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后要小心“陰暑”

    時間:2024-10-18 12:34:32 其他節日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立秋后要小心“陰暑”

      雖然已過立秋,但白天仍然很熱。其實,通常所說的“秋季”包括立秋、處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幾個節氣。入秋后雨水日漸減少,空氣濕度逐漸下降,人體內容易缺水,因而感到干燥。這就是“陰暑”。對于“陰暑”,防治最好的方法就是食療。

    立秋后要小心“陰暑”

      立秋后要小心“陰暑”

      燥是秋的主氣,其引起的疾病有溫燥(初秋)和涼燥(深秋)。初秋仍有夏的高溫,加上天晴少雨,氣候干燥,此時感染到的燥邪為溫燥,主要傷陰,即損害人體的津液。

      在當前躲避秋老虎之時,白天氣溫很高,但往往晝夜溫差加大,一熱一涼更加大了傷陰暑的可能。傷陰暑會出現身熱頭痛、無汗惡寒、關節酸痛、腹痛腹瀉等癥。特別是老人、兒童、孕產婦、體弱及患有宿疾者,尤應加強防護,不可過于避熱貪涼,避免寒濕侵襲而引發“陰暑”。

      “陰暑”如何防治

      秋伏節病需清暑祛濕,溫中暖脾,散風祛寒,需常備香薷飲、鹽灸“神闕”、多服生姜湯。

      香薷飲

      香薷飲除用于治療因乘涼飲所引起的怕冷、發熱、無汗及嘔吐腹瀉等癥之外,也可作為立秋的防暑飲品加以飲用。由厚樸、扁豆和香薷三味藥組成。

      香薷10克,白扁豆5克,厚樸5克加入大半鍋水,水開后小火煎煮15分鐘,冷卻后調蜂蜜代茶飲用。

      鹽灸神闕

      陰暑,嘔吐腹瀉、怕冷,也可以隔鹽自灸“神闕”。

      “神闕”,即肚臍,鹽灸有溫補元氣,健運脾胃,固脫復蘇之功效。

      可從三壯灸起,每次遞增,最多可灸30壯,高血壓者不宜灸。

      山藥粥

      [配方]山藥50克,粳米100克。

      [做法]粳米洗凈,加山藥片,加水熬至米爛,再放入味精、食鹽即成。

      [功效]健脾補虛,滋精固腎,治諸虛百損,療五勞七傷。

      五彩蜜珠果

      [配料]蘋果1個,梨1個,菠蘿半個,楊梅10個,荸薺10個,檸檬1個,白糖適量。

      [做法]將白糖加入50毫升清水中,置于鍋內燒熱溶解,冷卻后加入檸檬汁,食用時將糖汁倒入水果之上即可。

      [功效]生津止渴,和胃消食。(據《家庭醫生在線》)

    【立秋后要小心“陰暑”】相關文章:

    簡歷寫作要小心07-16

    職場弦外之音要小心06-13

    這些“求職陷阱”要小心07-25

    評價自己的過去要小心05-11

    日本留學要小心的誤區10-05

    網上招聘陷阱要小心10-22

    軟件業跳槽要小心07-11

    淘寶推廣店鋪要小心騙局08-14

    創業融資要小心這些陷阱07-30

    91久久大香伊蕉在人线_国产综合色产在线观看_欧美亚洲人成网站在线观看_亚洲第一无码精品立川理惠

      亚洲狠狠爱综合影院婷婷 | 亚洲国产AV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 亚洲好AV中文在线 | 午夜欧美日韩在线视频二区 | 亚洲日本中文字幕 | 自拍偷在线精品自拍偷9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