教學中。有關網絡學習共同體的教學應用還需要廣泛而深入地研究,愿本文能拋磚引玉。

    參考文獻:
    [1]王陸,虛擬學習社區(qū)原理與應用,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50-54.
    [2]李盛聰,楊艷,網絡學習環(huán)境的構成要素及特征分析[J],電化教育研究,2006(7):52.

    論網絡學習共同體的教學應用

    論文相關查閱:畢業(yè)論文范文計算機畢業(yè)論文畢業(yè)論文格式行政管理論文畢業(yè)論文       

    【論網絡學習共同體的教學應用】相關文章:

    論校園網絡建設與應用11-22

    論利用網絡教學資源學習英語11-24

    論校園網絡在大學英語寫作教學中的應用11-22

    論認知學習風格在個性化 網絡學習中的應用思考12-01

    論校園網絡的建設管理與應用11-22

    論高職英語應用能力教學11-24

    論網絡探究學習對教師的影響12-05

    網絡教育技術在體育教學的應用論文05-08

    論小學數學教學對學生實際應用能力的培養(yǎng)11-24

    • 相關推薦
    91久久大香伊蕉在人线_国产综合色产在线观看_欧美亚洲人成网站在线观看_亚洲第一无码精品立川理惠

      亚洲丰满熟女一区二区v | 亚洲精品国产高清在线观看 | 日本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 中文字幕无线码中文字幕网站 | 日本韩国野花视频爽国产在线 | 亚洲精品中文字幕字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