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掃墓出處 講解

    時間:2023-02-01 03:00:35 清明節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清明掃墓出處 2014講解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清明掃墓出處 2014講解

      晚唐詩人杜牧這首《清明》對旅途情景的描述、旅人情懷的抒發十分真實自然,景色新鮮生動,家喻戶曉。

      自古以來,我國大部分地區的人死后都是土葬,樹碑建墳,后人常在墳旁植樹造林以圖保護,亦作紀念標志。經過一年的風吹日曬、雨雪浸蝕,墳墓難免水土流失、樹木凋殘。

      于是次年清明前后家人帶著食物前往供奉看望時,整修墳墓、清理四周就成為一個重要內容。這就是人們常說的上墳,也叫掃墓。

      久而久之,“清明”祭掃的習俗便流傳下來。

      過去人們比較熟知唐玄宗的一道“宣許令”,就誤認為這是“清明”掃墓的始源,甚至一些記載歲時民俗的著述,也沿襲了這一看法。

      其實,唐玄宗的這一敕令,不過是對當時民間清明“寒食”上墳習俗的一種認可。

      “宣許令”中明文述及:在發布敕令之前,“"寒食"上墓”就已經“浸以為俗”了。

      傳說春秋時期晉文公回國即位后,許多跟隨他流亡國外的臣子紛紛報功請賞,只有曾經“割肉救主”的老臣介子推不但沒有報功領賞,反而攜古稀老母隱居綿山(今山西介休東南)。晉文公得知消息大為震驚,聽從諫言燒山三天三夜逼迫介子推下山封官領賞,結果母子雙雙不幸被大火燒死。

      悲痛萬分的晉文公遂下令全國每年這天禁止煙火燒飯,定“寒食節”以示悼念,并改綿山所在地為介休縣,意為介子推永遠休息之地。漢代把這天定為“禁煙節”,家家不能舉火。晚上由宮中點火燃燭,再將火種傳到貴戚大臣家。唐代詩人韓翃詩云:“春城無處不飛花,寒食東風御柳斜,日暮漢宮傳蠟燭,輕煙散入五候家。”

      查考現有文獻典籍,實際上我國民間“清明上墓”習俗一直可以追溯至西周。建國后河南安陽殷墟考古發掘進一步證明早在殷商時期即有了春天祭祀祖先的習俗。

      后來,因為“寒食節”在“清明”前一天(一說前兩天),人們就把先人祭祀日改到了更為理想的“清明”。

    更多推薦:
    2014清明節主題活動6個
    2014清明掃墓基本原理30條
    2014清明祭掃形式
    2014清明節旅游景區部分門票瘋漲
    清明節為什么要上墳?最新解答
     

    【清明掃墓出處 講解】相關文章:

    清明掃墓活動簡報07-27

    《清明掃墓》主題班會10-30

    清明節掃墓05-05

    清明掃墓活動簡報06-02

    有關清明掃墓的由來03-25

    清明掃墓活動總結09-01

    大學清明掃墓活動總結09-02

    清明掃墓倡議書02-01

    清明掃墓寄語(精選240句)04-26

    91久久大香伊蕉在人线_国产综合色产在线观看_欧美亚洲人成网站在线观看_亚洲第一无码精品立川理惠

      制服丝袜欧美精选在线 | 亚洲福利在线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欧美日韩动漫在线观看 | 亚洲中文字幕乱码影视 | 婷婷久久综合九色综合88 | 亚洲日韩欧美精品国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