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學教師資格證模擬考試題及答案解析

    時間:2024-09-27 17:04:03 教師資格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2017中學教師資格證模擬考試題及答案解析

      一、單項選擇題(本大題共21小題,每小題2分,共42分)

    2017中學教師資格證模擬考試題及答案解析

      1.教育學作為一門獨立的學科萌芽于(  )。

      A.《學記》

      B.《普通教育學》

      C.《大教學論》

      D.《教育論》

      2.教育與社會諸多因素有密切聯系,其中,決定教育領導權和受教育權的是(  )。

      A.政治經濟制度

      B.生產力水平

      C.科技水平

      D.文化傳統(tǒng)

      3.“我們所需要的是兒童整個的身體和整個的心靈來到學校,并以更圓滿發(fā)展的心靈和甚至更健全的身體離開學校。”這個觀點的提出者是(  )。

      A.赫爾巴特

      B.夸美紐斯

      C.杜威

      D.斯賓塞

      4.有的學生在文學、藝術方面有才能,有的學生在科學技術方面有才能,有的則在體育運動、組織工作方面顯示才能,說明了人的身心發(fā)展具有(  )。

      A.互補性

      B.可變性

      C.個別差異性

      D.不平衡性

      5.“一兩的遺傳勝過一噸的教育”強調的是(  )。

      A.內發(fā)論

      B.外鑠論

      C.遺傳決定論

      D.社會決定論

      6.在地理課上,地理老師用地球儀做教具進行教學,體現了(  )教學原則。

      A.啟發(fā)性

      B.直觀性

      C.鞏固性

      D.循序漸進

      7.課程的特點在于動手做,在于手腦并用,以獲得直接經驗,這種課程類型體現了(  )的理論。

      A.學科課程

      B.活動課程

      C.綜合課程

      D.隱性課程

      8.從社會發(fā)展需要出發(fā)辦教育,注重培養(yǎng)合格的公民,所體現的教育目的理論是(  )。

      A.個人本位論

      B.宗教本位論

      C.社會本位論

      D.興趣本位論

      9.教師指導學生通過閱讀課外書籍和教材獲得知識的方法是(  )。

      A.自學法

      B.讀書指導法

      C.練習法

      D.參觀法

      10.王老師善于教育學生,當學生出現不良行為時,他總是循環(huán)善誘,以理服人。從提高學生認識人手,調動學生主動性,使他們積極向上。王老師運用了德育的(  )。

      A.導向原則

      B.疏導原則

      C.因材施教原則

      D.教育的一貫性原則

      11.于老師剛剛接管初一(1)班,他決定讓全班同學共同討論決定班級的紀律規(guī)定。于老師這種品德培養(yǎng)方法屬于(  )。

      A.有效說服

      B.樹立榜樣

      C.群體約定

      D.價值辨析

      12.認為遷移是具體的、有條件的,這一遷移理論是(  )。

      A.形式訓練說

      B.相同要素說

      C.經驗內化說

      D.關系轉換說

      13.對學生進行歸因訓練時,最好引導學生將考試失利的原因歸之于(  )。

      A.運氣不好

      B.能力不足

      C.考試太難

      D.努力不夠

      14.一名中學生在學習植物生長時,以時間為軸,將植物由種子到成熟這一過程全部展現出來,制作一幅植物生長一覽圖。這屬于學習認知策略中的(  )。

      A.復述策略

      B.精細加工策略

      C.組織策略

      D.監(jiān)控策略

      15.小鵬最近發(fā)憤圖強,希望能改變自己在班集體中的排名,這種內驅力屬于(  )。

      A.認知內驅力

      B.附屬內驅力

      C.自我提高內驅力

      D.交往內驅力

      16.小菲學習英語“d”時,發(fā)出的總是漢語拼音字母“d”的音,這種心理現象是(  )。

      A.原型啟發(fā)

      B.功能固著

      C.暈輪效應

      D.思維定勢

      17.動作技能形成的基本條件是(  )。

      A.講解

      B.示范

      C.強化

      D.練習

      18.當其他同學向卓卓借文具時,卓卓從不拒絕。她認為,能夠幫助別人滿足他人愿望的孩子就是好孩子,否則就是壞孩子。卓卓道德發(fā)展處于(  )。

      A.相對功利主義的定向階段

      B.懲罰與服從定向階段

      C.尋求認可定向階段

      D.遵守法規(guī)和秩序定向階段

      19.剛入職的王老師用手機將自己的授課實況錄制10分鐘,然后分析有哪些方面有待于提高。這種教師專業(yè)發(fā)展的方法屬于(  )。

      A.教學觀摩

      B.微格教學

      C.專門訓練

      D.行動研究

      20.課外、校外教育與課堂教學相比更有利于(  )。

      A.發(fā)展學生個性

      B.促進溫故知新

      C.加強教學相長

      D.堅持循序漸進

      21.根據埃里克森的觀點,以培養(yǎng)自我同一性為主要發(fā)展任務的年齡階段是(  )。

      A.3~6歲

      B.6~12歲

      C.12~18歲

      D.18~24歲

      二、辨析題(本大題共4小題。每小題8分。共32分)判斷正曝,并說明理由。

      22.教育對受教育者和社會的影響和作用,只有正向的促進,沒有負向的阻礙。

      23.人腦對直接作用于感官的客觀事物的整體反映是感覺。

      24.新課程改革進一步強化了教育評價的甄別與選拔功能。

      25.把學習成敗歸因于努力程度對學習的激勵作用最大。

      三、簡答題(本大題共4小題,每小題10分,共40分)

      26.簡述講授法運用的基本要求。

      27.簡述德育過程中疏導原則的含義及貫徹要求。

      28.簡述課堂問題行為產生的原因。

      29.簡述馬斯洛的需要的七個層次理論。

      四、材料分析題(本大題共2小題,每小題18分,共36分)閱讀材料。并回答問題。

      30.材料:

      魏老師對剛接任的一個班級進行摸底測驗,滿分100分的試卷,有個學生的語文只考了8分。魏老師找他談話。談話中,魏老師開門見山地說:“我聽語文老師說,你上課根本就不聽講,是嗎?”學生答:“是。”“聽你父母說,你在家也不寫作業(yè),是嗎?”學生回答:“是,我什么也不會,什么也不想做。”魏老師說:“你根本不聽講、不學習,還能考8分,說明你挺聰明的,要是你稍微努力一下,肯定會比這次考得好。”魏老師把他叫到自己跟前打開試卷,幫他分析每一道題,告訴他哪些是只要去學習記憶就可以掌握的.哪些是需要努力才可以完成的。在以后的日子里,魏老師允許這個學生上課不聽講.可以選擇自己喜歡的內容進行學習。在期中考試時這個學生考了40多分。之后魏老師繼續(xù)幫他檢查學習的效果,幫他確定學習內容,不斷地督促、檢查他的學習落實情況。到了期末考試的時候他已經可以考到70多分了。就這樣,魏老師轉化了一個語文成績很差的學生。

      問題:請用教學原則和教學評價理論對該案例進行分析。

      31.材料:

      李麗同學雖然聰明,但因貪玩使得平時學習成績一直保持在中上水平,中考前的一段時間。她的學習狀態(tài)比較好。一路進步到班級第三名的好成績。針對這一情況,班主任王老師在班會上對她進行了表揚,并號召全班同學向她學習,課下又把她叫到辦公室,對其進行了批評,王老師說她并沒有覺得李麗考得有多好,因為這次的成績才貼近她真實的水平,憑她的能力,應該是年級前三名。一直以來就是因為貪玩才造成成績不好。王老師還惡狠狠地威脅李麗,如果不繼續(xù)努力達到她的要求,她一定會對其進行制裁。后來李麗同學確實克服了貪玩的毛病,也達到了王老師的要求。

      問題:

      (1)運用動機理論進行分析,李麗同學取得了很大的進步,王老師為什么還要對其進行批評。(9分)

      (2)結合教學實際,談談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動機。(9分)

      參考答案及解析

      一、單項選擇題

      1.【答案】C。解析:1632年,捷克教育家夸美紐斯出版的《大教學論》,標志著教育學開始成為一門獨立發(fā)展的學科。

      2.【答案】A。解析:教育的領導權由誰來掌握,這是由社會政治制度直接決定的。一個國家設立怎樣的教育制度,什么樣的人接受什么樣的教育,進入不同教育系列的標準怎樣確定,基本上是由政治經濟制度決定的。

      3.【答案】C。解析:此觀點的提出者是美國教育家杜威。

      4.【答案】C。解析: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的特點體現了身心發(fā)展的個別差異性。

      5.【答案】A。解析:霍爾這句話夸大了遺傳的作用,屬于內發(fā)論。

      6.【答案】B。解析:地球儀是直觀教學中的直觀教具。

      7.【答案】B。解析:活動課程是相對于系統(tǒng)的學科知識而言的,由一系列活動組成,側重于學生直接經驗的獲得,如實驗、參觀、表演、繪畫、游戲、手工制作等。活動課程的特點在于動手做,在于手腦并用,以獲得直接經驗。

      8.【答案】C。解析:社會本位論者主張教育目的要根據社會需要確定。他們認為,社會價值高于個人價值,個人的存在與發(fā)展從屬于社會,評價教育的價值應當以教育對社會的效益來衡量。

      9.【答案】B。解析:教師指導學生通過閱讀課外書籍和教材獲得知識的方法是讀書指導法。

      10.【答案】B。解析:循循善誘、以理服人是疏導原則的體現。

      11.【答案】C。解析:群體約定是指教師利用集體討論后作出集體約定的方法,來改變學生的態(tài)度。

      12.【答案】B。解析:共同要素說也稱為相同要素說,認為遷移是具體的、有條件的,條件就是兩種學習之間有共同的要素。

      13.【答案】D。解析:把成敗歸因為努力程度,會產生強烈的情緒體驗。

      14.【答案】C。解析:“制作一幅植物生長一覽圖”屬于組織策略。

      15.【答案】C。解析:自我提高內驅力是個體要求憑自己勝任工作的才能和工作成就而贏得相應地位的愿望。

      16.【答案】D。解析:思維定勢是指使用原有已證明有效的方法解決新問題的心理傾向。

      17.【答案】D。解析:練習是形成各種操作技能所不可缺少的關鍵環(huán)節(jié),是動作技能形成的基本條件和途徑。

      18.【答案】C。解析:處于尋求認可定向階段的兒童,道德價值以和諧為導向,總是考慮到他人和社會對“好孩子”的要求。

      19.【答案】B。解析:微格教學指以少數的學生為對象,在較短的時間內(5~20分鐘),嘗試做小型的課堂教學,可以把這種教學過程攝制成錄像,課后再進行分析。這是訓練新教師、提高教學水平的一條重要途徑。

      20.【答案】A。解析:課堂教學更注重共性的培養(yǎng),而課外活動則更多的是針對學生的個性。

      21.【答案】C。解析:埃里克森認為12~18歲期間,個體表現出同一性對角色混亂的矛盾,因此,在這一時期要幫助學生建立同一性,防止角色混亂。

      二、辨析題

      22.【參考答案】

      該說法是錯誤的。教育對受教育者的影響和作用既有正向功能也有負向功能。教育的正向功能即積極功能是指教育有助于社會進步和個體發(fā)展的積極影響和作用:教育的負向功能即消極功能是指阻礙社會進步和個體發(fā)展的消極影響和作用。故題干說法錯誤。

      23.【參考答案】

      該說法是錯誤的。感覺是人腦對客觀事物的個別屬性的反映,通過感覺,人只能獲得事物個別屬性的知識;知覺是對事物整體屬性的反映,通過知覺,人可以了解事物作為整體的意義,因而其內容要遠比感覺豐富和生動。故題干說法錯誤。

      24.【參考答案】

      該說法是錯誤的。《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中要求:改變課程評價過分強調甄別與選拔的功能,發(fā)揮評價促進學生發(fā)展、教師提高和改進教學實踐的功能。因此,新課改是削弱了教育評價的甄別與選拔功能,進而更加強調發(fā)展性教育評價理念。

      25.【參考答案】

      該說法是正確的。根據維納的歸因理論,學生將成敗歸因于努力比歸因于能力會產生更強烈的情緒體驗。努力而成功,體驗到愉快;不努力而失敗,體驗到羞愧;努力而失敗,也應受到鼓勵。故題干說法正確。

      三、簡答題

      26.【參考答案】

      第一.講授內容要有科學性、系統(tǒng)性、思想性。既要突出重點、難點,又要系統(tǒng)、全面;既要使學生獲得可靠知識.又要在思想上有所提高。

      第二,注意啟發(fā)。在講授中善于詰問并引導學生分析和思考問題,使他們的認識活動積極開展,自覺地領悟知識。

      第三.講究語言藝術。力圖語言清晰、準確、簡練、形象、條理清楚、通俗易懂,講授的音量、速度要適度,注意語調的抑揚頓挫:以姿勢助說話。提高語言的感染力。

      第四,要組織學生聽講。

      27.【參考答案】

      疏導原則是指進行德育要循循善誘。以理服人,從提高學生認識人手,調動學生的主動性,使他們積極向上。

      貫徹要求:

      (1)講明道理,疏導思想。

      (2)因勢利導,循循善誘。

      (3)以表揚激勵為主,堅持正面教育。

      28.【參考答案】

      (1)學生的因素:適應不良;厭煩;挫折與緊張;尋求注意與地位;過度活動;性別差異。

      (2)教師的因素:要求不當;濫用懲罰手段;教師缺乏自我批評精神。

      (3)環(huán)境因素:家庭因素;大眾媒體;課堂內部環(huán)境。

      29.【參考答案】

      (1)生理需要。

      (2)安全需要。

      (3)歸屬與愛的需要。

      (4)尊重的需要。

      (5)認知理解需要。

      (6)審美需要。

      (7)自我實現的需要。

      四、材料分析題

      30.【參考答案】

      (1)該案例中魏老師的做法體現了因材施教的教學原則,綜合運用了多種評價方式。

      (2)因材施教是指教師在教學中,要從課時計劃、學科課程標準的統(tǒng)一要求出發(fā),面向全體學生,同時又要根據學生的個別差異,有的放矢地進行有差別的教學,使每個學生都能揚長避短,獲得最佳的發(fā)展。貫徹這一原則的要求:要堅持課程計劃和學科課程標準的統(tǒng)一要求;教師要了解學生,從實際出發(fā)進行教學;教師要善于發(fā)現每個學生的興趣、愛好,并創(chuàng)造條件,盡可能使每個學生的不同特長都得以發(fā)揮。魏老師幫學生檢查學習的效果,幫他確定學習內容,不斷地督促、檢查他的學習落實情況,而不是全班同學統(tǒng)一標準,充分體現了因材施教的教學原則。

      (3)魏老師對剛接任的班級進行摸底測驗,屬于診斷性評價,是在教學活動開始之前對學生的知識、技能以及情感等狀況進行的預測。通過這種預測可以了解學生的知識基礎和準備狀況,以判斷他們是否具備實現當前教學目標所要求的條件.為實現因材施教提供依據;從整個教學進程來看,材料中“在期中考試時這個學生考了40多分………”“到了期末考試的時候他已經可以考到70多分了……”這是個體內差異評價的一種體現。這種評價是監(jiān)控學生學習進展最重要的手段,也是進一步教學的基礎。

      總之,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建立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的評價體系。評價不僅要關注學生的學業(yè)成績,而且要發(fā)現和發(fā)展學生多方面的潛能,了解學生發(fā)展中的需求,幫助學生認識自我,建立自信,發(fā)揮評價的教育功能,促進學生在原有水平上的發(fā)展。

      31.【參考答案】

      (1)根據動機強化理論,王老師對李麗進行表揚和鼓勵是利用了強化理論,當出現好的行為后通過鼓勵、表揚增加行為的發(fā)生概率;其次之前李麗成績不好是因為貪玩造成,所以根據維納的歸因理論,要引導學生正確的歸因,成績不好是因為努力不足,所以要引導李麗克服貪玩的毛病,努力學習。

      (2)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動機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人手:

      ①了解和滿足學生的需要,促使學習動機的產生。

      ②重視立志教育,對學生進行成就動機訓練。

      ③幫助學生確立正確的自我概念,獲得自我效能感。

      ④培養(yǎng)學生努力導致成功的歸因觀。

    【中學教師資格證模擬考試題及答案解析】相關文章:

    2017證券從業(yè)考試模擬考試題及答案解析03-08

    2017證券從業(yè)資格模擬考試題及答案解析01-23

    2017年證券從業(yè)資格模擬考試題及答案解析01-23

    證券從業(yè)資格證券交易模擬考試題及答案01-23

    GMAT閱讀模擬試題及答案解析05-12

    2017年秘書資格證四級考試模擬試題及答案解析01-23

    2017證券從業(yè)考試題及答案解析03-08

    幼兒教師資格證模擬卷及答案解析03-11

    2017秘書資格證模擬練習及答案03-07

    91久久大香伊蕉在人线_国产综合色产在线观看_欧美亚洲人成网站在线观看_亚洲第一无码精品立川理惠

      在线播放的午夜网 | 午夜亚洲嘿嘿嘿在线观看 | 亚洲VA久久久噜噜噜久久 | 亚洲欧美日韩动漫一区二区在线 | 欧洲一区二区精品的视频 | 日韩久久久久久久久久免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