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通脈顆粒在急性腦缺血治療中的臨床療效觀察
【摘要】 目的 探討溫陽通脈顆粒治療急性腦缺血的臨床療效。方法 將72例發病3天以內的急性腦缺血患者按隨機數字表法分為治療組 39 例,對照組 33例,兩組患者均按急性腦缺血的常規綜合治療,治療組加用溫陽通脈顆粒。觀察指標為神經功能缺損評分。結果兩組患者神經功能缺損評分自第7天開始差異有顯著意義,P < 0.05,14天后神經功能缺損得分比較差異有極顯著差異(P < 0.01)。結論 兩種腦神經保護劑在治療急性腦缺血上均有較好的療效,兩者相比溫陽通脈顆粒效果更明顯。
【Abstract】 Objective Research Wenyangtongmai Granule for efficacy in patients with acute cerebral ischemia. Methods 72 patients with onset within 3 days of acute cerebral ischemia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reatment group(39cases)and control group (32cases),according to two groups of patients with acute cerebral ischemia in the routine treatment,treatment group were treated by Wenyangtongmai Granule;Main outcome measures for the neurological deficit score. Results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 with neurological deficits cores from the first7 days are different(P < 0.05),14 days after the neurological deficit score are mo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P< 0.01).Conclusion Both brain protective agent in the treatment of acute cerebral ischemia have a good effect. Wenyangtongmai Granule more pronounced
【關鍵詞】 溫陽通脈顆粒 急性腦缺血 神經功能缺損
缺血性腦血管疾病是威脅人類健康與生存的主要疾病之一,是中老年人常見病,具有高發病率、高患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殘率、高復發率的特點,是目前重點防治的一種疾病。研究表明:早期對缺血“瀑布效應”的干預及對危險因素的控制尤為重要。目前,現代醫學在治療中常用腦神經保護劑、中成藥對心腦血管的治療作用明顯。筆者在臨床中應用溫陽通脈顆粒治療急性腦缺血發作取得了很好的療效,現報道如下。
1一般資料
選擇濟南明水眼科醫院內科 2009年3月至2011年5月住院治療的72例急性缺血性腦卒中患者,符合第四屆腦血管病學術會議修訂的《各類腦血管病診斷要點》標準[1]。入組標準:①經頭顱CT或MRI診斷為頸內動脈系統腦缺血性疾病;②首次發病,發病時間在6小時-3天之內;③年齡 75歲以下。排除標準:各類腦出血、凝血系統異常、1月內有大手術及嚴重肝腎功能疾患者。按隨機數字表法將 72例患者分為治療組和對照組,其中治療組39例,男21例,女18例,年齡﹙55.25±11.71﹚歲;神經功能缺損積分為﹙26.18±2.65﹚分。對照組33例,男17例,女15例;年齡﹙56.13±12.45﹚歲;神經功能積分為﹙25.65 ±2.78﹚。兩組一般資料經χ2檢驗,差異著意義﹙P > 0.05﹚,具有可比性。
1.1 治療方法
治療組使用溫陽通脈顆粒(組成:熟地,山茱萸,山藥,鹿角膠,當歸,炙甘草,紅參,桂枝,黃芪,肉桂等),1袋/次,一日兩次,1療程7天。對照組使用依達拉奉注射液﹙南京先聲藥業公司生產,10 m g/支﹚30 m g,加人0.9% 生理鹽水100 m L中靜脈滴注,30 m in 滴完,1療程7天。兩組均治療2療程,在治療期間兩組根據病情應用吸氧、控制血壓、改善微循環、抗血小板聚集、維持水與電解質平衡、降顱壓、預防感染、營養支持等常規治療,并定期檢測血、尿常規及肝、腎功能等,于 0天、7 天、14天進行神經功能缺損評分比較。
1.2 療效判定標準
參照全國第四屆腦血管疾病會議制定的《神經功能缺損評分標準》進行。
1.3 統計學方法
所有數據均以 s表示,應用SPSS13.0軟件進行統計學分析,經方差齊性檢驗后,進行單因素方差分析,組間均數差異采用q檢驗,以P<0.05為有統計學意義。
注:與治療前比較 △ P <0. 05, ﹡ P <0. 01;與對照組比較 ★ P <0.01,治療組明顯優于對照組。
3 討論
中醫學認為, 急性腦缺血發作屬“眩暈”范疇。《內經》記載“諸風掉眩,皆屬于肝”。朱丹溪提出“無痰不作眩”,張仲景強調“無虛不作眩”,還有的學者認為“無瘀不作眩”等。在西醫中,對于急性腦缺血的發病機制,多數學者傾向于微栓塞學說, 認為動脈粥樣硬化斑塊及其潰瘍時附壁血栓凝塊的碎屑隨血液進入腦中導致微栓塞, 出現局部缺血癥狀,使間腦、枕葉、部分顳葉、腦干、小腦、內耳等血流量減少,導致腦細胞損傷。具有突然起病、腦或視網膜的局灶性缺血癥狀、持續時間短暫、恢復完全、反復發作的特點。它預示著患者處于發生腦梗死、心肌梗死和其他血管意外的高度危險中。因此,正確及時處理其危險因素,對于阻止或減少急性腦缺血進一步發展的可能性具有重要意義。
溫陽通脈顆粒治療此病,以健脾補腎,溫陽通脈。方以熟地黃填精生髓;附子、肉桂益火之源,配伍熟地黃,一則滋陰填精,二使“陰中求陽”,共為君藥。鹿角膠生精補髓、養血益陽、強健筋骨;山茱萸溫補肝腎;山藥平補肺脾腎;人參大補元氣,四藥合用,既助君藥以溫補元陽,填精生髓,又兼補肝、脾、肺三臟之陽氣,共為臣藥。炙甘草與山藥、人參配伍以健脾益氣;黃芪配伍人參以溫補肺氣;當歸補血活血,配伍人參、黃芪、熟地黃氣血雙補;方中附子、肉桂乃剛燥之性,所以用阿膠輔佐熟地黃以養血和陰,剛柔并濟;桂枝溫通心脈,外達四肢,走而不守,諸藥共為佐藥。方中附子、肉桂均為下焦之藥,且肉桂入足少陰腎經,故兩藥有引火歸元之功,兼為使藥。綜觀全方,以補腎為主,兼補脾、肝、心、肺各臟,五臟俱備,相生相制以助腎;并兼顧氣血、陰陽,以期五臟氣血充旺,陰陽相濟,經脈暢達[2]。研究結果療效組明顯優于對照組,提示溫陽通脈顆粒可能通過改善血管順應性,降低血管阻力,改善血流動力學,提高腦血流量及腦血管充盈度,從而有效防治急性腦缺血發作。
參考文獻
[1] 全國第四屆腦血管病學術會議.各類腦血管疾病診斷要點[J].中華神經科雜志,1996,29﹙6﹚:379
[2] 張波,鮑遠程,陳懷珍等. 溫陽通脈顆粒治療椎B 基底動脈供血不足脾腎陽虛型眩暈的臨床觀察[J]. 中西醫結合心腦血管病雜志2007,5(7):585-586
【陽通脈顆粒在急性腦缺血治療中的臨床療效觀察】相關文章:
依達拉奉治療腦震蕩臨床療效觀察12-11
中藥外敷治療四肢軟組織損傷臨床療效觀察03-27
穴位貼敷治療便秘療效的觀察及護理03-26
床旁連續血液凈化治療MODS病人療效觀察12-11
牙隱裂全冠修復的療效觀察11-21
自制制劑活血散外敷治療輸液外滲的臨床觀察03-27
-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