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說課稿

    時間:2021-06-17 09:45:05 小學說課稿 我要投稿

    【精華】小學說課稿范文匯編五篇

      作為一名無私奉獻的老師,時常要開展說課稿準備工作,編寫說課稿助于積累教學經驗,不斷提高教學質量。那么優秀的說課稿是什么樣的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小學說課稿9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精華】小學說課稿范文匯編五篇

    小學說課稿 篇1

      一、說教材

      《圓明園的毀滅》是新課標人教版教材小學五年級上冊第七單元的第1篇課文,是精讀課文,這組課文的主題是勿忘國恥。它講述的是圓明園當年輝煌的景觀和它毀滅的經過,字里行間都飽含著強烈的民族精神和愛國熱情,本課正是語文教學中進行中國近代史教育和愛國主義教育的極好的教材。(說教材,地位與作用)

      二、說教學目標

      根據本組教材的內容、主題,結合著五年級學生他們的認知特點及其心理特征,參照小學語文新課程標準,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目標 (用詞:認識,會寫,學會,理解,培養什么能力……):

      1、自學或結伴學習,借助工具書認識6個生字,會寫14個生字,能正確讀寫“估量、損失、殿堂、銷毀、瑰寶、舉世聞名、眾星拱月、玲瓏剔透、奇珍異寶”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第三、四自然段。

      過程與方法目標 (通過…探索…):

      3、由通讀課文到讀懂課文,指導學生讀書的方法(畫、圈、標、加批注),使其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情感與價值觀目標(體會,懂得,領會……):

      4、把閱讀、情感和想象結合起來,了解圓明園的輝煌和毀滅的經過,激發學生熱愛祖國熱情,仇恨侵略者的情感,增強振興中華的責任和使命感。

      三、說教學的重難點

      在以上的教學目標中,根據本組課文的主題和本課的學習目標,我確定了以下教學重點和難點。

      教學重點:(用詞掌握,理解……) 。

      由于文章前后內容緊密聯系,一揚一抑,一美一毀,愛恨交織。所以,我把通過閱讀,讓學生了解這一屈辱的歷史,激發愛國之情確定為本課的教學重點。

      教學難點:(較抽象,學生難掌握的)

      圓明園的輝煌已成為歷史的記載,離現在學生生活的年代已久遠,所以引導學生讀文、感悟、想象,在腦海中再現它昔日輝煌景觀是本課教學的難點。

      為了使學生能夠達到本課題設定的教學目標,突破教材的重難點,下面我從教法上談談如何實施目標。

      四、說教學方法。

      我們知道:“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要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法”。語文課程要使學生初步掌握學習語文的基本方法,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考慮到五年級學生的情況,我主要采取情景教學法,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使他們在活動中得到體驗和初步的認知,產生學習課文的愿望,從而達到很好的教學效果。基于本課題的特點,我主要采用了以下的教學方法:

      1、直觀演示法:

      圓明園昔日的壯觀已成為歷史,單單對語言文字來理解是遠遠不夠的,所以我利用圖片、小視頻等手段進行直觀演示,重現圓明園昔日的輝煌,活躍課堂氣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理解課文表達的意境和情感。

      2、 閱讀自學法:

      “授人魚不如授之以漁”要使學生由“學會”變成“會學”,在教學中就必須體現新課標提出的“學生是學習的主人”這一理念。因此,我通過創設情景等活動形式,引導學生閱讀課文,邊讀邊想,邊讀邊畫,邊讀邊作批注,學生從課文中初步獲取知識,發現自己的學習難點,使學生在課堂上用心地有的放矢地學習、探索,最終找到答案。這個活動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

      3、“二人轉”學習法。

      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要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法。同桌或鄰桌的學生配對學習,增加學生的學習興趣,學起來也很上心。

      4、以讀代講、集體討論的方法

      《語文新課標》指出:“閱讀是學生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讀是閱讀中最主要的,讓學生讀通、讀懂,這樣有利于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對難點內容有更清晰、更深刻的認識。 集體討論有助于學生合作意識的增強,同時互相交流能使學生萌生自己探知的意識。

      下面,我具體來談談這一堂課的教學過程。

      五、說教學過程

      我根據對教材的理解和對教法、學法的認識,將本課分為五個環節進行。

      第一環節:創設情境,奠定情感基調

      這里我準備了《圓明園的毀滅》電影片段,指導觀看,導入:1、板書課題;2、設問:看完電影片段,你們有什么想知道的?然后鼓勵學生帶著疑問閱讀課文,提示閱讀方法:邊讀邊想,邊讀邊畫,邊讀邊作批注。

      這樣的導入,既培養了學生的質疑問題的能力,又激發了學生的求知欲望,讓學生有的放矢,直奔課文的情感預設點。

      第二環節:自主學習,合作探究

      在這一環節,我將給學生充足的時間,讓學生用自己的方式閱讀課文,要求學生把不懂的生字詞,不懂的語句標記出來,大致了解課文內容,并且把自己喜歡的詞句、文段摘抄下來。讀后,借助工具書解決問題(包括生字詞、句子等),并且可以與同桌、鄰桌結伴交流。教師巡視指導,主要是輔導學困生學習生字詞,對一些學生提出的問題進行指正與指正。最后,教師投示生字、新詞,檢驗學習成果和總結學習方法、學習所得。

      這個環節中,我因材施教,不同層次的學生有不同的任務與索求,都能從語言文字中獲取信息,包括認識生字詞、積累好詞好句、了解課文大意等知識點。這樣,既培養學生的主體意識,又能促使學生掌握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法。(第一課時完)

      第三環節:品讀交流,體悟情感

      學生學習完生字新詞,基本掌握課文整體內容后,就可以進入本課教學的第三環節,也是本課的重點環節:品讀交流,體悟情感。

      首先,引導學生學習描寫圓明園昔日輝煌這部分。曾有一位名教師說過:“讓學生在讀書中做記號、寫批注,留下自己思考的痕跡,有利于良好讀書習慣的養成。”所以,我投影圖片,創設情景,讓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第2、3、4自然段,要求學生邊讀書邊在感受深的地方寫上批注,在筆記上摘抄下好詞好句。

      在學生讀正確、流利的基礎上,我還會創造機會讓學生進行交流匯報,并在交流的過程中,引導學生抓住重點的詞句進行反復品讀,感受圓明圓昔日的輝煌。這正好體現了“教是為學服務”的觀點。

      學習完“圓明園昔日輝煌”這部分,旋即引導:“可是,這一切早已不復存在了,有兩個強盜放了一把大火,把它化成灰燼了。同學們,請你們學習最后一段,把他們的罪行找出來!”通過學生的品讀最后一段,認識侵略者的野蠻途徑,從“侵入、闖進、掠、毀、燒”等幾個重點詞語記住英法聯軍的滔天罪行。然后抓住這些重點詞句進行有感情地朗讀訓練,激勵學生對侵略者的仇恨,進而激發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感,突出了教學的重難點。

      第四環節:總結全文,升華主題

      通過前幾個環節的教學,學生的心中可以說是愛恨交織,心情難以平靜,所以,在接下來的.最后一個環節:總結全文,升華主題。

      1、教師激情引導:面對這場罪惡的大火,面對這圓明園的殘垣斷壁,你有什么話想說的?把你們此時此刻要說的話寫下來。

      2、學生交流,互相評價。

      3、師生小結:貧窮受欺壓,落后就挨打!國盛則園興,國衰則園毀。本課教學在“勿忘國恥,振興中華”的情感氛圍中結束。

      我這樣設計的意圖:教師激情引導可以說是“一石激起千層浪”,學生情動于衷而發于外,在寫話中愛國主義情感油然而生,達到意猶未盡的作用,再次突出了教學重難點。

      六、我的板書設計:

      圓明園的毀滅

      再現輝煌 感受毀滅

      布局合理 侵入北京

      建筑雄偉 闖進園林

      收藏豐富 放火燒毀

      愛 恨

      國盛則園興 國衰則園毀

    小學說課稿 篇2

      一、教學指導思想

      本課以"健康第一"為指導思想,在教與學的關系上,既強調教師"教"的重要性,又突出學生們"學"的主體地位。

      在教學模式上,本課在教師的指導下,根據學生們的實際,自己選擇練習的手段、難度、伙伴,依據教師設計的評價標準,由學生們對自己進行評價,并及時調整練習手段、難度和評價標準。從而激發不同層次學生們參與體育活動的興趣,為終身體育打下扎實的身心基礎。

      在教學方法上,本著全面提高,突出個性發展的思想,力求不同層次的學生們在原有的基礎上學有不同的提高。

      二、學情分析

      教學對象為八年級的兩班男生。該兩班男生特別喜歡體育活動,班級紀律好,集體榮譽感強,農村孩子身體素質普遍較好,大部分學生們已經很好的掌握了"前滾翻"等基本技術動作,這為本課次教學打下良好基礎。

      三、教學目標

      1、認知目標:了解魚躍前滾翻的動作技術結構,能用自己的語言描述魚躍前滾翻的動作要領,懂得身體躍起騰空是區別于前滾翻的關鍵。

      2、技能目標:大部分男生能獨立完成魚躍前滾翻動作,20%完成動作圓滑優美,具有明顯的騰空過程。

      3、情感目標:通過教學,讓學生們接受美的教育,初步具有開拓創新、勇敢果斷、團結合作的優良品質。

      四、教材處理

      魚躍前滾翻是在學習前滾翻和遠撐前滾翻的基礎上學習的,同時為以后技巧聯合動作教學服務。"魚躍前滾翻"的蹬、躍、撐、滾等各技術環節,同其他滾翻類動作技術有許多相似之處,因此學好本課對以后的滾翻類教材的學習有著重要的輔助作用。

      重點:躍起遠撐;

      難點:屈臂團身的時機。

      五、教學程序

      1、課堂常規(1’)整隊、宣布本課內容

      目的:加強組織紀律,明確教學任務。

      2、熱身部分(6’)

      在結合技巧特點,做徒手操。六節,4×8拍。接著做誘導練習,團身滾動4次。半蹲后擺開始做兔跳練習5次。

      設計意圖:為培養學生們參加體育活動的興趣,提高學生們興奮性,同時為學習技巧做好身心準備。

      3、學習與體會部分(18’)

      (1)教師示范魚躍前滾翻完整動作,并結合圖解,歸納、誘導、講解魚躍前滾翻動作要領,及保護幫助方法。

      設計意圖:讓學生們了解魚躍前滾翻完整動作,教師優美示范動作激發學生們學習的興趣。

      (2)分解學習

      ①前滾翻"②遠撐前滾翻"③保護幫助下做魚躍"④躍過一定障礙物做魚躍前滾翻"⑤獨立完成動作。

      設計意圖:這樣分層遞進、步步深入、循序漸進的教學,再加上語言的激勵,使學生們增強自信,提高學習興趣。從舊知到新知順理成章、水到渠成,分散了各個難點,保護幫助下做魚躍、躍過一定障礙物做魚躍前滾翻,兩個練習內容的設計主要是為完成本課教學重點,躍過同伴平舉的手(或者越過橡皮筋),都是為了突出教學重點蹬、躍、撐、滾,從而突出重點,突破難點,順利完成本課教學目標。

      4、鞏固練習部分(10’)

      學生們掌握技術動作后,根據自己練習情況結合動作標準,組內討論進行自我評價,通過練習反饋,進行自我調整。練習難度分三組,基本完成組、達標組、提高組。在整個練習過程中,教師應巡回指導,分組后對基本完成組同學要進行重點輔導。

      最后請2--3名不同類型的同學示范。要求學生們仔細觀察,并能分析動作,然后師生客觀評價。

      設計意圖:讓學生們根據自己的實力,自由組合充分的展示自己。使不同層次的學生們都能體驗到體育運動樂趣。培養學生們觀察動作的能力,自我評價的能力,審美能力。

      5、結束部分(5’)

      教師領做放松操 (手臂、身體波浪) ,學生們模仿練習。在音樂伴奏下,師生同做,放松身心。最后教師總結講評,歸還器械,師生道別。

      設計意圖:有組織的結束教學活動,逐漸恢復學生們機體功能,對學生們進行美育教育,培養學生們創造美,表現美的能力,最后結束本課教學活動。

      六、教學方法

      1、教學理念:"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挖掘能引起興趣的因素,激發學習的熱情,讓每個學生們都能積極主動地學習。

      2、教法:講解示范法 、分層遞進法 、語言激勵法

      這節課我主要采用了分層遞進教學法,因為在教學中"魚躍前滾翻"的騰空高度和手撐的遠度,應根據學生們的具體情況來定。同時再加上課初的示范、課中的語言激勵使學習重點分散,學生們易于接受新知,從而突破本課難點。

      3、學法:觀察法、模仿練習法 、討論練習法

      在課初讓學生們觀察完整動作,建立整體概念;在學習與體會階段主要是模仿練習新知,同時聯系舊知逐步內化為自己的技能;在練習階段主要討論練習法,根據學生們的實際,自己選擇練習的手段、練習的難度、練習伙伴,學生們自主的練習,依據設計的評價標準,由學生們對自己的技術水平、運動能力、學習效果進行討論評價,通過評價反饋及時調整練習手段、練習難度和評價標準。從而激發學生們自主性學習、創造性學習,為終身體育學習打好基礎。這樣的教學方法在本次課的教學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小學說課稿 篇3

      教學目標的分析與地位:

      《黃鶴樓送別》是蘇教版第九冊的一篇課文。這篇課文是屬于“文包詩”的形式,即以一個生動的故事再現《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這首古

      詩的創作情境。本文詩文互照,情景同現,是一篇形式新穎,能培養學生聯系語言環境和故事情境發展學生情感的好課文。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9個生詞,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古詩《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2、能通過文詩對照閱讀,理解課文內容及詩句意思,體會詩人與朋友間的依依惜別之情。

      3、學習本文文包詩的寫作方法,改寫古詩。

      教學重難點:

      1、體會詩人與朋友之間的依依惜別之情。

      2、學習用文包詩的方法改寫古詩。

      教學設計的理念與思路:

      “文包詩”《黃鶴樓送別》是蘇教版教材中較特殊的一篇課文。因此,在教學過程中,主要采用以下教學方法:

      一、 詩文對照,理解詩詞大意

      文章為了降低學生對古詩理解的難度,因而采用詩文對照來進行教學,能夠幫助學生有效地理解詩意。

      二、 品此析句,體會詩詞情感

      在理解詩詞意思的基礎上,循序漸進地帶動學生情感的發展。通過朗誦古詩和朗讀課文,使學生能夠入情入景,深刻體會詩人的感情,進而能

      達到情感的共鳴。

      三、 以朗讀為主線,發展學生的能力

      對于詩詞的理解,體會詩人的情感采用朗讀的方法:個別讀、小組讀、齊讀、悟讀,使學生在讀的過程中,產生獨特的心理感受。在朗讀的同時,啟發學生想象,使學生的個性得到發展。

      學生在課堂中,通過讀一讀,背一背,想一想,說一說的方法來學習課文。

      教學過程的安排與意圖:

      一、 激發興趣,揭示課題

      1、讓學生背誦已學的李白的古詩,采用指名抽背或領背的方法背誦古詩,并即時給予表揚,這樣減輕了學生的心理負擔,同時也拉近了教者與學生的距離,融為一體。

      2、教師引出今天將學習一篇與李白有關的文章,齊讀課題。采用將課題補完整的方法達到學生概括課文主要內容的能力培養。

      二、精講古詩,理解課文

      1、教師范讀古詩,學生自讀,指名讀,在讀中適當指導生字的讀音。

      2、提示學生課文中的有些語句能夠幫助我們理解古詩,指名分節朗讀課文。

      3、請學生默讀課文,找出對理解詩句有幫助的詞或句,劃一劃。

      4、在理解古詩的過程中,請同學們說說通過讀課文,你知道了哪些字詞或詩句的意思。通過學生找句子,讀一讀,說一說,重在引導學生自己在讀中悟,悟后能讀好。

      5、學生較自由地理解了字詞的意思后,此時引導學生對古詩進行整合,讓學生說說整首詩的意思,使學生對古詩的意思有整體的認識。

      三、 品詞析句,體悟情感

      1、光了解了詩意還不夠,更要能夠體會詩人的情感。讓學生自由讀一讀古詩,看看詩中有一種怎樣的情感?

      2、學生通過讀詩,體會到“依依不舍”之情。自讀課文,看看課文有哪些句子能夠體現詩人這種“依依惜別”之情。

      3、結合學生所找句子,例:“李白和孟浩然一會兒仰望藍天白云,一會兒遠眺江上景色”“岸邊楊柳依依,江上沙鷗點點”以及李白與孟浩然的對話。通過讓學生指名讀、練讀、小組讀、齊讀、悟讀等形式充分體會詩人的依依惜別之情。

      四、 內化積累、鞏固深化

      1、在充分學習的基礎上,讓學生再背一背古詩,使之成為自己的學習成果,達到內化積累。因此我讓學生感情背誦,完全抒發詩人的情感,并及時予以肯定與表揚,讓學生體會成功的喜悅。

      2、學生交流其它的送別詩,旨在讓課堂知識得到延伸。

      3、作業中讓學生仿照本課文包詩的寫作特點,改寫一首古詩(以敘事為主)。

    小學說課稿 篇4

      一、說教材

      《白楊》是人教版小學語文課標實驗教材第十冊第一單元“走進西部”這一主題中的一篇精讀課文。文章由樹及人,從孩子關于白楊的爭論開始,引出了爸爸對白楊特點的介紹,托物言志,借物喻人;然后寫爸爸借白楊表明了自己扎根邊疆的志向,以及希望孩子也能夠成為邊疆建設者的心愿。 第一單元的訓練重點是: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能聯系上下文體會優美的語言和含義深刻的句子,并能說說這樣寫的好處。

      結合單元訓練重點、教材特點以及五年級學生的實際情況,我確定本課的教學目標為:

      1、 學會6個生字,正確讀寫“戈壁、清晰”等詞語。

      2、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爸爸介紹白楊樹的那段話。

      3、 抓住重點語句,聯系上下文,體會白楊的特點和爸爸的心愿。

      4、 體會借物喻人的寫作方法。

      教學重難點:

      重點:理解文中含義深刻的語句,體會白楊的特點及爸爸的心愿。

      難點:體會借物喻人的寫法。

      二、說教學方法:

      (1)運用情境教學法,創設情境,幫助學生領會白楊的品格。

      (2)運用朗讀法。采用多種形式的讀,如范讀,引讀,品讀,分角色讀,齊讀,指名讀,自由讀等,以讀代講,以讀悟情,以讀達情。

      (3)運用討論法,引導學生充分發揮集體的智慧,自主學習,合作探究,共同分享合作的樂趣。

      三、說學法:

      以學生自學為主,指導學生運用勾畫圈點法,抓住關鍵詞句來理解課文的主旨;運用朗讀法、討論法,體會文中所蘊含的思想感情。

      四、 說教學程序:

      本課我安排兩課時完成教學任務。

      第一課時主要學習生字新詞,整體感知課文內容,學習文章第一部分,了解大戈壁惡劣的自然環境。

      第二課時重點研讀課文,了解白楊的特點以及爸爸的心愿,激發學生對西部工作者無私奉獻精神的崇敬之情。

      現在我重點講第二課時的教學程序。

      (一) 創設情景,誘發學生的閱讀興趣。

      一上課,首先播放閻維文演唱的歌曲《小白楊》,學生會唱的跟著一起唱。教師激情導入:“同學們,你覺得歌曲中的小白楊怎么樣?今天我們就伴隨著這動聽的歌聲,和文中的父子三人一起踏上開往新疆的專列,認識一下戈壁灘上的白楊樹,欣賞歌曲,不僅使學生身心愉悅,而且為接下來的學習打下了情感的基礎。

      (二)品詞析句,理解白楊的品質特點。

      1、我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讀書方式自由朗讀課文,思考:白楊樹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從哪些語句可以看出來?用自己喜歡的符號圈劃出來,用心品讀。在這里要給足學生自學的時間。

      2、在學生自學的基礎上全班交流。

      第2——11自然段這一部分,學生交流時我打算這樣來處理:要求學生必須通過朗讀來展現自己的感悟,指導學生抓住“多高”“大傘”“多直”“這么直”“這么大”等詞語體會白楊樹的高大挺秀,然后讓學生分角色朗讀兄妹倆的話語。

      第12自然段爸爸介紹白楊的那段話,我這樣來組織教學:

      (1)課件出示爸爸的話語,學生自讀自悟。

      (2)要求學生把自己的感悟通過朗讀傳達出來。

      (3)說說從爸爸的話語中,你聽明白了什么?在學生交流的基礎上歸納白楊樹的特點,板書:服從需要、扎根邊疆、堅強不屈。

      (4)讓學生說一說祖國建設還有哪里需要白楊,然后教師激情引讀:

      堤岸需要它護堤時,它就在那兒——

      荒山需要它綠化時,它就在那兒——

      戈壁需要它擋沙時,它就在那兒——

      城市需要它美化時,它就在那兒——

      通過反復吟誦,學生完全浸潤在了課文的語言之中,虛心涵詠,以讀見悟,熟讀成誦,白楊樹的品格深深地印在了學生的心靈深處。

      (5)在讀悟的基礎上,我讓學生與文本對話,對白楊樹說幾句話,因為有了前面的鋪墊,學生此時定能有感而發,真誠地贊美白楊。

      (三)激發想象,領會建設者的崇高精神。

      爸爸只是在向孩子們介紹白楊樹嗎?不是的,他也在表白自己的心。爸爸的心愿是什么呢?我讓學生輕聲朗讀課文的第14——16自然段,分小組討論,然后匯報交流。

      在交流14自然段時,我引導學生聯系課文想想孩子們只知道什么,不知道什么。通過猜測、師生對讀了解爸爸的心愿,那就是扎根邊疆、建設邊疆,無私地將自己的青春與熱血奉獻給邊疆。(板書:無私奉獻。)這一環節,我引導學生由“知道”推及到“不知道”,由表層體會到深層,加之師生對讀激起的情感共鳴,使學生逐步領悟了文章的深刻內含,使文、道得以統一。

      文章的最后一段,我讓學生鉆研文本提出有價值的問題。學生提出的問題可能會有:

      1、爸爸為什么又陷入了沉思?

      2、為什么他又露出了微笑?

      3、那棵大白楊象征的是誰?小白楊又是誰?

      學生在討論釋疑的過程中再次體會了爸爸的內心,同時明白了文章借物喻人、托物言志的寫法,從而突破了教學的難點。

      我讓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最后一段,然后說:“同學們,新疆有許多像爸爸一樣的‘白楊樹’,祖國各地也有許多像爸爸一樣的‘白楊樹’,他們在各自平凡的崗位上默默地工作著,無私地奉獻著,你知道他們都是誰嗎?”學生交流后,出示詩歌《帳篷》,讓學生讀一讀,說說讀懂了什么,發現了什么。然后寫幾句話夸夸像課文中爸爸那樣的祖國建設者或保衛者,可以用上“哪兒……哪兒……”、“不管……不管……總是……”等詞語。

      在整個這一環節中,我讓學生由讀到悟到寫,為他們搭建了一個歷練語言、宣泄情感的平臺。

      (四)拓展延伸,引領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

      同學們,新疆現在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課件出示今日的新疆面貌。告訴學生如今仍有一批批祖國的好兒女,源源不斷地奔赴新建,相信東西部的差距也一定會越來越小,祖國的明天會更加美好!問學生:讀了《白楊》一課,目睹了西部建設的輝煌成就,你想對自己說點什么?安排這一環節,是想在學生心里種下服從需要、扎根邊疆、堅強不屈、無私奉獻的種苗,使工具性和人文性得以統一。

      (五)布置作業。

      學生可以針對個人情況任意選擇

      1、讀完課文,你肯定有很多感受,把你感受最深的地方寫下來。

      2、續寫兄妹二人在新疆的生活和為新疆做出的貢獻。

      3、閱讀矛盾的《白楊禮贊》,楊朔的《荔枝蜜》,陶鑄的《松樹的風格》等文章。

      五、說板書:

      這樣的板書突顯了白楊和邊疆建設者共有的崇高品格,讓學生自然而然地領悟到借物喻人的寫作方法,既突出了教學的重點,又突破了教學的難點。

    小學說課稿 篇5

      教材分析:

      《航天飛機》是一篇生動有趣的兒童科普文章。通過一架銀色飛機兩次遇到航天飛機的情景,具體介紹了航天飛機的特點和作用,幫助學生增長科學知識,激發學生探索科學奧秘的熱情。全文采用擬人化的手法,既介紹了有關航天飛機的科學知識,又有情有景,有人物的心理活動和對話,適宜于進行朗讀指導。

      學生特點分析:

      三年級學生具有想象力豐富,主動性強,情緒易受感染等特征,而且具有一定的自主閱讀感悟的能力。所以,易于對學生進行朗讀,想象等綜合能力的培養。

      教學目標:

      1、了解航天飛機的外形,特點和作用,培養學生熱愛科學的興趣。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并運用“邊讀邊體會”的方法,讀中感悟。

      3、通過課外上網,查資料的方法,使語文與實踐相結合,培養學生的語文綜合能力。并培養學生的小組合作能力。

      4、通過有選擇地完成星級作業,尊重不同學生能力發展的特點。同時使語文學科與其他學科結合起來,開發智力,發揮想象,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

      教學設計的理念及意圖:

      以《新課程標準》為指導,以課件為輔助教學,通過“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學模式,培養學生的語文綜合能力。

      1、落實語言文字的教學,以讀為本,運用“邊讀邊體會”的方法,讀中感悟。

      我認為作為一門語文課程的教學,應該體現語文課的特點。語文教學的本質是加強以讀為主的語言文字的實踐活動。《新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課程應該重視語文的熏陶感染作用,同時也應尊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獨特體現。應該讓學生更多地直接接觸語文材料,在大量的語文實踐中掌握運用語文的規律。在教學中尤其要重視培養良好的語感和整體把握能力。新課程強調了語文課的本質特點,指出了語言文字教學和學生語感培養的重要性。所以,我在設計教學過程時,重點放在了解航天飛機的外形,特點和作用上。并運用“邊讀邊體會”的方法,從個別讀,指兩生比賽讀,小組分角色讀,集體讀等形式,在讀中感知,讀中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尊重學生的獨特感受,在讀中提高語文素養。

      2、實踐“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學模式。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語文課程必須根據學生

      身心發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要,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學生對語文材料的反應往往是多元的,因而也應尊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獨特體驗。我在教學中力求體現這種模式。為了能讓學生有一種自主探究的意識,并激發學生的興趣。設計了一系列問題,引導學生分三次有淺入深地研讀課文,去尋找答案。

      (1) 教學的開頭,我先讓學生從各種各樣好看的圖片中找一找航天飛機,

      再以同學們找得對不對呢?來質疑引入。然后,引導學生該怎么辦?到書上去找答案,進行探究性學習。最后通過討論,學習航天飛機的外形來證實同學們判斷是否正確。

      (2) 在了解航天飛機的特點和作用時,我以同學們課外還了解到了哪些知

      識導入:再以同學們想不想一起來認真讀一讀課文看看課文向我們介紹了哪些知識?來引入課文內容的學習。讓學生自己讀課文,在自己讀課文中找出句子,再通過小組合作交流,最后集體來討論。在討論中理解航天飛機的特點和作用。

      3、語文與實踐相結合,培養學生的語文綜合能力。

      新課標指出,語文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應著重培養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在第二學段(3——4年級)綜合性學習要求1,2兩條他是這樣寫的。(1)能提出學習和生活的問題,有目的地收集資料,共同討論。(2)結合語文學習,觀察大自然,觀察社會,書面與口頭結合表達自己的觀察所得。我在教學時,運用了課內與課外相結合的方法,來體現語文教學的實踐性。我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在課外從網上或課外書上收集有關航天飛機的資料,目的是:(1)體現實踐性(2)課內引向課外,拓展學生的視野,豐富課外知識。(3)體現小組合作精神。在教學完航天飛機的外形后,我讓學生說說課外已經知道了哪些航天飛機的資料,使學生書面與口頭結合,培養學生的表達能力。同時,與我們學校在搞的綜合實踐課題相結合,與區級課題“開展綜合實踐活動促進學生語文綜合能力發展”相結合。我想,既然課題已在進行中,所以應該在語文課堂中也能體現出來。

      4、多形式地復述,內化課文語言。

      在教學的第四個環節設計了在老師提出的兩種方法中任選一種來介紹“航天飛機”。這樣既體現了學生的主體性,有培養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加深了對課文內容的深化與理解。

      5、開發智力,發揮想象,并與其他學科聯系起來。

      課的最后,我設計了星級作業,按不同的難易程度分為一,二,三星級作業。目的讓差生有保證,讓優生有發展。更好地體現學生的主體性,并尊重不同學生能力發展的特點。與其他學科聯系起來,開發智力,發揮想象。通過自由選擇合作完成作業,也體現了同學們的合作精神。

      6、運用課件進行教學。

      本堂課,我多次用到課件。但歸納起來,有四方面的作用:(1)在課的第一個環節,我讓學生欣賞各種飛機的圖片,來激發學生的興趣。(2)在分析航天飛機的外形和飛出大氣層的情景時,運用課件起到了加深課文內容的理解。(3)在課文中的詞句難以理解時運用。在理解“專程”時,讓學生看課件理解要比老師口頭講效果好多了。(4)起到了小黑板的提示作用。

      7、重視對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

      本課教學時,我著重培養學生的朗讀,表達,動手,動腦,想象能力,發展學生的合作精神。

    【【精華】小學說課稿范文匯編五篇】相關文章:

    【精華】說課稿初中范文匯編五篇06-18

    【精華】說課稿初中范文匯編六篇06-06

    【精華】語文說課稿初中范文匯編10篇07-19

    【精華】數學說課稿初中范文匯編五篇07-17

    【精華】數學說課稿初中范文匯編6篇07-13

    【精華】數學說課稿初中范文匯編8篇06-20

    【精華】高中說課稿范文五篇06-11

    【精華】說課稿初中模板匯編8篇05-30

    【精華】小班說課稿模板匯編8篇06-10

    【精華】高中語文說課稿范文匯編7篇07-30

    91久久大香伊蕉在人线_国产综合色产在线观看_欧美亚洲人成网站在线观看_亚洲第一无码精品立川理惠

      亚洲理论欧美理论在线看 | 中文字幕综合久久久久 | 亚洲аv天堂手机版在线观看 | 香蕉久久高清国产精品观看 | 亚洲欧美激情精品一区二区 | 日本在线婷婷视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