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數學課堂交流復習模式的運用
所謂有效課堂交流是指在教師指導下構建學習共同體,讓學生學會自主、合作、探究學習,注重單位時間學習效益,有效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教學策略。數學復習課的目標是通過有限時間的復習對所學知識能獲得一個系統化、網格化、螺旋式的整合和提升過程,同時要能提高學生問題的分析和解決能力,以及可持續發展的能力。然而,在傳統觀念的束縛和升學考試的重壓下,中小學數學復習課中原本不乏重學習結果,輕學習過程;重間接知識的學習,輕直接經驗的獲得;重教師的講授,輕學生的探索;尤其以簡單的知識點呈現,大容量題型的強化訓練代替了對學生的能力培養,學生被動接受,學習效率低下,學習負擔加重。這種填鴨式的復習模式扼殺了學生的主動性、創造性及學習熱情,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能及時調控學生的反饋信息,違背了以學生發展為本、輕負優質的現代教育觀,對學生的身心健康及未來的發展產生了不利的影響。這從一個側面提醒我們:改革初中數學復習課教與學的方式已刻不容緩。
1 課堂教學流程圖
2 實施過程分析
教學模式的實施可分為兩個階段,第一階段是“問題生成”到“問題評析”,第二階段從“新問題”到“能力拓展”。
2.1 課前準備。作為本節課的先導,學生提前完成教師下發的“問題生成單”。這一過程,使學生明確本節課所要復習內容,在完成題目時,有困難的同學會主動地查資料,進行自我查漏補缺工作,這是一個學生主動整理知識的過程。然后,對解題過程進行反思,有哪些體會和感想,這是對信息深加工的過程,進入了理性化階段。
2.2 課堂交流。在課前準備基礎上,每位學生都帶著自己的問題進入課堂,這其中不乏有概念理解的層次不同及處理數學方法等的局限性。經過小組交流(每小組4耀6 人),大家互相討論,氣氛熱烈。教師在各小組間巡視或參與學生討論,了解各小組的情況及進程,及時解答學生的疑問,點撥學生的思維。在教師巡回指導過程中,特別關心基礎差的學生,使他們能與全班同學的思維同步。這一過程,學生全面參與,各抒己見,充分發揮了每個學生的作用。最后各小組形成共識,在此基礎上推選代表進行班級交流。 2.3 班級交流及歸納小結。教師在安排好小組任務的基礎上,讓小組代表上臺講解本小組對某道題的解法及解后體會,其他小組可以補充更正。教師對學生的講解給予表揚、贊許,對有問題的或有爭論的地方,通過引導點撥得以澄清。分析到此,基本的概念和解題思路已很清晰,然后,我因勢利導,讓全班共同完成本章知識系統框圖。學生在參與數學教學的過程中,都有親歷成功和表現自己的機會,既可以看到自己的長處,又可發現自己的學習潛能,自我效能不斷增加,從而更加努力,更有信心地投入學習。又通過各小組和補充,形成對數學內容的共識,總結規律,其中包括解題策略及體現的數學思想方法。
2.4 教學反饋、拓展提升。在學生建構初步認識的基礎上,進行第二階段的實踐活動,教師提出更高層次問題,同樣組織各小組討論,盡快找到解決問題的途徑。
例如:現在,請你根據消元的思想方法,試著解決如下的三元一次方程組。相信自己,你能行!
同學們在剛才總結方法的基礎上,繼續討論,盡快拿出解題方案。這時,課堂上再次出現“冷靜———活躍———激動”的場面。由于學生對這方面的內容已有較深刻的理解,對新的問題中的不同信息進行加工、歸類,再與本小組成員進行交流討論。很快,學生舉手發言。第一小組由盂-于得x-2y=-8榆,先消掉z,再由淤-榆得y=9,回代入淤求得x=10,再回代入于得z=7。立刻又有學生提出由淤變形后,代入于和盂,先消掉x,課堂氣氛達到了高潮。讓學生自告奮勇舉手發言,在平等、和諧、寬松的民主氣氛中發表見解,學生思維的廣度和深度都能得以充分的展開。教師隨時都可以接收到優秀的解決問題的方法和策略,有些是教師備課中所沒有想到的,體現了教學相長的原則。
我深深體會到,“課堂交流復習模式”,改變了以往那種封閉的、被動聽講的傳統教學方式,是一種以學生的發展為宗旨,以學生的活動為主線,以數學知識結構的完善為目的的培養學生數學能力的新的教學形式。通過實驗,我們認為這是減輕學生負擔,提高教學效率,提高教師素質的一種有效的教學方法。
【初中數學課堂交流復習模式的運用】相關文章:
初中數學教學運用快樂教學模式的想法分析11-23
“活動數學”課堂教學模式初探12-04
初中物理高效課堂教學模式的探索03-01
數學課堂運用討論法的注意事項11-26
運用新型高中數學教學模式推動教育發展12-10
猜想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的運用12-03
淺談初中數學教學中如何巧妙運用數學游戲11-23
-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