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美術說課稿

    時間:2021-04-19 09:29:55 初中說課稿 我要投稿

    初中美術說課稿集錦8篇

      作為一名教學工作者,就難以避免地要準備說課稿,說課稿可以幫助我們提高教學效果。那么應當如何寫說課稿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初中美術說課稿8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初中美術說課稿集錦8篇

    初中美術說課稿 篇1

      尊敬的各位評委老師:

      你們好!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下面,我圍繞教什么,怎樣教和為什么這樣教從教材分析、學情分析、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教學準備、教法學法和教學過程七個方面來匯報我的教學設計。

      本課節(jié)選自八年級下冊第三單元第一課 ,屬于_造型表現(xiàn)_領域。(地位與作用) 構圖作為造型藝術的組織形式以其自身特有的形式美,發(fā)揮著獨特的藝術感染力。八年級學生經過一年多的學習,已經具備了一定的繪畫技巧和審美意識,教學過程中應著重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趣味,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作激情。

      教學目標必須從學生角度出發(fā),同時結合教材,聯(lián)系生活,我設置

      1、知識與技能目標為: 學習如何構圖 ,初步了解并掌握 插花的基本方法 。

      2、過程與方法目標為: 通過 欣賞插花作品,豐富學生審美經驗

      3、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目標為:培養(yǎng)學生熱愛生活,熱愛自然的人生態(tài)度,形成美化居室的意識。

      通過以上分析,根據(jù)學生的知識結構和能力,我確立本課的教學重點為:學習簡單的構圖方法,學會插花的基本設計方法和過程。根據(jù)學生平時的作業(yè)表現(xiàn)確立本課的教學難點為:學會用基本造型語言表達自己的審美情趣。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備好畫具是上好一堂課的前提條件。因此本節(jié)課我的教學準備是多媒體課件 畫具等為了學生更好地融入課堂,參與學習:課前要求學生準備:網上資料收集 畫具等

      本節(jié)課的教學重難點較難突破,因此我精心設置多種教法:

      1、 欣賞法:通過欣賞各種材料制成的裝飾畫,讓學生了解裝飾畫對居室環(huán)境的美化效果。

      2、 演示法:通過演示讓學生明白因材施藝制作裝飾畫的過程,激發(fā)學生動手興趣。

      另外,在教學中還應用講解法、分析法、圖表等等。

      引導學生模仿、觀察、分析、創(chuàng)作。學生先模仿書本中自己喜歡的作品,通過觀察體會作品的構圖特點,色彩搭配特點,分析積累經驗,為下次創(chuàng)作裝飾畫打下基礎。

      教學過程是師生交流、共同發(fā)展的互動過程,根據(jù)新課程教學理念,我的教學過程設置如下:

      (一)創(chuàng)設情景,導入新課

      欣賞教師的插花作品,,,,,花是美的使者它把羙帶到我們身邊,今天就讓我們自己來嘗試做一件插花作品吧(通過欣賞,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一邊欣賞一邊思考。通過激趣導入,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作欲望。

      (二)自主學習,探究知識

      為了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我是這樣引導學生學生進行探究的。讓自主學習課本,快速完成初次作業(yè)。體現(xiàn)“先學后教”新理念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2、教師出示圖片,學生賞析并結合自己初次作業(yè)進行比較研究,發(fā)現(xiàn)并歸納出新知識。通過問題式導學,比較式研討、教師糾正補充等師生、生生的互動環(huán)節(jié),解決本課的重難點。

      (三)實踐創(chuàng)意,展示點評

      考慮到學生的實際水平和課堂練習時間,并結合初次作業(yè),我設計了這樣的練習 1、 2、

      3、 ,供不同層次的學生選擇完成,提高課堂作業(yè)效率,并增強學生量力完成作業(yè)的自信心。

      展示點評中,我尊重個體差異,注重學生的體驗過程,鼓勵為主,自我點評,而評價對方多從建議性出發(fā),讓學生敢于接受別人的“指正”。

      (四)教師總結,課后拓展

      我總結以問題形式出現(xiàn),設計三個問題:

      1、你學會了什么?2、你的體會是什么?3、你喜歡今天這堂課嗎?

      目的是通過學生回顧內容,尊重其個體感受,從而實現(xiàn)本教材人文性特點,同時又起到鞏固今天所學知識的作用。

    初中美術說課稿 篇2

      一、教學結構與內容簡析

      (一)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傲雪梅花"是初中美術第七冊第四課的內容,這一課內容屬于中國畫范疇中的一些基本的知識。作為學習中國畫的入門課,學習本課知識能使學生初步了解中國畫的分類、技法以及中國畫是怎樣運用筆墨進行作畫的。為以后學習、欣賞中國畫打下基礎。使學生能了解古代文人怎樣以物詠志抒發(fā)自己的情懷。

      (二)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熟悉中國畫工具、材料、了解用線的表現(xiàn)方法,體會筆墨的韻味。 能整體把握畫面的虛實關系,嘗試水墨的表現(xiàn)技法。

      2、能力目標:能發(fā)展有個性的表現(xiàn)能力,領會中國畫所寄托的人格精神。

      3、情感目標:培養(yǎng)學生的愛國熱情、民族精神和審美情感。

      (三) 教學重點、難點: 中國畫是通過筆、墨之間的關系來表現(xiàn)畫面關系,從而達到以物詠志抒發(fā)情懷。所以把筆、墨的表現(xiàn)方法作為本課的重點內容。古人是通過筆墨的表現(xiàn)來抒發(fā)情懷,展現(xiàn)個性。每一幅大師的作品都是他們人格的寫照。但是怎樣通過筆墨來表現(xiàn)個性又是"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因而把"有個性的表現(xiàn)筆墨的關系"作為本課的難點。

      二、教學方法和手段:

      1、采用討論的方式來解決"問題",這樣體現(xiàn)了重教學過程,輕結論的教學理念。

      2、運用計算機輔助教學的手段,利用課件進行教學。 課件中使用大量的圖片進行直觀教學。最大限度的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通過教師演示調動他們積極參與討論課堂中出現(xiàn)的問題。

      三、學法指導:

    要求學生善于觀察,積極討論,勤于思考。培養(yǎng)學生在課堂中合作學習、探究學習的習慣。

      四、教學思路及設想:

      整個教學過程以欣賞、筆墨嘗試到創(chuàng)作表現(xiàn)為線索逐步展開。

      第一課時:介紹中國畫發(fā)展史、表現(xiàn)題材、技法分類。演示用筆用墨的方法。

      第二課時:選用梅花的詩歌及圖片設置情境導入,然后介紹梅花外型及所蘊含的寓意、及象征精神,接著示范畫法及技法講解、學生分析和嘗試。

      第三課時學生自主進行練習、創(chuàng)作。

      教學中始終貫徹美術教學的目的——培養(yǎng)學生的美術素質,而不是培養(yǎng)畫家。

      即學生只要知道怎么畫、為什么這樣畫,并不要求"他們"一定會畫的方針。

      教學中教師應把握得出問題的過程,注重使用學生討論(教師參與其中)這一方法得出結論。

      五、教學程序:(教學環(huán)節(jié)設計)

      ①創(chuàng)設情景,引入新課

      ②探索求進,學習新知

      ③教師示范,引導觀察

      ④展開討論,激發(fā)思維

      ⑤學生體驗,鞏固提高

      以上教學環(huán)節(jié)設計的依據(jù)是:學生感性到理性的認識發(fā)展規(guī)律;

      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相統(tǒng)一;

      傳授知識與增進民族情感相統(tǒng)一;

      掌握知識與形成能力相統(tǒng)一等教學規(guī)律。

      創(chuàng)設情景,引入新課 通過王維的詩(謎語)引出新課,使學生認識中國悠久的歷史文化,培養(yǎng)他們的愛國熱情,增進民族自豪感。 探索求進,學習新知

      1、運用課件進行教學,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2、講解中國畫的發(fā)展史,增加學生的知識面。

      3、通過大量的圖片展示,提高學生美術的素養(yǎng)。

      教師示范,引導觀察 教師(示范)畫一張花鳥畫,讓學生觀察中國畫的用筆用墨。通過演示既可以讓學生感受中國畫是怎樣畫的,又可以通過觀察教師作畫,進行思考,進而領會中國畫的筆墨韻味。

      展開討論,激發(fā)思維 讓學生討論教師演示時使用的筆法和墨法,通過合作、探究的形式得出結論。從而激發(fā)學生的思維,體現(xiàn)重視解決問題的過程的教學方法。(學生自己通過探索總結的結論,比教師告訴的結果印象會更深,掌握的時間會更長。利于學生將來能自主的學習,利于學生綜合素質的發(fā)展。)

      學生體驗,鞏固提高 現(xiàn)今的美術教育的目的是為了提高學生的美術素質,并不是培養(yǎng)畫家。因此,本環(huán)節(jié),只要學生能大膽的用手中的畫筆在宣紙上涂、抹、甚至亂畫都行。

      學生在體驗筆墨韻味的同時,他們(小組)之間會互相學習,學生自己會發(fā)覺誰"涂"得好、誰的不夠好。而這些體驗教師是無法直接告訴學生的。

      本緩解教師應該給予學生鼓勵與贊揚,進一步激發(fā)他們的學習興趣。通過體驗,學生能把掌握的知識轉化為技能或技巧。

    初中美術說課稿 篇3

      一、 說教材

      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九年制義務教育全日制中學美術課本第二冊第3課《形塊的分割與構成》,本課內容分兩課時完成。

      a) 本課形塊的分割與構成聽起來比較抽象難懂,(初一學生比校難理解,通過演示創(chuàng)設情景把題目改為木散為器,帛裁成衣較易理解)其實也比較容易,指是將原有的形象打散成一個個美的、單一的、變象的設計元素,然后將這些元素組合成全新的形態(tài)。這兩個看似獨立的步驟卻是現(xiàn)代圖案設計中的一個統(tǒng)一的過程叫變異過程,是現(xiàn)代圖案設計的基本原理。通過這個形塊的分割與構成的練習能基本了解圖案設計過程,為后面學習圖案設計打下基礎。

      b) 前后知識聯(lián)系:本課內容是在第一章。

      教學難點:形塊的分割與構成,分割的規(guī)律,構成的方式。

      二、 說教法、學法

      學生分析:初一學生心理剛開始成熟但又不成熟,思維習慣于對客觀事物進行摹仿、再現(xiàn)。而且對圖案在頭腦中還沒有正真形成圖案設計過程的觀念。為開啟學生豐富的想象力,使學生實現(xiàn)從再造思想到創(chuàng)造思維的躍進,嘗試著用分割與構成的創(chuàng)作練習,使學生體會到創(chuàng)造過程的甘苦。

      為了使學生激起更大的興趣與熱情,由被動變?yōu)橹鲃樱儒憻拰W生形象思維能力(腦),構成能力,創(chuàng)造能力;也可以鍛煉學生的表現(xiàn)能力(手);同時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眼)。真正體現(xiàn)眼腦手的協(xié)調并用的原則。

      根據(jù)學生情況,我采取以下教學方法:

      1、 情境創(chuàng)設教學法:

      學生總是在一種情境氛圍中接受知識效果最好,通過創(chuàng)設與教材情感相符合的情境,使學生輕松的掌握知識。在導課的時候創(chuàng)設" 桌面整理" 的活動,看誰分塊布置合理,使桌面既美觀又便于使用,使學生初步了解分割與構成的觀念。

      2、 觀察、發(fā)現(xiàn)法

      觀察、發(fā)現(xiàn)法有助于發(fā)展學生的智力,思維的主動性,體現(xiàn)學生的主體,是學生有效的學習方法,體會象科學家那樣探索發(fā)現(xiàn)真理的滋味。讓學生觀察" 花瓶與人頭" 的圖案畫,使學生發(fā)現(xiàn)從不同角度觀察會有不同的畫面,激發(fā)學生進行分割練習的欲望。

      3、 演示、練習法

      這是在美術課中最常用的方法,演示" 人" 的圖案分割構成,教師演示只是讓學生掌握其中的分割構成的方法,而不是讓學生抄襲教師的想法,給學生建議,引導學生發(fā)揮自己的想象力, 學生練習,根據(jù)教師指導,對所學的知識用實際,先選定要構成什么圖案,再劃分為幾塊,概括成幾個幾何形或自然形,分割裁剪,最后拼合成預定的圖案。可以展示學生豐富的想象力。

      c) 本課教學內容:主要是分割和構成的概念,分割的規(guī)律,構成的方式,先臨摹,再通過分割與構成獨立完成一張作品。

      三、 說教學過程

      本節(jié)有三個高潮一開始導入和中間講解

      (以學生自己動手練習引入)師生問好后,教師巡視學生桌面上的用品,桌面上只有書、作業(yè)本、文具盒、尺、筆、圓規(guī)等用具,讓學生在再短的時間內整理好,使" 桌面" 上即整潔、

      美觀,又要便于使用方便,看學生怎么布置這個桌面。(學生準備教師巡回指導講評)這是桌面的分塊與布置,再結合教室的布局,最后引申到課桌以及家具的制作方法和衣服的裁剪與縫紉。

      同時板書:木散為器 帛裁成衣 (5分鐘)

      教師講解:這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分割與構成板書:——形塊的分割與構成

      1、請學生先自己來說說什么是分割,(學生回答,教師引導補充:分割是將一個形分成若干等分;結合事例:如田地的分割、教室內部的分割,房子的空間分割,關鍵是怎么分,)分為隨意分割也就是——自由分割(出示范畫講解,分割成自然形、幾何圖形。)相對應的還有規(guī)則分割(把形按一定的規(guī)律分割,等量分割、等比分割等等),再是功能分割(就是剛才作的練習按各自的功能分割)。

      d) 至開本課的教學目標:①使學生了解什么是" 分割與構成" ,以及它在圖案設計中的意義。②通過" 分割與構成" 練習,提高學生的形象思維能力、構成能力和創(chuàng)造能力。③同時培養(yǎng)學生對圖案的裝飾美的審美能力。

      e) 我認為教學重、難點最能體現(xiàn)課題目標,抓住重點,突破難點,根據(jù)本課的教學目標將本課的教學重難點確定如下:

      教學重點:掌握分割與構成的規(guī)律,為構成圖案的需要而進行合理的分割。

      板書:形塊的分割與構成

      1、請學生先自己來說說什么是分割,(學生回答,教師引導補充:分割是將一個形分成若干等分;結合事例:如田地的分割、教室內部的分割,房子的空間分割,關鍵是怎么分,)分為隨意分割也就是——自由分割(出示范畫講解,分割成自然形、幾何圖形。)相對應的還有規(guī)則分割(把形按一定的規(guī)律分割,等量分割、等比分割等等),再是功能分割(就是剛才作的練習按各自的功能分割)。

      d) 至開本課的教學目標:①使學生了解什么是" 分割與構成" ,以及它在圖案設計中的意義。②通過" 分割與構成" 練習,提高學生的形象思維能力、構成能力和創(chuàng)造能力。③同時培養(yǎng)學生對圖案的裝飾美的審美能力。

      e) 我認為教學重、難點最能體現(xiàn)課題目標,抓住重點,突破難點,根據(jù)本課的教學目標將本課的教學重難點確定如下:

      教學重點:掌握分割與構成的規(guī)律,為構成圖案的需要而進行合理的分割。

    初中美術說課稿 篇4

      一、教材分析

      1、教材內容:《新伙伴》是七年級上冊美術課本第二單元第二課的內容。本課是學習人物畫的基礎課,主要通過觀察新伙伴的形態(tài)特征、習慣姿勢和各種動作、初步了解人體比例、結構和運動規(guī)律、重心變化的表現(xiàn)方法等,并進行人物動態(tài)速寫練習。

      2、教材的地位與作用:本課是學生初中三年美術學習的一個難點,通過這節(jié)課的學習,培養(yǎng)師生間的情感,學習用速寫的方法來記錄生活中的美,提高學生動手繪畫能力。

      3、教學目標:

      ①、知識能力目標:掌握表現(xiàn)人物速寫的基本技法。

      ②、過程方法目標:能大膽表現(xiàn),采用夸張、變形的手法來表現(xiàn)自己的感受。

      ③、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目標:培養(yǎng)同學、師生之間的情感,相互關心,關愛互助。

      4、教材的重點、難點:

      教材的重點:人物動態(tài)速寫的表現(xiàn)手法。

      教材的難點:以線條表現(xiàn)人物動態(tài)結構,比例準確,線條流暢。

      二、學生分析

      七年級的學生剛剛進入中學,12—13歲的年齡正處于繪畫的“轉型期”,對所描繪的對象追求“像”為最高標準,教師要善于引導學生認識生活的“像”與藝術的“像”的問題,鼓勵他們大膽表現(xiàn)。

      三、教學方法分析

      (一)教學方法:

      1、情景導入法:上課前,教師出示學生豐富多彩的生活照片,激發(fā)學生表現(xiàn)欲望。

      2、問題探秘法:教師提出問題,讓學生分組進行思考討論。

      3、嘗試練習法:課堂上教師讓學生對各種人物動態(tài)進行描繪動態(tài)線和找重心的練習。

      4、比較欣賞法:老師拿出一些速寫作品,讓學生結合課本上名家作品進行比較欣賞。

      (二)學習方法:自主學習、探究學習、合作學習。

      新課標中提出了“綜合·探索”這一全新的學習領域,提倡“以學生為本,注重團隊精神與策劃意識的培養(yǎng),促進學習方式的轉變”。因此在教學本課時,教師應讓學生以個人或集體的方式參與教學活動,調動學生參與熱情,自主探究,合作學習,培養(yǎng)情感,提高繪畫表現(xiàn)能力。

      四、教學過程分析

      1、情景導入

      教師把課前搜集好的學生生活相片展示給學生看,讓全班學生分為六組,共同觀察相片上同學的各種姿態(tài)和表情特征。

      教師拓展引導:同學們再觀察一下我們班中的學習伙伴,他們的動作和表情是不是很有趣呢?你又想不想把它用手中的筆記錄下來呢?這節(jié)課我們就共同探究一下如何描畫人物對象。

      2、問題探秘

      教師再每組發(fā)給一個人體模型,讓學生共同探討以下兩個問題,填寫好下面兩個表格:

      ①、以下人體各部份的長度,相當于多少個該人體人頭的長度呢?

      部位

      狀態(tài)

      手臂

      大腿

      上半身

      全身

      直立

      坐

      盤地

      ②你能說說人體各部位像一個什么形狀嗎?

      部位

      名稱

      頭

      上身

      臀

      手臂

      手掌

      腳掌

      各組同學自主探究,填寫好表格后,教師再找個別代表到班上發(fā)言,講述本組的研究成果,教師再加以點拔。

      (這兩個問題充分發(fā)揚了新課標所提倡的“以學生為本,讓學生親自參加到學習探究中來”的要求精神,讓學生通過自己動手,領悟人體的比例和結構規(guī)律。)

      3、嘗試練習

      ①教師點拔談話:不同姿態(tài)的人物,都有他們不同的重心和動態(tài)線,畫速寫畫要善于抓住人物的動態(tài)線,抓準重心。

      ②教師用人體模型擺出一兩個人物姿態(tài),演示繪畫動態(tài)線和重心。

      ③你們能用人體模型擺或用自己身體擺出下面動態(tài),并嘗試描畫它的動態(tài)線嗎?

      姿態(tài)

      蹲在起跑線

      跑步

      坐著

      盤地

      踢球

      動態(tài)線和重心

      4、比較欣賞

      教師將收集到的優(yōu)秀人物速寫作品展示給學生看,并結合課本上的名家速寫作品,讓學生思考以下問題:

    初中美術說課稿 篇5

      教材分析:

      中國民間美術種類繁多,寓意深刻,文化內涵深厚,是一個自成體系的美術種類,是我國傳統(tǒng)文化精髓之一。而民間剪紙是這個體系中的一朵奇葩。本課的設置是讓學生了解民間剪紙藝術的基礎知識和基本的制作方法及藝術特點,發(fā)揚我國民族,民間優(yōu)秀的藝術傳統(tǒng),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 學情分析:

      我們面對的大多數(shù)是天津市西青區(qū)本地的學生,而西青區(qū)的楊柳青是遠近聞名的文化古鎮(zhèn),也是這一地區(qū)民間剪紙藝術的發(fā)源地。因此,對這一教學內容學生都不陌生,甚至可以舉出多個實例,并且具備一定的認識能力。在此基礎上,我們要讓學生了解民間剪紙的發(fā)展史、種類、風格、裝飾手法等知識,還要學習民間剪紙的制作方法。這樣可以讓學生更全面的了解民間剪紙知識及豐富的精神內涵。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使學生知道民間剪紙藝術的發(fā)展簡史和基礎知識了解其藝術特點。

      2、學會運用剪紙的基本技法制作剪紙作品,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能力和動手能力。

      過程與方法:

      通過搜集資料、資料整理、制作課件更好地了解民間剪紙知識,通過實踐練習掌握民間剪紙的制作方法。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通過對作品的欣賞與分析喚起學生對民間剪紙藝術的熱愛,增強民族自豪

      感。

      教學重點:

      重點理解和掌握剪紙的造型裝飾手法,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造性地設計剪紙作品能力。

      教學難點:

      是創(chuàng)作和正確把握紋樣的連接與完整性。

      教具準備:

      剪紙作品若干,各色電光紙,剪刀一把,刻刀一套1開白紙三張。 教學媒體:

      計算機、教學課件。

      教學過程 :

      一、組織導入

      教師展示剪紙作品,并提問:這是一幅什么藝術作品?引導學生欣賞并回答問題。(民間剪紙作品)教師講述:這些作品出自農民之手,它不僅表現(xiàn)了人們喜聞樂見的事物,也反映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豐富的藝術想象力。這節(jié)課我們就一起來學習一些和剪紙有關的基礎知識。(板書課題:民間剪紙)

      二、學習新課

      1、剪紙作品的發(fā)展歷史

      教師提問:哪位同學知道剪紙作品是怎樣產生的?(引導學生在課前進行信息搜集和整理,并制作成課件,課上進行展示和討論交流,教師進行補充.)

      2.剪紙作品的表現(xiàn)題材

      欣賞由學生搜集和整理的不同題材的剪紙作品,體會中國民間剪紙題材的豐富。

      3.剪紙作品的藝術風格

      結合剪紙作品欣賞進行分析并得出結論:剪紙是我國傳統(tǒng)的民間藝術,歷史悠久。大體上分為南北兩大流派:北方剪紙粗獷樸拙,天真渾厚;江南剪紙精巧秀麗、玲瓏剔透。剪紙的樣式很多,這是窗花、墻花、門箋。喜花、枕花、禮花等。具有單純、簡潔、明快、樸實、富裝飾性的特點。(教師板書)

      4.剪紙作品的造型特點

      欣賞剪紙作品并引導學生進行討論總結歸納這些作品的造型特點?(夸張、變形)

      5、剪紙作品的分類(重點)

      結合課件中的圖片進行重點講解,利用圖片的直觀性幫助學生區(qū)分剪紙作品的不同種類。(單色剪紙、彩色剪紙,陰刻法、陽刻法)

      6、剪紙作品的裝飾手法(重點)

      結合課件中的圖片進行講解,每一種裝飾手法都結合實例幫助學生理解。(小圓孔、月牙形、柳葉形、鋸齒形、花瓣形、逗號形、水滴形等)

      三、探索實踐(本課難點)

      教師示范剪紙作品的制作方法,示范時配以講解,注意擴展學生的思路。引導學生先仔細觀察,然后再動手實踐。(要求:能靈活運用各種裝飾手法獨立設計完成一幅剪紙作品,做到造型簡潔、富有剪紙情趣,注重創(chuàng)新。)

      四、成果展示

      分組展示學生作品,請部分學生闡述表現(xiàn)意圖,進行作業(yè)點評,評出最佳作業(yè)。

      五、課堂小結

      師生回顧本節(jié)課的知識點。剪紙來自民間,表現(xiàn)民間,我們要從民間剪紙中吸取營養(yǎng),多看,多想、多動手,一定會創(chuàng)作出好作品。作為一種充滿

      民族意識和人情味的文化現(xiàn)象,民間剪紙早已走出了農家小院走向了世界,名揚四海,成為全人類的文化財富與藝術瑰寶。愿這棵古老的藝術之樹常綠常新。也希望在座的各位同學將它繼承下來發(fā)揚光大。

      作業(yè)設計:

      練習用刻紙的方法創(chuàng)作一幅剪紙作品。

      要求:造型美觀、裝飾手法豐富,陰陽刻法不限

      板書:

      課后反思:

      在本課教學中學生的積極性非常高,這就為本課教學奠定了良好的基礎,課前學生準備比較充分,制作的課件在課前已經進行了整合,使本課教學更系統(tǒng)更流暢。本課教學的不足之處:學生在進行作品創(chuàng)作時,思路還應該開闊一些,膽子再大一些,要充分體現(xiàn)個人的風格特點。

      

    初中美術說課稿 篇6

      教材分析:

      本課是第15冊第7課的教學內容,屬設計應用類課程。教材嘗試改變立體構成教學單調的技法訓練模式,在生活中尋找一些常見的可以產生累積效果的素材,讓學生在學習立體構成——累積構造的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的練習中,擴大眼界,培養(yǎng)對立體構成——累積構造的.欣賞能力,動手能力和創(chuàng)造能力。在內容設置上注重與生活的聯(lián)系和審美的滲透,從而提高學生對立體構成中形式美規(guī)律的認識,增強對生活的熱愛。

      教學意圖:

      八年級的學生對于立體構成這部分知識的學習通常是在設計制作類的課程中涉及到,并沒有形成獨立的教學單元內容,因此相對來說學生對立體構成的知識不是十分熟悉的。事實上,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大到建筑設計小到家中物品的擺放,累積構成的實際運用的例子比比皆是,本課教學的設計強調聯(lián)系學生的實際生活中的素材,激發(fā)他們的興趣,使他們更自覺的關注生活,熱愛藝術。同時,累積構成又是一種很適合學生集體參與創(chuàng)作的作業(yè)類型,從累積材料的選擇到立體構成的完成過程都讓學生合作完成,由此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協(xié)作意識,培養(yǎng)集體榮譽感。

      教學目標:

      1、通過學習立體構成的基本知識和累積構造的制作練習,使學生了解累積構造的基本規(guī)律

      2、通過對生活中運用實例的欣賞,提高學生對立體構成作品的欣賞能力。初步培養(yǎng)開發(fā)學生立體形態(tài)的創(chuàng)造潛能,重視聯(lián)系實際能力的培養(yǎng),發(fā)展綜合實踐能力,創(chuàng)造性的解決問題。

      3、增強對自然和生活的熱愛,陶冶學生情操,提高審美能力,培養(yǎng)集體榮譽感。

      教學重點:

      學習設計師通過不同形式的累積構成設計的具有形式美感的“墻體”

      教學難點:

      理解累積構造方式的基本規(guī)律,并嘗試運用實踐。

      教具準備:

      教具:各色彩卡紙,雙面膠,剪刀,刻刀,部分作品,多媒體課件

      學具:各色彩卡紙,剪刀,美工刀,膠水或雙面膠,水彩筆或水分顏料等。

      分組:每組準備相同的材料。(體現(xiàn)小組合作的精神、競爭意識和創(chuàng)新意識)

      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

      以學生參觀世博會的親身經歷導入本課的主題:有趣的墻。

      教師:前段時間在上海舉辦了第41屆世界博覽會,有沒有同學去過世博會呢?

      學生:有

      教師:同學們在世博會的參觀的過程之中,對什么印象最深刻?

      學生:…

      教師:老師在假期也去參觀了世博會,可惜游客過多,許多展館都沒能參觀,但世博會的場館還是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尤其是場館的外墻讓我非常驚訝,原來墻壁還能如此的有創(chuàng)意!

      二、 以有趣的墻面為案例,讓學生在欣賞中體會立體構成的美。

      教師:下面我們來欣賞幾個世博會的場館。

      西班牙館:

      又名藤條籃子,藤條的外墻是藤板用鋼絲斜向固定,像魚鱗一樣排列,既牢固又美觀。這些深淺各異的藤板都是在孔子的故鄉(xiāng)山東制作完成的,不經過任何染色,藤條用開水煮5小時可變成棕色,煮9小時接近黑色,這就是這些藤板色彩不一的“秘訣”。

      英國館:(表現(xiàn)環(huán)保理念)

      又名種子圣殿,英國館的主題是種子,外觀像一朵蒲公英,由6萬根亞克力管組成,管子的底部放著900種共26萬顆種子,全部是瀕臨滅絕、稀缺品種。

      韓國館:(表現(xiàn)民族文化)

      韓文被直接體現(xiàn)在展館的外觀設計之中

      匈牙利館

      匈牙利館在建筑表現(xiàn)上有一個很明顯的特點——無論館外館內,參觀者都能看見一根根大約直徑10厘米的木套筒“從天而降”。

      教師:世博會的墻真是構思巧妙!那讓我們同學們也來試一試!

      三、試一試,壘一壘,在實踐中學習

      請一位同學到黑板上來,用模擬的磚塊設計一面墻。

      教師:有沒有同學再來試一試?但要求是不能和剛剛一位同學一樣

      通過幾位學生嘗試壘墻

      教師:

      定義:

      以一個基本型為主體在骨式內進行重復排列,我們稱這種基本形式為累積構造。

      骨式的變化:

      上下、左右、前后、傾斜…

      基本型的變化:

      累積構造可以是以單個塊材為單位,同時也可以將幾個塊材組合為一個單元后再進行累積。

      總結:

      累積構成能表現(xiàn)一種有秩序的視覺形象,使人感受到秩序美。有秩序的排列表現(xiàn)出的韻律美,表現(xiàn)出協(xié)調、和諧的感覺。

      四、制作示范:

      教師制作示范

      1、以步驟性的示范,減緩學生自我實踐過程中的盲目性。

      2、以多個類型的示范,激發(fā)學生的想象力,避免出現(xiàn)完全照搬的現(xiàn)象。

      五、你也露一手:

      A、作業(yè):以小組為單位,自由設計制作你心目中的藝術墻

      B、要求:

      (1)每組設計制作的基本形

      (2)發(fā)揮想象累積組合

      (3)制作過程中要注意刀具的安全

      C、教師巡回輔導,加強技術指導。

      六、互評:

      (1)選一位對本組的作品進行點評,并向同學介紹你的創(chuàng)意、你們的作品產生什么樣視覺效果?

      (2)評選你最欣賞的一組作品。

    初中美術說課稿 篇7

    各位評委老師:

      大家好!

      我今天說課的內容是人美版美術教材第15冊第3課《墨與彩的韻味》,下面我就從教材分析、教法運用,學法指導,教學程序四個方面對本節(jié)課的設計加以說明。

      一、 教材分析

      1、教材所處的地位和作用:

      《墨與彩的韻味》屬于造型與表現(xiàn)領域的課程,它屬于中國畫中的水墨畫。水墨畫無論是它的表現(xiàn)方法還是獨特的畫面效果,都體現(xiàn)出了中國人特有的情懷,可以說是中國千年文化傳統(tǒng)的濃縮。本課將帶領學生逐步體驗水墨特殊的韻味和審美情趣,從中感受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魅力,認識美術的文化性和歷史繼承性。因此,本課在繼承人類文化遺產,弘揚民族優(yōu)秀藝術方面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時也為下一課《筆墨的情趣》打基礎。

      2、教育教學目標

      新課程標準要求我們要關注學生學習活動的方式、過程,創(chuàng)設學習情景,激發(fā)學生的好奇心,培養(yǎng)學生感想,鼓勵學生討論交流,提倡對問題質疑、探究與思考,激勵學生發(fā)展個性。基于新課程標準的要求,以及對教材的分析制定本節(jié)課的教學目標為:

      ①知識與技能目標:能夠大膽地運用作畫工具和方法表達墨與彩的變化效果,嘗試創(chuàng)作形象生動的花卉作品。

      ②過程與方法:在教學過程中,強調突出趣味性與實踐性讓學生在玩中學,逐步地體驗水墨畫的意韻美,逐步掌握水墨畫的表現(xiàn)方法。

      ③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使學生感知一草一木都有情,使學生關注生活,熱愛生活,引導學生在情感體驗中提高想像力、創(chuàng)造力。

      3、重點與難點:

      ①、重點:通過作品分析、教師演示、師生互動實驗的過程,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把握破墨、破色、墨色的濃淡關系,特別是水份的干濕對彩與墨融合的作用。

      ②、難點:引導學生對水墨畫“韻味”的獨特理解和感受,并在實踐練習的基礎上展開創(chuàng)作。

      二、教法運用

      新課程強調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發(fā)揮主導作用,學生要體現(xiàn)主體性的功能。本節(jié)課我采用合作探究式的教學模式,鼓勵學生互助互學,勇于探究。我采用游戲法導入新課,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動機。用實驗法讓學生初步感受水墨交融所產生的藝術效果,培養(yǎng)學生學習興趣。用演示法示范水墨畫的表現(xiàn)技法,明確學習目的。用欣賞法讓學生進一步理解水墨畫獨特的韻味

      三、學法指導

      我校學生大多來自農村,在小學時也沒有接觸過國畫,經濟條件都不好。因此,我讓學生自由組成學習小組,共用一套學習用具,合作學習、共同進步。雖然我校學生美術基礎差,但他們有著強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喜歡別人肯定自己、欣賞自己。在學法上主要運用練習法、評述法和討論法等。

      四、教學程序

      1、創(chuàng)設情境,激活基礎

      游戲:讓學生在眾多繪畫用具中挑出中國畫的用具。強調中國畫就是用中國傳統(tǒng)的繪畫工具,按照中國人的審美習慣而畫出來的畫。

      2、學生體驗,揭示目標

      讓學生用水墨在紙上自己隨意涂抹,感受為先。其次提出問題:①紙張與以往有何不同?②水在其中起著什么作用?③墨色先后涂抹的效果有何不同?

      3、老師作簡要示范

      教師示范濃破淡、淡破濃、色破墨、墨破色,用墨和彩點染、堆積、潑灑能形成相互輝映的效果。學生有了動手的欲望,急于想體驗一下,教師因勢利導。

      4、欣賞水墨經典作品

      欣賞名家名作,感受墨與色交融形成的神奇效果,分析討論其使用了哪些表現(xiàn)方法。

      5、學生實踐

      學生分組作畫,教師巡回指導。

      6、作業(yè)展評,課堂小結

      提出評價標準:用筆大膽,水、墨、色相互輝映,墨與彩的濃淡以及水份的把握要恰當好處。評價方式為學生自評、互評、教師點評相結合。

    初中美術說課稿 篇8

      一、教材分析

      我們每個人天天都在和“線條”打交道,為了讓學生能夠深刻理解美術作品中的線條的意味和靈活運用線條進行基本的造型活動,我們設計了本課的知識內容,從豐富生動的感受和體驗入手,引導學生不要把線條當作被記錄形象的手段,而是把它看作極具表現(xiàn)力的藝術語言,主動地、創(chuàng)造性的組織和運用,以表現(xiàn)和塑造充滿生命力的鮮活形象。

      二、 結合新教學大綱制定如下教學目標

      1、能夠感受體會,線條不同的形態(tài)、質感及組合形式,會產生迥然不同的表現(xiàn)效果。

      2、能用語言表述經典藝術作品中畫家是如何運用線條來表現(xiàn)事物特征的。

      3、提高對美術基本語言的感受能力。

      三、教學重難點

      ⒈欣賞、理解不同形態(tài)、不同質感、不同組合規(guī)律的線條所產生的截然不同的視覺效果。

      ⒉初步了解線條和“有感覺”地使用線條。

      四、教學過程(多媒體展示)

      下面我們從以下幾點介紹:

      1、圖片引入(多媒體展示)通過欣賞這些圖片我們知道每個人天天都在和“線條”打交道,引出課題:線條是人類最古老最簡潔的造型語言,人的視線會將線條的形式感和事物的性能、性質結合起來,從而產生種種聯(lián)想。線條起著限定形狀、表現(xiàn)質地、再現(xiàn)物象、傳達情緒等作用,它很早就被人類用來表現(xiàn)自己眼睛看到的真實物象以及頭腦中的種種臆想。

      線是基本的視覺傳達和交流的手段之一,在原始美術、兒童美術和民間美術中運用非常廣泛。

      2、知識點(課件出示)

      ① 線的主要性質是長度,具有方向感和運動感。

      ② 線有強弱、輕重、柔韌、剛直、平穩(wěn)、躍動、粗澀、纖秀等特征。

      3、從不同角度看線條

      ①從生活中觀察線條

      觀賞圖片引領學生觀察和分析。自然中的物象所具有的線感:盤旋的梯田、舞動的中國龍、堅韌剛強的樹枝、鳥巢水立方的建筑之美、夜色的燈光、物體的輪廓等等,都曾給我們啟迪。

      ②從古詩詞中感受線條

      孟郊的《游子吟》 賀知章的《詠柳》,

      慈母手中線,游子身上衣。 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絳。

      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 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李煜的《烏夜啼》 王維的《使至塞上》

      無言獨上西樓, 單車欲問邊,屬國過居延。

      月如鉤, 征蓬出漢塞,歸雁入胡天。

      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 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

      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 蕭關逢候騎,都護在燕然。

      別是一般滋味在心頭

      表現(xiàn)親情的《游子吟》中畫者再現(xiàn)了兒子臨行前母親在燈下縫制衣服的景象;表現(xiàn)植物的《詠柳》中依據(jù)詩句畫出了春天欣欣向榮的祥和景色;表現(xiàn)景色的《使至塞上》詩句中畫出了日落月圓的景象;《烏夜啼》中剪不斷,理還亂的離愁之感

      ③從音樂中感受線條

      在這首萊茵河的《無垠水平線》中你能否聽感受到那淙淙流水的雅致,那豎琴平穩(wěn)的音階,有如滑翔在白云之上,追著那道永不消失的天際線。

      如果我們試著將表達不同情感的音樂曲調,用相同的線來加以記錄的話,我們會發(fā)現(xiàn)隨著音樂的節(jié)奏、韻律、音色、音量的變化,線的粗細、曲直、強弱及所進行的速度、運筆的力度等均是不相同的。

      4、 藝術家從生活中獲得靈感畫出了形態(tài)各異,豐富多變的線條(課件出示圖片)

      5、 中國畫描對西方美術的影響

      中國畫線描追求自然效果,崇尚線條與物象的自然融合,線條用筆的起乘轉合、抑揚頓挫、干濕濃淡等變化,飽含著深厚的中國美術文化底蘊。法國畫家馬蒂斯曾潛心研究過中國的線描,并用筆仿中國線描技法過不少作品,筆墨間中國繪畫特色濃郁。

      6、 線條是抽象思維結合形象視為的產物,對線條必須有所側重,加工和變形。

      7、 線的形態(tài)、色彩、質感以及線的組合形式都直接決定了線的表現(xiàn)效果。分小組討論:嘗試用不同的線條表現(xiàn)手的不同觸感(課件出示)

      8、 分小組交流 練習將你對線的感受,把下列詞語填在括號中,穩(wěn)重的、狂躁的、溫和的、纖細的、粗獷的、漫無目的的。(課件出示)

      9、 在音樂聲中練習繪畫

      學習活動:畫兩組抽象線條,盡量恰當?shù)乇憩F(xiàn)出自己歡樂、憤怒輕松、緊張、的心情。

      學生練習作畫過程當中,教師巡視指導。

      點評:所有作品展示,大家給予點評,教師對于好的作品給予表揚,其他作品給予鼓勵。

      10、小結:通過本節(jié)課的欣賞以及了解我們知道了繪畫中的線條是有思想、有情感、充滿表現(xiàn)力。

    【初中美術說課稿集錦8篇】相關文章:

    初中美術說課稿模板集錦八篇05-27

    關于初中美術說課稿模板集錦7篇05-27

    關于初中美術說課稿模板集錦六篇05-23

    初中美術說課稿(15篇)11-02

    初中美術說課稿15篇11-02

    關于初中美術說課稿范文集錦六篇05-24

    有關初中美術說課稿匯總9篇06-22

    有關初中美術說課稿范文8篇05-27

    初中美術說課稿模板合集5篇05-23

    初中美術說課稿范文七篇05-22

    91久久大香伊蕉在人线_国产综合色产在线观看_欧美亚洲人成网站在线观看_亚洲第一无码精品立川理惠

      亚洲一级二级视频在线观看 | 亚洲国产天堂久久综合网 | 色窝窝在线手机视频免费 | 日韩精品在线观看视频 | 亚洲乱码免费伦视频 | 午夜性刺激在线视频免费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