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普通話手抄報內容:普通話的由來
現如今,大家都聽說過或者使用過手抄報吧,手抄報的編排設計要求主題明確,版面新穎美觀。那什么樣的手抄報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普通話手抄報內容:普通話的由來,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普通話手抄報內容:普通話的由來
普通話簡介
普通話(Standard Chinese、Putonghua、Mandarin)即現代標準漢語,是現代漢民族共同語,也是我國各民族之間通用的交際用語,還是聯合國六種工作語言之一。普通話以北京語音為標準音,以北方話為基礎方言,以典范的現代白話文著作為語法規范。《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第19條規定:“國家推廣全國通用的普通話”。《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法》確立了普通話“國家通用語言”的法定地位。
漢民族共同語,古已有之。先秦時期叫做“雅言”,漢代叫做“通語”,明清時期叫做“官話”,民國時期叫做“國語”。新中國成立后,漢民族共同語被稱作“普通話”,取其“普遍、通用”的意思。
我國是多民族、多方言的國家,推廣全國通用的普通話,是提高全國人民科學文化水平的一項基本語言國策,也是推動社會發展和進步的重要舉措之一。隨著脫貧攻堅戰的勝利,中國的鄉村振興進入新征程。語言文字在教育脫貧攻堅中已經發揮基礎性作用,到2020年,在全國范圍內已經基本普及國家通用語言文字,全國普通話普及率平均達到80%。
在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進程中,大力推廣普通話,有利于克服語言隔閡,促進社會交往,維系民族團結,對社會主義經濟、政治、文化建設都具有重要意義。推廣普通話并不是要人為地消滅方言,主要是為了消除方言隔閡,以利社會交際,與人民使用傳承方言并不矛盾。
普通話作為聯合國工作語言之一,已成為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橋梁和外國人學習漢語的首選語言。
普通話來源
明代初期定都南京,南京官話被推崇,以南京官話為官方語言,金陵雅音(以《洪武正韻》為規范)以古中原雅言正統嫡傳的身份被確立為中國漢語的標準音。朱棣奪取建文帝的帝位,遷都北平(改為京師,稱北京),以南京人為主、從全國各地遷徙數十萬貴族、富戶、民眾。以南京官話為主要基礎影響元大都語音,經歷明朝整個時代的過程,北京官話(異于北京胡同音)初步形成。
金啟孮認為,從意大利來的傳教士利瑪竇曾用羅馬拼音記錄了大量的當時的北京話,這些記錄至今尚保存著。從利的記錄中可以明白無誤地看出:當時的北京話是有大量入聲字并且沒有zh、ch、sh等翹舌音的語言。這說明了當時的北京話不是現在的北京話,也不是現在的普通話,因為無論北京話還是普通話都不具備這些特征。同時也說明了北京話和普通話的歷史都超不過400年,400年前的北京話是明朝的官話。
普通話普及率
2021年6月2日,從教育部新聞發布會獲悉,調查數據顯示,2020年,中國全國范圍內普通話普及率達80.72%,比2000年的53.06%提高了27.66個百分點,圓滿完成語言文字事業“十三五”發展規劃確定的目標。此外,我國境內527.89萬人次完成普通話水平測試。
2025年普及率目標:根據教育部等三部門印發的《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普及提升工程和推普助力鄉村振興計劃實施方案》,到2025年全國范圍內普通話普及率達到85%。基礎較薄弱的民族地區普通話普及率在現有基礎上提高6—10個百分點,接近或達到80%的基本普及目標。
截至2020年,全國普通話普及率達80.72%,我國將按照“聚焦重點、全面普及、鞏固提高”的新時代推普方針,實現到2025年全國范圍內普通話普及率達到85%的目標。
普通話的由來作文
作文1
民族共同語是民族內部共同用來交際的語言,是識別一個獨立民族的主要標志之一。
漢民族共同語最晚在上古的夏商周時期就產生了。當時的民族共同語叫“雅言”,主要流行于黃河流域,我國第一部詩歌總集《詩經》的語言就是雅言。漢代的民族共同語叫“通語”。唐宋時期,人們寫文章、作詩詞非常注意使用“正音”(國家頒布的讀音)。明清時期的漢民族共同語叫“官話”。民國時期漢民族共同語叫“國語”。新中國成立后的漢民族共同語叫“普通話”。
普通話以北京語音為標準音,以北方話為基礎方言,以典范的現代白話文著作為語法規范。它作為我們漢民族共同語的地位是歷史形成的。一方面,作為北方方言代表的北京話,數百年來作為官府的通用語言傳播到了全國各地,而發展成為“官話";另一方面,“白話文運動”以后,作家們自覺地用普通話寫作,涌現出一大批作為普通話書面語規范的典范作品。“國語運動”又在口語方面增強了北京話的代表性,促使北京語音成為全民族共同語的標準音。北方方言區自身特殊的`政治、經濟、文化地位和人口優勢等客觀條件奠定了普通話作為漢民族共同語的地位。
作文2
普通話是“以北京語音為標準音,以北方話為基礎方言,以典范的現代白話文著作為語法規范”的現代漢民族共同語。這是在1955年的全國文字改革會議和現代漢語規范問題學術會議上確定的。這個定義實質上從語音、詞匯、語法三個方面提出了普通話的標準。
“以北京語音為標準音”,指的是以北京話的語音系統為標準,但并不是把北京話一切讀法全部照搬,普通話并不等于北京話,更不是最早的北京地方話。
就詞匯標準來看,普通話“以北方話為基礎”,指的是以廣大北方話地區普遍通行的說法為準,同時也要從其他方言吸取所需要的詞語。
普通話的語法標準是“以典范的現代白話文著作為語法規范”,這個標準包括四個方面意思:“典范”就是排除不典范的現代白話文著作作為語法規范;“白話文”就是排除文言文;“現代白話文”就是排除五四以前的早期白話文;“著作”就是指普通話的書面形式,它建立在口語基礎上,但又不等于一般的口語,而是經過加工、提煉的語言。
【普通話手抄報內容:普通話的由來】相關文章:
普通話手抄報:“普通話”由來06-26
普通話手抄報:普通話的由來及使用06-26
普通話手抄報的內容06-25
普通話手抄報內容06-26
普通話手抄報精選內容07-07
普通話手抄報內容:推廣普通話的原因06-26
請說普通話手抄報內容06-25
說普通話手抄報內容06-25
講普通話手抄報內容0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