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簡單又漂亮的二年級清明節手抄報素材大全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又到了清明節,使我不禁想起唐代詩人杜牧的詩句。今天,下面是小編特意為大家推薦簡單又漂亮的二年級清明節手抄報圖片,希望大家喜歡!
清明節的來歷
我國傳統的清明節大約始于周代,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歷史。它在古代不如前一日的寒食節重要,因為清明及寒食節的日期接近,民間漸漸將兩者的習俗融合,到了隋唐年間(581至907年),清明節和寒食節便漸漸融合為同一個節日,成為掃墓祭祖的日子,即今天的清明節。因此,清明節而成為中華民族一種固定的風俗。
寒食節——寒食即禁火,只能吃冷或預先煮好的食物。相傳這個習俗起源于春秋時代,當時晉國有人欲害死大公子重耳,忠臣介之推(又名介子推)便護送重耳逃亡,甚至在饑寒交迫之際,割下自己的肉給重耳吃,希望日后他安然回國,當上國君,并勤政愛民。
十多年后,重耳終于回國當上了國君,即春秋五霸之一的晉文公,并逐一犒賞流亡期間曾協助他的人,卻忘了介之推,他經旁人提醒,才趕忙差人請介之推前來領賞。可是,介之推和母親到深山隱居。晉文公與臣子在山中遍尋不獲,有人提議放火燒山,介之推是孝子,一定會救母親出來。可是,大火燒了三日三夜,仍不見介之推。火熄滅后,人們在一棵柳樹下發現介之推背著母親的尸體。晉文公非常傷心和懊悔,將二人安葬在柳樹下。晉文公將放火燒山的一天,定為寒食節,規定人民禁止用火,寒食一天,以紀念介之推的忠誠。
第二年,晉文公與群臣素服登山祭奠介之推,他們發現安葬介之推的老柳樹死而復活,晉文公上前折了柳枝,圍成圈兒戴在頭上,并將楊柳掛在門外以示紀念,逐漸演變成今天的清明節習俗。
在春光明媚、桃紅柳綠的三四月間,中國傳統習俗中最重視的其一節日就是清明節了。清明節就是現在的民族掃墓節。按主日說,約在四月五日前后,按農歷,則是在三月上半月。古人把一年分為二十四節氣,以這種歲時歷法來播種、收成,清明便是二十四節氣之一,時在春分后十五天,按“歲時百問”的說法:“萬物生長此時,皆清潔而明凈。故謂之清明。”所以,“清明”本為節氣名,后來加了寒食禁火及埽墓的習俗才形成清明節的。
本來,寒食節與清明節是兩個不同的節日,到了唐朝,將拜拜掃墓的日子定為寒食節。寒食節正確的日子是在冬至后一百零五天,約在清明前后,因此便將清明與寒食合并為一了!
在墓前祭祖掃墓,這個習俗在中國起源甚早。早在西周時對墓葬就十分重視。東周戰國時代《孟子·齊人篇》也曾提及一個為人所恥笑的齊國人,常到東郭墳墓同乞食祭墓的祭品,可見戰國時代掃墓之風氣十分盛行。到了唐玄宗時,下詔定寒食掃墓為當時“五禮”之一,因此每逢清明節來到,“田野道路,士女遍滿,皂隸傭丐,皆得父母丘墓。”(柳宗元《與許京兆書》)掃墓遂成為社會重要風俗。
而在仍有些寒冷的春天,又要禁火吃冷食,怕有些老弱婦孺耐不住寒冷,也為了防止寒食冷餐傷身,于是就定了踏青、郊游、蕩秋千,踢足球、打馬球、插柳,拔河,斗雞等戶外活動,讓大家出來曬曬太陽,活動活動筋骨,增加抵抗力。 因此,清明節除了祭祖掃墓之外,還有各項野外健身活動,使這個節日,除了有慎終追遠的感傷,還融合了歡樂賞春的氣氛;既有生離死別的悲酸淚,又到處是一派清新明麗的生動景象。真是一個極富特色,非常特別的節日。
清明祭掃墳塋是和喪葬禮俗有關的節俗。據載,古代“墓而不墳”,就是說只打墓坑,不筑墳丘,所以祭掃就不見于載籍。后來墓而且墳,祭掃之俗便有了依托。秦漢時代,墓祭已成為不可或缺的禮俗活動。
《漢書.嚴延年傳》載,嚴氏即使離京千里也要在清明“還歸東海掃墓地”。就中國人祖先崇拜和親族意識的發達、強固來看,嚴延年的舉動是合情合理的。因此后世把上古沒有納入規范的墓祭也歸入五禮之中:“士庶之家,宜許上墓,編入五禮,永為常式。”得到官方的肯定,墓祭之風必然大盛。 清明節是一個紀念祖先的節日。主要的紀念儀式是掃墓,掃墓是慎終追遠、敦親睦族及行孝的具體表現,基于上述意義,清明節因此成為華人的重要節日。
清明節是在仲春與暮春之交,也就是冬至后的106天。掃墓活動通常是在清明節的前10天或后10天。有些籍貫人士的掃墓活動長達一個月。
清明節的文化意義
中華民族是一個較崇拜自己祖先的民族,于是就有每逢重大節日或人生重大事情要祭祀的習俗,清明節就是中國人祭祀,祭拜自己先祖的重要節日之一。
在現代,清明節還是人們緬懷先烈的重要節日,是國家和社會對青少年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重要日子。
清明節加上它前一天的寒食節在中國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這可以從中國歷史上留下的很多關于清明的詩篇看出,其中最為人們所熟知的,也許就數唐朝詩人杜牧的《清明》了,“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
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杜老先生寫這詩的時候大概他從來沒有想到,一千多年后,他的這一首詩成就了杏花村酒。
)還有同一朝代的另一詩人韓翃的《寒食》,“春城無處不飛花,寒食東風御柳斜。
日暮漢宮傳蠟燭,輕煙飛入五侯家。
在北方,清明祭祀大約從寒食節開始,清明節前后幾天。
祭祀的形式由于各地喪葬的風俗不同,形式也就不同。
比如在沂蒙山——墳墓是用土堆起來的圓錐形式土堆,人們一般在祭祀時要帶上鐵锨等工具,祭品一般包括紙錢、酒,有的還帶上鞭炮。
到墓地后,先是給墳墓添上新土,最后再在墳頭上壓上一塊大的土坯(地方上叫墳頭),這一切結束后,再燒紙錢祭拜自己的祖先。
很多人會在這幾天里找一方便的時間與家庭其他成員一起祭拜祖先。
這些年,有些地方興起立碑,在沂蒙山的大多數地方,并不是一年中第一時候都可以立碑的,大多是選在清明節前后的。
在這一祭祀活動中,包含著一些人情世事。
如果一個人在外,和村子里父老兄弟爺們兒關系比較好的話,在家里的人一般會等在外的人回家后一起到墳地里祭拜先祖,或者是在外的人不能回家給墳添新土的時候,家里的其他人會給代添一下。
如果關系不好,不但回家沒有人和你一起做事,就是你不在家,自家的墳地也沒有人給添新土,而墳墓任憑風吹雨打,慢慢荒廢,除非墳墓的主人沒有后代留下才有這樣的情況。
所以只要一個人在外闖蕩,還記著自己的先祖就必須要和家里的人搞好關系,這當然是一個熟人社會所必需的,否則是很讓人尷尬的。
中國人講求落葉歸根,這根當然是自己的家鄉了,就連毛澤東當年出韶關求學的時候還寫下了“埋骨何須桑梓地,人生無處不青山”的立志詩句。
可見在毛澤東當時來看,人死后是要埋在自己的祖墳里的。
這種對根的追求與依戀,就是中華民族愛國愛家的基因之一。
試想,近代以來多少在外闖蕩的華僑華人為祖國的富強作出了彪炳史冊的貢獻,而他們之所以對祖國具有這樣的情懷就是因為這種根的情結所在。
儒家文化中的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家是放在國家前面的,不是家比國家重要,而是說家庭在個人來說是更為基本的概念,而沒有國家就沒有家,這是近代以來中國受苦難的歷史經驗。
所以,當中國處于危難之時,中華民族的所有兒女都會為這個大家付出自己應盡的努力。
先祖對我們每一個人是重要的,正是對先祖的崇拜使人們的家的概念更為穩固。
祭祀說是一種迷信活動,不如說是一種風俗,是懷念先祖的一種特殊方式。
所以清明節是重要的中國文化基因的一部分。
在今天,清明節中的文化意義必須要重新進行挖掘,繼承和發展其中對中國社會發展具有重要作用的元素。
如果清明真的起源于人們為了紀念戰國時期晉國的介子推,那就還具有另一層意義。
他那不為名不為利的精神在今天尤其值得人們思考。
其過于死腦筋的行為雖然不值得學習,但其為國家為百姓考慮的精神是值得學習的。
當然晉國王也太糊涂,如果傳說是真的,那么介子推的死還是具有無限價值的,畢竟促使晉文公成為了一代明君,并成就了國家的霸主地位。
拓展:清明節寄語
1、清明雨洗烈士墓,揮筆祭出英雄魂。
2、無論什么時候,人民永遠記住您,我敬愛的革命烈士">革命烈士們,雖然在這個世界上已看不到你們那英勇的身軀,但是,你們的靈魂永遠活在我們的心里中!
3、歷史的長河記載了多少英雄的事跡,有多少人為了保衛祖國和家鄉獻出了寶貴的生命,烈士們走了,但他們的事跡會化成永不磨滅的豐碑高矗在我們后人的心中。
4、青山埋忠骨,史冊載功勛,先烈">革命先烈,浩氣長存,永垂不朽。
5、憶苦恨斷愁腸,思英豪淚兩行。今清明,只愿英豪名留史章!
6、清明時節,站在高高的烈士紀念碑前,我們緬懷你們――我們的先輩!是以為你們的奉獻和犧牲,才有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愿你們的革命精神永垂不朽!
7、青松環繞,白塔聳立,革命先烈,永垂不朽。
8、千百年前,古人嘆惋清明,千百年后,作為國家未來希望的我們緬懷清明,緬懷為新中國的成立而流血的烈士們,這是你們的節日,你們的精神永遠在我們周圍發揚滋長!
9、曾經,清明鐫刻在石碑上,牽引出無限的愁緒于追憶;如今,清明埋藏在心里,融化為前行的理由和動力。
10、高唱剛強的贊歌,鍛造堅韌的性格,無悔革命的精神,是你們在戰爭與親率面前鑄就了不朽的歷史!
11、我們無法忘記那些先烈的事跡,在清明節這一天,我們要祭奠那擁有浩然正氣的靈魂,我們由衷的向他們致敬。
12、時光如苒,天人相隔。歲月至今,思念綿綿不絕。清明雨下,又是年相遇,生者默念,逝者安息。
13、清明,這個特殊的日子,需要的是銘記。銘記感悟的力量,擦掉緬懷的淚水,鼓舞我們前行,奮發讀書,愛我中華,祝福祖國!
14、回首向來蕭瑟處,也無風雨也無晴。
15、烈士之魂,萬世流芳。
16、又是年清明節,又是季雨紛紛。清明依昔,過往依昔,腳步依舊如前,憶及到,只如昨朝。曾幾何時,心間又止不住的想起那些不會褪色的過往,只愿切安好。
17、清明,沉甸甸的思緒。祭奠為國為民的英雄。
18、你們用熾熱的鮮血染紅了那面旗幟;你們用瘦弱的身軀阻擋了敵人的炮火;你們用實際的行動為我們爭取自由。在山面前,你是那樣渺小;但在我們心中,你是那般偉大。
19、昔日為祖國立下汗馬功勞的人們。此刻我們為他送行。對他說聲:您將永垂不朽,被列入歷史的清單。
20、歷史不會忘記你們,人民不會忘記你們,因為你們是我們心中最可敬的人!
21、你們用瘦弱的身軀推動了蛟龍的身體,帶動了中華的輝煌,愿國之昌盛,愿英靈長存。
22、是他們用身軀鋪起了康明大道;是他們用鮮血染紅東方的太陽;他們,把寶貴生命獻給祖國母親,他們,是這方凈土上最耀眼的星光,先烈是我們的驕傲與自豪。
23、我自橫刀向天笑,去留肝膽兩昆侖,緬懷先烈們不屈的精神。
24、青山綠水留生前浩氣,蒼松綠柏堪慰逝后英靈!
25、清明節追悼先烈無私無畏的奉獻!他們的精神永存!
26、沒有烈士的犧牲就沒有今天的美好生活,我們會好好學習,不辜負先輩的期望!
27、山清水秀風光好,月明星稀祭掃多。春風已解千層雪,后備難忘先烈恩!
28、你以塊碑的蒼涼和深刻向時間證明代人倒下和站立的姿勢,當你匍匐喋血的那瞬間,你把完整的心交給了大地母親。這樣的心匯聚成巨大的洪流,才噴發出個燦爛的中國!
29、九在這個莊嚴地日子里,先烈們,我向你們致敬,向你們學習,你們的愛國情操在中華大地生根發芽!
30、那些為國而戰的先烈們,在成長的路上,我將以您為傲。在青春的征程上,我將為您自豪!
31、清明時節,緬懷先烈,斯人已去,心中猶念!
32、英雄忠心永世,熱血長撒人間!
33、不要擔心自己的力量過于渺小,任何浩大的歷史都是被處于最基層的小齒輪所推動,將先祖們的優良品格繼續發展下去,這便是我們緬懷先人的最好方式。
34、清明的小草嬌翠欲滴,那是我們獻給烈士的新衣;清明的白楊高大挺拔,那是我們送給烈士的鋼槍;清明的白云飄向遠方,那是我們對烈士的呼喚;清明的細雨飄飄灑灑,寄托著我們對烈士的思念!
35、不是所有緬懷都要伴隨悲傷,不是所有的緬懷都要用淚水注解。緬懷是為了銘記,銘記是為了照亮前行的路途。
36、我多想您還在原地,不曾離去,不會讓我們只孤獨地讀您的事跡,想象您的背影。您走了,留給我們的是世世不朽的精神,留給我們的是今時今日的燦爛文明。
37、這是條被鮮血染紅的道路,他們用滾滾熱血換來了我們的今天。多少日日夜夜,多少次痛苦折磨,他們卻義無反顧的面對,為我們開拓片天地!
38、緬懷革命先驅,繼承革命傳統。
39、雄碑聳立,是你們大的身影;溪水長流,是你們不朽的心靈;松柏的長青,是你們長存的浩氣;藍天白云,是你們英魂的棲地。
40、悲歌曲從天路,壯士不再歌易水,曉見紅山有炊煙,烈士之魂已見泉,紅塵夢里憶壯舉,烈士墓前有愧顏,吾今思于悼君魂,思緒紛飛感萬千。
41、又是清明雨季,再次緬懷,感情中增添了更多,不只是懷念,更多的是崇敬。面對先烈,我們不只是懷念,更多的是要繼承,不僅僅是繼承,更多的是弘揚,清明雨季,緬懷不減,立志更堅
42、人事有代謝,往來成古今。上代用鮮血孕育出下代茁壯的成長。對親人們的無限思念,化作生活的動力,努力,驕傲的活下去。清明時節,最美好的祝福送給你們,我最敬愛的人!
43、綿綿的雨絲,攜清明的到來悲從心起,碧綠的青蓬,挽幽然的哀歌景物飄絮。
44、山崗的菊花開了,凌霜傲雪,散落地的金黃,從此黑暗的社會多了抹希望的光芒,寂寞的英壇少了位勇敢的將士,我不知道那是為你而開的菊,還是如菊樣的你!
45、在細雨紛飛的清明節,讓我們駐足在墓碑前,共同聆聽歷史的聲音,我們感受著烈士們英勇無畏的精神,讓我們堅定信念為明天打拼,讓祖國更加繁榮。
46、清明雨上祭英魂,銘記烈士真精神。人生自古誰無死,犧牲自己為后人。千古絕唱后人嘆,片丹心染赤誠。
47、石永剛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借問親友做何事,思發念親尋故墳。燒香焚繞寄情思。墳前立花意永存。
48、每年的這一天都承載著許多思念,也許曾經的那種依戀如今已時過境遷,那么讓我們用最深情的話語來吊唁,用真摯的行動去祭奠。
49、年年歲歲,早春冷雨相伴祭掃先人墓。歲歲年年,雨過初晴鼓舞我輩前行
50、梨花風起正清明,萬里思哀。桃李雨落恰傷春,世人緬懷!
清明節詩句
1、莫驚時節換,安分看如何。——張镃《寒食》
2、梨花榆火催寒食。——周邦彥《蘭陵王·柳》
3、地僻人稀到,檐虛燕未過。——張镃《寒食》
4、莫辭吊枯骨,千載長如此。——邵謁《長安寒食》
5、出犯繁花露,歸穿弱柳風。——溫庭筠《清明日》
6、日暮漢宮傳蠟燭,輕煙散入五侯家。——韓翃《寒食》
7、夜深斜搭秋千索,樓閣朦朧煙雨中。——韓偓《夜深》
8、懷家寒食夜,中酒落花天。——趙長卿《臨江仙·暮春》
9、欲將詩句慰窮愁,眼中萬象皆相識。——鄭剛中《寒食》
10、欣然應接已無暇,都為老來無筆力。——鄭剛中《寒食》
11、夢回山枕隱花鈿。——李清照《浣溪沙·淡蕩春光寒食天》
12、把紫府清都作一家。——謝枋得《沁園春·寒食鄆州道中》
13、濺行裙更惜,鳳鉤塵污。——吳文英《掃花游·西湖寒食》
14、內官初賜清明火,上相閑分白打錢。——韋莊《長安清明》
15、落花夜雨辭寒食。——吳文英《菩薩蠻·落花夜雨辭寒食》
16、淡蕩春光寒食天。——李清照《浣溪沙·淡蕩春光寒食天》
17、酹入梅根,萬點啼痕暗樹。——吳文英《掃花游·西湖寒食》
18、上苑風煙好,中橋道路平。——白居易《洛橋寒食日作十韻》
19、南北山頭多墓田,清明祭掃各紛然。——高翥《清明日對酒》
20、移來古寺種朱門。——顧太清《臨江仙·清明前一日種海棠》
21、童顏若可駐,何惜醉流霞。——孟浩然《清明日宴梅道士房》
22、遇客踟躕立,尋花取次行。——白居易《洛橋寒食日作十韻》
23、宿醉頭仍重,晨游眼乍明。——白居易《洛橋寒食日作十韻》
24、紅深綠暗徑相交,抱暖含芳披紫袍。——溫庭筠《寒食日作》
25、忽逢青鳥使,邀入赤松家。——孟浩然《清明日宴梅道士房》
26、佳辰強飲食猶寒,隱幾蕭條戴鹖冠。——杜甫《小寒食舟中作》
27、報掃蕩、狐嗥兔舞。——吳潛《海棠春·已未清明對海棠有賦》
28、暗柳啼鴉,單衣佇立,小簾朱戶。——周邦彥《瑣窗寒·寒食》
29、蔥蒨松猶嫩,清明月漸圓。——歐陽詹《酬裴十二秀才孩子詠》
30、春水船如天上坐,老年花似霧中看。——杜甫《小寒食舟中作》
31、棠梨花映白楊樹,盡是死生別離處。——白居易《寒食野望吟》
32、海角天涯,寒食清明,淚點絮花沾袖。——吳文英《花心動·柳》
33、催趁戲旗游鼓,素瀾雪濺。——吳文英《瑞龍吟·德清清明競渡》
34、梨花風起正清明,游子尋春半出城。——吳惟信《蘇堤清明即事》
35、驀見人家,楊柳分煙,扶上檐牙。——喬吉《折桂令·客窗清明》
36、雨下飛花花上淚,吹不去,兩難禁。——陳子龍《唐多令·寒食》
37、灑空階、夜闌未休,故人剪燭西窗語。——周邦彥《瑣窗寒·寒食》
38、想東園、桃李自春,小唇秀靨今在否。——周邦彥《瑣窗寒·寒食》
39、算韶華,又因循過了,清明時候。——王雱《倦尋芳慢·露晞向晚》
40、伊川桃李正芳新,寒食山中酒復春。——宋之問《寒食還陸渾別業》
【簡單又漂亮的二年級清明節手抄報素材】相關文章:
英語手抄報素材簡單又漂亮09-11
簡單又漂亮的植樹節手抄報素材03-12
簡單又漂亮的五一手抄報優秀素材04-26
清明節手抄報簡單又漂亮10-11
清明節手抄報「又簡單又漂亮」07-14
漂亮又簡單的春節手抄報素材03-14
清明節手抄報花邊簡單又漂亮09-05
清明節手抄報素材簡單好看04-01
清明節手抄報圖片大全簡單又漂亮07-13
清明節手抄報版面圖簡單又漂亮07-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