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見了親人小學語文教學反思

    時間:2020-11-30 13:47:22 小學教學反思 我要投稿

    再見了親人小學語文教學反思

      習慣上,《再見了,親人》一課的教學,教師經常讓學生讀讀課文,找出朝方人民為志愿軍做的事情,然后選擇自己最受感動的一部分認真讀一讀,最后交流感受。這次教學第一自然段時,反思以往的教學,我大膽創新教學方法,收到很好的效果。(下面是其中的教學片斷)

    再見了親人小學語文教學反思

      師:大娘為志愿軍做了許多事,文中列舉兩件(指板書),現在請同學們看這個句子——這真是雪中送炭呀!“雪中送炭”是什么意思呢?

      生1:雪中送炭的意思是下雪天很冷,送去炭,可以幫助別人取暖。比喻在別人急需的`時候,給予支持或幫助。

      師:把這個詞放在課文中,你是怎么理解的?

      生2:這詞在課文中是指在志愿軍正急需糧食時,大娘為他們送去打糕。

      師:當時,志愿軍為什么急需糧食?

      生3:因為志愿軍叔叔空著肚子在陣地上已經跟敵人拼了三天三夜,非常需要糧食。

      師:對!就在這時(出示句子:是您帶著全村婦女,頂者打糕,冒著炮火,穿過硝煙,送到陣地上來給我們吃。)(學生齊讀句子)。

      師:請同學們想想當時的環境怎樣?

      生1:當時的環境很危險。

      生2:當時的情況很惡劣。

      師:對!當時炮火連天、硝煙彌漫,大娘怎樣送來打糕?(學生齊讀句子)。

      師:哪些地方應讀得快些?

      生:是“冒著炮火,穿過硝煙”。

      師:為什么?

      生1:因為志愿軍急需糧食。

      生2:因為大娘想快點把打糕送到陣地上給志愿軍吃。

      師:環境這樣惡劣,這就是慈母給兒子的愛,也是慈母給兒子送去的溫暖。我們再讀這個句子。

      反思:“將這個詞放在課文中,你是怎么理解的?”引發了學生原有知識、經驗和情感,引發了學生更貼近語境的表達,并在師生以文本為中介的對話中,得以修正完善。可以看出,這就是一個對話語言的生成過程,更是一個對“雪中送炭”感性化的過程。感性是為了喚起形象、激發情感、沉積語感;感性是為了更鮮亮地把握和運用語言。教師這樣的“放”,激活了“雪中送炭”的磁場。而后的環境想象、激情朗讀,正因為有了這個“場”,想象漸入佳境,真切動人;而學生的朗讀,又恰倒好處。學生在朗讀中感受到的是一份濃濃的雪中情,同時在造句訓練中也充分證明了他們對“雪中送炭”已能正確地運用。

     

    【再見了親人小學語文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小學語文的教學反思01-16

    小學語文《荷花》教學反思01-28

    小學語文《假如》教學反思11-29

    小學語文教學反思12-05

    小學語文坐井觀天教學反思12-26

    小學語文《太陽》教學反思08-18

    小學語文《白鵝》教學反思08-14

    小學語文《翠鳥》教學反思08-14

    小學語文《將心比心》教學反思08-14

    小學的語文教學反思01-16

    91久久大香伊蕉在人线_国产综合色产在线观看_欧美亚洲人成网站在线观看_亚洲第一无码精品立川理惠

      亚洲欧美国产国产第二页 | 性色的视频网站在线播放 | 午夜美女福利视频 | 婷婷免费在线视频 | 中文婷婷偷拍免费视频 | 日韩在线精品一二三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