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級端午節手抄報的內容

    時間:2024-10-06 13:12:34 中小學知識資料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三年級端午節手抄報的內容

      端午節是中國的傳統佳節,慶祝活動也是各種各樣。下面是小編整理的關于端午節手抄報的內容,希望大家認真學習!

    三年級端午節手抄報的內容

      古人過端午節的習俗有哪些

      元稹喜歡“萌”粽子 陸游愛辦派對吃粽子

      詩人和吃貨是兩個并不矛盾的詞,在我國古代,越是文化人,就越講究吃。文人們端午吃粽子就是一個明證,比如說,那粽葉非得是太湖里的,那糯米非得黃河邊上的才好……古人吃粽子,花樣繁多。像唐代著名詩人元稹,就是寫“白頭宮女在,閑坐說玄宗”的那位,他詩風婉約,喜歡的粽子也很精小。元稹有詩“綠粽新菱實,金丸小木奴。”可見他對那種小如初生綠菱的“迷你賣萌”粽子情有獨鐘。

      不過蘇東坡的口味卻又不同:“不獨盤中見盧橘,時于粽里得楊梅”,說明對以蜜餞為餡的粽子贊不絕口。而清代林蘇門的“一串穿成粽,名傳角黍通。豚蒸和粳米,白膩透纖紅。細箬輕輕裹,濃香粒粒融。蘭江腌酺貴,知味易牙同。”則暴露了他對火腿粽子的心心念念。

      端午節的習俗有哪些

      掛艾葉菖蒲:在端午節,家家都以菖蒲、艾葉、榴花、蒜頭、龍船花,制成人形稱為艾人。將艾葉懸于堂中,剪為虎形或剪彩為小虎,貼以艾葉,婦人爭相佩戴,以僻邪驅瘴。用菖蒲作劍,插于門楣,有驅魔祛鬼之神效。

      賽龍舟:當時楚人因舍不得賢臣屈原死去,于是有許多人劃船追趕拯救。他們爭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時不見蹤跡,是為龍舟競渡之起源,后每年五月五日劃龍舟以紀念之。借劃龍舟驅散江中之魚,以免魚吃掉屈原的尸體。競渡之習,盛行于吳、越、楚。清乾隆二十九年臺灣開始有龍舟競渡,當時臺灣知府蔣元君曾在臺南市法華寺半月池主持友誼賽。現在臺灣每年五月五日都舉行龍舟競賽。香港有競渡,近來英國人也有仿效我國人作法,組織鬼佬隊,進行競賽活動。

      吃粽子:荊楚之人,在五月五日煮糯米飯或蒸粽糕投入江中,以祭祀屈原,唯恐魚吃掉,故用竹筒盛裝糯米飯擲下,以后漸用粽葉包米代替竹筒。

      飲雄黃酒:此種習俗,在長江流域地區的人家很盛行。

      游百病:此種習俗,盛行于貴州地區的端午習俗。

      佩香囊:端午節小孩佩香囊,不但有避邪驅瘟之意,而且有襟頭點綴之風。香囊內有朱砂、雄黃、香藥,外包以絲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絲線弦扣成索,作各種不同形狀,結成一串,形形色色,玲瓏奪目。

    【三年級端午節手抄報的內容】相關文章:

    中國端午節的手抄報內容09-16

    小升初手抄報內容10-15

    冬至的手抄報的內容09-11

    冬至手抄報的內容09-18

    冬至手抄報內容05-07

    冬至手抄報內容大全09-22

    冬至節手抄報內容10-25

    森林防火手抄報內容08-24

    父親手抄報內容大全10-13

    感恩節手抄報內容11-02

    91久久大香伊蕉在人线_国产综合色产在线观看_欧美亚洲人成网站在线观看_亚洲第一无码精品立川理惠

      新婚少妇真紧视频 | 亚洲最大的aⅴ久久网站 | 日本免费a级毛一片没码 | 亚洲精品资源久久 | 中文字幕在线观看网址 | 中文自拍另类中文亚洲无线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