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初一關于好學多問鉆研創(chuàng)新征文
僅僅是課本上的知識,過于片面且不全,我們應該做到學一而得三。善于思考,刻苦鉆研,這一點必不可少。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好學多問鉆研創(chuàng)新征文,歡迎大家參考!
【1】好學多問鉆研創(chuàng)新征文
眾所周知,對于我們廣大學生來說,學習就是我們的職責本分。在當今社會,學習已經成為了我們?yōu)槿颂幨聲r不可或缺的一項技能,是我們終身受益的財富,而掌握良好的學習方法則成了我們學習之路上的關鍵所在。那么我們在日常學習時應該注意些什么呢?
首先,好學多問肯鉆研。在許多人眼中,因為“學習”這個詞由“學”和“習”這兩個字組成,因此學習最重要的就是掌握知識和按時復習。事實上,“問”也是學習過程中極為重要的一部分。鄭板橋曾經說過,“讀書好問,一問不得,不妨再問”,而如果我們能在學習中將這句話付諸以實際,我們的學習質量一定會有一個較大的突破,而這就需要我們有一個好問的學習態(tài)度。
第二,上課專心聽講,積極發(fā)表見解。對于我們來說,上課專心聽講并不難做到,重要的就是積極發(fā)表見解。我們每個人生來就是一個獨立的個體,具有與別人不同的思維。有些人可能會羞于向他人表達自己的觀點,害怕自己錯誤的觀點會遭到他人的否定甚至嘲笑。但請記住,我們不應該過于關注他人的看法,當我們勇敢地發(fā)表自己的意見時,對于我們來說就是一個學習和探索的過程。即使我們的見解不一定是正確的,我們也應該永遠保持積極發(fā)表見解的學習習慣。
第三,樂于科學探索。對于這個話題,最著名的.例子就是伽利略了。伽利略正是因為沒有像當時其他的學者一樣過度迷信亞里士多德,在比薩斜塔上做了那個著名的實驗,才得出了自由落體定律,推翻了亞里士多德。因此,我們的學習不僅僅是學習知識,更重要的是不斷探索,因為只有我們通過實驗得到的知識才是真正屬于我們的,只有實踐才能出真知。
最后,養(yǎng)成閱讀習慣。對于,閱讀,有的同學可能會說自己的學習壓力太重,根本擠不出時間來閱讀,但是閱讀的好處卻遠遠超出我們的想象。閱讀經典,就是我們在與偉人攜手共游;閱讀時尚,就是我們在與時代互相交融。實質上,閱讀就是一個不斷積累的過程。在學校的每層走廊中,都有公共圖書角,面向全體同學,以供同學們課間休息時方便閱讀,但很多同學看完書總是忘記把書放回原位,所以圖書角總是有丟書的現象發(fā)生,在這里也號召同學們在圖書角看書的時候,不要把圖書拿走,在圖書角周圍看完書后,請把圖書放回原處,圖書角的正常運轉,離不開同學們的通力配合。
【2】好學多問鉆研創(chuàng)新征文
隨著發(fā)動機最后一次聲嘶力竭的轟鳴,汽車不僅沒能在落滿積雪的山路上前進半步,反而側滑向沒有護欄的路邊,下面是溝壑縱橫的山崖。距離瓦里關山頂的中國大氣本底基準觀象臺還有兩公里,只能步行。海拔3800米,每一步都走得氣喘吁吁。
半個多小時后,記者見到了王劍瓊。他正忙著查看儀器、記錄數據,忙得無暇他顧。站在觀象臺往四周看,皚皚白雪,荒無人煙。2003年大學畢業(yè)后,王劍瓊來到瓦里關山從事大氣成分特種觀測工作已經13年了。
瓦里關山基地,我國唯一一個全球級大氣本底觀測站,“也是目前歐亞大陸腹地唯一的大陸型全球基準站。”王劍瓊不無驕傲地補充道,當年,為了滿足世界氣象組織對全球本底站的建設要求,專家經過多年選址論證,最終于1994年確定建在青海的瓦里關山。
大氣本底觀測,是為了獲取沒有人為因素干擾的.全球大氣中各要素的濃度數據,也就是本底觀測數據。這就要求觀測地點遠離城市,瓦里關山地處海拔近4000米的孤立山脈,周圍廣大地區(qū)屬于無人區(qū),是開展特種觀測的理想場所,在這一高度大氣的各種化學成分得到充分混合,大氣成分各觀測要素的代表性和穩(wěn)定性更加明顯。
為了保證觀測臺周圍空氣的干凈,在山上不能炒菜。值班人員每次上山,只能帶好晾干的面條、速凍餃子等半成品,自己煮。“之前,曾請過一個大師傅專門負責煮飯,結果干了兩個月,就跑了。”王劍瓊說,那位師傅臨走時說,他受不了這荒山野嶺的寂寞。
第一次值班的新鮮感,在上山第三天消耗殆盡。“同時消耗完的還有血氧。”王劍瓊說,走路如同背負數十斤的行李,樓梯沒爬幾層就氣喘吁吁,嘴唇發(fā)紫, “頭暈頭疼,吃不下飯,睡不著覺。”
“其實,高原反應忍忍就適應了。”王劍瓊說,基地里每次只有兩名值班人員,周邊了無人煙。當夜幕四合,躺在宿舍的床上,聽著窗外大風撕扯著窗戶,那個時候,才深刻地體會到寂寞最難挨。“掐著指頭算下山的日子,早上等不見天黑,晚上熬不到天亮。”王劍瓊說。
“后來,我發(fā)現,最讓人沉下心的其實是全身心投入工作。”王劍瓊說。也是從這個時候,他慢慢從一個浮躁的年輕人,真正成長為一個有責任的科技工作者,“不能把自己定義為一個看大門的。那是混日子,毫無技術含量。在臺里,有很多優(yōu)秀的老師,想要提高自己,要想戰(zhàn)勝寂寞,就得抓住在山上值班的時間,多問,多學。”
好問、好學也是同事們對王劍瓊的第一印象。基地的臭氧總量分析儀最初很不穩(wěn)定,有時工作半天就“罷工”。王劍瓊自己鉆研,花了兩三個月時間,調試、改進軟硬件,使得設備穩(wěn)定性高了,連續(xù)性好了。
去年,色譜分析儀出了問題,剛從山上下來的王劍瓊,下午3點又匆匆忙忙趕上山去。一上去就投入工作,干了個通宵。其間,他在鍋里放了水,準備煮點餃子,但一回到工作臺,就把這檔子事兒給忘了。等突然想起來,跑到樓下時,一股焦味撲面而來。鍋燒出了洞!“有時,突然想明白了一個糾結數日的難題,一下沖到工作臺,結果把其他事兒都忘了。”王劍瓊說,他已經賠了兩個鍋了。
王劍瓊在一線執(zhí)行特種觀測任務的13年來,從未出過一次錯。由于本底臺特種觀測在氣象部門屬于特殊行業(yè),日常值班期間在做好本職工作的同時更要注重特種觀測儀器的運行狀態(tài),在儀器出現問題時要在第一時間判斷儀器故障并解決故障才能稱得上是一名優(yōu)秀的特種觀測員。今年以來,儀器共遭8次雷擊。王劍瓊每次都是第一時間處理儀器故障,保證了觀測數據的連續(xù)性和可靠性。
工作上拼勁十足,但是長期身處高原,身體給王劍瓊亮了紅燈。那是2006年10月,王劍瓊在值班期間感冒了。正在記錄數據時,突然感覺眼前一黑,暈倒了。醒過來之后,胸口如同有塊石頭,壓得他喘不過氣。家人勸他改行,王劍瓊說:“這里是我的第二個家。如果給我一次機會讓我重新擇業(yè),我依然會選擇大氣成分特種觀測這個職業(yè),并為我國的大氣本底觀測事業(yè)獻出微薄之力。”
【初一好學多問鉆研創(chuàng)新征文】相關文章:
初一關于陽光校園我們是好伙伴征文07-13
初一有關暑假讀一本好書征文10-05
初一關于百年追夢全面小康征文03-21
營銷的創(chuàng)新08-13
初一關于迎全運做文明有禮小公民征文09-20
項目管理的創(chuàng)新09-20
如何激勵員工創(chuàng)新10-05
酒店管理如何創(chuàng)新03-30
企業(yè)管理的創(chuàng)新08-01
營銷管理創(chuàng)新的經典模式08-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