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武漢:就業指導課選修率低
如何找份好工作是目前大學生最關注的話題,如何指導學生修內功煉外功找到好工作又是高校最重要的任務,為此,各大高校紛紛開設了就業指導課,但成效如何?近日記者從在漢多所高校了解到,目前在校大學生選修就業指導課的比例不足二成。
一省屬高校數據顯示,該校09級畢業生人數為3240人,但參加就業指導課程選修的同學不到600人;一部屬高校比例也大致相當,應屆畢業生8500人,選修學生約為1200人;部分高校比例更低,僅占一成左右。
省高校就業指導中心介紹,就業指導課進高校的歷史在我省有近10年,目前我省本科院校均已開設此課。我省高校開展就業指導目前分成三種:開設選修課,包括針對大一、大二學生的職業生涯規劃,針對大三、大四學生的求職技巧和職業發展,也有部分高校只在大三、大四開設求職指導類課程;開展職業咨詢和職業測評,主要在第一批次錄取的高校展開;開求職講座,如華中科技大學邀知名校友開的鵬程講座等。
一位高校就業指導中心負責人稱,接受指導人數偏少主要有三大原因:作為選修課,最多只能有150名學生報名;師資偏弱,照顧不到;課程內容比較粗放,授課形式比較呆板。
華中師范大學就業指導中心主任曾浩表示,該校正力爭使就業指導課變成必修課;湖北大學就業指導中心主任杜靜稱,擬從明年起,使所有學生接受就業指導課程教育,助推學生就業。
“你已通過了我們面試,歡迎來我們公司工作。”面試官笑著與應聘者握手,這不是應聘現場,而是近日發生在湖北大學4號樓507教室的一幕,授課者為化學學院黨委副書記林二友,150人的大教室內座無虛席,林二友介紹,就業指導課主要教授學生基本應聘技巧。
這就是所謂的模擬教學法,在高校就業指導課中較為普遍,最早采用這種方式的是武漢理工大學雷五明教授,他也是我省高校中最早開設就業指導課的老師之一。雷教授介紹,就業指導課進高校約十年,開始是學院派教學,主要由學校人力資源等專業老師講授,理論功底扎實,但缺少實踐環節;后來一些社會機構瞄準就業培訓市場,擠進高校,形成江湖派,他們擅長案例教學,但費用不菲,未能形成主流;后來一些高校嘗試請用人單位帶著明確的選人標準進場,形成實戰派。“但目前,仍是學院派為主”。
王越(化名)是在漢一所“985”高校法學院05級畢業生,在武漢多家大型超市工作一陣后,現在準備報考律師資格考試。他說,大學四年,一些職業發展方面的知識幾乎都來自網上和身邊同學,“如果有專家面對面指導就更好了”。
在華中科技大學、華中師范大學、武漢理工大學、湖北大學、武漢工程學院和多所高職院校,記者采訪發現,幾乎所有受訪學生均表示,希望能獲得職業規劃與求職指導課程,近半數受訪學生表示,特別希望聽到用人單位來講課。
“高中‘盲于’考大學;進校后‘茫于’讀大學;畢業后只能是‘忙于’找工作。”雷五明教授稱,這是目前部分學生的發展現狀,在這種狀況下,就業指導尤為重要。
但據了解,目前高校的就業指導課多是作為選修課,所有專業同學混在一起上課,不少學生反感地稱其為“一鍋煮”:受眾不同,老師講來講去,變成了好好學習,缺少行業與專業特點。
湖北大學一位黃姓大四學生表示,現在學生很現實,如果老師講的對自己找工作沒好處,基本不會去聽。華中大大二學生鐘聲則表示,更愿聽一些知名校友講座,啟發更多。
一位高校負責人稱,招生、就業是學校兩條生命線,招生不利是速死,就業不好將猝死。上任不久的湖大就業指導中心主任杜靜列了十項工作,包括每周一次就業講座,針對就業困難學生的“一對一”輔導,所有在校生的就業測評等。
但她的困惑是,全校有1.2萬名本科生,而整個就業指導中心只有5名工作人員,即使加上各院校分管學工的副書記和學工干事,也不到50人,人手嚴重不足,而就業指導課又是選修課,課程設置又不夠。
武漢理工大招就處副處長、教育部高校就業指導專家委員會委員趙北平稱:有些學校忙著組織招聘會發布信息,畢業生則將精力放在跑場子投簡歷上,“其實,學校最重要的是幫學生做好就業定位,把書本知識變成自我能力的提升,真才實干的員工,誰不想要?”
省高校就業指導中心副主任王建農也表示,與高校其他課程不同的是,就業指導課是一門體驗式課程,要求老師除有理論背景外,還應有實戰經驗,“特別需要用人單位人士參與”。
【武漢:就業指導課選修率低】相關文章:
武漢地區就業率高的專業11-20
學歷越高就業率越低的隱憂12-01
名企網申通過率低是為哪般02-18
武漢求職02-21
武漢氣候資料11-11
武漢求職指南11-11
武漢筆試歸來11-21
就業指導教學規劃03-28
武漢保姆工資微漲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