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節教案

    時間:2024-06-04 11:31:40 中秋節 我要投稿

    關于中秋節教案

      作為一名教學工作者,編寫教案是必不可少的,教案是教學活動的依據,有著重要的地位。那么大家知道正規的教案是怎么寫的嗎?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關于中秋節教案,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關于中秋節教案

    關于中秋節教案1

      設計意圖:

      中秋節對中班的幼兒來說還是比較陌生,本次教學設計主要是讓幼兒初步感知一些中國民俗文化,從而激發幼兒對民族文化淵源的喜愛與認識。中班幼兒的認知特點具體直觀形象,所以本次教學通過聽故事,吃月餅和欣賞音樂,使孩子對中秋節有一些認識。

      教學目標:

      1、初步知道中秋節的來歷;對中秋節的教學產生興趣。

      2、愿意在集體前大膽表述,樂意和同伴分享自己的想法。

      教學準備:

      1、掛圖15號;

      2、教學前幼兒向家長了解有關中秋節的傳說和習俗。

      教學過程:

      1、關于中秋傳說的交流與分享。

      關于中秋節的傳說。

      引導幼兒講述、分享。

      2、教師出示掛圖,講述故事《嫦娥奔月》。

      提問:

      嫦娥怎么會飛到月亮上去的?這是哪一天?

      后羿聽到這個消息后,做了什么?

      從這以后,后羿是怎么寄托對嫦娥的思念的?

      中秋節是怎么來的?

      3、閱讀《小朋友的書我的家》第17~22頁“嫦娥奔月”。

      4、幼兒邊聽故事錄音,邊閱讀故事。

      5、關于中秋習俗的交流與分享。

      教學結束:

      說一說人們為什么要過中秋節,人們一般是怎么過中秋節的。

      教學反思:

      《中秋節的來歷》是一個語言和社會領域的的故事教學。在課后我覺得我們學到的知識還是在社會領域的內容比較多,整體感覺幼兒對故事的內容并不是很感興趣,但還是算接近目標了吧。

      在上課時我借助了多媒體以及掛圖等教具來幫助幼兒了解故事內容,其實對于中班小朋友的'知識面來說大家都知道中秋節,但不知道中秋節的時期是八月十五,經過這次的學習,很多小朋友都認知了這一知識點,中秋節要吃月餅等。但關于中秋節的傳說《嫦娥奔月》,幼兒卻還是沒怎么搞懂,我先請小朋友們欣賞一遍,來聽出里面的人物,接著我指著掛圖講了第二遍故事。最后,我又講了第三遍故事。

      最后,在時間的緊迫下我結束了這節課,總體來說幼兒對中秋節還是有點了解的但幼兒對這個故事的內容還不是很了解,所以我會利用平時的時間多講兩遍這個故事來提問幼兒使幼兒加深對這個故事的了解。

    關于中秋節教案2

      集體活動目標

      1、幼兒初步了解中秋節,知道為什么要過中秋節,什么時候開始過中秋節。

      2、幼兒能夠通過多種渠道來收集資料,并學會分享交流資料。

      活動準備:請家長幫助幼兒收集關于中秋節的資料,以及一些中秋節的圖片。

      活動過程:

      一、導入。以談話的形式導入,激發幼兒興趣。

      師:小朋友們,你們知道我們國家有那些節日嗎?

      二、向幼兒介紹中秋節,包括時間,來歷。

      1、教師請幼兒介紹,并請其他幼兒傾聽從中知道了哪些,與別人有哪些不同。

      2、教師介紹自己的材料,使幼兒了解中秋節的`來歷。

      三、擴展幼兒經驗,并介紹中秋節的習俗,讓幼兒了解更多。

      師:小朋友們,你們知道中秋要吃什么嗎?

      師:除了吃月餅,我們還干什么呢?

      四、教師像幼兒介紹獲取資料的方法。

      師:"呀,小朋友了解那么多知識,那你是從哪里了解到的?"

      1、幼兒交流自己獲取知識的渠道。

      2 、教師幫助幼兒總結從哪獲取知識:方法及渠道。

      五、活動延伸

      1、幼兒繼續搜集各種各樣的月餅

      2、幼兒嘗試制作月餅六、活動結束,幼兒回家向家長分享今天的所得。

    關于中秋節教案3

      活動目標:

      1、通過活動,讓幼兒初步了解中秋節的來歷,知道中秋節是我國傳統的團圓節。

      2、體驗與同伴、老師一起過節的快樂。

      活動準備:

      發動幼兒自帶水果和月餅

      活動形式:

      班級集體活動

      活動流程:

      介紹節日——欣賞故事——親子游戲——談話品嘗

      活動內容:

      一、向幼兒介紹有關中秋節的.來歷,

      讓幼兒知道農歷8月15日是中秋節

      二、欣賞故事聽故事“月亮姑娘做衣裳”,了解月亮是不斷變化的

      討論:為什么月亮姑娘的衣服總是穿不下?

      三、親子游戲

      游戲一:手指游戲:《變變變》

      玩法:用小手指做游戲。

      游戲二:韻律游戲《拍手點頭》

      玩法:根據音樂的節奏與歌詞來進行拍手和點頭動作。

      游戲三:粘泡泡糖

      玩法:家長和幼兒一起問教師:“泡泡糖,泡泡糖,粘什么?”教師回答:“兩個兩個粘”后面的主持人可隨機說。

      游戲四:擊鼓傳花

      玩法:一人在敲鼓,一人用傳花的方式進行,當音樂停止時,物品在誰的手上,就由誰來進行表演。

      四、談話品嘗:

      1、中秋節吃什么?

      2、分享:共同品嘗自帶的月餅和水果,說說自己所帶的食品。

    關于中秋節教案4

      教學目標:

      1、了解中秋節的來歷,知道基本的文化習俗。

      2、通過觀察、記錄月亮的變化,知道節日與月亮的關系,引起幼兒對天文現象的興趣。

      3、簡單了解節日的來歷,知道其全稱、日期和意義。

      4、愿意積極參加教學,感受節日的快樂。

      教學準備:

    幼兒晚上觀察月亮的變化

      教學過程:

      1、從陰歷的八月初一開始,要求孩子在家和家長一起觀察記錄月亮,孩子用繪畫的形式記錄,講述自己的發現,家長用文字記錄下來。第二天早上來園后,互相講述自己的觀察發現。

      2、十五過后,將自己的記錄帶到幼兒園,掛到指定的地方,互相看,尋找月亮變化的規律。

      3、從十六開始,晚上觀察后,早上來園后將自己的觀察記錄下來,互相講述。

      4、堅持記錄一個月后,引導幼兒總結、表述月亮的變化規律,激發幼兒對科學現象的興趣。

      教學反思:

      家長的.配合意識有待提高,只有唐沁等幾個孩子記錄的很完整,很仔細,其他孩子的記錄有些只有大人的文字,孩子只是講述,參與的感官太少;還有一部分家長可能覺得這件事對孩子的發展無關緊要,所以孩子要求后,并不主動配合,沒有和孩子一起觀察月亮,所以當老師讓他講述發現的時候,孩子無可奈何。家長的教育觀念有待改變。

    關于中秋節教案5

      活動二 月亮婆婆喜歡我

      涉及領域:音樂

      活動目標:

      1、通過哼鳴搖籃曲初步感受歌曲的旋律,通過字卡和游戲等初步理解、記憶歌詞,初步學唱歌曲。

      2、通過唱襯詞學習簡單的二聲部唱法,體驗合作的快樂。

      3、感受傣族歌曲獨特的風格。

      活動準備:

      字卡一套(月亮婆婆、喜歡我、灑、摸、走和停各三張)星星卡片七張,每張兩個小星星。

      磁帶、錄音機、鋼琴活動過程:

      一、哼鳴搖籃曲,,感受傣族風格歌曲的旋律。

      1、 我想做你們的媽媽,你們愿意做我的寶寶嗎?(愿意)媽媽的手就是搖籃,搖籃搖,寶寶要隨著媽媽的搖籃怎樣啊?(搖)媽媽的手搖到哪里你的身體就要晃到哪邊。

      2、 睡在媽媽搖籃里舒服嗎?可是媽媽看到寶寶的眼睛還睜著呢,媽媽的手摸到誰,誰就要睡著。

      3、媽媽搖搖籃時,你聽到什么聲音了?請寶寶們也來唱搖籃曲哄媽媽睡覺。

      二、 用字卡引出歌曲,學唱歌曲。

      1、 剛才我們睡著了,想想誰會透過窗戶來看我們睡覺呢?我們假裝睡著,聽聽是誰來看我們?(老師清唱)2、 提問:

      (1)誰來看我們了呢?為什么要來看我們?出示字卡"月亮婆婆"、"喜歡我"。

      (2)怎么喜歡我的呢?唱第二句,幼兒回答,出示"灑"、"摸",并做動作幫助理解和掌握。

      (3)月亮婆婆這么喜歡我們,還和我們做游戲了,做了什么游戲?仔細聽,唱歌曲后半部分,問:玩什么游戲了?走和停算一次,玩了幾次呢?邊唱邊貼。

      3、我們來唱一唱,用歌聲表達月亮婆婆對我們的喜歡。

      4、月亮婆婆說你們真能干,現在晚上要用什么聲音唱?

      5、真好!一點也沒影響到別人,那白天用什么聲音唱呢?

      6、月亮婆婆說誰唱的好聽,她就去摸摸誰?

      7、小朋友唱得真動聽,月亮婆婆想要和我們做游戲了,交代游戲規則:被月亮婆婆摸到的小朋友,在我的后面排隊,月亮婆婆做什么動作你就跟著做什么動作。

      三、用唱襯詞的方法學習簡單的二聲部演唱1、剛才聲音大了點,把誰吵醒了?出示卡片"星星",問:星星會干嗎?

      2、你聽聽星星會在歌里的什么地方眨眼睛?老師的手會在相應的地方做眨眼的動作。

      3、你聽到星星在什么地方眨眼睛了,就把星星送到哪里?錯誤時再聽一遍,問:有沒有發現問題?

      4、我們遇到小星星的地方做什么動作?(眨眼)每一次連續眨幾次眼?

      5、剛才小星星眨眼睛的時候你聽到什么聲音了?你喜歡用什么聲音?

      6、月亮婆婆的地方我來唱,小星星眨眼的地方你們唱。

      7、非常棒!聲音唱得很整齊,還可以用什么聲音唱?

      8、真好聽!可月亮婆婆有想法了,月亮婆婆就一個人聲音太小,小星星那么多人,聲音不均衡,怎樣就可以均衡了呢?老師來做指揮,你們都是小小歌唱家這一半唱月亮婆婆,那一半唱星星。

      9、這遍的聲音均衡多了,月亮婆婆沒意見了。

      四、夜深了,小朋友也累了要睡覺了,讓我們靜靜的聽著音樂做個好夢吧!老師邊唱邊撫摸每一個孩子的頭。

      活動三 靜夜思涉及領域:語文活動目標:

      1.幼兒初步了解古詩的含義,清晰地發好"光"、"霜"、"鄉"的音。

      2.能夠背誦古詩,同時感受古詩美的韻律。

      3.理解詞語:"舉"、"霜"、"故鄉"。

      活動準備:

      1. 打印的古詩一首,《靜夜思》圖片兩張2. 剛過了中秋節,幼兒知道中秋節有團圓的意思活動過程:

      1、出示圖片,介紹古詩的名字是:靜夜思(1)師:小朋友,畫面上有什么?畫上的人怎么樣?他的表情是怎樣的?

      (2)教師介紹詩人李白,讓幼兒了解他是唐代詩人,寫了很多好聽的古詩。

      (3)教師小結:《靜夜思》就是講了李白在寧靜的夜晚思念自己家鄉的事情。

      2、教師朗誦古詩,幼兒欣賞。

      (1)師:在古詩中你聽到了什么?

      (2)教師逐句理解古詩的含義:明亮的月光灑在床前,好像是一層寒霜。抬起來望著天空中那圓圓的月亮,不由得想起了自己的`家鄉。讓幼兒感受到古詩中美的意境。

      3、學習古詩《靜夜思》

      (1)教師帶領幼兒共同朗誦古詩。

      (2)教師逐句教幼兒朗誦,提示幼兒發清楚"光"、"霜"、"鄉"的字音,感受詩歌中的韻律。

      (3)讓幼兒通過多種感受欣賞和感知古詩的內容,體會詩人思念家鄉的心情。

      4、啟發幼兒為古詩創編動作,并進行朗誦表演。

      活動四 嘟嘟龍買水果涉及領域:數學活動目標1、通過學習,感知5以內屬于涼的關系。

      1、鞏固幼兒對5以內數量的認識。

      2、發展幼兒觀察能力、判斷能力,以及反應能力。

      活動準備1到5的數字卡片。五種不同味道的月餅圖片。

      活動過程一、游戲導入,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

      按數字拍手。教師拍手,讓幼兒回答拍了幾下,答對了就把相應的數字卡片貼在黑板上。

      二、鞏固對5以內數量的認識1、讓幼兒準確的認讀1到5這幾個數字。

      2、出示月餅圖片,貼上相應的數字。(幼兒完成)三、玩買水果游戲。

      1、介紹游戲規則。

      師:小朋友們,老師現在餓了,想去買月餅吃。可是老師想小朋友幫我買。老師要什么味道的,小朋友就幫我拿什么,好不好啊?

      2、開始游戲。

      四、找找生活中的數字1、讓幼兒找找教師的墻壁上那些與數字有關呢?

      2、引導幼兒說一說,1、2、3、4、5還可以表示什么。(如:音樂簡譜中表示音符)

      五、活動結束

      教學反思:

      中秋佳節是我們中國一個傳統的重大節日,一年一度的中秋佳節,是孩子們觀賞月亮,品嘗月餅,學習分享的大好時機。

    關于中秋節教案6

      引言:中秋節又要到了,幼兒園的小朋友們是不是也想吃月餅了呢?想著各種月餅擺在我們面前,是不是現在已經流口水了呀?今天我們不吃月餅,我們要和小朋友們玩兒一個中秋節的幼兒園教案小游戲,大家學會了,就有月餅吃了哦!

      游戲玩法:

      每個家庭介紹自己帶來的水果名稱,基本特性,幼兒園中秋節小游戲教案。舉行制作水果拼盤大賽的活動。

      游戲規則:

      1、以三個家庭為一小組,發放號牌。

      2、在規定時間內,不但要比造型還要比桌面整理。

      3、幼兒參與性將作為優先評獎標準。

      4、獎項有:配合默契大獎和最佳造型獎

      游戲3:猜謎

      “有時落在山腰,有時掛在樹梢,有時像只圓盤,有時像把鐮刀。”請你猜猜是什么?

      游戲4、《擊鼓傳花》

      我們中國有許多傳統游戲,《擊鼓傳花》游戲的玩法和規則大家都很熟悉,花落誰家,誰就回答問題。

      題目1:中秋節什么時候成為固定節日?(唐朝初年)中秋節有什么風俗習慣?

      題目2:中國的三大傳統節日?(元宵節、端午節、中秋節)

      題目3:唱一首有關月亮的歌曲。(家長答題)

      題目4:請說出太陽系中九大行星的名稱。(家長、幼兒答題)

      題目5:人類首次登上月球是什么時候?是哪個國家的什么計劃的一部分?(家長答題)我們中國是誰第一個乘坐載人航天飛船登上太空?這個航天飛船叫什么名字?(幼兒答題)

      楊利偉叔叔真了不起,小朋友想和楊利偉叔叔一樣也遨游太空,到月亮上去嗎?那我們就要從現在開始,好好學習,掌握更多本領,這樣我們的愿望理想就一定會早日實現。

      題目6:請說出與月亮有關的傳說、神話故事的.名稱。(嫦娥奔月、吳剛伐桂、玉兔搗藥、朱元彰月餅起義、唐明皇夜游月宮許多故事流傳至今)。

      中國幼兒網小編總結:一年一度的中秋節就要到來了,家庭團圓,國家團圓。小編在此祝全國的朋友們中秋節快樂!中秋節期間,小編會送上各種不同的幼兒園教案供老師參考,幼教文案《幼兒園中秋節小游戲教案》。

      您準備好中秋節節目了嗎?(幼兒園教案中秋節專題)

      引言:中秋節快到了,給老師們發個關于中秋節的教案,希望用的上.

      本主題的目標是體驗中秋節美滿團圓和喜慶豐收的快樂氣氛,加深對父母和親人的感情;在參與中秋節各種活動中能大膽自信地表現自己;在成人引導下,學習尋找、搜集資料,并學習交往、合作與分享;簡單了解中秋節的來歷和祖國的傳統文化。

      中華民族的節日有很多,中秋節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月到中秋分外明”,大班幼兒對其有深厚的興趣及探究欲望。由于幼兒對民間節日、習俗了解較少,開展這一主題活動時涉及到社會、語言、藝術、科學等領域,教師可采用參觀、討論、搜集資料、展示成果、動手操作、文藝聯歡等活動形式來組織教育活動。

      一.幼兒發展目標與主要內容:·

      1、初步了解傳統節日中秋節、重陽節、春節的來歷及有關習俗,感受體驗傳統文化。·

      2、知道教師節、國慶節、國際勞動節等重要節日的名稱日期,進一步了解這些節日的社會意義。

      3、積極參與各種節日的籌備及慶祝活動。學會用恰當的方式與人交往、溝通、合作,共享集體活動的快樂。

      4、培養幼兒愛祖國、愛家鄉、愛勞動、愛親人的健康情感,鼓勵幼兒用各種方式表達自己的情感。

      二、教師指導建議:

      (一)傳統節日中秋節·

      1、環境:教師和幼兒一起創設反映中秋節的環境,如:用泥土或橡皮泥制作月餅、水果;制作各種燈籠;張貼有關中秋節的故事掛圖、畫有觀賞月亮的圖片等。·

      2、游戲:“月餅加工廠”。教幼兒制作各種月餅,做好的月餅裝在盒子里放在“超市”里賣,也可放在小吃店里供“客人”用餐。

      3、教育活動:

      (1)講述有關中秋節的故事、傳說,如:“嫦娥奔月”、“到月亮婆婆家做客”等,使幼兒了解中秋節的來歷和有關習俗

      (2)引導幼兒根據故事,創編表演童話劇由幼兒自己分配角色,制作道具并進行表演。

      4、觀察活動:請幼兒在節前節后觀察月亮的變化,并做月亮變化日記(從小月牙開始觀察記錄至八月十五),要求幼兒自己觀察并將結果畫在自己的表格上。

      5、家園共育:

      (1)指導幼兒觀察月亮的大小變化。

      (2)給幼兒講一個關于月亮的故事或教給幼兒一首有關月亮、中秋節的古詩。

      (3)中秋節前夜,家長帶幼兒來幼兒園進行“慶中秋晚會”。可做月亮變化日記展、表演節目(盡量讓幼兒自己準備),將從家中帶來的食物與大家分享,用望遠鏡觀察中秋節的月亮等。

    關于中秋節教案7

      教育目標

      1.知道陰歷八月十五是中秋節。簡單了解中秋節的來歷以及一些關于中秋節的習俗。

      2.了解中秋節人們的活動,并在活動中感受節日的熱鬧氛圍。

      3.通過學習,培養幼兒的觀察能力、動手操作能力及思維能力。

      學習目標

      1.簡單了解中秋節的來歷,接觸中國民族傳統文化、習俗,并對之感興趣。

      2.了解故事內容,感受故事表現的情趣,知道月亮在任何有水的地方和透明的玻璃上都會出現映像。

      3. 通過觀察、記錄月亮的變化,知道月亮每天都有不同的變化,時圓時缺,培養幼兒愛科學、愛探索的的情感。

      4.鞏固幼兒對圖形的認識,知道3.4.5表示的'數量,培養幼兒手口一致點數的能力。

      5. 欣賞有關月亮的文學作品、音樂作品,感受作品的有趣和奇妙。

      6. 發動幼兒、家長一起收集有關中秋節風俗習慣的資料,培養幼兒收集和整理資料的能力。

      7.通過猜想和畫"月亮上有什么?"來發展幼兒的想象力,并讓幼兒講述自己圖畫的內容來發展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

      環境布置

      1.展示幼兒在節前觀察月亮、繪制出的"月亮變化冊"。

      2.在語言去投放相關月亮知識的圖書。

      3. 懸掛燈籠,水果圖案營造熱鬧的節日氣氛。

      家長工作

      1.家長幫助搜集關于中秋節的資料,并提供給大家分享。

      2.為這次主題活動準備一些月餅盒。并與幼兒一起做一個燈籠,最好是共同制作的。

      3.督促幼兒節前節后連續觀察月亮,并記錄月亮的變化。

      4.關注主題活動的進展,及時協助主題活動的展開。

      5.有時間帶幼兒在有月亮的夜晚賞月。

      學習內容第一周

    關于中秋節教案8

      活動目的:

      1、通過活動,讓學生了解中秋節的來歷和風俗習慣,同時鍛煉學生通過各種渠道(書籍、報刊、網絡、他人經驗等)獲取信息的能力,培養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2、學習中秋節文化,激發學生的愛國熱情和民族自豪感。

      活動過程

      【活動導入】

      1、我國有很多傳統節日,你知道我國有哪些傳統節日嗎?

      2、那么中秋節的由來、習俗你們知道嗎?今天就讓我們走進端午節去了解一下。

      3、引

      出主題:“走進中秋”主題班會現在開始!

      【活動一】端午說由來

      (一)中秋節簡介

      在唐代,中秋賞月、玩月頗為盛行。在北宋京師。八月十五夜,滿城人家,不論貧富老小,都要穿上成人的衣服,焚香拜月說出心愿,祈求月亮神的保佑。南宋,民間以月餅相贈,取團圓之義。有些地方還有舞草龍,砌寶塔等活動。明清以來,中秋節的`風俗更加盛行;許多地方形成了燒斗香、樹中秋、點塔燈、放天燈、走月亮、舞火龍等特殊風俗。

      【活動二】中秋話習俗

      1、中秋佳節,人們最主要的活動是賞月和吃月餅了。

      賞月

      在中秋節,我國自古就有賞月的習俗,《禮記》中就記載有“秋暮夕月”,即祭拜月神。到了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舉行迎寒和祭月。設大香案,擺上月餅、西瓜、蘋果、李子、葡萄等時令水果,其中月餅和西瓜是絕對不能少的。西瓜還要切成蓮花狀。

      在唐代,中秋賞月、玩月頗為盛行。在宋代,中秋賞月之風更盛,據《東京夢華錄》記載:“中秋夜,貴家結飾臺榭,民間爭占酒樓玩月”。每逢這一日,京城的所有店家、酒樓都要重新裝飾門面, 牌樓上扎綢掛彩,出售新鮮佳果和精制食品,夜市熱鬧非凡,百姓們多登

      上樓臺,一些富戶人家在自己的樓臺亭閣上賞月,并擺上食品或安排家宴,團圓子女,共同賞月敘談。

      2、月餅欣賞

      (多媒體課件:月餅)

      3、主持人小結。

      【活動三】中秋討論會

      討論:對于現在的高價月餅現象怎么看?

      3、主持人小結:

      【活動四】談感受,激發情感

      1、今年中秋節與往年有什么不同?你是怎么過的?

      (學生交流自己的感受。)

      2、品嘗月餅。

    關于中秋節教案9

      活動目標:

      1、了解、認識各種各樣的月餅。2、通過做月餅,送月餅,買月餅,嘗月餅發展幼兒協作游戲的能力,增強幼兒交往能力。3、讓幼兒知道節日的時間。4、愿意積極參加活動,感受節日的快樂。活動準備:閱讀區:幼兒用書《秋日旅行》,各種月餅圖片。手工區:橡皮泥、月餅盒,彩紙。商店:各式各樣的月餅、假鈔,牙簽,紙盤。活動過程:一、出示月餅,引起幼兒興趣看,這是什么?農歷八月十五是中秋節,中秋節就要到了,中秋節要吃月餅,這是我們中國的習俗。你們吃過月餅嗎?你吃的月餅是怎么樣的?它的形狀、味道是怎么樣的?(讓幼兒自由說一說)然后出示相關的圖片。二、介紹區角材料,提出活動要求手工區:在手工區里我們有各種各樣的月餅盒,請你們將他們包裝一下,看誰的漂亮?包好就可以拿到商店賣。如果賣完可以用橡皮泥制作月餅。商店:這是月餅商店,店里有誰?請幼兒扮演閱讀區:書里有很多的月餅,大家可以看一看有些什么樣的?三、幼兒自主選擇區域進行活動,教師巡回指導。四、幼兒聽音樂結束活動,收拾整理玩具五、評價幼兒活動教學反思:為了讓幼兒能夠在幼兒園也感受到節日氣氛,于是便設計了這個節后開展的中秋主題活動,請幼兒和自己的同學、老師一起品嘗月餅,共享節日的快樂。

      教學目標:

      1、知道月餅是中秋節的食品,通過觀察和品嘗,知道月餅有各種各樣的。

      2、能用較完整的語言表達自己的發現與感受。

      3、體驗和同伴一起分享月餅的快樂。

      教學準備:

      1、幼兒每人一塊月餅(自帶、品種不一)。

      2、教師準備蘇式和廣式月餅,水果刀一把。

      教學過程:

      1、自由觀察盤子里的月餅,并和同伴進行交流。

      指導語:盤子里有什么?它們是什么樣子的?聞起來感覺怎么樣?

      2、觀察月餅的餡兒,知道月餅是有各種各樣的。

      (1)猜猜月餅的餡兒,激發進一步活動的興趣。

      (2)觀察切開來的`月餅,知道月餅的餡兒是各種各樣的。

      指導語:①仔細看看月餅里面是什么樣的?②你們有沒有吃過這些口味的月餅?說說它是什么味道的。

      3、拓展經驗,介紹自己見過或吃過的月餅。

      指導語:你還吃過什么樣的月餅,向我們大家介紹一下。

      4、品嘗月餅,體驗和同伴分享的快樂。(引導幼兒知道月餅是中秋節人們喜愛吃的食品。)

      活動二:欣賞歌曲《爺爺為我打月餅》

      教學目標:

      1、欣賞歌曲,初步理解、感受歌曲的內容和所表達的情感。

      2、嘗試用聲音、動作等方式表達自己對歌曲的理解。

      教學準備:

      1、歌曲《爺爺為我打月餅》的錄音磁帶、錄音機。

      2、情景表演:《爺爺和我一起過中秋》。

      教學過程:

      1、欣賞歌曲,感受歌曲所表達的情感。

      指導語:聽完這首歌曲,有什么感覺?

      2、再次欣賞歌曲,初步感受歌曲的內容。

      指導語:歌曲里說了一件什么事情,我們再仔細地聽一聽。

      3、邊看表演邊聽歌曲,進一步理解歌曲的內容。(引導幼兒感受表演中爺爺對寶寶的關愛情感。)

      4、嘗試用聲音、動作等方式表達自己對歌曲的感受。

      活動三:做月餅

      教學目標:

      1、嘗試用團圓、壓扁的方法制作“月餅”,并用輔助材料印出花紋。

      2、愉快地參與活動,體驗成功的快樂。

      教學準備:

      1、油泥、泥工板、塑料娃娃各一個,小盤子六只。

      2、幼兒玩超市游戲用的貨架。

      3、幼兒認識過月餅。

      教學過程:

      1、由故事導入課題,引起制作“月餅”的興趣。

      2、遷移已有經驗,交流和討論。

      指導語:我們都見過月餅,誰來說說月餅是什么樣子的?它是怎么做出來的呢?

      3、觀察教師制作“月餅”,了解材料的使用方法和制作的過程。

      (1)認識材料,知道使用的方法。

      (2)觀察老師示范,了解制作的過程。

      4、自由嘗試制作月餅。(教師巡回指導幼兒掌握團圓和壓扁的方法,提醒幼兒壓時不要過于用力,花紋要清楚。)

      5、欣賞自己做的“月餅”,體驗成功的快樂。(教師引導幼兒觀察形狀好、花紋清晰的“月餅”,并請幼兒把“月餅”送到“超市”。)

    【中秋節教案】相關文章:

    中秋節的教案03-21

    中秋節教案02-24

    中秋節的大班教案12-06

    中秋節的來歷教案12-06

    大班中秋節教案01-09

    中秋節美術教案01-09

    中秋節教案優秀10-27

    《中秋節》教案模板10-11

    小班中秋節教案05-23

    小班中秋節教案03-29

    91久久大香伊蕉在人线_国产综合色产在线观看_欧美亚洲人成网站在线观看_亚洲第一无码精品立川理惠

      中文天堂啊好舒服 | 久久少妇一级视频 | 午夜性刺激在线视频免费 | 亚洲欧美日韩少妇一区二区三区 | 中文字幕无线码永久免费2020 | 亚洲欧美中文日韩aⅴ手机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