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王小謨人民科學家稱號事跡
在日常學習、工作抑或是生活中,許多人都有過寫事跡的經歷,對事跡都不陌生吧,根據事跡的性質,可分為正面典型材料和反面典型材料。那么相關的事跡到底怎么寫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王小謨人民科學家稱號事跡,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王小謨人民科學家稱號事跡1
20xx年9月29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勛章和國家榮譽稱號頒授儀式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金色大廳隆重舉行,王小謨被追授“人民科學家”國家榮譽稱號。
青年時期的王小謨,是個標準的文藝青年。他喜歡讀《水滸傳》《三國演義》,也偏愛金庸筆下的俠義江湖與快意恩仇,“入坑”之作是《射雕英雄傳》,最喜歡《倚天屠龍記》里的張無忌,因為他性格隨和,能堅持不懈,懂得“點到即止”和“無即是有”。
“我印象很深刻的'是他學乾坤大挪移,學到最后一層不行了,他就不學了,他要再學的話就要走火入魔了。”
讓王小謨津津樂道的,還有書中的另一個場景。趙敏上武當山挑釁,張三豐現場傳授張無忌太極劍法后——
忘記具體招式,擺脫形式束縛,靈活應變,看似無招,處處是招。
“全忘了,你就學成了。”在王小謨看來,這種“無即是有”的武學境界與科學家精神有著很大的共通之處。
王小謨人民科學家稱號事跡2
從1980年代開始,王小謨著手策劃預警機的研制,并組織規劃和實施了機載預警雷達的關鍵技術攻關,取得了一定突破。1992年,他調任中國電子工業總公司軍工局局長,正式踏上預警機裝備的`論證與研制之路,開始推動我國國土防空網從地面向空中的飛躍。當時,國內出現不同聲音,有人建議整機購買,有人主張合作研制。王小謨認為,我國研制條件確實差一些,但只要努力還是有把握的。他在原國防科工委組織的分析會上堅定地表示:“我國研制預警機的條件已經具備!”
1992年,我國正式啟動與先進國家研制預警機的合作,項目被命名為“圓環工程”,王小謨任中方負責人。研制過程中,王小謨創造性提出背負式、大圓盤、三面有源相控陣雷達的新型預警機方案,并堅持同步安排國內配套研制,使我國在較短時間內掌握了相控陣雷達收發組件、大型天線罩和系統軟件等重大關鍵技術,從而將預警機發展的主動權掌握在自己手里。20xx年7月,由于西方大國阻撓施壓,外方單方面中止了項目。但王小謨帶領科研團隊繼續攻關,不到一年時間就成功拿出了樣機,讓“圓環工程”起死回生,令外國專家瞠目結舌。
王小謨人民科學家稱號事跡3
主持研制中國第一部三坐標雷達等多部世界先進的雷達,引領中國預警機事業實現跨越式、系列化發展……他堅信“中國人一定能行”,終其一生為祖國國防事業打造“千里眼”。
他是我國著名雷達專家、預警機事業的開拓者和奠基人、中國工程院院士王小謨。
王小謨說,雷達事業的重大意義,就是要為國家站崗放哨。
1961年,從北京工業學院(今北京理工大學)無線電專業畢業的王小謨,被分配到國防部第十研究院第14研究所(今中國電科14所),從事雷達研究。
雷達被稱為國防“千里眼”。上世紀60年代起,三坐標雷達成為當時國際雷達研究的前沿領域。此前,14所已在蘇聯專家幫助下開始三坐標雷達的研制。1960年,隨著中蘇關系破裂,蘇聯撤走專家,只留下一摞資料。
當時,我國電子工業水平整體不高,迫切需要研制出自己的雷達裝備部隊。面對嚴峻的形勢,王小謨暗下決心:“一定要做出世界一流的`雷達,為國爭光!”
一番苦心研究后,王小謨創造性地提出了在當時世界領先的脈內掃頻方法,為日后的雷達研制打下基礎。一年后,英國才提出同樣的技術方案。
【王小謨人民科學家稱號事跡】相關文章:
王小謨人民科學家人物事跡01-26
名人科學家的事跡04-22
古代的科學家的事跡05-19
科學家的生平事跡03-09
科學家事跡集合02-23
科學家事跡(通用)08-04
科學家事跡 14篇06-18
感動中國科學家優秀事跡04-11
科學家事跡(15篇)05-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