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個人孝敬父母事跡材料
在日常學習、工作和生活中,大家都寫過事跡材料吧,事跡材料屬于事務公文的一種,有弘揚正氣,表彰先進,推動工作的作用。那么相關的事跡材料到底怎么寫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個人孝敬父母事跡材料 ,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個人孝敬父母事跡材料 1
唐華,男,漢族,1967年8月出生,中共黨員,高中文化,祁陽縣浯溪街道白竹湖社區主任。
唐華肢體有點殘疾,但他人殘志堅,孝心感人。他父親雙眼失明,1995年因病癱瘓在床17年,吃喝要人喂,衣服要人穿,大小便要人幫。“久病床前無孝子”,但唐華與妻子千依百順老人之心,每天為父親送茶送飯,按摩翻身,清理屎尿,擦身換洗,勤剪指甲,還經常把父親抱到院子里曬太陽。在他們夫婦的精心照料下,老人臥床身上沒有一點褥瘡,屋里也聞不到一點異味。如此年復一年,從不厭煩,盡力把老人服侍好,直到老人去年臨終辭世。他的岳母系再婚,岳父患慢性腎病、心臟病等多種疾病,有時心情不好發無名火,常常責罵老伴,唐華知情后,定期去看望岳父母,總是順著老人的心思,講些高興的事,這邊說說、那邊勸勸,逗得老人高高興興,岳父也不再發脾氣,兩口子開開心心過日子。
唐華不僅在家是位孝子,他對社會上的'孤寡老人也十分關愛。他長期照顧白竹湖社區民生里小區16棟1樓71歲一級殘疾孤寡老人汪花果,二十三年來他把老人當“親娘”,幫她洗衣、做飯、打掃衛生,有病送她去醫院,空閑時陪她聊聊天,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從不厭煩,從不懈怠。有一次汪花果老人深夜1點發大病,唐華聽到是“親娘”的叫聲,來不及穿好衣服和鞋子,把老婆叫醒,直奔“親娘”家,唐華見狀不容分說背起汪花果就往中醫院跑,幸虧送得及時,老人的病得到了救治。除了自己力所能及幫助之外,他還與殘聯領導和新聞媒體聯系,將她的困難情況報道了出去,引起了社會的廣泛關注,許多市民紛紛來到她家獻愛心,主動捐款捐物。唐華還組織義工志愿者、青年志愿者、黨員志愿者到全縣鄉鎮敬老院和社區孤寡老人、空巢老人家庭開展志愿者服務,為他們打掃衛生、整理內務、給老人義診義演、理發按摩、送精美食品和慰問金、送拐杖和輪椅等,共籌集資金7萬元,慰問老人508人,慰問物品3萬元。唐華的這些義舉,多次受到省、市、縣領導表揚和新聞媒體報道,2011年被評為永州市優秀志愿者義工。
唐華2011年任白竹湖社區主任后,非常關心社區老年人的文化健身活動和注重發揮老年人的作用。組建廣場舞蹈隊17支,小區健身隊17支、老年人太極拳和太極劍隊8支、門球隊2支、象棋隊29支,共73支文體隊伍,參加人數達千人之多。相繼成立了“五老”義務巡邏隊、“五老”協會、社區老年人芙蓉藝術團,組織“五老”義務巡邏完成執勤任務157次,協助派出所處理群眾糾紛103起。
唐華的孝親敬老事跡在當地受到廣為傳頌,今年3月17日省政協黨組副書記許云昭及市、縣領導親臨白竹湖社區,高度評價了社區各項建設事業和唐華樂于助人的優秀事跡。有人問唐華:“你每天做好事圖個啥?”他不假思索地回答:“只圖群眾的幸福和快樂,群眾的幸福是我一生的追求和最大的滿足。”
個人孝敬父母事跡材料 2
xxx,女,2002年1月出生,延安市寶塔區xx小學學生。
一、勤奮好學、品學兼優、樂觀向上。
曾先后被評為“三好生”、校級“優秀班干部”、校“優秀少先隊員”“紀律標兵”“文明標兵”。還多次在作文、繪畫、書法、手工、舞蹈活動中獲獎。2013年她參加“第八屆全國校園文化匯演暨第十三屆校園春節聯歡晚會”中表演出色榮獲一等獎。她的成績在全班一直名列前茅。在校擔任了五年的班長,是各方面的積極分子。
二、家長、老師的好幫手。
父母打工,放學后她總是洗菜、掃地、做飯。她和同學們友好相處。從不和同學們鬧矛盾,還經常給班上的'差生講習題。作為班長、中隊長的她總是勤勤懇懇地為班級、為同學服務。自從加入少先隊。她處處以身作則,她帶頭不買零食,做好“三自兩包”。
三、樂于助人。
2008年汶川地震了她從電視上看到了許多和她一樣大的孩子瞬間失去了一切。她把自己積攢下來準備給從來都沒有買過生日蛋糕的農民工爸爸買生日蛋糕的錢全部捐給了災區的孩子們,被學校評為“抗震救災愛心天使”。她從不和別人比吃穿,衣服都是親戚們給的’,洗洗再穿,晚上回來早早給爸爸沏好一杯熱茶,給父親打洗臉水,洗腳水。
幾十平米的出租房里住著一家四口人,一張3平方米的床是孩子練功的唯一場所,因為學校離家遠,所以五年的小學生涯孩子都是座公交車來返。每次在公交車上主動給老人,給比自己小的同學讓座。時間長了,這位小姑娘成了公交車上公認的“小天使”!
個人孝敬父母事跡材料 3
劉朝陽,男,1949年7月出生,大學本科學歷,中共黨員,祁陽二中退休教師。他傾其積蓄,創辦老年公寓,為老人獻愛,為社會分憂的事跡在當地被傳為佳話。
2007年7月,劉朝陽從祁陽二中校長的崗位上退了下來,由于忙碌慣了,閑下來還真不是滋味,他想做一件對社會有益的事情。看到我國已提前步入老齡社會,養老問題正困擾著整個社會,他決定創辦一所老年公寓。當他把這一想法告訴家人的時候,遭到他們的一致反對。老伴勸他:“你教書辛苦一輩子,現在終于退下來了,該好好清閑清閑,還瞎折騰什么。”兒女們問他:“辦老年公寓至少要投入100多萬元,錢從哪里來?”他耐心地跟老伴解釋:“你知道我這個人閑不住,況且現在養老問題已成為一個非常嚴重的社會問題,同樣作為老人,難道我不該為此做些什么嗎?至于資金問題,我會想盡一切辦法來解決。”劉朝陽說服家人后,通過變賣家中值錢的東西,拿出全家所有的積蓄,向兒女、親戚朋友們借錢,到銀行貸款等方式終于籌得資金120余萬元。為了搞好公寓建設,那段時間,他天天呆在建設工地,嚴格把關每個環節和細節,一段時間下來,人黑了、瘦了,終因年紀過大,身體抵抗不住,待公寓完工后,他在床上整整地躺了5天。5年過去了,公寓現已具規模,里面綠樹成蔭,環境優雅,空氣清新,內設有餐廳、健身房、醫務室、娛樂室、閱覽室、活動室、棋牌室、門球場等,擁有床位160張,現入住老人120多位,5年來共入住老人460余人,他們都安居快樂,家屬放心滿意,真正成為了老年人頤養天年的理想家園。
為了讓老人們生活幸福快樂,他堅持“五心”服務,即愛心、孝心、細心、貼心、耐心。凡是來公寓的老人,不管健康與否,不管能行動與否,他都能給予足夠的`尊重和優質的護理;對生活不能自理的老人,他總是像兒子一樣侍奉他們,給他們洗頭、洗腳、洗澡,每天晚上都要到他們的房間去查看幾次,看看老人們的被子是否蓋好;為了讓行動不便的老人安全,他專門制作了活動餐桌椅,并且在每一個房間老人起居的位置安裝了把手;公寓里有一個性情狂躁的老人,常常惹是生非,劉朝陽總是耐心地跟他溝通,通過心與心的交流,慢慢地,這位老人性情有了很大轉變。“老人總是有理”這是康樂老年公寓的護理理念。他常說:“是人都會老,要讓老人老有所養、老有所樂,我們應該笑臉待老人、百待不厭煩,應該盡量滿足老人的每一個需求,不讓他們委屈、失望,讓他們尊嚴、幸福、快樂地安度晚年。
為了讓老人們生活滿意、精神得到安慰,他總是想方設法豐富老人們的精神生活。一方面辦好生活,讓他們吃好、睡好。他經常去書店買食譜方面的書籍,一有空就認真鉆研,根據老人特點,為他們科學配置飲食;另一方面,不斷豐富老人精神生活。他組織老人們健身、打門球、下棋、練書法,鼓勵老人之間互動,安排志愿者為他們服務,讓他們經常保持與家人的聯系,讓老人們徹底忘記寂寞、保持快樂,享受社會的關愛和大家庭的溫暖。
為了讓弱勢老人得到關愛,他慷慨解囊、大愛無疆。2011年有一個叫鄒金虎的老人,完全失去勞動能力,且無依無靠,生活異常凄涼,劉朝陽便把他接到公寓來,給他吃、供他穿,還為他治病花去1200多元,住了一年多沒收他一分錢。五年來,共接納了40位這樣的老人,為他們減免15萬元的費用。
劉朝陽創辦老年公寓替天下兒女盡孝,為黨和政府分憂,以良好的服務深得老人和家屬的稱贊,也贏得了上級有關部門的肯定。劉朝陽雖然年過花甲,但他仍樂意在這崗位堅守。他說:“我一定要繼續辦好老年公寓,愿在有生之年用我的辛苦換來更多老人的幸福。”
個人孝敬父母事跡材料 4
我擁有這樣一個四世同堂的一家人。他是大千世界里平凡的一戶,但就是這樣一戶平凡普通的人家用自己的勤勞樸實寬容相敬和愛護演繹著最真實的幸福享受著最舒心的生活。這個家庭共六口人。我叫孫文詠今,年41歲了,在韓城市新城三小任教,家住新城區泰山名園小區膝下一兒在西安上大學,婆婆公公因年輕時為工作和家操持撈下一身病疾。這樣一來,年邁的爺爺就經常需要在我這個孫子媳婦的照顧下生活。家庭和睦、事業成功的我,經常受到大家及親戚朋友的一直稱贊和好評。
一、孝敬父母家庭和睦古訓有言百善孝為先。
孝敬父母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孝親敬老是營造幸福家庭的基石。結婚后我和丈夫倆人白手起家開始了共同創業的步伐。衛東海因工作性質的原因一直遠在他鄉的高速路上執勤。家里服侍公婆照顧年幼的兒子里里外外的事都給我創設了一個生活戰斗大平臺。特別是由于家庭情況屬于世代單傳,婆婆又常年身體不好離不開人照顧她,爺爺雖然年邁但身體情況要好于婆婆,所以公公就常顧及不來照顧他年邁的父親,陪妻子在省城看病,那么照顧爺爺的事情就理所當然的由我來接任。記得那是20xx年的'10月爺爺在延安地區做了疝氣手術后不習慣外地的生活飲食習慣,就拖著沒恢復的身體回到韓城由我來照顧他,我作為爺爺的孫子媳婦當然義不容辭。迎著深秋的冷雨及冬天的寒風每天堅持凌晨5點起床給爺爺做早點,安頓他吃、喝、換、洗完畢后按時趕往學校給孩子們上課。一次漂泊秋雨的中午我忘記帶雨傘,放學了我送完學生們又匆忙趕回家,這個時候爺爺一準在客廳沙發上翹首以盼歸來的孫媳給他做可口的午飯。進門后爺爺看見我淋得濕透了,就隨手拿起放在門口的抹布給我擦頭發,望著老人家瘦弱的身體及自己狼狽的樣子,心酸、委屈、無奈、溫暖一下子從眼睛里涌了出來…這就是幸福,關愛的幸福!公公婆婆也逢人便夸兒媳賢惠勤勞、為人本分自從嫁到衛家來從來沒有和婆婆沒紅過一次臉吵過一次架關系如同母女家庭十分融洽。
二、同舟共濟事業有成家庭是船事業是帆帆兒推動船行船兒揚起風帆。
尊重、關心、支持夫妻倆遇到事情一起商量遇到困難一起解決。生活上互勉與共彼此體諒理解,我們的小日子也過得很幸福。已經習慣操持家務的我從來不愿因家的事情干擾他的工作。這么多年就從我們的過新年說吧,我們結婚20年了,每年的除夕他才能從千里之外趕回家,這個時候家里已經是張燈結彩,其樂融融團圓場面了。他也會內疚的說:“在家辛苦
了。”我覺得這就是幸福。一個和睦的家庭之所以和睦我總結出一條經驗就是“真誠待人、和睦相處、互敬互愛”。
三、少生優生,善育重教
作為一名人民教師,我堅持貫徹執行國家的計劃生育政策,從沒有違反過國家的法律法規和計劃生育條例。在老人眼里,現在的生活條件好了并且老衛家曾幾輩子都是單傳,也曾私下里嘮叨著想讓有兩個孩子啊,可我和衛東海都堅持執行國家一孩化的政策,第一時間在單位辦理了獨生子女證。另外,在教育孩子方面,我就是遵循一個1>10的教育原則:與其說教孩子十句,不如父母認認真真做一件。“而且任何事情只有當父母的做好了,孩子就會學到好的東西。尊老愛幼、肯于吃苦、勤儉持家、任勞任怨的一言一行,兒子都看在眼里。也善于和大人們溝通思想、交流意見辯解是非。受我們大人的影響,兒子衛良煜形成了待人禮貌、樂于助人、尊老愛幼的良好品德,學習上也十分上進,一直是學校及鄉鄰們夸贊的好孩子。
四、愛崗敬業樂于助人
我在學校搞教學十幾年來,工作中總是勇于吃苦,樂于奉獻,具有強烈的事業心和責任感。不管是在校前多年一直擔任一年級班主任還是現在當語文備課組長,對待每一項工作都能嚴肅認真、精益求精。曾獲得國家級教學設計獎、省級論文獎、市級教學質量先進個人、校級優秀班主任、教學能手等等榮譽。有時學校的事情需要加班晚回家一會,也會得到爺爺的理解。在家照顧年邁的爺爺在校奮戰教學一線,做到了家事事業兩不誤這就是幸福。在學校和同事們友好相處,經常開導有心理困惑的同事走出低谷。鄰里鄰居有需要幫助的從不拒絕,每次都是一顆熱心腸的全力相助。
【個人孝敬父母事跡材料】相關文章:
孝敬父母先進事跡材料07-05
孝敬父母先進事跡材料(精選15篇)05-14
孝敬父母先進事跡材料【精選12篇】04-02
最美家庭孝敬父母事跡材料(精選13篇)06-19
個人嘉獎事跡材料10-16
個人優秀事跡材料08-26
個人典型事跡材料05-20
個人創業事跡材料05-25
孝敬父母的說說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