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廣東青年創業 愛干批發零售
調查顯示廣東青年創業選擇批發和零售業占25%,低端制造業占20%
大眾創新,萬眾創業。“80后”成為廣東創業的主力軍,他們30歲上下,正是而立之年,更愿用創業實現人生價值。數據顯示,在廣東,深圳和廣州是“80后”創業者們的心水之地,他們中的佼佼者多數都有辭職后創業的發展路徑。不過,對“80后”來說,后起之秀“90后”在互聯網+背景下,正在創業領域后來居上。
“失敗了連家也不能回”
1983年生的阿濤是天河一家民營石油公司的中層員工,大學畢業后接近10年的打拼后,如今拿著約20萬元的年薪,一輛公司配車,外加手下一個三四人小團隊。結婚、供房、養娃,他開始盤算更遠的未來。阿濤選擇了不少同齡段打工一族的路:不辭職,有限度創業。在海珠區某舊工業園區,他跟兩個同學一道,開了人生的第一家店,一家咖啡小食店。40萬元的起步資金,每月一萬多元的運營費用,3個在職80后用自己的積蓄上路,以工作養事業。
對于絕大多數80后創業者來說,啟動資金都是首先要解決的難題。有調查顯示,25%的在粵大學生創業資金來自家庭支持,19%來自銀行貸款,合伙融資和個人存款各占18%,依靠政府基金支持的只有12%,民間借貸與風險投資則較少,同為4%。
對于非大學生創業者來說,情況也應該大致相似。阿峰選擇的是銀行貸款。兩年多以前,一款移動“打飛機”游戲興起,讓辭職賦閑在家的阿峰看到了游戲跟社交元素結合后的市場前景,一個互聯網游戲公司的構想就此誕生。可比起咖啡小食店,互聯網公司動輒百萬元計的起步費用,遠非一般“80后”的自身積蓄可以企及。
那時候,阿峰的小孩剛滿一周歲,身背100多萬房貸,月供上萬元。對很多人來說是壓力的房子,卻成為他賴以立業的第一桶金。房子的抵押,為他爭取到了200多萬元的銀行融資。加上幾個志同道合的合伙人,1000萬元的起步資金終告到位。比起餐飲網店等小生意,互聯網公司的前路廣闊,但融資后的債務壓力卻也相應劇增,“如果失敗了,連家也無法回了。”
大家都愛“互聯網+”
在各種創業大賽中,有廣州的調查顯示,互聯網、高新技術、電子商務及文化創意領域創業最受青年喜愛,互聯網領域創業青年占33.9%,高新技術類創業占22.3%,電子商務領域創業占21.2%,文化創意領域創業占11.7%,其他領域類創業10.9%。
1986年出生于廣州的錢科銘,創辦米創網絡,開發針對移動互聯網的企業品牌APP制作及管理工具“蜜蜂系統”,是目前中國首家從事這類項目的公司。2011年米創改名為微窩。互聯網帶給這個時代的年輕人太多顛覆性的機會。
不過,這只是冰山一角。《廣東青年創業就業藍皮書2015》顯示,廣東青年創業的行業架構呈現下列格局:批發和零售業占25%,低端制造業占 20%,住宿和餐飲9%,農林牧漁業9%,體育和娛樂(8.7%),合計比例占71.7%,多集中在市場門檻較低的行業。多數大學生會選擇進入門檻較低、投資風險較低的行業,在經營產品類型上,產品代理或銷售類(30%)成為大學生創業的首要選擇,僅有16.6%的人經營專利類產品。
深圳市標準技術研究院的數據也支持上述結論。數據顯示,25歲以下的90后創業者其行業分布中,排名前三位的分別是“其他機械設備及電子產品批發、其他未列明批發業以及其他未列明專業技術服務業”,占比分別是7.35%、6.57%和5.99%。
從事傳統行業,看誰能在商業模式上有所創新,加入互聯網因素是其中之一。今年5月,徐銳鋒和高中同學林丹煜兩個潮汕“85后”合伙開了一家潮汕小吃店,取名“物依”,他們把“物依”定位為O2O模式的潮汕特產店,線下體驗線上銷售。即使賣潮汕小吃,也與十年前相比有了新特點。
邊工作邊創業 降低風險
華南農業大學的尹然平,2013年成立迅睿科技有限公司,建立了一套微循環范圍內可溯源的農產品質量準入體系,帶領農民通過電子商務增產增收。九尾科技的王銳旭,創辦“兼職貓”APP,已獲得多次融資。兩人都是“90后”,在大學讀書時就已創業。
在“80后”的世界里,大學就創業并非沒有,但“先就業再創業”在很多人看來似乎更為可行。唐亮創業前,曾在一家知名公務員培訓機構擔任講師,也曾在咨詢公司擔任重要職務。蔡偉則有媒體、公關公司多行業的工作經歷。“有了工作經歷,在創業時更游刃有余。”
同樣是80后的蔡延青,2012年辭職準備環球旅行,采訪各地的NGO創新組織,后來成立“一起開工社區”,這已發展成為華南最大的聯合辦公社區。8868手游交易平臺創始人季尚選擇從UC辭職自己創業。“其實是基于我對個人人生的考量和對市場機會的考慮。我是一個不安于現狀的人,喜歡新鮮事物,所以在年輕的時候,選擇創業來挑戰自己。”
也有很多人選擇“曲線救國”,在工作時創業。廣州一個知名企業中層,在沒有辭職的情況下進行創業,做教育培訓,有了不錯的收入。也有高校老師通過與朋友合作,涉獵農產品電商領域,種植綠色農產品,還獲得了風投。他們有自己的合伙人,還會進行初期的投資。但對他們來說,最重要的是,創業的風險能大幅度降低。
廣州深圳 創業者大愛
《廣東青年創業就業藍皮書2015》顯示,從區域結構看,青年創業主要集中在珠三角。福布斯中文版2013年開始連續三年評選中國30位30歲以下創業者,90人名單中,9人在深圳創業,6人在廣州創業,廣東其他城市沒有創業者入選。相對而言,廣州和深圳擁有更好的創業條件:人才招聘、獲得投資等。
近幾年數據來看,在全省創業的人群中,選擇在廣州自主創業的畢業生人數超過了四成。以2014年為例,創業的本科生中,選擇在廣州市創業的有688人;其次是深圳市,有175人。
中美“80后”創業者
前者拓市場
后者擅研發
美國《福布斯》雜志中文版曾選出中美兩國30位“80后”創業者名單,并且就此進行了比對。中國30人名單上涌現出“猛犸”瀏覽器開發者季逸超、聚美優品創始人陳歐、力美廣告創始人舒義這樣的優秀創業者;美國30人名單上則有Facebook創始人扎克伯格、Dropbox創始人豪斯頓 (Drew Houston)、Spotify創始人埃克(Daniel Ek)這樣的明星人物。
扎克伯格只是一個縮影。福布斯美國版在美國12個行業中每個行業尋找了30位80后的“重塑世界的顛覆者”,其中包括創業者、科學家、藝術家、學者、娛樂明星等。而中文版從2011年底展開了30位“80后”創業者的尋找之旅,與美國的創業者們進行比較。
通過比較發現,中美“80后”創業者的區別,恰如兩國在世界經濟中的分工,分別位于微笑曲線上的兩個端點,一個在研發,一個在市場。
美國年輕創業者更擅長從技術創新或者產品、服務創新入手,尋找打破行業固有格局的著力點;中國的年輕創業者更擅長從應用著手,尋找傳統產業在網絡平臺的新應用,并憑借敏銳的市場嗅覺,將傳統產業迅速轉換為更適應網絡市場的運營模式。有意思的一點是,中國不少成功的年輕創業者,都借助了淘寶這樣的平臺,是美國所沒有的現象。淘寶對許多中國年輕人實現創業夢想,的確功不可沒。
在行業分布上,美國的年輕人在互聯網、生物制藥、新能源、媒體、餐飲等領域肆意揮寫他們的創意;電子商務和網絡游戲則成為中國年輕創業者們商業力量崛起最大的藍海。
【廣東青年創業 愛干批發零售】相關文章:
青年才俊在廣東科技創業可獲銀行貸款03-05
創業認定了就去干11-21
如何開鮮花批發零售店03-18
音像業批發零售如何申辦執照03-20
廣東創業補貼政策03-02
廣東小本創業項目精選12-09
青年創業故事12-08
創業從賣盒飯干起內容10-10
女生創業:打開零售市場11-16
鼓勵青年創業政策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