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高中《洛神賦圖》說課稿(精選6篇)
作為一名教學工作者,有必要進行細致的說課稿準備工作,說課稿是進行說課準備的文稿,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寫說課稿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高中《洛神賦圖》說課稿,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高中《洛神賦圖》說課稿 1
各位領導、各位評委、各位老師:
你們好!
我說課的內容是高等教育出版社美術欣賞課本中第二章中國繪畫藝術第二節“魏晉南北朝到隋唐的繪畫”之《洛神賦圖》。我從教材分析、教法運用、學法指導和教學過程幾個方面加以闡述:
一、說教材:
1.教材地位:
中等職業教育是構建終身教育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中職教育既要利于學生一般職業技能的培養,又要利于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睹佬g欣賞》是中等職業學校素質教育教材,旨在提高學生的藝術素養,凈化他們的靈魂,對學生的教育意義是非凡的。
前一章節介紹的是遠古到秦漢繪畫,以人物畫的發展作為教學重點;而后面一個學時內容是山水畫的興起—展子虔之《游春圖》。本課內容為魏晉時期畫家顧愷之的代表作《洛神賦圖》賞析,在教學上具有承上啟下的作用:一方面受“魏晉風度”的影響,改變了人物品藻的視角和價值準則,不像漢代那樣重人物的外在功業、經學造詣,而重于人物內在精神和溢發于表的風度。顧愷之的美學思想和繪畫風格與此時人物品藻之風有著直接的關系;另一方面秦漢時期的繪畫沒有真正獨立的山水畫,山水多作為人物畫背景而存在。魏晉南北朝時期,山水形象由背景轉變為主體,以獨立畫種的姿態登上了中國畫壇。以顧愷之為代表的這個時期的畫家們為山水畫的形成,付出了重大的功績。
欣賞課以“聽、看”為主,用生動形象的故事展開教學,營造一種較為輕松和自主的學習環境,讓學生樂于接受藝術的熏陶,發覺自身對美的需求。
2.學情分析:
說課對象為中職類高一年級室內裝飾專業學生。中職類學生學習較被動,自主學習能力不強,知識儲備不足且結構單一。在設計教學過程時,根據學生的特點篩選教學內容,安排教學環節,展開教學活動;教學內容深入淺出,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和情感特征。學生是課堂的主體,在實施教學過程時要充分調動他們的參與熱情,及時根據學生課堂反饋情況靈活調整教學措施。
3.教材的處理:
、沤虒W內容的選取要充分考慮到中職學生的知識結構和認知規律,將復雜的專業概念和理論簡單化、實用化,易于掌握。情感設定要符合學生心理發展規律,做的“以人為本”。
⑵教學中所引觀點和論據要有嚴密的科學性。
4.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使學生了解《洛神賦圖》的藝術特色和藝術表現技法,及作品豐富的背景知識和在我國藝術史上的重要地位。
2、能力目標:使學生了解顧愷之人物畫的藝術特點并掌握一定的欣賞方法。
3、情感目標:學生感受藝術之美,通過優美的畫卷培養學生對中國傳統繪畫的興趣;感受博大精深的國學思想,激發其愛國主義情懷。
5.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洛神賦圖》的藝術特色和藝術表現技法。
難點:顧愷之“傳神寫照”的美學思想。
6、教學準備:
欣賞課件、圖片展示、多媒體教學。
二、說教法:
充分運用多媒體,展示相關作品,不斷地采用欣賞——設問———討論——啟發——回答的方式,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由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
三、說學法:
1、自主性探究法:課前提出目標,由學生通過網絡、書刊等信息來源渠道查閱資料,儲備知識、預習課程。
2、討論法。
四、說教學程序:
教學過程設計:
環節一:復習舊知(時間2分鐘)
通過復習上課時內容《馬王堆一號墓帛畫》,讓學生們回顧魏晉以前人物畫的風格。為對比前后兩個時期(戰國秦漢時期和魏晉南北朝時期)人物畫風的轉變奠定伏筆。
環節二:創設意境,導入新課(時間8分鐘)
《洛神賦圖》全卷分為三個部分,曲折細致而又層次分明地描繪著曹植與洛神真摯純潔的愛情故事。畫卷本身就具有很強的故事性。通過故事導入是本節課的亮點。教師播放圖片,學生根據圖片整理并講述畫面上表現的故事情節。
這個環節使學生迅速進入學習狀態對本節課的知識產生探究的欲望,并通過故事情節獲得一定的背景知識。
故事展開,《洛神賦圖》全畫可以分為七段:
第一段:初臨洛水;
右側,曹植一行由京師洛陽到山東。走了一天,當太陽將要下山時,主仆在洛水邊小憩。
第二段:洛神初現;
正當曹植一行休息時,朦朧中仿佛看到了洛神宓妃的身影。洛神穿著華麗的薄紗羅衣,高高的發髻,細長的脖子,白嫩的肌膚,欲語的雙眸,真是漂亮極了。“翩若驚鴻,婉若游龍”,“仿佛兮若輕云之蔽月,飄搖兮若流風之回雪” 。再看看周圍的景象,水面在浮動,紅日在升起,驚鴻在雙飛,游龍在騰空。洛神的身姿愈發嬌艷了。
第三段:神人對晤 ;
曹植坐在座榻上與洛神見面,他們含情脈脈,若即若離,那一絲情柔,似有還無。這是多么美妙的一刻!空氣中的風停息了,河里的波平靜了。各路神仙都來助興。擊鼓的神仙叫馮夷,唱歌的神仙叫女媧。文魚上岸準備駕車。但是曹植無法高興,因為洛神的話太傷人了。那洛神輕啟朱唇,說:“神人阻隔,無法彌補;青春年華,轉瞬即逝;歡樂聚會,彈指一揮。命運是無法改變的!
第四段:離別時刻;
與洛神的歡聚很快就結束了。洛神坐著六龍駕的云車駕向了洛水。在車的左右有鯨魚和鯢魚護駕,后面有水族怪物送行。云車異常的華麗,華蓋高聳車上,彩帶飄舞。六龍駕車而去,波濤洶涌。那洛神回頭顧盼。戀戀不舍。曹植望著飛逝而去的洛神,無限的惆悵苦悶。
第五段:心灰意冷;
洛神已經走遠了,看不見了。但是,曹植一時反應不過來,神情呆滯。仍然枯坐在那里,兩只蠟燭還在燃燒,曹植一絲未動。
第六段:駕舟追趕;
左側,曹植終于清醒過來,急忙命人駕輕舟,逆流而上,追趕洛神。船夫用力劃槳,曹植坐在船頭,心急如焚。大浪翻滾,更能表達曹植的心情。
第七段:走馬上任。
在曹植與洛神之間有不可逾越的鴻溝。他萬般的無奈,只好乘車赴任。畫面駟馬疾馳,四騎護駕,奔騰而去。曹植仍然心存僥幸,回頭顧盼,期望洛神的出現。
需要學生掌握的背景資料:
、拧堵迳褓x圖》的男主人翁—曹植:曹植 (192~232),三國時魏國詩人,也是《洛神賦》的作者!堵迳褓x》通篇言辭美麗,描寫動情,神人之戀纏綿凄婉,動人心魄。
⑵《洛神賦圖》的女主人翁—洛神:
甄氏,《洛神賦》文中的女主角;也是《洛神賦圖》中那位“翩若驚鴻,婉若游龍”踏著碧波,盈盈而來的洛水女神。甄洛,字嫦娥(182或183 - 221),別稱甄宓,廟號文昭甄皇后。
在本環節結束后,學生要能對《洛神賦圖》中所表述的故事內容有個大概的認識,并能結合故事內容去挖掘畫面中的藝術表現方式。
環節三:知識學習(時間20分鐘)
一、自主學習:
結束欣賞活動后,對學生提出:“畫面上有哪些部分表現的很精彩?為什么畫家會這樣畫?有什么目的?”學生經過討論后說出他們的看法。從而引導學生自主的.發掘畫卷中的精彩之處,為進入知識講解環節做鋪墊。
二、講授知識
教師講授知識點,例舉畫面中的實例。
知識點從以下幾個方面展開:
、拧案吖庞谓z描”的運用:
圖中有大量的對于云和水的寫照。畫家筆下不同的水勢、水態、水性千變萬化的組合,使這種種波濤律動的江浪之美又與畫中人物的驚訝、激動、惆悵、流連烘托成一體,影響著畫中氣氛,將畫家的情緒傳染給觀者,使觀者一同受到感染,可謂高明之筆。
本知識點的安排著重使學生對畫卷使用的筆法有一定了解,并能說出使用這些筆法是為了烘托畫面、營造氣氛。
、飘嫾业钠嫠济钕耄
畫卷中的神仙和奇禽異獸,這些神獸在現實生活中是沒有的,完全是畫家憑想象將多種動物的特征融合成一體而畫出的視覺形象。這種高古的繪畫技法,烘托出了畫面的熱鬧,增強了故事的傳奇性和神秘感。
本知識點重點是“奇思妙想”,鼓勵學生在閱讀文學作品,或者在進行藝術創作的過程中,發揮想象,創造美。
⑶“傳神寫照”的美學思想
人物面部的刻畫對傳神十分總要,而面部的傳神最關鍵也是最難的是眼睛的刻畫。寫行事手段,傳神是目的,通過對客體的外在形體的描寫進而把握內在的精神實質。
本知識點在于使學生了解顧愷之的藝術特點,以及影響其藝術表現形式的思想“魏晉風度”。
、葹橐院笊剿嫷陌l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秦漢時期的繪畫沒有真正獨立的山水畫,山水多作為人物畫背景而存在。魏晉南北朝時期,山水形象由背景轉變為主體,以獨立畫種的姿態登上了中國畫壇。在《洛神賦圖》中畫家表現山水的技法:用筆細勁古樸,恰如“春蠶吐絲”。山川樹石畫法幼稚古樸,所謂“人大于山,水不容泛”,體現了早期山水畫的特點,為以后山水畫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本知識點重在使學生了解本畫卷對山水畫興起的影響,為后面山水畫學習做鋪墊。
、僧嫾医榻B:
顧愷之(約344年—405年),字長康,小字虎頭。是中國東晉時代的畫家。顧愷之多才,工詩賦,善書法,被時人稱為“才絕、畫絕、癡絕”。他提出“傳神寫照”的美學思想。
代表作品:《洛神賦圖》、《女史箴圖》、《烈女圖》。
本知識點讓學生全面了解顧愷之這位偉大的畫家,并對他其它的畫作有一定了解。
環節四:知識延伸(時間5分鐘)
《洛神賦圖》對山水畫興起的作用。
本環節設定的目的是希望學生通過本課學習認識到《洛神賦圖》對山水畫興起是起了巨大的作用的;從另一個方面也了解到《洛神賦圖》在我國繪畫史上的地位。
環節五:結束課堂(時間7分鐘)
欣賞結束后,請同學們結合自己的認識展開綜合評述。讓學生說說學習體會,說說通過學習后,對《洛神賦圖》在中國繪畫史上地位的看法,起了怎樣承上啟下的作用?
本環節重在培養學生的概括、歸納能力。使他們把今天所學習的知識系統化。
環節六:小結(時間3分鐘)
師生共同總結本堂欣賞的內涵和價值。
本環節重在知識總結,并提出下節課時內容。
課堂反思:
①教學內容要深入淺出,貼近學生,教學過程中要注重層層推進。
、趧屿o結合,讓學生參與課堂,由學生展開故事。
、垡龑W生能發現自我美的需求,才能達到審美的最終目的。
板書設計:略
高中《洛神賦圖》說課稿 2
一、說教材
《洛神賦圖》作為中國古代繪畫瑰寶,出自東晉顧愷之之手,以浪漫主義手法描繪曹植與洛神相遇、相知又相別的凄美愛情故事。此課在高中美術鑒賞教學中占據重要地位,學生借此不僅能領略中國傳統繪畫的獨特魅力,還能提升對線條、色彩等繪畫語言的理解,增強審美鑒賞能力。
二、說學情
高中學生已具備一定的美術基礎知識,對藝術作品有初步鑒賞能力。但對傳統繪畫中蘊含的文化內涵及獨特技法的理解尚淺,需要教師引導其深入探究。
三、說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學生能了解《洛神賦圖》的`創作背景、畫家生平,掌握作品的構圖、線條、色彩等藝術特點及 “春蠶吐絲描” 技法。
過程與方法:通過觀察、討論、比較等方法,培養學生自主探究和合作學習能力,提升對傳統繪畫的鑒賞水平。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激發學生對中國傳統繪畫藝術的熱愛,增強民族自豪感。
四、說教學重難點
重點:掌握《洛神賦圖》的藝術特色與表現技法,理解其在美術史上的重要地位。
難點:體會作品中情感表達與藝術形式的完美融合,學會從文化視角賞析傳統繪畫。
五、說教法
采用情境教學法、直觀演示法、問題引導法。通過創設情境,展示高清畫作,提出問題,引導學生觀察思考,激發學習興趣。
六、說學法
運用自主探究法、合作學習法,讓學生在自主觀察與小組討論中,深入理解作品,培養創新思維和團隊協作能力。
七、說教學過程
導入:播放《洛神賦》朗誦音頻,展示相關圖片,引出課題,激發學生興趣。
新授:介紹畫家顧愷之及創作背景,展示畫作,引導學生觀察畫面,分析構圖、線條、色彩特點,講解 “春蠶吐絲描” 技法。
實踐:讓學生運用 “春蠶吐絲描” 技法,臨摹《洛神賦圖》局部,教師巡視指導。
展示評價:學生展示作品,進行自評、互評,教師總結評價,肯定優點,指出不足。
課堂小結:回顧本節課內容,強調《洛神賦圖》的藝術價值,鼓勵學生繼續探索傳統繪畫藝術。
八、說教學反思
通過本節課教學,學生對《洛神賦圖》有了深入了解,但在教學過程中,部分學生對傳統繪畫的興趣有待進一步激發,在今后教學中需創新教學方法,提升教學效果。
高中《洛神賦圖》說課稿 3
一、說教材
《洛神賦圖》以曹植的《洛神賦》為藍本,將文學之美轉化為視覺藝術,承載著豐富的文化內涵。它不僅是繪畫藝術的杰作,更是研究魏晉時期文化、思想、審美觀念的重要資料。
二、說學情
高中學生對歷史文化有一定了解,但對文學與繪畫的跨界融合認識不足。需要教師引導學生挖掘作品背后的文化信息,提升文化素養。
三、說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了解《洛神賦圖》與《洛神賦》的關系,掌握作品中蘊含的文化元素,如神話傳說、服飾文化等。
過程與方法:通過對文學作品與繪畫作品的對比分析,培養學生跨學科綜合分析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引導學生感受中國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增強文化自信。
四、說教學重難點
重點:理解《洛神賦圖》中文化內涵的表達,分析作品與時代背景的關系。
難點:體會作品所反映的魏晉時期的精神風貌和審美追求。
五、說教法
運用講授法、對比分析法、啟發式教學法。通過講解、對比,啟發學生思考,引導學生深入理解作品。
六、說學法
采用自主學習法、小組討論法。讓學生自主查閱資料,在小組討論中分享觀點,培養獨立思考和合作交流能力。
七、說教學過程
導入:講述曹植與洛神的`故事,引出課題,激發學生好奇心。
新授:介紹《洛神賦》內容及創作背景,展示《洛神賦圖》,對比分析文學與繪畫在表現手法上的異同,挖掘作品中的文化元素。
拓展:引導學生探討魏晉時期的社會風貌對繪畫創作的影響。
課堂小結:總結本節課內容,強調作品的文化價值,鼓勵學生傳承和弘揚傳統文化。
八、說教學反思
在教學過程中,學生對文化內涵的探究積極性較高,但部分學生在跨學科分析時存在困難。今后需加強引導,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
高中《洛神賦圖》說課稿 4
一、說教材
《洛神賦圖》以細膩的筆觸描繪了曹植與洛神之間真摯而又無奈的情感,具有強烈的藝術感染力。引導學生體會作品中的情感,有助于培養學生的情感感知能力和藝術表現力。
二、說學情
高中學生情感豐富,對愛情等主題有一定的感受力,但在情感與藝術作品的聯系上缺乏深入思考。需要教師引導學生通過作品體驗情感,提升審美感知。
三、說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了解《洛神賦圖》所表達的情感主題,掌握畫家通過畫面元素表達情感的.方法。
過程與方法:通過角色扮演、情感分析等方法,讓學生親身體驗作品中的情感,提升情感表達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培養學生對美好情感的追求,提升情感修養。
四、說教學重難點
重點:體會作品中復雜的情感表達,理解畫家如何通過藝術手法傳遞情感。
難點:引導學生將自身情感與作品情感相融合,進行情感再創造。
五、說教法
運用情境教學法、角色扮演法、情感分析法。創設情境,讓學生通過角色扮演深入體驗情感,分析作品中的情感表達。
六、說學法
采用體驗式學習法、反思總結法。讓學生在親身體驗中感受情感,通過反思總結提升情感認知。
七、說教學過程
導入:播放一段關于愛情的音樂,引導學生分享對愛情的感受,引出課題。
新授:介紹作品背景,展示畫作,引導學生觀察畫面中人物的表情、動作,分析情感表達。
角色扮演:讓學生分組扮演曹植和洛神,體驗人物情感。
情感表達:讓學生用文字或繪畫表達自己對作品情感的理解。
課堂小結:總結本節課內容,強調情感在藝術創作中的重要性。
八、說教學反思
通過本節課教學,學生對作品情感有了深刻體驗,但在情感再創造環節,部分學生創意不足。今后需加強引導,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
高中《洛神賦圖》說課稿 5
一、說教材
《洛神賦圖》作為中國傳統繪畫的經典之作,對后世繪畫創作產生了深遠影響。學習這一作品,有助于學生了解傳統繪畫的傳承與發展,培養文化傳承意識。
二、說學情
高中學生對傳統文化的傳承有一定認識,但對傳統繪畫在當代的發展關注較少。需要教師引導學生思考傳統繪畫的傳承與創新,增強文化責任感。
三、說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了解《洛神賦圖》在美術史上的地位及對后世繪畫的影響,掌握傳統繪畫傳承與創新的方法。
過程與方法:通過對比分析、案例研究等方法,培養學生對藝術傳承與創新的思考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激發學生對傳統繪畫藝術傳承的責任感,培養創新精神。
四、說教學重難點
重點:分析《洛神賦圖》對后世繪畫的影響,探討傳統繪畫傳承與創新的途徑。
難點: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文化傳承觀,在實踐中進行創新。
五、說教法
運用講授法、對比分析法、案例教學法。通過講解、對比、案例分析,引導學生思考藝術傳承與創新問題。
六、說學法
采用自主探究法、小組合作法。讓學生自主探究作品的影響,在小組合作中探討傳承與創新的方法。
七、說教學過程
導入:展示現代以《洛神賦》為題材的藝術作品,引出課題,激發學生興趣。
新授:介紹《洛神賦圖》的藝術特色,分析其對后世繪畫在題材、技法、構圖等方面的影響。
案例分析:展示當代藝術家對傳統繪畫創新的案例,引導學生思考傳承與創新的關系。
討論實踐:讓學生分組討論如何傳承和創新傳統繪畫,并進行簡單的創作實踐。
課堂小結:總結本節課內容,強調傳承與創新的重要性,鼓勵學生為傳統繪畫的發展貢獻力量。
八、說教學反思
在教學過程中,學生對傳統繪畫的傳承與創新有了一定思考,但在創作實踐中,部分學生對創新的理解不夠深入。今后需加強指導,提升學生的創新能力。
高中《洛神賦圖》說課稿 6
一、說教材
《洛神賦圖》融合了文學、歷史、藝術等多學科知識,為開展綜合探究教學提供了豐富素材。通過綜合探究,可培養學生的綜合素養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二、說學情
高中學生具備一定的綜合知識和探究能力,但在跨學科知識整合和探究方法運用上有待提高。需要教師引導學生開展綜合探究活動,提升綜合能力。
三、說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全面了解《洛神賦圖》相關的文學、歷史、藝術知識,掌握綜合探究的方法。
過程與方法:通過項目式學習、小組探究等方式,培養學生自主探究、團隊協作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培養學生的'探究精神和創新意識,提升綜合素養。
四、說教學重難點
重點:組織學生開展綜合探究活動,引導學生整合多學科知識,深入理解作品。
難點:指導學生運用探究方法解決問題,培養創新思維。
五、說教法
采用項目驅動法、小組合作法、探究式教學法。通過項目驅動,引導學生開展小組合作探究,培養探究能力。
六、說學法
運用自主探究法、合作學習法、成果展示法。讓學生自主探究,在合作中分享成果,提升綜合能力。
七、說教學過程
項目啟動:提出探究項目,如 “從《洛神賦圖》看魏晉文化的多元融合”,明確探究目標和任務。
分組探究:學生分組,制定探究計劃,查閱資料,開展探究活動。
成果展示:各小組展示探究成果,進行交流分享。
總結評價:教師對學生的探究過程和成果進行總結評價,肯定成績,指出不足。
拓展延伸:引導學生將探究成果應用到實際生活中,開展進一步的探究活動。
八、說教學反思
通過本節課教學,學生在綜合探究能力方面有了一定提升,但在探究過程中,部分小組存在分工不合理、探究深度不夠等問題。今后需加強指導,提高探究活動的質量。
【高中《洛神賦圖》說課稿】相關文章:
洛神賦圖美術鑒賞論文09-02
Excel統計圖的制作說課稿07-14
高中說課稿02-17
洛神賦中表達愛意的句子09-26
高中鉛球說課稿11-05
高中鉛球說課稿12-23
《洛神賦》文言文原文及譯文04-22
高中政治說課稿05-28
高中歷史說課稿03-29
(經典)高中歷史說課稿05-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