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科學《晝夜交替現象》教學反思

    時間:2023-06-07 09:59:55 小學教學反思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小學科學《晝夜交替現象》教學反思

      隨著課程改革的深入,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已經成為時下比較風靡的熱門課題;是當前深化課堂改革的關鍵和根本要求。有效教學要關注的是學生參與課堂的程度,讓學生在學習中“學會學習”,在學習中學會“如何學習”,學習的不僅僅是知識,更重要的是方法。結合小學科學學科和小學生的特點以及有效性教學的特點,來談談《晝夜交替》一課在科學課堂中追求有效、高效教學的幾點做法。

    小學科學《晝夜交替現象》教學反思

      一、設計合理的教學目標

      晝夜交替是我們每天都要經歷的現象。但是成因很多同學不定知曉。本課的教學目標是希望學生能夠運用示意圖對晝夜現象的形成進行解釋。圍繞這個目標設計了三個有層次的活動:一是學生自由發表有關晝夜交替現象的假說;二是做有關晝夜現象的模擬實現;三是根據模擬現象提出有根據的多種可能的解釋并對這些解釋進行分析。

      二、挖掘材料的結構內涵

      1、選擇有結構的實驗材料。

      有結構的實驗材料就是指能揭示科學概念的材料。如將小地球儀、去掉燈頭的手電筒作為有結構的實驗材料提供給學生,目的是要避免學生從零亂的材料中片面認識事物特征,而讓學生較全面地從本質上認識事物,獲取科學的知識與方法,給學生較大的思考空間。

      2、采用有意義的典型材料。

      通過典型材料引發典型經歷,典型經歷引發科學思維,科學思維引發科學認識,科學認識的提高就是科學課堂效率的提高。如在演示實驗中將大的地球儀和沒有燈罩的臺燈組合進行模擬實驗觀察,并選取相關的多媒體資料,讓學生觀察這一動態活動過程,使學生的認識水平得到了發展。

      三、選用學生提出的問題

      教學中圍繞晝夜現象的形成跟太陽的照射,地球是球體,球體不斷自轉,三個因素有關的事實展開了以學生為主體的探究活動。課堂上為了提高學習有效性,我為學生營造了一種和諧寬松的氣氛不斷的激勵學生敢于想敢于表達自己的真實感受,并始終注意選用學生提出的問題做為探究的動力點,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選用學生提出的問題作為有效教學的動力。

      在本課的教學中,也存在一些不足之處。如對學生的探究思維范圍估計不足。由于時間關系,學生的模擬實驗展示驗證假想的部分還不夠充分。在今后的教學工作中,我還需要更全面、細致的考慮,對學生、對教材要更深入的了解,運用更多的方式使課堂教學更有實效!

    【小學科學《晝夜交替現象》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晝夜會交替的唯美句子匯聚05-03

    小學體育《走跑交替》教學反思03-08

    走跑交替小學體育教學反思07-26

    《跑走交替》初中體育教學反思07-31

    小學科學教學反思06-14

    小學科學教學反思07-03

    小學科學教學反思(實用)05-27

    小學科學教學反思【熱門】11-03

    小學科學教學反思【熱】11-03

    小學科學教學反思【精】11-03

    91久久大香伊蕉在人线_国产综合色产在线观看_欧美亚洲人成网站在线观看_亚洲第一无码精品立川理惠

      亚洲欧美日韩一区精品中文字幕 | 中文字幕无碼在线 | 亚洲中文第一字幕 | 亚洲视频在线观看免费 | 午夜女人天堂在线观看 | 亚洲五月综合一区二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