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一國慶節的由來

    時間:2024-10-13 17:04:51 智聰 國慶節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十月一國慶節的由來

      1949年10月2日,中央人民政府通過《關于國慶日的決議》,規定每年10月1日為國慶日,并以這一天作為宣告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的日子。以下內容是小編為您精心整理的十月一國慶節的由來,歡迎參考!

    十月一國慶節的由來

      十月一國慶節的由來

      “國慶”一詞,本指國家喜慶之事,最早見于西晉。西晉的文學家陸機在《五等諸侯論》一文中就曾有“國慶獨饗其利,主憂莫與其害”的記載、我國封建時代、國家喜慶的大事,莫大過于帝王的登基、誕辰(清朝稱皇帝的生日為萬歲節)等。因而我國古代把皇帝即位、誕辰稱為“國慶”。今天稱國家建立的紀念日為國慶節。

      1949年9月的政協第一屆一次會議上決定把10月1日定為國慶節。在1949年10月1日宣告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這是中國歷史上一個最偉大的轉變。1949年10月1日下午3時,北京30萬人在天安門廣場隆重舉行典禮,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成立。毛主席宣讀了《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公告》:“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為代表中華人民共和國全國人民唯一合法政府。凡愿遵守平等、互利及互相尊重領土主權等項原則的任何外國政府,本政府均愿與之建立外交關系。”隨即舉行閱兵式和群眾游行。朱德總司令檢閱了海陸空軍,并宣布《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部命令》,解放一切尚未解放的國土。

      1949年10月1日,是新中國成立的紀念日。在許多人的印象中,1949年的10月1日在北京天安門廣場舉行了有數十萬軍民參加的中華人民共和國開國大典。其實,人們頭腦中的這一印象并不準確。因為,1949年10月1日在天安門廣場舉行的典禮是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成立盛典,而不是開國大典。實際上,中華人民共和國的“開國”,也就是說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早在當年10月1日之前一個星期就已經宣布過了。當時也不叫“開國大典”,而是稱作“開國盛典”。時間是1949年9月21日。這一天,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籌備會主任毛主席在政協第一屆會議上所致的開幕詞中就已經宣告了新中國的誕生。

      那么10月1日的國慶又是怎么回事呢?在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國委員會第一次會議上,魯迅的夫人許廣平委員發言說:“馬敘倫委員請假不能來,他托我來說,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應有國慶日,所以希望本會決定把10月1日定為國慶日。”毛主席說“我們應作一提議,向政府建議,由政府決定。”

      1949年10月2日,中央人民政府通過《關于國慶日的決議》,規定每年10月1日為國慶日,并以這一天作為宣告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的日子。

      從1950年起,每年的10月1日就成為全國各族人民隆重歡慶的節日了。

      歷史背景

      (一)近代中國的屈辱歷史

      從 1840 年鴉片戰爭開始,中國逐漸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西方列強的侵略和掠奪,使中國人民陷入了水深火熱之中。無數仁人志士為了民族獨立和國家富強,進行了艱苦卓絕的斗爭。

      (二)中國共產黨的領導

      1921 年,中國共產黨成立。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中國人民經過了長期的革命斗爭,終于贏得了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在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中,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人民軍隊發揮了中流砥柱的作用。

      (三)解放戰爭的勝利

      1946 年,國民黨反動派發動了全面內戰。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人民解放軍經過三年多的艱苦戰斗,終于在 1949 年取得了決定性的勝利。4 月 23 日,人民解放軍解放南京,標志著國民黨反動統治的覆滅。

      籌備建國

      (一)新政治協商會議的召開

      1949 年 6 月,新政治協商會議籌備會在北平成立。籌備會的主要任務是為召開新政治協商會議、建立中華人民共和國做準備。籌備會經過三個多月的緊張工作,完成了各項籌備任務。

      (二)《共同綱領》的制定

      在新政治協商會議籌備會期間,起草了《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共同綱領》。《共同綱領》是新中國的建國綱領,它規定了新中國的國家性質、政權組織形式、經濟政策、文化教育政策等重要內容。

      (三)國旗、國徽、國歌的確定

      在新政治協商會議籌備會期間,還確定了新中國的國旗、國徽、國歌。五星紅旗被確定為新中國的國旗,國徽的設計方案經過多次修改,最終在 1950 年確定。《義勇軍進行曲》被確定為新中國的國歌。

      開國大典

      (一)時間的選擇

      為什么選擇 1949 年 10 月 1 日作為開國大典的時間呢?主要有以下幾個原因:

      1. 軍事形勢的考慮

      在 1949 年 10 月,人民解放軍已經取得了決定性的勝利,國民黨反動派的殘余勢力已經被壓縮到了西南、華南等地區。選擇這個時間舉行開國大典,可以向全國人民和全世界宣告新中國的成立,展示中國共產黨和人民解放軍的強大實力。

      10 月 1 日是一個具有象征意義的日子。在中國傳統文化中,“一”代表著開始和新生。選擇 10 月 1 日作為開國大典的時間,象征著新中國的誕生和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2. 政治形勢的考慮

      1949 年 9 月,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在北平召開。會議通過了《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共同綱領》等重要文件,選舉了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會。選擇在 10 月 1 日舉行開國大典,可以向全國人民和全世界宣告中央人民政府的成立,標志著新中國的正式誕生。

      10 月 1 日是一個具有國際影響力的日子。在世界歷史上,10 月 1 日也有一些重要的事件發生。選擇這個時間舉行開國大典,可以引起國際社會的關注,提高新中國的國際地位。

      (二)開國大典的過程

      1949 年 10 月 1 日下午 3 時,開國大典在天安門廣場隆重舉行。毛澤東主席向全世界莊嚴宣告:“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接著,毛澤東主席按動電鈕,第一面五星紅旗在天安門廣場冉冉升起。隨后,舉行了盛大的閱兵式和群眾游行。

      國慶節的意義

      (一)國家象征

      國慶節是國家的象征,它代表著國家的獨立、主權和尊嚴。每年的國慶節,全國各族人民都會舉行各種慶祝活動,表達對祖國的熱愛和祝福。

      (二)民族團結

      國慶節是民族團結的象征,它促進了全國各族人民的團結和凝聚力。在國慶節期間,各民族人民共同慶祝祖國的生日,展示了中華民族的團結和統一。

      (三)歷史記憶

      國慶節是歷史記憶的象征,它讓人們銘記歷史,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每年的國慶節,人們都會回顧新中國的發展歷程,緬懷革命先烈的豐功偉績,激發人們的愛國熱情和奮斗精神。

      (四)國際交流

      國慶節也是國際交流的象征,它為世界各國提供了一個了解中國的機會。在國慶節期間,中國會邀請各國使節和國際友人參加慶祝活動,展示中國的文化和發展成就,促進國際間的交流與合作。

      結論

      新中國的國慶節是十月一日,這是一個具有重大歷史意義的日子。它標志著中國人民經過長期的革命斗爭,終于贏得了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建立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慶節是國家的象征,民族團結的象征,歷史記憶的象征和國際交流的象征。每年的國慶節,全國各族人民都會舉行各種慶祝活動,表達對祖國的熱愛和祝福。在新的歷史時期,我們要繼承和發揚革命先烈的愛國精神,為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而努力奮斗。

    【十月一國慶節的由來】相關文章:

    國慶節的由來10-08

    關于國慶節的由來08-28

    國慶節的由來簡短09-25

    中國國慶節的由來03-13

    國慶節的由來簡介03-21

    關于國慶節的由來03-25

    英國國慶節的由來10-29

    國慶節的由來20字03-25

    國慶節的由來40字03-25

    91久久大香伊蕉在人线_国产综合色产在线观看_欧美亚洲人成网站在线观看_亚洲第一无码精品立川理惠

      中文字幕Av日韩精品一区二区 | 亚洲成Aⅴ人的天堂在线观看女人 | 亚洲欧美国产老妇偷窥 | 日韩国产欧美亚洲一区不卡 | 亚洲精品911永久在线观看 | 伊人色综合久久一区二区观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