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趣的動物共棲現象》教學設計

    時間:2024-08-10 19:34:24 小學知識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有趣的動物共棲現象》教學設計

      《有趣的動物共棲現象》這篇文章是人教社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第八冊后面的一篇選讀課文。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有趣的動物共棲現象》教學設計,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有趣的動物共棲現象》教學設計

      這篇文章是人教社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第八冊后面的一篇選讀課文,與第三組課文“大自然的啟示”相配套。它也是一篇科普文章,這樣的文章既承載著知識的傳遞,又擔當著語言表達示范的任務。作為語文教材,課堂中除了讓學生了解自然界有趣的動物共棲現象之外,更重要的是學會如何將這樣的科普知識介紹得生動有趣。而這兩點也就成了信息技術與語文學科在本課得以整合的落腳點。

      一、課文內容把握

      1.(第一自然段)總說動物的共棲:表面看“水火不相容”,實際上“朝夕與共、和睦相處”。

      解釋“共棲”。

      2.(第二自然段)“犀牛鳥與犀牛的共棲現象”

      豹、獅、大象“不敢惹”——犀牛兇猛

      小黑鳥“蹦來跳去”啄、機靈放哨、驚飛報警——犀牛擺脫“寢食難安”

      (吃飽)(安全舒適)

      3.(第三自然段)“燕千鳥與鱷魚的共棲現象”

      鱷魚的兇猛:吃大野牛、尾掃羚羊

      燕千鳥飛入血盆大口,為鱷魚剔牙——鱷魚“牙也不痛不癢了”

      (吃飽、毫發無損)(享受)

      4.(第四自然段)“百舌鳥與金黃鼠的共棲現象”(動物界的伯牙子期)

      金黃鼠“不但不……還……”“喜歡聽百舌鳥的歌聲”

      百舌鳥“為金黃鼠唱歌”

      二、表達方法把握

      1.謀局布篇的特色

      總分結構

      具體內容見“課文內容把握”

      2.構段方式

      第2和第3自然段的構段方式:先“兇猛”,后“兩種動物的互利互惠過程”

      第4自然段:總分結構

      3.說明方法

      舉例子、列數字、作比較、打比方

      4.語言現象

      *擬人修辭手法在科普文中適當的運用,介紹更富情趣

      如“這里啄啄,那里啄啄”

      如“搞得它寢食難安”

      如“朝夕與共、和睦相處”、“收留”等

      *詞語的準確運用,使科普介紹更具科學性

      如“居然”,如“經常”

      三、選讀目標指向

      1.鞏固用“串連段意”的方法把握主要內容。

      2.感受科普文形象生動、準確傳神的語言特色,并能模仿遷移。

    【《有趣的動物共棲現象》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幼兒園有趣的圖形教學設計10-02

    大班科學教案教案《有趣的靜電現象》07-10

    小班教學教案設計我喜歡的動物10-04

    2017年教師招聘《生活中的靜電現象》考試面試教學設計08-01

    小學一年級動物兒歌教學設計10-04

    一年級語文動物兒歌教學設計09-25

    電腦內存故障現象07-30

    發球違例現象判斷06-18

    分析考研怪現象08-12

    人教版高中必修三語文課文動物游戲之謎教學設計09-05

    91久久大香伊蕉在人线_国产综合色产在线观看_欧美亚洲人成网站在线观看_亚洲第一无码精品立川理惠

      中文字幕日本熟女 | 思思99思思久久最新地址精品 | 中文字幕乱老妇女一视频 | 一本久久a精品一区二区 | 亚洲а∨天堂在线网站 | 亚洲综合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