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級歷史上冊教學計劃

    時間:2024-08-02 04:17:13 初中知識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七年級歷史上冊教學計劃

      歷史學是一門整合型的社會科學,是歷史研究主體在馬克思主義哲學所提供的一般規律指導下,運用一定的思維認識方式和手段。以下是小編整理的關于七年級歷史上冊教學計劃,希望大家認真閱讀!

    七年級歷史上冊教學計劃

      【1】七年級歷史上冊教學計劃

      一、指導思想:

      以新課標為指導,落實推進課程改革,形成先進的課程結構和綜合的教學理念,提高語言能力、教學能力;在歷史與其他學科之間建立對話的能力,努力提升教學的境界;實施綜合性學習,提高學生的綜合分析能力。

      二、教學目標:

      1、完成七年級上冊所學內容;

      2、提高教學質量,期末測試綜合評價力爭進入全縣中等行列。

      三、具體思路:

      1、加強思想工作和常規管理,重視非智力因素的作用,對“學困生”既要調動他們的學習積極性、自覺性,更要對他們進行學法指導。

      2、強化學習目的性教育和形勢教育,以確保學生學得好。

      3、優化課堂教學結構,做到精講多練,課后認真做好培優補差工作。

      4、加強對薄弱學生的.檢查和督促工作,做到及時發現問題,及時解決。

      5、復習階段,要認真制定復習計劃,精心組織復習,以書為本,講清概念,提示規律,指點迷津,提高學生的審題、解題的能力及速度。

      6、引資料、學經驗。經常向老教師學習,經常聽課。

      7、認真組織測試,強化綜合訓練,抓住學科的薄弱環節,及時補救。

      四、教學任務和要求

      七年級歷史教學,要求學生學習和掌握基本的歷史知識,即了解歷史的基本線索,了解重要的歷史事件,歷史人物和歷史觀點,以及理解重要的歷史概念。

      要指導學生初步學會按時間順序觀察歷史發展和變化,引導學生學會收集整理和運用相關的歷史學習材料,啟發學生對歷史事物進行想象,聯想和初步的分析,綜合,比較,概括等認識活動,對有關的歷史問題進行簡要評述,培養學生的歷史思維能力,增強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以及與他人合作和參與社會實踐的能力。

      五、教學設想:

      1、歷史教學要充分體現時代精神,對歷史作出正確的敘述和分析,做到思想性科學性的統一,觀點和材料的統一。

      2、在傳授基礎知識的過程中,加強對學生思想的教育和能力培養,樹立學為主體,教為主導,學導結合的教學觀,充分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

      鼓勵學生主動探求新知識,提高學習素質和學習效率。

      3、通過舉辦故事會,創辦歷史報等形式培養學生學習歷史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表達能力。跟蹤輔導,找學困生談心,做到分類指導。

      六、主要教學措施:

      1.夯實基礎,培養學生能力。

      理清每個階段的歷史線索,歷史特征,找到人類歷史發展的規律,引導學生自己來探索歷史發展規律,從而培養學生的能力。

      2.優化課堂教學結構,做到精講多練,課后認真做好培優補差工作。

      3.以多媒體教學為突破口,提高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

      4.加強對個別學生的檢查和督促工作。做到及時發現問題,及時解決。

      5.強化綜合訓練,抓住學科的薄弱環節,及時補救。

      七、課時安排

      教材總共22課,從我國的遠古居民講到魏晉南北朝。每課的內容為一課時的教學內容。共約有三十二個課時左右,其中新課講授約二十二課時,單元復習約四課時,期中復習約兩課時,期末總復習約四課時。

      具體安排如下:

      第一周至第五周1~6課共6個課時

      第六周至第八周7~11課共5個課時

      第九周期中復習共2個課時

      第十周期中考試

      第十一周至第十二周第三單元(12~17課)共6個課時

      第十三周至第十五周第四單元(18~22課)共5個課時

      第十六、十七周期末復習及統考

      【2】七年級歷史上冊教學計劃

      一、指導思想

      以校教學計劃為指導,落實推進課程改革,形成先進的課程結構和綜合的教學理念,提高教學能力;在歷史與其他學科之間建立對話的能力,努力提升教學的境界;實施綜合性學習,提高學生的綜合分析能力。

      二、教學任務及目標

      1、完成七年級下冊所學內容;

      2、提高教學質量,期末測試綜合評價力爭進入全縣鄉鎮中學前五名。

      三、基本情況分析

      1 、學生情況分析

      多數學生對學習歷史不感興趣,沒有課外閱讀材料。

      2 、教材分析

      本書分為三個單元,敘述我國隋唐至明清(鴉片戰爭前)時期的歷史,共22課,,每課教學一課時。其中標有星號的內容,供各地的學校選用。前兩個單元后各設一節活動課,第三單元后設兩節活動課。

      與以往的教科書相比,第三單元課文在講中外友好交往的`同時,突出了明清時期中外的矛盾與沖突;在列舉經濟發展成就的時候,沒有忽略“閉關鎖國”給中國社會帶來的隱憂。這種設計,與課標主題中“社會的危機”相呼應,也為八年級學生學習中國近代史,理解近代中國為何被動挨打作好鋪墊。

      四、教學模式:預習+展示+反饋

      一.擬用的教學方法

      2、以學生自主學習為主(學習小組為單位)

      3、講述式、談話式、啟發式、提問式等

      二.提高教學質量的主要措施

      1、加強思想政治工作和常規管理,重視非智力因素的作用,對“學困生”既要調動他們的學習積極性,培養學習的自覺性,更要對他們進行學法指導。

      2、注重課堂教學,增強課堂教學的趣味性、生動性和啟發性。精講多練。

      3、轉變傳統的教學方式,以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

      4、注重反饋,以單元為單位認真組織檢測,強化綜合訓練,抓住學科的薄弱環節,及時補救。

      5、運用多媒體等現代教育技術作為教學輔助手段。

      四、教學任務和要求

      七年級歷史教學,要求學生學習和掌握基本的歷史知識,即了解歷史的基本線索,了解重要的歷史事件,歷史人物和歷史觀點,以及理解重要的歷史概念。

      指導學生初步學會按時間順序觀察歷史發展和變化,引導學生學會收集整理和運用相關的歷史學習材料,啟發學生對歷史事物進行想象,聯想和初步的分析,綜合,比較,概括等認識活動,對有關的歷史問題進行簡要評述,培養學生的歷史思維能力,增強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以及與他人合作的能力。

      五、教學設想

      1、做好導學過程。

      2、繼續深入課堂教改,在傳授基礎知識的過程中,加強對學生思想的教育和能力培養,樹立學為主體,教為主導,學導結合的教學觀,給每個學生展示的機會,放大學生的優點,充分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

      3、嘗試開展第二課堂,通過舉辦歷史講座,故事會,提高學生的表達能力,分析綜合,比較、概括問題的能力。跟蹤輔導,做到因材施教,分類指導,大面積提高教學質量。

    【七年級歷史上冊教學計劃】相關文章:

    2017初二歷史上冊教學計劃03-12

    2017七年級歷史下冊教學計劃03-25

    九年級歷史上冊教學計劃03-09

    2017年七年級歷史下冊教學計劃03-10

    新課標七年級歷史下冊教學計劃201703-25

    2017學年九年歷史上冊教學計劃03-04

    2016-2017七年級上冊歷史期中試卷01-10

    2016最新川版歷史九年級上冊教學計劃03-15

    2017學年七年級生物上冊教學計劃03-04

    91久久大香伊蕉在人线_国产综合色产在线观看_欧美亚洲人成网站在线观看_亚洲第一无码精品立川理惠

      一本一道a√无碼中文字幕 亚洲无毒AV在线 | 人妖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国产精品国产自在在线 | 亚洲最大激情中文字幕 | 亚洲精品尤物在线观看 | 五月天亚洲婷婷综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