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音主持有聲語言的規范問題論文
摘要:本文是以電視節目主持人以及播音員有聲語言規范問題進行分類,采用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的方法,更加具有針對性,并對各個具體問題提出建議和解決方法,主要包含有充分理解電視有聲語言規范問題以及解決方法,避免語言規范問題層出不窮,以起到更好的服務社會的作用和功能,同時有效發揮社會公眾的“大眾麥克風”特點,完善公眾監督制度以及相關的法律法規的建設,使得有聲語言在規范問題上得以不斷的完善,從而建立起向規范、文明、進步方向發展的電視有聲語言環境。
關鍵詞:播音主持;有聲語言;規范;解讀
電視節目主持、廣播播音涉及面廣而且擁有大批受眾,因此播音主持有聲語言的規范性極其重要,其與文化的教化功能和文字的發展與傳播有著密切的關系,不規范的有聲語言的運用,將會導致文化教化功能的缺失,不利于文字的發展與傳播,電視節目主持人與播音員責任重大,是有聲語言的繼承者、傳播者和發展者。應認真規范地擔負起傳播國家通用規范的有聲語言的責任,進而傳遞正確的文化內涵,起到規范的有聲語言的教化功能。從之前對于有聲語言規范的研究報告分析來看,只是單純的對節目之中有聲語言錯誤、數據的累積,沒有直觀的語言材料、錯誤案例的具體分析。本文采用了具體事實案例的分析方法,在本文中選取和采用了最具有典型意義和代表特征的中央電視臺以及各省級電視臺節目之中有聲語言的錯誤來進行分析,用具體實例來說明問題,更加直白,且具有可信度。找出電視、廣播當中有聲語言的問題,加以規范性的要求,提出具體的解決方法。
1有聲語言的運用
(1)有聲語言的內涵。有聲語言的運用在廣播上要求:字正腔圓、吐字清晰、圓潤飽滿;在電視節目主持上要求:自然貼切、聲畫一致、富有情感;電視與廣播相比較下,電視最大的特征在于:電視是畫面與聲音相結合大眾傳媒,因此具有真實感,富含感染力;在電視節目主持過程當中最重要的就是語言的傳遞,包括有聲語言和副語言,其中尤為重要的則是有聲語言的表達,主要包含有新聞片配音、解說詞、節目主持人的主持語言、記者的出鏡報道、演播室報道語言等,語言在電視節目和廣播之中,既要充當傳遞信息的載體,又要充當思想情感、文化背景、教育功能的使者,將電視節目和廣播的播出意義巧妙地融合在有聲語言之中并在無形中展示出來,以達到播出目的。(2)有聲語言的規范標準。在電視節目主持和廣播播音的領域當中,有聲語言的規范是指運用標準的普通話,在文字讀音、語流音變、語法句意、聲調變化等方面達成一種有共識的標準。(3)有聲語言的規范作用。在電視節目主持和廣播播音的過程當中,注意有聲語言的規范,不僅可以正確地傳遞節目和新聞當中的信息,而且可以更好地達到播出目的。播音員主持人是黨和國家的喉舌,應該有政治敏感和責任感,將國家的一些重大決策、重大事件、重大活動準確無誤地傳遞出來,這就需要有聲語言的規范。
2主題對象和范圍的研究
本文是以研究電視節目主持人和播音員的有聲語言為主,范圍主要包括有中央電視臺以及各省級電視臺的有聲語言節目主持以及廣播電視主持當中的具體案例,分析在播音主持的過程當中有聲語言所出現的問題以及解決方法。
3有聲語言的不規范案例
(1)《新聞聯播》作為黨和國家的喉舌,向來給觀眾以嚴謹準確莊重的感受,是為了傳遞黨和國家的政策方針以及重大的事件、活動。對播音員主持人的要求是字正腔圓、吐字清晰、圓潤飽滿,最重要的為字音準確無誤。因此《新聞聯播》節目當中,有聲語言的不規范現象是比較少見的,但并不是沒有出現過不規范現象。比如:北京方言中特有的兒化音在《新聞聯播》節目當中出現,這會損害《新聞聯播》作為國家最高級別的新聞節目的莊嚴感,如在2012年9月14日的報道中,在濕地公園找到一份工作,主持人就將“園”進行了兒話處理。再如,發音方面《新聞聯播》節目中也出現過錯誤,2002年9月16日,配音員語音基本功薄弱,將“立黨為公,執政為民”中的“為”,發錯了聲調,本該是去聲卻發成了陽平。《新聞聯播》對主持人的氣息要求以及口腔控制的要求也是非常高的,氣息是體現聲音魅力的催化劑,氣息不足或者是氣息過足都不利于把握稿件和傳遞信息。比如說:在2011年9月16日的節目中,播音員就出現了明顯的氣息不足的狀況,出現了大喘氣的現象,以及在氣息運用的過程當中,沒有掌握好估計偷氣、補氣的技巧,來感受一下這段文字“危難之際,黨和人民在一起!生死關頭,軍隊和人民在一起!”“每一次大規模救援行動,都是軍隊一體指揮機制發揮效益的集中展現……”,這是一句話向另一句話的過渡,需要有足夠的信息進行控制和把握,在播音員播音的過程當中出現了吸氣的雜音。《新聞聯播》節目當中也曾出現過停頓有誤的情況,這種情況的主要成因是播音員主持人對“備稿六步”沒有進行充分的把握,備稿不充分,對稿件的背景內容和信息理解不透徹,如2010年9月14日,“美國國際行動中心的國際問題專家貝克”,“美國國際行動中心”作為一個機構的名稱是一個整體,而播音員卻將其讀成了“美國國際行動/中心的國際問題專家”,從而改變了語意以及觀眾對這個消息的理解,這也是播音員對專業術語名稱把握不清楚的體現。再如2012年9月15日“愿同緬方一道共同努力”播音員在播讀這句話時,停連位置不恰當造成了播出失誤,播成了“愿同緬方/一道共同努力”,本應該是“同……一到”為一個詞組意群,而播音員卻把其讀得分離開來,首先是不符合語言表達的習慣,其次是出現了嚴重的理解錯誤,不利于受眾的理解,影響新聞信息的傳達,從而影響播出效果。(2)《快樂大本營》作為娛樂節目當中的王牌節目,在不斷發展的同時,擁有了越來越多的觀眾,尤其以青少年為主。青少年正處于接受信息和學習效仿的年齡,因此作為節目主持人,必須要起到引領作用,否則不利于青少年以及其他受眾接受信息和效仿。但是絕大多數的娛樂節目主持人并非專業的播音主持科班出身,因此在語音發音、吐字規范、句意語法的表達上存在很多問題。比如:謝娜在《快樂大本營》主持過程中,沒有注意自己發音的規范,會出現字音不準確和語法邏輯混亂的情況,在第九屆金鷹電視藝術節盛典上,匯聚了白巖松、張泉靈、崔永元等各位主持界大腕,謝娜登臺,跟他們互動,笑稱“今天都來了啊,匯聚各路牛鬼蛇神”,并且謝娜的普通話不標準,摻雜有四川方言的味道。(3)韓喬生在進行體育比賽解說時,出現了有聲語言的語病問題,在當比賽進行得很激烈的時候,韓喬生一激動說了一句:“***以迅雷不及掩耳盜鈴之勢,將球傳出”,本意應該是傳達“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再如:央視某個問答節目,由于選手提前搶答,女主持人說:“我的‘始’還沒有出來,你就搶了”,由于將“開始”說成了“始”,出現了語病,而貽笑大方。趙普播報亞洲杯新聞時忘詞,脫口而出“我看看啊”;白巖松數錯數字,用五個字可以形容:“都已經準備好了”;海霞誤將新聞20分,說成新聞20婚;李梓萌將中央電視臺,誤說成了“中央但是臺”。(4)《康熙來了》小S就是靠著一個“污”字走紅,在主持節目中,經常會說一些毀三觀的話,有聲語言充斥著臟字,語言的表達較為低俗,在節目中經常開黃腔,講大尺度話題,這也不利于發揮有聲語言的教化功能和傳播文化信息,也屬于有聲語言的一種不規范的運用。比如在主持過程當中,經常以諷刺的語言對待嘉賓,口出臟字;在《康熙來了》節目當中,讓陳漢典滾開等,都不屬于傳統的有聲語言的規范范疇。
4有聲語言不規范各方面原因分析
(1)文化的多樣性:文字語言包括普通話和地方方言,一些主持人并非播音主持科班出身,沒有經過嚴苛的普通話訓練,加之本身所受到方言的深刻影響,在長期的環境熏陶過程當中,很難改變自己的說話、發音吐字方式,因此在電視節目主持的過程當中會摻雜有方言,使得有聲語言在外化的表現形式上給受眾一種參差不齊的感覺,沒有達到普通話的規范標準。(2)中西文化的融合:隨著西方文化不斷傳入中國,因此出現了很多西方音譯詞,具有濃厚的西方味道。再加之中國人對西方文化有一種盲目追隨的態度,認為說英語就特顯高大上,這就更不利于電視有聲語言環境的純潔,從而影響廣播和電視有聲語言的規范。(3)主持人素質不達標:隨著娛樂節目的興起,“顏值高”的主持人似乎越來越受追捧,因此在主持人隊伍中出現很多語言欠規范的主持人,在進行電視有聲語言創作中容易出現語音語調、吐字歸音等方面的錯誤,也是造成有聲語言不規范的原因之一。
5有聲語言不規范的糾正措施
在電視節目主持和播音員播音的過程當中出現了有聲語言的不規范實屬正常現象,因為在任何一個行業發展的過程當中都不可能不出現失誤的現象,只有在失誤中不斷改正,才會發展得更好,有聲語言在發展過程中的失誤和發展是辯證統一的,因此電視有聲語言的發展過程中所出現的任何失誤,都是可以糾正的,而且相信糾正之后電視有聲語言會更加規范。我們要從具體問題切入,具體問題具體分析,逐個擊破。(1)提高播音員主持人的綜合素養。播音員主持人在進行有聲語言創作過程中,要不斷地學習、要充分理解新聞以及節目當中的背景。從狹義上來看:在進行電視節目主持和廣播播音主持之前,需要充分搜集資料,對于可能涉及到的問題以及不認識的字音,不能夠隨便猜測,一定要做到精準把握,同時對于節目主題以及新聞主題的理解,不能有偏差,這樣才可以基本保證播出目的有所呈現。從廣義上來看,主持人和播音員所涉及到的信息面比較廣,所要學習的范圍也比較廣,作為一個主持人或是播音員,要在日常的生活當中不斷積累素材,不斷提升自己,擴大自己的知識面,以應對新聞以及電視節目主持中可能會出現的各個方面的問題,要時刻做好準備,在日常的生活中,也要進行有聲語言的規范化訓練,以保證在復雜的大環境背景之下,自己的普通話以及有聲語言的創作能夠做到規范準確,對于語言具有方言特色的主持人,也要不斷嚴苛地要求自己,進行普通話規范發音的訓練,做到在一檔節目當中不出現語法錯誤,不出現字音的偏差,這是作為一個主持人的基本功,只有做到了這樣,才可以更好地繼續未來的有聲語言創作。(2)加強有聲語言規范的意識。有些主持人不重視有聲語言的規范,對有聲語言的規范抱有一種不尊重的態度,因此在主持人進行語言創作的過程當中,一定要以規范的意識來要求自己,不斷地提醒自己,一定要規范語言,對于某些出現不規范的地方要及時改正,這需要電視節目主持人和廣播播音員時時刻刻都要用有聲語言規范來約束自己,從而解決有聲語言不規范的問題。(3)提升政治敏感。播音員主持人在進行有聲語言的創作過程當中,不是什么都說,更不是什么都能說,對于節目的播出,要具有足夠的政治敏感,只有具有足夠的政治敏感,才能夠在電視節目主持和廣播播音的有聲語言創作過程中,保持一顆高度警惕的心,保持一種莊嚴感,從而降低出錯率。(4)監督管理不可忽視。要充分發揮“大眾麥克風”的功能,以放大的受眾來監督主持人有聲語言創作中的問題,從而督促主持人改正不規范的現象,促進有聲語言的創作環境得以規范化發展。
6結束語
本文通過對一些案例的分析,說明了節目中存在的有聲語言不規范的問題,以及對于如何改正這些問題,提出了有效措施,希望能夠給播音主持專業人士一些啟迪。
【播音主持有聲語言的規范問題論文】相關文章:
播音主持的語言評價問題論文12-21
播音主持語言評價問題探討論文03-02
當今語境下播音主持的語言藝術研究論文03-18
倫理規范的“基礎”問題論文提綱11-20
播音主持教學中解放天性的應用論文11-09
高校雙語播音主持教學模式探討的論文12-18
電視新聞播音主持的語言情感表達03-24
播音主持言語交際及情感表達策略論文02-23
中學語文語言訓練問題研究論文11-21
論文寫作規范03-28
-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