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濃濃鄉土情》小學思品教學反思
教學內容:
蘇教版小學四年級下冊品德與社會
教學目標:
1、考察和了解家鄉的文化藝術,認識具有家鄉特色的地域文化藝術,感受家鄉的可愛,激發熱愛家鄉之情。
2、探索家鄉文化藝術的形成與地理環境的關系,從而理解“一方水土養一方人”的含義。
教學重點:
了解自己家鄉的自然環境和人文環境,激發熱愛家鄉的情感。2。能運用觀察、訪問、調查資料等方式,了解家鄉的故事和家鄉的文化生活。
教學難點:
通過考察和了解家鄉的文化藝術,認識具有家鄉特色的地域文化及自己眼中家鄉的美景和自己對家鄉的感受,從而建立為家鄉的發展作貢獻的思想感情,明確現在應該做些什么。
課時安排:
兩課時
活動準備:
1、教師準備電子課件(1)各地區不同民族風情的畫面
(2)具有家鄉特色的地域文化。
2、教師準備MTV
3、學生準備家鄉的相關資料。(文字、圖片、音像)
第一課時:調查活動
1、學生分成幾個考察小組,通過各種途徑,收集了解家鄉文化中的不同方面。
2、通過觀察家鄉人們的一些生活現象(文化藝術),提出思考的問題。
3、根據收集的資料,按類別歸類整理并寫出調查報告。
第二課時:課堂學習
一、師生互動,引入話題
師:同學們,今天我很高興和大家一起學習。教師用不同的方言向大家問好。
問:請同學們說一說,剛才老師講話中,你感覺哪一種話聽起來最熟悉?
師:是啊,聽著家鄉話我們倍感親切!“少小離家老大還,鄉音無改鬢毛衰”這一詩句道出了每一個人對家鄉深深的眷戀之情,一股濃濃的鄉土情,尤其那是身在異鄉的人,聽到家鄉話,更會感到格外的親切與溫暖。
師:同學們,我們同是家鄉人,今天,我們就一起來了解家鄉的文化藝術。
二、了解家鄉文化淵源
師:那你們知道家鄉文化藝術是怎么形成的嗎?
課前老師請同學們進行了了解,誰能給我們介紹一下。(個別學生介紹,教師詢問他是怎樣了解到的,對于他的學習態度、精神給予肯定和鼓勵)
現在就讓我們一起沿著歷史的長河去追溯家鄉文化的淵源。
(播放課件:家鄉文化史)
師:從剛才的這一段資料片中,你了解到什么,有什么感受?
(學生自由發言)
師:勤勞智慧的家鄉人在這塊富饒的土地上生活、勞動,創造出了豐富多彩的文化藝術,并一代一代地繼承發揚下來。到了二十一世紀的今天,又是什么樣呢?課前,老師請同學們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組成了活動小組,分別對我們家鄉的音樂語言、舞蹈、戲曲及手工藝品等藝術進行了考查,要求大家制作一份《我眼中的家鄉文化藝術》宣傳冊,大家都準備好了嗎?好,現在我宣布,家鄉文化藝術節現在開始。
三、家鄉文化節活動
師:下面,我們舉辦一個家鄉文化節活動,各小組準備一下,分別展示具有家鄉特色的文化藝術。
1、家鄉語言藝術展示。(以說、唱的形式展示)
2、家鄉音樂藝術。
師:我們家鄉的語言說起來干脆有勁,我們家鄉的歌曲唱起來也是嘹亮動聽。課前老師進行了認真的搜集,找到了一首歌曲,就是根據家鄉音樂中的一種加工創作的,老師今天把它帶到課上來和大家一起分享,感受它的魅力,好嗎?(播放:有特點的家鄉歌曲)
師:大家聽后有什么感受?(學生自由發言)
師小結:我們家鄉還有哪些音樂藝術呢?誰能給我們再展示一段?
(學生展示活動)
3、家鄉戲曲。
A、學生先介紹。
B、教師播放家鄉劇片段。學生談感想。
4、家鄉的手工藝品。
A、生展示照片、圖片,并配以解說以及學生自制的手工藝品。
B、B、師:感謝這些同學,給我們帶來了這么多精美的手工藝品,看得我眼花繚亂。今天,我也給大家帶來了一件我自己做的`手工藝品,(教師根據實際情況而定)我做得當然比較的簡單,現在就讓我們隨著攝像機的鏡頭一起去瞧一瞧民間藝人的杰作吧!(出示手工制作的錄像)
C、師:這么多的工藝品,你喜歡嗎?家里有嗎?(體會,人們在生活中創造了美,這美又裝點了人們的生活。)
5、家鄉舞蹈。
師:我們的家鄉人不僅心靈手巧,還能歌善舞。現在誰來給我們展示家鄉的舞蹈藝術。
A、學生介紹家鄉的舞蹈種類。
B、播放擺手舞的場面。
C、師生共同感受愉快的擺手舞。
師:我發現,好多同學都被這熱烈的場面所吸引,被這歡快的舞蹈所感染,家鄉的孩子們,來,讓我們一起溶入家鄉的音樂,一起跳起家鄉的舞蹈吧!
四、交流體會,升華情感。
師:今天,通過學習交流,我們看到了勤勞樸實的家鄉人,他們樂觀向上,辛勤耕耘,創造出了豐富多彩的家鄉文化藝術,讓我們贊嘆,讓我們佩服。我想,你們一定有許多的想法,有許多的問題,有許多的感受。現在,我們一起來聊一聊吧!
(學生交流,談感受)
五、全課總結。
師:誰不眷戀生我養我的家鄉土地,踏一方土,飲一江水,一方水土養一方人,家鄉的山山水水給予了我們每一個人智慧和力量。你們瞧,在我國,生活在不同地區的人們,他們在自己的土地上勞動創造,創造出了美好的生活、燦爛的文化,每個人綻放的笑臉,每個人唱出的歌聲,都表達出了濃濃的鄉土情。
教學反思:
《品德與社會課程標準》指出:“通過各種活動,幫助學生獲得豐富的情感體驗,形成積極的生活態度,養成積極的生活態度,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提高良好的行為習慣,提高適應和參與社會的能力”。
在本課的教學中我能注意選擇行之有效的育情方法,以“情”為線索,通過學生喜聞樂見的形式,開展各種家鄉文化節活動,讓學生參與到道德的體驗過程中去,激發學生的積極性,激發他們對家鄉的熱愛之情。每一個活動都能貼近學生的生活,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參與度在教師生活化的教學中始終處于一種較高的狀態。
在今后的教學中,還應在活動中,不斷總結,不斷反思,再一次提升對新的教學理念的理解,再一次提升教學手段,讓《品德與社會》學科的教學,真正做到從生活中來,回歸于生活。
【《濃濃鄉土情》小學思品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小學思品課教學效果探討09-30
靜夜思教學反思12-16
《靜夜思》教學反思12-08
小學思品 我要攀登說課稿11-03
小學思品教學工作總結13篇11-29
初中思品教學工作計劃02-28
初中思品課也要采取快樂教學論文08-21
巧用探究式教學加強思品課效果08-14
小學思品教學內容生活化路徑探討論文08-01
初中思品教學工作計劃模板0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