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華大學2015年調研報告:33樓以下PM2.5無差別
近日,清華大學發布首個室內PM2.5(直徑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顆粒物)污染公益調研報告了一份研究報告,其中稱“17層以上室內PM2.5等級最優”。這一論斷再次將PM2.5濃度是否跟垂直高度密切相關的焦點問題引入公眾視野,因為之前網上就有說法稱,9~11樓空氣污染最嚴重導致部分市民認為買樓需要特別注意。
昨日記者咨詢多位廣州環境監測業內專業人士后了解到,其實“灰霾元兇”細顆粒物PM2.5雖然會隨高度上升而呈現濃度下降的規律,但在100米以下的近地面低空,其實各個高度濃度差異相差甚微。據悉,珠三角地區另外一種最常見是主要污染物臭氧,卻會隨著高度的上升而濃度上升。
17樓以上PM2.5少空氣好?
清華大學環保報告引質疑
幾年前,網上就有說法稱9~11樓空氣污染最嚴重,因為有所謂的“峽谷效應”,含有灰塵的氣流會在30米左右的高度“徘徊”。此事當時也引起媒體很大關注,因為涉及到很多人買樓,很多市民特別關注某些樓層是否污染會特別嚴重。而“買樓買哪層空氣會更好?”這類問題,一直都有各種說法。
近日,清華大學發布了首個室內PM2.5(直徑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顆粒物)污染公益調研報告,結果顯示,17層以上的室內PM2.5等級最優,原因是揚塵主要集中在中低層,而高層的大氣對流較好。這一報告發布不久,很快就引來業界質疑,其中,中國科學院氣象學博士后李汀公開發表長微博,質疑該實驗設計存在問題,并表示,PM2.5的等級基本與樓層沒有關系,17層以上室內PM2.5等級最優的說法并不成立。李汀引用了中國氣象科學研究院研究人員2003年發表的論文《北京城區低層大氣PM10和PM2.5垂直結構及其動力特征》,文中的數據表明,樓層每相差33層,其PM2.5的數值僅相差15至16微克/立方米,變化十分微小。她認為,居民一般都居住在30層以下,當空氣質量變差時,這些樓層的PM2.5上升幅度幾乎一致,每個樓層的差別更是微乎其微,17層并沒有特殊“優勢”。
環境監測專家:廣州塔研究顯示
100米內各高度相差甚微
記者了解到,其實廣州對于PM2.5濃度跟垂直高度是否有關也有官方研究和監測,地點就設在廣州地標——“小蠻腰”上,從2014年1月起,廣州就在小蠻腰上設置了3個梯度空氣監測站,分別是488米、168米和118米,并與地面的監測站進行數據對比。不過目前監測數據不屬于社會公開范疇,只是業內拿來作專業研究。
廣州市環境監測中心站副站長黃祖照表示,從這一年多“小蠻腰”的監測結果看,確實存在高度越高、PM2.5濃度越低的趨勢,最高點488米的PM2.5濃度幾乎只有地面的`1/3。但是,從大氣監測的角度看,100米以下都算是近地面,其實污染物濃度(包括PM2.5)都相差甚微。
去年1月2日,記者從“小蠻腰”上的監測站發現,當日上午11時左右,488米點位的PM2.5濃度為48微克/立方米,168米點位PM2.5濃度為133微克/立方米;到了118米點位PM2.5濃度為124微克/立方米。同一時段,離廣州塔不遠的海珠赤沙的PM2.5濃度為152微克/立方米。從監測數據可以粗略看出,488米高空的PM2.5濃度明顯降低,只有地面海珠赤沙濃度的1/3,而168米和118米兩個點位的數據與地面監測數據相差不大。根據國家監測標準,地面監測設備設施高度為5到15米,現在提高到5米到25米,也就是說,100多米跟十幾二十米差別不大。
關注焦點
樓層越高
超細顆粒物越多
據悉,這個報告還有個觀點引人關注,就是其認為,樓層越高,PM2.5濃度越低,但是雖然樓高濃度低,但越高樓層超細顆粒物占比越大,而顆粒物越細越容易入肺,也就是對人體健康危害越大。
對此,長期關注空氣問題的廣州環保組織“清氣團”項目負責人晏磊就表示,這一觀點不無道理,因為PM2.5就是空氣動力學等效直徑小于或者等于2.5微米的細顆粒物,里面有1微米、0.5微米、0.1微米、甚至0.01微米的顆粒物,顆粒物越小越容易隨地面熱空氣升騰而往上走,“所以,直徑較大的顆粒物、例如2.5微米的留在較低位置幾率較高,較小的顆粒物向上升騰的幾率更高。所以,樓層越高可能超細顆粒物越多,樓層越低直徑大的顆粒物越多,而大家都知道,超細顆粒物進入人體內部的幾率更高、對身體影響更大。”不過,現在大城市高層住宅一般都在30多層,而30多層高度各樓層PM2.5濃度分別較為均勻,即使樓高超細顆粒物多,目前的研究也證明不了對人體健康有何損害。
溫馨提醒
買房重點看區域位置
不必擔心挑到“重災層”
不少市民一直關注,買房究竟買哪層空氣更好,對此,廣東省環境保護監測中心有關負責人表示,目前沒有實驗數據支持。據悉,此前他們在中信廣場對不同樓層的空氣污染程度進行過測試,每隔幾層樓就放置一個儀器,結果發現污染物的分布幾乎是均勻的。此外,根據對廣州周邊住宅小區的不同樓層的測試,也沒有發現污染物會特別停留在某個高度。“實際生活中,可能隨著當時的空氣溫度、濕度、氣壓、風力、風向等諸多因素而變化。
他建議,買樓看高度不如看位置,周邊有沒重要污染源,比如,看樓盤附近有沒有煙囪,通風情況如何等,如果空氣污染很嚴重,哪個樓層也無法幸免。
此外,專家表示,不同區域對空氣的影響肯定比不同高度更大,由于地形和風向的原因,廣州通常來說,西南部地區的污染比較嚴重,而且珠三角的污染帶就集中在廣佛之間。從環保部門發布的今年第一季度監測結果看,廣州各個行政區中,增城、天河、從化空氣質量相對較好,荔灣、番禺空氣質量相對較差。所以,選房不如多考慮空氣質量較好的區域。
【清華大學2015年調研報告:33樓以下PM2.5無差別】相關文章:
PM2.5對運動的影響開題報告10-29
開題調研報告12-21
地勘調研報告01-14
傳媒調研報告01-14
裝潢調研報告12-03
餐飲調研報告12-01
商品調研報告11-07
專業調研報告11-04
薪酬調研報告10-28
實踐調研報告1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