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節節日傳說

    時間:2020-10-30 11:29:28 其他節日 我要投稿

    端午節節日傳說

      【端午節的傳說一】

    端午節節日傳說

      在浙江紹興,端午節是為了紀念東漢孝女曹娥救父投江。傳說曹娥是東漢上虞人,父親溺于江中,數日不見尸體,當時孝女曹娥年僅14歲,晝夜沿江號哭尋找父親。過了17天,在五月五日這一天她也投江而亡,五日后從江中抱出父親的尸體,就此傳為神話。據史料記載,自宋代以來,歷代帝王都曾對曹娥大事褒揚。

      孝女曹娥之墓,在今浙江紹興,后傳曹娥碑為晉王義所書。后人為紀念曹娥的孝節,在曹娥投江之處興建曹娥廟,她所居住的村鎮改名為曹娥鎮,曹娥殉父之處定名為曹娥江。

      【端午節的傳說二】

      在先秦時代,人們普遍認為五月是個毒月,五日是惡日。《呂氏春秋》中《仲夏記》一章規定人們在五月要禁欲、齋戒。

      《史記·孟嘗君列傳》記載的歷史上有名的孟嘗君,就是在五月五日出生。他的父親要妻子不要生下他,認為這個孩子會危害父母。縱觀歷史,此類事件記載很多。

      東晉大將王鎮惡五月初五生,他的祖父便給他取名為“鎮惡”。宋徽宗趙佶五月初五生,從小便被寄養在宮外。可見,古代以五月初五為惡日,是普遍現象。

      從先秦以后,這個日子都被認為是不吉之日,為了趨吉避兇,人們往往在此日插菖蒲、艾葉以驅鬼,薰蒼術、白芷和喝雄黃酒。

      【端午節的`傳說三】

      中國社會科學院旅游研究中心副主任、高級研究員劉德謙認為,端午節的最早起源來自夏至說。他在《“端午”始源又一說》和《中國傳統節日趣談》中表示,權威性的歲時著作《荊楚歲時記》并沒有提到五月初五要吃粽子的節日風俗,卻把吃粽子寫在了夏至節中。而端午節風俗中的“踏百草”、“斗百草”、“采雜藥”等活動,實際上與屈原無關。

      此外,《歲時風物華紀麗》對端午節的第一個解釋是:“日葉正陽,時當中即端午節正是夏季之中,故端午節又可稱為天中節。”由此端午節的最早起源當是夏至。

      【端午節的傳說四】

      女詩人秋瑾是中國女權和女學思想的倡導者、第一批為推翻數千年封建統治而犧牲的革命先驅。她是浙江紹興人,幼年擅長詩、詞、歌、賦,并且喜歡騎馬、擊劍,有“花木蘭、秦良玉在世”之稱。28歲時參加革命,影響極大,在預謀起義時為清兵所捕,至死不屈,于光緒三十三年六月五日在紹興軒亨口英勇就義。后人為敬仰她的詩,哀悼她的忠勇事跡,于是與詩人節合并來紀念她,而詩人節又因紀念愛國詩人屈原而定為端午節。

      這種說法來自詩人、學者聞一多的《端午考》和《端午的歷史教育》。聞一多認為,五月初五是古代吳越地區“龍”的部落舉行圖騰祭祀的日子。因為端午節兩個最主要的活動吃粽子和競渡,都與龍相關。粽子投入水里常被蚊龍所竊,而競渡則用的是龍舟。而且古代吳越百姓還有斷發文身“以像龍子”的習俗。此外,古代五月初五有用“五彩絲系臂”的民間風俗,聞一多認為這應當是“像龍子”的文身習俗的遺跡。

      聞一多對于古代神話和傳說深有研究。在他的《端午的歷史教育》和《端午考》著述中,考證了端午節的起源。他指出端午節本是我國古代南方少數民族吳越民族的一個龍圖騰團族舉行圖族祭的節日,距今至少有四五千年歷史。那時居住在江南地域的吳越族由于不斷遭受水旱災害和瘟疫蟲害的威脅,便以“龍

      作為自己民族的圖騰,希望“龍能保護自己”,并“斷發文身”,將自己裝飾成龍子的模樣。每逢夏熟季節五月五日這一天,他們都要舉行盛大的圖騰祭,將各種食物置于竹筒里,或裹以樹葉,放于水中,獻給圖騰神,同時也自己食用。為了取悅圖騰神,還制作了龍形木舟,在水上爭相競渡,擊鼓游戲,以此來敬神娛神。


    【端午節節日傳說】相關文章:

    端午節傳說的故事08-08

    端午節的故事傳說08-08

    端午節的故事或者傳說08-08

    端午節的詩句和傳說07-17

    高中端午節日記11-22

    我們的節日端午節征文08-11

    初中端午節日記(13篇)11-22

    有關端午節節日的詩句07-16

    傳統節日清明節手抄報內容精選節日的由來和傳說09-01

    初中端午節日記(精選13篇)11-26

    91久久大香伊蕉在人线_国产综合色产在线观看_欧美亚洲人成网站在线观看_亚洲第一无码精品立川理惠

      亚洲国产精品综合久久网络 | 日本免费不卡在线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欧美日韩中文字幕乱码 | 久久6热热热综合精品 | 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人妖 | 天天摸天天碰天天添中文字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