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捧空花盆的孩子》小學教學反思
誠實是人類永遠的美德,對于現在的孩子們也不例外,可以結合學生生活中的事例進行教育。下面我們來看看《手捧空花盆的孩子》小學教學反思,歡迎閱讀借鑒。
《手捧空花盆的孩子》小學教學反思1
《手捧空花盆的孩子》是二年級語文上冊第十三單元的一篇課文,通過這一課的教學,我感覺收獲很多,下面把成功和遺憾之處逐一進行分析。
為了講好這篇課文,我做的第一件事情不是寫教案,而是反復地讀課文,直到把課文背下來為止,這樣做的目的只有一個,就是熟悉課文,將課文內容爛熟于心,這樣才能較準確地把握課文,在面對學生時才能從容應答。
課文的每一個細節都要重視,而且應把自己當成文中角色去體會各自的心情、感受,把自己融入到課文里面才可能是可講的生動、傳神。
本節課重點指導學生朗讀,使學生在讀中感悟,所以我力求創設情景,讓學生把自己想象成課文中的孩子和國王,悲孩子所悲,喜國王所喜,力求使學生忘掉自我,融入故事之中,收效較好。與此同時,尊重孩子的理解,允許并提倡個性化朗讀,從課題到文句,都設計了這方面的練習,對進一步的理解課文起到了較好的幫助作用。
讀文基礎上注意拓展學生思維空間,讓學生進行合理想象,讓學生想一想,說一說,既進行了口頭表達能力的訓練,又使學生更深層地理解了課文。
朗讀是重點,但低年級不能忽視基礎知識的學習,因此,我設計了復習鞏固環節,以活潑的小游戲來激趣,進行復習檢查,收效較好。
此外,我能夠關注個別生,在課堂上,尋找機會讓曹嘉匯、夏望博、朱凱倫、任躍鵬等讀書、答題,激發他們學習的興趣。同時,我注重了對學生的評價,盡量地能夠結合課文內容,做到及時、自然、真誠,如:“我聽出來了,一個傷心的孩子。”
在過渡語的設計上也力求自然、流暢,力求又音韻美,以期對孩子有一個潛移默化的影響。而板書則力求簡潔,突出重點,突出“誠實”一詞。
盡管做了很多努力,但在課堂上依然存在諸多遺憾,主要有以下幾點:
1、讀的指導層次不夠明顯,讀的方法不夠靈活,如果能讓學生自主分角色朗讀,甚至演一演,可能收效會更好,應該給學生提供理解在創造的空間。
2、在講“捧”字時,課堂上出現了學生說:“打”字,當時很詫異,情急之下,處理的不妥當,應該明確告訴學生這樣用不行。
3、教師的情感渲染不夠到位,要想感動別人首先要感動自己,做到忘情無我。
4、對文章內容研究還可以再細致些,根據國王和手捧空花盆的孩子的復雜心情可以指導孩子讀出不同的理解。
5、課件還可以加入鮮花的圖片,會對指導朗讀有一定的幫助。
《手捧空花盆的孩子》小學教學反思2
新課標人教版小學語文一年級下冊第29課《手捧空花盆的孩子》是一篇具有教育意義的童話故事,文中敘述了國王在選擇繼承人時用了一種非常獨特的方法:誰能用種子培育出最美的花,誰就是他的繼承人。最后,被選為繼承人的卻是手捧空花盆的孩子——雄日。下面我摘錄了一些教學片段并寫了相應的教學反思。
一、《手捧空花盆的孩子》教學案例片段
老師:手捧空花盆的孩子——雄日最終成為受人尊敬與愛戴的國王是因為他誠實,那同學們回想一下自己,你是一個誠實的孩子嗎?誠實的你有什么高興的事跟大家分享一下嗎?
學生1:我在家里撿到了十塊錢,當時想偷偷藏起來,自己留著以后買零食吃的,后來還是主動交給了爸爸,爸爸媽媽都夸我是一個誠實的好孩子,并獎給我買了一件新玩具,我非常高興!
學生2:有一天,我在門前踢球時,將鄰居家的窗戶給打碎了,我馬上回家告訴了媽媽,媽媽買了一塊新玻璃賠給了鄰居家。鄰居阿姨說我是一個誠實的孩子,并要我以后踢球時注意些。
學生3:老師,我覺得不是做什么事都要誠實,有時候也可以不誠實。
老師:哦?那你說說看,當你遇到什么事的時候可以不誠實呢?(師驚奇地問)
學生4:當遇到壞人時就可以不誠實。
師:張演瑜小朋友說得真好!當我們遇到壞人時就要狡猾些,想辦法保護自己,這不是不誠實,反而是聰明的表現。
二、《手捧空花盆的孩子》教學反思
語文課堂教學應該是生成性、動態的過程。小學生在閱讀課文的過程中自行發現,提出了一些自己在備課時沒有設想到的,非常獨特的想法。這時,我及時的抓住這個機會,教育學生遇到具體事情的時候要動腦筋思考,學會隨機應變。這種教學方法不但尊重了學生獨特的體驗,發揚了他們的個性。還延伸了課后的安全教育,我覺得這可說是一舉兩得呀!
新課程改革下,我們的語文課堂教學不再是以往的“灌輸式”教學,而代之與開放式的、不斷生成的、充滿活力的教學方式。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該努力挖掘教材中的創新點,善于抓住時機地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在上述摘錄的教學案例中,這個創新點是由學生自己挖掘的,沒有張演瑜小朋友獨特的想法,就沒有了“有時也可以不誠實的”的“創舉”。而我只是為學生營造了一個輕松、和諧、的學習環境,讓他們大膽地想、盡情地說,不斷地進行創造性思維。
《手捧空花盆的孩子》這堂課給了我今后如何進行課堂教學一個啟示,即要針對學情變化發展靈活組織教學。這一案例中,我認為主要體現在注意保護學生的發現,尊重學生,相信學生,有效地培養了學生的探究精神。因為“在兒童心靈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那就是希望自己是一個發現者、研究者、探索者。”語文學習不應該僅僅是讀和背,更重要的是鼓勵孩子們不斷創新,這樣我們的課堂才有生機,才有活力。
《手捧空花盆的孩子》小學教學反思3
我在教學本課時,注意了三個方面的設計:
第一,注意引導學生溫故知新,從兒童的認知特點出發,充分體現了自主、合作的學習,啟發了想象,使學生在讀中發展了思維,既積累了詞語,又得到了情感的教育與熏陶。
第二,在教學過程中我注意創設情境,進行口語訓練,指導學生“讀、寫、說、演”的訓練,貫穿課堂教學的始終,直接觸動了學生的情感,課堂氣氛活躍,學生積極參與,真正體現了自主學習的特點。
第三,較好地體現了低年級教學的趣味性。我注意運用富有激勵性的'語言,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把課堂大量的時間都給學生,讓學生充分的讀文,識字交流,教師只有在必要的時候才去點撥。
這節課孩子們不僅交流了識字方法,讀通讀懂了課文,還明白了做人要誠實守信的道理。最主要的是孩子們自主積極的學習狀態將成為他們今后努力學習的寶貴財富。
《手捧空花盆的孩子》小學教學反思4
在今年威海市舉行的小學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現場會上,我執教了《手捧空花盆的孩子》一課,受到了與會領導及同行們的好評。通過大家的評課,令我震驚的是大家對我評價最高的竟是我的“應變能力”,換句話說是我真正做到了關注學生。是嗎?
在大家評價的當時,我持懷疑態度。課后,我反復思索,明白了:因為那一節課我的精神高度緊張,腦子里一片空白,唯一的任務就是專注的聽每一位學生的發言,針對發言及時做出評價。這個發現,這份感悟,令我振奮,因為直到那一刻我才真正明白了“關注”二字的含義。當剛剛學習新理念,體會“關注學生”這個詞語時,總覺得這算什么新理念?難道以前的教師沒有關注學生嗎?不關注學生,學生又怎么會考出好成績呢?
現在,我深深地明白了:“關注”是要學會關注每一個學生,關注學生的個性差異……課堂上,我們的眼里應只有可愛的孩子,而不應帶著任何的“雜念”。當我們真的心里只裝著學生,腦子里只想著學生,眼里只有學生時,那我們才真正是在課改的大海里收獲了。因為我們學會了關注學生,受到關注的學生,才會用“心”去上課,用“心”去感受課堂,才會與老師有心與心的交流。
《手捧空花盆的孩子》小學教學反思5
推薦這是一篇很有意義的童話故事,講的是國王用一種獨特的方法選繼承人:誰能用種子培育出最美的花,誰就是他的繼承人。規定的日子到了,手捧空花盆的雄日成為繼承人。這是為什么呢?原來國王發的花種都是煮熟了的,多么生動有趣的故事!這個故事在我們成年人看來,道理一目了然:誠實的品質最可貴。但是,讓低年級的小朋友來讀這個故事,就未必能輕易明白故事道理。在教學設計時,我主要抓住以下幾方面進行設計:
1、以讀為主,盡量創設機會讓學生多形式地讀,如分角色讀,全班讀,小組讀,自由讀,師生接讀,表演讀,同位讀等。讓學生裝在讀中理解課文,悟得道理。
2、挖掘語言訓練點,進行思維和口頭表達能力訓練。如抓住“十分”進行換詞練習、造句練習;又如文中“雄日把花種不發芽的經過告訴了國王。”讓學生充分發揮,用自己的話說說雄日說了些什么?
3、重視讓學生帶著問題讀書,養成邊讀邊想的好習慣。
在教學中,基本達到了我預定的教學目標,讀中悟理,同時進行語言訓練。學生的學習主動性較好。
但也有不足的地方:合作學習的時間不夠多;學生活躍但無序,學生的課堂調控還要加強。在家常課上,有意識地鍛煉自己的課堂應變能力,扎扎實實學習教學基本功,提高自己課堂的質量。教學環節中的反應不夠靈活,教學是需要機智的,特別是學生都是鮮活的個體,他們有自己的理解,有自己的想法,教我以后要想辦法調動學生在課堂上的積極性。
【《手捧空花盆的孩子》小學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小學語文《手捧空花盆孩子》說課稿08-19
一年級語文下冊《手捧空花盆的孩子》說課稿01-05
手捧花怎么握-手捧花知識08-20
手捧花的種類09-13
新娘手捧花的選擇10-01
婚禮手捧花的由來09-30
新娘手捧花的類型09-29
婚禮手捧花的樣式0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