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流擊楫的成語故事

    時間:2020-08-01 11:44:53 成語故事 我要投稿

    中流擊楫的成語故事

    中流擊楫的成語故事1

      【注音】zhōng liú jī jí

    中流擊楫的成語故事

      【出處】中流擊楫而誓曰:‘祖逖不能清中原而復濟者,有如大江。’《晉書·祖逖傳》

      【解釋】擊:敲打;楫:漿。比喻立志奮發(fā)圖強。

      【用法】作謂語、定語;指人立志

      【結構】偏正式

      【近義詞】奮發(fā)圖強、擊楫中流

      【反義詞】委靡不振

      【同韻詞】連輿并席、風行草靡、雨鬣霜蹄、平澹無奇、進退觸籬、出于水火,登之衽席、假仁縱敵、世道澆漓、力盡筋疲、信以傳信,疑以傳疑、......

      【成語故事】晉元帝在江南建立東晉,北方及中原的大部分土地被外族所占。祖逖準備率軍收復中原,朝廷只給他奮威將軍的虛名,祖逖率領他的100多家人渡江北伐,在江中中流擊楫,發(fā)誓收復中原。后來他果真收復大片失地,但東晉根本無心抗戰(zhàn)

      【示例】中流擊楫,著祖生之鞭;下瀨橫戈,成漢武之志。《晚清文學叢鈔·童子軍·草檄》

      【成語造句】

      ◎他也以同樣的聲音為中流擊楫的祖逖歌唱:"平生祖豫州,白首起大事。"

    中流擊楫的成語故事2

      成語中流擊楫出處:這個成語故事出自(晉書·祖逛傳》。

      中流擊楫這個成語故事出自(晉書·祖逛傳>。

      祖逖,字士稚,晉朝范陽人。他生性開朗,仗義好俠。年輕時,曾和劉琨間在司州做管理文書的“主簿”。那時的晉朝,雖然表面上還沒有失去中原的統(tǒng)治權力,而實際上,內(nèi)憂外患已經(jīng)十分嚴重。加以連年天災,民不聊生,愛國志士,莫不為風雨職搖的局勢感到不安。祖逖和劉琨這兩個青年擎友,也為此發(fā)愁,常常談到深夜,不能入睡。流傳至今的“聞雞起舞”的佳話,就是他倆的故事。

      后來,晉朝失去了北中國的廣大地區(qū),在江南建立了東晉政權,司馬窨即位為晉元帝,定都建康。那時,祖逖在京口集合了一些勇敢的壯上,向晉元帝建議道:“晉朝的大亂,主要是由于朝廷內(nèi)部爭權,互相殘殺,使得外族乘機侵人,造成了禍患。現(xiàn)在淪陷區(qū)的人民都想起來反抗侵略,您倘能出兵北伐,各地定能紛紛響應,中原失地,即可收復。我愿意充當北伐的先鋒,請您下命令吧!”

      晉元帝本來沒有北伐的決心,但又不便拒絕祖逖的愛國建議,便派祖逖為“奮威將軍”,兼“豫州刺史”,可是只撥給一千人的給養(yǎng)和三千匹布,也不發(fā)給武器,叫他自己去想辦法。

      祖逖不顧-切困難,帶著部百多家,渡江北上》船到江心,他敲著般槳發(fā)誓:“我祖逖如果不能肅清中原的敵人,決不再渡此江!”過江后,到了淮陰,就在那里起爐煉鐵,制造武器,同時,招募士兵,加緊訓練。隨即他率兵向北挺進,~舉而大敗羯族的后趙王石勒,攻克蓬陂等地,很快就收復了黃河以南的全部領土,逼得石勒求和。可惜晉朝統(tǒng)治集團內(nèi)部矛盾愈演愈烈,無心抗戰(zhàn),還派戴淵當祖逖的'上司來牽制他。不久,祖逖竟然悲憤而死。

    中流擊楫的成語故事3

      出處:《晉書·祖逖傳》。

      意思:比喻決心收復失地的壯烈氣概。或形容憂國憂民時的慷慨激昂之情。中流:江心。擊楫:敲著船槳。也作“擊楫中流”、“渡江擊楫”、“中流擊棹”。

      晉朝雖然表面上還沒有失去中原的統(tǒng)治權力,而實際內(nèi)憂外患已十分嚴重。加以連年天災,民不聊生,愛國志士,莫不為風雨搖的局勢不安。祖逖和劉琨也為此發(fā)愁,常常談到深夜不能入睡。(參看“聞雞起舞”、“枕戈待旦”、“多難興邦”)

      后來,晉朝失去北方領土,晉元帝在江南的建康建立東晉政權。祖逖在京口集合了一批勇士,向晉元帝建議道:“晉朝的大亂,主要是由于朝廷內(nèi)部爭權,互相殘殺,使得外族乘機侵入,造成禍患。現(xiàn)在淪陷區(qū)的百姓都想起來反抗侵略,倘能出兵北伐,各地定會紛紛響應,中原失地,即可收復。我愿充當北伐先鋒,請您下令!”

      晉元帝本來沒有北伐的決心,但又不便拒絕祖逖的建議,便派祖逖為“奮威將軍”,兼“豫州刺史”(豫州在河南項城縣一帶),但只撥給一千人的給養(yǎng)和三千匹布,也不發(fā)給武器,叫他自己去想法。

      祖逖不顧一切困難,帶著部屬一百多家,渡江北上。船到江心,他敲著船槳發(fā)誓:“我祖逖如不能肅清中原的敵人,決不再渡此江!”過江后到了淮陰,就在那里起爐煉鐵,制造武器,同時招募士兵,加緊訓練;隨即向北挺進,一舉大敗羯族的后趙王石勒,攻克蓬陂(今河南開封附近)等地,很快收復了黃河以南的全部領土,逼得石勒求和。可惜晉朝統(tǒng)治集團內(nèi)部矛盾愈演愈烈,無心抗戰(zhàn),還派了個戴淵當祖逖的上司來牽制他。不久,祖逖竟悲憤而死。

    中流擊楫的成語故事4

      出處:《晉書·祖逖傳》。

      意思:比方?jīng)Q心收復失地的壯烈氣勢。或形容憂國憂民時的大方激動之情。中流:江心。擊楫:敲著船槳。也作“擊楫中流”、“渡江擊楫”、“中流擊棹”。

      晉朝固然名義上還沒有失去中原的統(tǒng)治權利,而實際內(nèi)憂外患已非常重大。加以連年天災,民不聊生,愛國志士,莫不為風雨搖的局面不安。祖逖和劉琨也為此發(fā)愁,經(jīng)常談到深夜不能入睡。(參看“聞雞起舞”、“嚴陣以待”、“多災興邦”)

      后來,晉朝失去北方國土,晉元帝在江南的建康樹立東晉政權。祖逖在京口聚集了一批壯士,向晉元帝倡議道:“晉朝的大亂,重要是因為朝廷內(nèi)部爭權,相互殘殺,使得外族伺機侵入,造成禍害。當初失守區(qū)的庶民都想起來對抗侵犯,倘能出兵北伐,各地定會紛紜響應,中原失地,即可光復。我愿充任北伐先鋒,請你下令!”

      晉元帝原來不北伐的信心,但又不便謝絕祖逖的提議,便派祖逖為“奮威將軍”,兼“豫州刺史”(豫州在河南項城縣一帶),但只撥給一千人的給養(yǎng)跟三千匹布,也不發(fā)給武器,叫他本人去主意。

      祖逖不顧所有艱苦,帶著部屬一百多家,渡江北上。船到江心,他敲著船槳起誓:“我祖逖如不能清除中原的敵人,決不再渡此江!”過江后到了淮陰,就在那里起爐煉鐵,制作兵器,同時招募士兵,加緊練習;隨即向北挺進,一舉大敗羯族的后趙王石勒,攻克蓬陂(今河南開封鄰近)等地,很快收復了黃河以南的全體領土,逼得石勒乞降。惋惜晉朝統(tǒng)治團體內(nèi)部抵觸愈演愈烈,無心抗戰(zhàn),還派了個戴淵當祖逖的上司來牽制他。未幾,祖逖竟悲憤而逝世。

    中流擊楫的成語故事5

      中流擊楫 成語故事【釋義】船到河流中央時敲擊船槳。

      楫,漿。

      比喻收復失地的雄心壯志。

      【出處】唐·房玄齡《晉書·祖逖傳》。

      春秋時,吳國的部隊打敗了楚軍,進入到楚國境內(nèi)家城,楚昭王嚇得逃到國外。

      這時楚國有一位愛國的大夫申包胥,沒有得到楚王的命令就私自跑到秦國請求救兵。

      他對秦哀公說:“吳國無道,想吞并天下,現(xiàn)在已攻占了楚國,我特此前來告急,請求援助。

      ”秦哀公說:“你先住下,這事我們議后再做打算。

      ”申包胥說:“我們國君失去社稷,流亡于草莽之中,我做臣子的怎能安居?”于是他就站在秦國殿庭上,痛哭不止,滴水不進。

      秦哀公終于被感動了,他說:“楚國有這樣的大臣尚且會亡國,我沒有這樣的大臣,恐怕亡國之日也不遠了。

      ”于是秦哀公立即下令出兵救楚,終于擊退了吳國隊伍,恢復了楚國。

      楚昭王回國后,要給申包胥獎賞。

      申包胥說:“我挽救國家,不是為了自身的名利,如果為了得到獎賞,便是出賣了自己的氣節(jié)。

      既然君王已經(jīng)安定,我又有何求?”當晚,他不辭而別,隱居深山去了。

      在我國古代社會,這種忠貞之士無論在文官還是武將中,都屢見不鮮。

      東晉時的祖逖,便是這樣一位胸懷國家、憂國憂民的志士。

      魏晉時期,天下大亂。

      祖逖看到自己國家失去了北方大片領土,無數(shù)同胞處于侵略者的鐵蹄之下,非常痛心。

      他決心要收復失地,重振國威。

      晉元帝司馬睿遷都建康的時候,祖逖在北府京口召集了一批壯土,日夜操練,準備北上抗敵。

      他給晉元帝上了一份奏折,文中說:晉朝之所以遭到侵略,皆因藩王爭權。

      今百姓在少數(shù)民族的蹂躪之下,都有奮擊之志、報國之心,陛下倘能任我做統(tǒng)率,則四方豪杰都會響應,由此敵兵可除,國恥可雪矣。

      晉元帝見奏,十分高興,立即命祖逖為奮威將軍,并撥給他大量給養(yǎng),讓他在當?shù)卣斜I馬、打造兵器,以期早日實現(xiàn)北征。

      備戰(zhàn)在緊鑼密鼓地進行。

      一切準備停當后,祖逖帶領部下千余人渡江北上。

      他們的戰(zhàn)船駛離南岸,來到波濤滾滾的大江中流,將士心中像浪花一樣翻騰。

      祖逖神情莊重地站立船頭,手敲船槳(中流擊楫),向眾人發(fā)誓說:“祖逖此去,若不能平定中原,驅逐敵寇,則如這濤濤江水,一去不返!”祖逖的錚錚誓言極大地鼓舞了船上的勇士。

      他們緊握刀槍,紛紛表示要同仇敵愾,殺敵報國。

      祖逖渡江以后,遠近遺民都被他的事跡和愛國熱情所感,紛紛加入他的隊,很快形成了一支強大的部隊。

      祖逖知人善任,果敢勇武,愛護士卒,體貼部下,士卒們都愿為他出生入死、舍命戰(zhàn)斗。

      因此所向披靡,一連打了幾個勝仗,收復了不少城池。

      他治軍有方,賞罰嚴明;對戰(zhàn)死者,收尸埋骨,親自祭奠;對投降的敵軍將士寬厚相待,反戈有賞;所到之處,秋毫無犯。

      他的這些做法得到軍民的廣泛擁護,每當他們凱旋歸來,百姓們總是自發(fā)地送來豬羊、美酒,犒賞三軍。

      由于祖逖治軍有方,被晉元帝封為鎮(zhèn)西將軍,收復了不少失地,不久,黃河以南又成為晉朝疆土。

    【中流擊楫的成語故事】相關文章:

    魚目混珠的成語故事01-01

    才疏意廣的成語故事12-29

    食少事繁的成語故事12-28

    呵壁問天的成語故事12-28

    彈冠相慶的成語故事12-26

    誠惶誠恐的成語故事12-26

    坐享其成的成語故事12-19

    強弩之末的成語故事12-19

    成語故事的成語12-14

    成語的成語故事12-13

    91久久大香伊蕉在人线_国产综合色产在线观看_欧美亚洲人成网站在线观看_亚洲第一无码精品立川理惠

      日本三级精品视频 | 中文字幕在线网站 | 亚洲精选91福利在线观看 | 五月综合激情婷婷六月 | 中文字幕视频一区二区 | 麻豆亚洲福利电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