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你怎么看退休人員參加醫保或將繳費
在剛剛過去的元旦假期里,有關于退休人員參加社保或將繳費的消息引起了熱議。財政部長樓繼偉在《求是》雜志上署名發表的一篇文章中提及,要研究實行職工醫保退休人員繳費政策。下面是yjbys小編收集的一些資料,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在目前我國人口老齡化問題加劇的背景下,有關于養老問題的討論一直是輿論的關注重點。上述消息一經傳出,自然也引起了諸多爭議。
退休人員參加醫保或將繳費
據報道,2016年最新一期《求是》雜志發表財政部部長樓繼偉的署名文章中,明確提及,研究實行職工醫保退休人員繳費政策,建立與籌資水平相適應的醫保待遇調整機制。上海財經大學公共政策與治理研究院副院長鄭春榮說,這意味著,退休人員或許仍須繳納職工醫保,我國退休人員過去一直享有的優惠政策將不再存在。
資料顯示,現行規定制度的初衷,是社會醫療保險要體現互助共濟。退休職工一般患病較多,而退休后收入低醫療負擔較重,考慮到退休人員在以前的工作期間,已經為社會做出了貢獻因而不需繳費。鄭春榮表示,當前我國的政策法規規定,退休人員有兩大優惠政策。一是個人不繳費,但個人醫保賬戶由醫保局支付款項;二是個人承擔醫療費的比重比較低。
但是,我國老齡化社會已經到來,醫療費用持續上漲。從1991年到2013年,我國人均醫療費用年均增長17.49%,醫保基金入不敷出趨勢已相當明顯。截至2013年,我國已有225個統籌地區的城鎮職工醫保資金出現收不抵支,占全國城鎮職工統籌地區的比例高達32%。
鄭春榮認為,醫保費用全部讓在崗職工和財政承擔不具有可持續性。因為我國進入老齡化高峰期后,退休人員不繳費,但又享受了比較高的醫療報銷比例,最終財政負擔落在在崗職工和財政身上,從長期來講,這樣的醫保制度是不具有可持續性的。
另據報道,而從醫保基金的籌措渠道來看,醫保改革更是迫在眉睫。近年來,我國醫保籌資主要靠政府財政來支撐。以城鎮居民醫保為例,2013年各級財政補助超過了900億元。去年初,國家衛計委也明確表示,將在當年提高基本醫保財政補助。總體看來,目前財政補助仍占據醫保籌資的“大頭”,個人繳費所占比重很小,有分析認為,這樣的不平衡會導致未來醫保基金的壓力越來越大。
除此之外,各省之間醫保基金的現狀也是“幾家歡喜幾家愁”。去年底的一組數據顯示,全國超過40%的醫保基金結存都集中在廣東、山東、江蘇以及浙江4個省份,與此同時,很多中西部地區及東北等老工業基地的醫保基金現狀則十分堪憂。
從支出與結余的對比來看,2014年天津市基金支出185億元,但統籌基金累積結存僅為2億元;湖北省基金支出217億元,統籌基金累計結存79億元;貴州省基金支出87億元,統籌基金累計結存僅23億元。這些省市均已偏離了“統籌醫保基金結存需保證6-9個月的支付需求”這一制度紅線。
另外,每日經濟新聞也援引一位業內專家介紹表示,很多地方早就在延長醫保繳費年限,只是此前社會對養老保險關注得較多,對醫療保險相對忽視而已。
2016年1月1日起施行的《內蒙古自治區城鎮基本醫療保險條例》規定,職工醫保繳費年限統一設定為25年,而此前內蒙古自治區各統籌地區的最低繳費年限不統一,最長為25年,最短為10年。
而在2014年,廣州市也已實施新規,將2014年后首次參加職工社會醫療保險的人員,最低繳費年限調整為15年,之前已參加職工社會醫療保險的人員,最低繳費年限仍按原規定10年執行。
每人每月或繳180元
對此,第一財經日報也報道表示,我國《社會保險法》第27條規定,參加職工基本醫療保險的個人,達到法定退休年齡時累計繳費達到國家規定年限的,退休后不再繳納基本醫療保險費,按照國家規定享受基本醫療保險待遇;未達到國家規定年限的,可以繳費至國家規定年限。
中國人民大學教授鄭功成去年10月曾表示,社保法中的一些規定與社保改革取向相悖,其中,退休人員不繳納醫療保險費的規定與這一制度的可持續性發展相悖。
政府關心的是醫保基金的可持續發展,參保人員關心的則是,政策一旦實施自己需要繳納多少醫保費。第一財經日報從政府相關部門得到的數據顯示,到2015年底,全國退休人員的平均養老金達到了每月2250元,以這一金額為繳費基數,按照當前8%的醫保總費率(單位繳費6%、個人繳費2%),退休人員需要繳納的平均額度為每人每月180元。
由于退休人員已經沒有了單位繳費,可以參照當前靈活就業人員的優惠繳費標準,各地靈活就業人員的標準不同,一般在法定費率和法定繳費基數上可以打一部分折扣。這樣算來,按照2015年標準,退休人員平均繳費額可能為每人每月百元左右。當然,具體要交多少醫療保險費,要根據政策具體規定和政策實行當年的退休人員的平均收入水平來定。
中國人民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教授李珍認為,隨著老齡化所帶來的老年人口增多和醫療費用增加,醫保基金的開源是必須做的事情。但必須考慮到我國老年人收入水平等問題,下一步不能再繼續降低老年人的收入。
中歐國際工商學院醫療管理與政策研究中心主任蔡江南則表示,未來中國老年人越來越多,只讓年輕人來全部負擔老年人的醫療費用是不可持續的,退休人員可以交一部分費用,但必須劃定收入水平,對于低收入者應該進行減免。
不過,據每日經濟新聞報道,在養老金替代率較低以及為企業減負的大背景下,職工醫保退休人員繳費政策如何推進,到底能對醫保養老金增收起多大的作用,仍然存在疑問。
根據國際慣例,繳納基本醫保費,不能只是由退休職工個人繳費,還需有基金進行匹配,比如養老保險基金是否還得拿出一部分錢來繳費。中央財經大學教授諸福靈稱,讓退休職工繳費從解決基金收支的角度來看,不如規范繳費年限更為有效,這樣不僅成本更低,也符合現行的法律規定,現在各地區繳費年限不一樣,可以做一個測算平衡,使繳費夠退休之后支用,這樣就能達到目標。
清華大學就業與社會保障研究中心主任楊燕綏認為,要保證醫保基金的收支平衡,讓退休職工繳納一部分醫療保險費只是辦法之一,真正控制收支平衡,還是要控制欺詐基金和大處方現象,把有限的醫保基金用到合理的醫療上,這是最根本的,增加繳費只是長期中的一環,解決問題的力度遠遠不如加強醫療服務治理。
對此,北京商報也報道表示,從各地現有政策來看,職工基本醫療保險的最低繳費年限差距很大,從5年到35年都有,有分析認為,形成一個統一的繳費年限勢在必行。但與此同時,國家也應結合不同省市醫保基金盈虧的具體情況,制定“本土化”的對策,杜絕“一刀切”現象的發生。
此外,如何利用好醫保統籌基金也是醫保改革的關鍵因素。有分析認為,醫保基金中規模巨大但卻封閉管理的個人賬戶資金很可能會成為下一步醫保改革的突破口。一位業內專家表示,個人賬戶既不能有效分散醫療費用風險,使用效率低下,又容易導致賬戶濫用。因此,應該逐漸取消個人賬戶,納入統籌基金,這樣還能進一步擴大報銷范圍,提高報銷比例。
實施需修改現行法律
同時,據央廣網報道,換個角度來看,在我國,退休的概念實際上就是社保意義上不再繳費,如果退休后醫保還要繳費,是否與社保的基本概念相悖?對此,鄭春榮認為,真正操作中,需要對現行法律進行修改,要對職工醫保雙軌制是否已完全取消、怎樣建立動態評估機制等統籌考量。
鄭春榮認為,最重要的是要修改社會保險法,要用法律形式明確退休人員的繳費義務;其次,還是要對退休人員有一定的傾斜,畢竟退休人員的整體收入相比在職人員要低。
對此,第一財經日報采訪的多名專家也認為,在人口老齡化快速到來的情況下,讓退休人員繳納醫保費有一定的合理性,但前提是保障退休人員的收入不能再降低,因此必須同步配合養老保險制度的改革。
退休職工不繳納醫保費是寫入《社會保險法》的,這一政策的改變也需要修改《社會保險法》。“現在政府釋放這一信息主要是在尋求社會共識,‘十三五’規劃建議也只是提出要研究而已,從啟動研究到真正政策出臺還要有很長的路要走。”一接近決策層的專家表示。
【你怎么看退休人員參加醫保或將繳費】相關文章:
退休人員或將繳醫保07-21
若退休人員仍承擔醫保繳費 你支持嗎?07-22
重慶個人參加職工醫保繳費標準11-03
收入“漲”聲響起 退休參加社保或繳費07-21
退休參加社保或繳費 退休社保養老金計算06-24
退休人員異地醫保報銷流程07-01
2015年城鎮居民醫保個人繳費基礎將提高07-03
重慶退休時職工醫保繳費年限不夠怎么辦12-03
福州靈活就業人員醫保繳費時間08-09
長沙靈活就業參保人員醫保如何繳費0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