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春節吃什么?各地習俗盤點
春節吃什么?春節是我國人民最重視的傳統節日,人們相信在此時吃些傳統飲食,能自己和家人帶來好運,F簡述我國部分地區的飲食習俗,以饗食客:
西北:西北不少地方的人吃餃子時,餃子皮不是一個一個搟出來的,而是將面搟成一個大片后用碗扣成的。
東北:東北地區的人進入臘月后會先殺一頭豬,請村里人吃一頓,以示慶祝。然后再包粘豆包、做豆腐。粘豆包多由大黃米作皮包上豆餡制成,幾乎家家都做,多則上百斤,少的有幾十斤,可以吃上一個冬天。大年初一和初五吃餃子。
上海:上海人大年初一吃湯圓、年糕、蜂糕、米糕、云片糕等,寓言“年年高”、“步步登高”。另外,吃黃豆芽(也叫“如意”)象征萬事如意,吃發芽菜(用蠶豆泡發的)寓意發財。
江蘇、浙江部分地方春節第一餐要吃由芹菜、韭菜、竹筍等組成的“春盤”,寓意“勤勞長久”。
安徽一些地方春節第一餐時每人要咬一口生蘿卜,名為“咬春”,可“除菌防病,新年吉祥”。
關中、河南部分地方春節第一餐要吃餃子與面條同煮的飯,叫“金絲穿元寶”、“銀線吊葫蘆”。
豫南:豫南一帶除夕的年夜飯吃到午夜,當新年的鐘聲敲響的時候再端上一盤魚,以示年年有余。初一早上,又將餃子和面條同煮著吃,面條代表錢串子,發財之意。
湖南:湖南春節第一餐要吃“年糕”,意為“一年更比一年好”,而少部分湖南的苗族人民,春節第一餐吃的是甜酒和粽子,寓意可“生活甜蜜,五谷豐登”。
四川:除夕時,四川人一般都吃火鍋,初一早上吃湯圓,意為團團圓圓。
廣東:廣東部分地區春節第一餐要吃“萬年糧”,即做好足夠春節三天家人吃的飯菜,寓有“不愁吃喝”之意。潮州一帶,第一餐常吃用米粉和蘿卜干油炸而成的“腐圓”,喝芡實、蓮子等熬成的“五果湯”,寓“生活甜美,源遠流長”之意。
臺灣春節第一餐吃“長年菜”,是一種長莖葉,有苦味的芥萊。有的還在菜里加細長粉絲,意即“綿綿不斷,長生不老”。
壯族:壯族人春節吃白斬雞和“大年粽”。在年粽在除夕時擺在供臺上祭祀,到正月初三才由家人聚食,以示團圓。
回族:回族初一吃面條和燉肉,到初二才吃餃子。
tips:吃年夜飯的講究:
1、全家務必聚齊,體現團圓之意。
2、飯食豐盛,重視“口彩”,把年糕叫“步步高”、餃子叫“萬萬順”,酒水叫“長流水”,雞蛋叫“大元寶”,魚叫“年年有余”;這條魚準看不準吃,名為“看余”,必須留待初一食用.北方無魚的地區,多是刻條木頭魚替代。
3、座次有序,多為祖輩居上,吃飯時關門閉戶,熱鬧盡興而止。
【春節吃什么?各地習俗盤點】相關文章:
盤點山東各地春節習俗06-01
各地的過年習俗大盤點03-12
冬至各地習俗吃什么01-24
2016各地冬至飲食習俗大盤點09-13
各地華人必備的過年習俗大盤點02-01
2016冬至節各地飲食習俗大盤點05-21
中國各地春節習俗01-29
中國各地的春節習俗03-12
各地春節習俗-北京1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