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說課稿

    時間:2025-02-25 10:46:41 小學說課稿 我要投稿

    【精選】小學說課稿范文集合六篇

      作為一位無私奉獻的人民教師,常常要根據教學需要編寫說課稿,編寫說課稿助于積累教學經驗,不斷提高教學質量。寫說課稿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小學說課稿8篇,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精選】小學說課稿范文集合六篇

    小學說課稿 篇1

    各位老師:

      大家好!我說課的內容是語文S版教材四年級下冊第六組的課文《語言的魅力》第二課時的教學設計。

      說教材:

      課文講述的是在繁華的街頭,一位失明老人在乞討,他的身邊立著一塊牌子,上面寫著“我什么也看不見!”但是人們對此都無動于衷。而當詩人在牌子上添加了幾個字,組成了“春天到了,可是我什么也看不見!”這富有詩意的句子,讓街頭的行人變了,他們紛紛解囊相助。這篇文章語言精煉,情感豐富,說明了恰當地運用語言文字,會產生非凡的感染力,深深的打動人心。

      說教學目標;

      針對課文特點,結合本組課文在教學時“要重視對詞語和重點句子的理解,體會文章包含的深刻道理,讓學生受到啟發和教育”的訓練重點,我設定了以下目標:

      1、能通順、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抓住重點句子,理解課文內容,體會文字打動人心的原因,明白語言運用的恰當會產生非凡的感染力。

      3、受到關愛他人幫助他人的情感教育。

      其中指導學生體會詩人添上那幾個字產生的巨大作用,感受語言的魅力,體驗情感,為本課教學的重難點。

      說教法和學法: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語文教學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構建開放而有活力的語文課堂。”

      根據新課標的要求,教學中我注重“以生為本”,通過采用引導法,引導學生尋找文中最有魅力的語言,組織學生以小組合作的方式探究其魅力,體現教師的主導性和學生的主體地位,并立足于“以讀為本”的教學理念,以讀代講、讀中領悟、結合情境創設,讓學生合理展開想象,學會在閱讀實踐中逐步掌握閱讀方法,獲得情感體驗,提高學習和運用語言文字的能力。

      說教學流程

      本課教學我設計了:

      ①質疑課題,導入新課

      ②抓住重點句,確定切入點

      ③品讀感悟,深入體會

      ④拓展遷移,練寫警示語四個環節,讓學生在合作學習、品讀感悟課文內容中體會語言的魅力。

      具體流程如下:

      (一)質疑課題,導入新課

      “學貴有疑。”開課之初,我由問題入手,通過提煉有價值的問題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教師在板書課題后,先讓學生讀題解題,聯系生活談談自己所理解的“魅力”,再以此為線索,引導學生對課題進行質疑,學生可能會提出:語言到底有什么的“魅力”?“語言的魅力”具體體現在哪兒?……這些疑問會讓他們帶著濃厚的學習興趣步入課文。

      (二)抓住重點句,確定切入點

      學生通過初讀課文并交流自己的初讀感知后,教師就趁機引導學生找出文中最有魅力的語句——“春天到了,可是我什么也看不見!”并以這個句子為切入點,探究這句富有詩意的語言之所以產生巨大魅力的原因,通過抓住重點問題使課文內容化繁為簡,讓學生迅速進入閱讀與理解文本的情境。

      (三)品讀感悟,深入體會

      1、尋找語言魅力的體現

      新課程倡導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教師要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在合作中探索新知,交流感悟。我讓學生以四人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去探討本課中語言魅力的具體表現。

      學生通過分角色朗讀1——5自然段,找出了盲老人的牌子上原來寫的句子“我什么也看不見!”詩人添上幾個字之后的句子“春天到了,可是我什么也看不見!”通過比較句子談體會,得出語言魅力的具體表現是詩人添字前后使人們的行為發生了截然不同的變化:由當初淡淡一笑、無動于衷轉變為紛紛慷慨解囊。

      在這一環節,通過讀、議、交流,學生在小組學習中,提高其自主學習、解決問題的能力。

      2、品味語言,探尋語言魅力的原因

      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教師要珍視學生的朗讀體驗,課文第六自然段文字優美,點明了語言文字能夠產生非凡魅力的原因。教學這一部分,我設計多層次,多角度的讀書活動,放手讓學生去讀,通過讀中思考、讀中想象、讀中感悟,促使學生由表及里、由淺入深地理解文本,展開與文本之間的對話。

      ①圖片欣賞,直觀感知春天的美。

      ②說話練習,加深體驗。

      請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實際展開想象,用“春天到了,我看見了__________,聽到了____________,這怎能不讓我陶醉呢?”進行說話練習,描繪自己眼中的春天,進一步體驗春天的.美好。

      ③反復讀,感悟春天的美。

      通過學生自讀、師生互讀、把課文改為小詩的形式配樂美讀等多種方式讀出描寫春天美好的句子,讓學生在不僅在讀中品味春天的美還品味到了語言文字的美。

      ④前后對照,體會老人的不幸

      通過情感朗讀第六自然段最后一句話:“但這良辰美景,對于一個雙目失明的人來說,只是一片漆黑。……”請學生想象:失明的老人在這明媚的春光里又是什么樣的情景?如果你在街頭看見了這個老人,你會怎么做?這樣通過鮮明的對比,層層深入的體驗,學生的情感得到升華,真正走進了文本并產生強烈的共鳴:對老人的不幸遭寄予了深深的同情。

      最后,讓學生換位思考:詩人為什么能寫出這打動人心的句子?學生體會到語言的魅力,不僅是能讓人們產生豐富的聯想、形成對比、激發同情心,而是充滿了對他人、對社會的關愛,要用愛去關心幫助他人,學生也受到愛的熏陶和感染,此時,感悟語言的非凡魅力也就水到渠成了。

      (四)拓展遷移,練寫警示語

      語文教學要把聽、說、讀、寫落到實處,以全面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所以,最后我安排了讓學生運用有魅力的語言寫警示語的練習,將課堂內外有機地聯系起來,體現語文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一。學生滿懷激情,都希望自己能像詩人一樣,用富有魅力的語言去感染周圍的人,寫出了許多精彩警示語,比如:

      “足下留情,我也會疼!”——草地上

      “請別讓我一直流淚到天明!”——水龍頭邊

      “請別在我雪白的衣服上留下你黑黑的鞋印!”——墻壁上

      ……

      在這一環節,學生通過寫、議、評,由課堂學習語言轉變為在生活中運用語言,切身感受到語言所產生的巨大魅力。

    小學說課稿 篇2

      一、說教材

      1. 教材所處的地位和作用:

      《百分數的應用一》是北師大版教材第十一冊第七單元的第一課時,它是在學生學習了分數的應用問題、百分數的意義、百分數與小數、分數的互化以及百分數的簡單應用的基礎上,進一步學習百分數的應用,為后面學習較復雜的百分數應用題和“儲蓄”問題起著鋪墊作用。

      2. 教育教學目標:

      根據上述教材分析,考慮到學生已有的認知結構心理特征,制定如下教學目標:

      學習目標:1. 在具體情景中理解“增加百分之幾”或“減少百分之幾”的意義,加深對百分數意義的理解。

      2. 能解決實際問題中“增加百分之幾”或“減少百分之幾”的問題。

      3. 提高運用數學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體會百分數與現實生活的密切聯系。

      3. 重點,難點:

      重 點:會解決實際問題中“增加百分之幾”或“減少百分之幾”的問題。

      難 點:分數問題和百分數問題的內在聯系。

      二、學情分析:

      在本節課之前,學生已經在五年級下冊和六年級第二單元學習了有關分數應用的問題,以及在六年級第四單元學習了百分數的意義、百分數與小數、分數的互化以及百分數的簡單應用,這為學生進一步學習百分數的應用做好了鋪墊。但是新版北師大教材沒有對“求一個數比另一個數多(少)幾分之幾”的問題進行教學安排。加上分數和百分數比較抽象,學生理解有一定的難度,因此這節課對學生來說有一定的困難。

      學生認知障礙點:理解增加百分之幾和減少百分之幾的意義。關鍵要知道誰跟誰比,把誰看作單位1,提高學生能夠運用百分數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三、 教學策略(說教法)

      1. 教學方法及其理論依據:

      (1)鋪墊滲透法:通過“舊知鏈接”環節,設計與本節課重、難點相關習題,為本節課新知做好鋪墊,提前化解教學中的難點。

      (2)情境導入法:《數學課程標準》指出:“讓學生在現實情景中體會和理解數

      學。”我在導課時,從學生日常生活中創設了水結成冰的情境,并提出一個問題引起學生的思考,激起學生學習數學的欲望。

      (3)自主探索法和合作交流法:新課堂的核心理念是“自主、合作、探究”。這節課在新知的獲得環節,我先讓學生在觀察、分析、對比、思考、發現的自主探索過程中,發現“求一個數比另一個數多(少)百分之幾”的問題與前面學習過的有關分數問題的聯系,再通過畫圖法進一步理解題意,最后通過小組內成員的合作交流達到解決問題的目的。

      (4)聯系生活法:“數學教學要立足于社會現實生活,以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的知識出發,最終要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服務于社會生活。”因此,我在導入新課、探究解決問題的方法和彈性練習的各個環節盡量用學生熟悉的例子來教學,使學生感受到數學就在身邊,培養了學生數學意識。

      (5)及時評價法:“評價的目的是為了全面了解學生的數學學習歷程,激勵學生的學習和改進教師的教學。”我在學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和大展示環節對課堂發現的問題和在解決問題過程中發現有獨特見解的,都給予及時的指導和評價,增強學生學習數學的自信心。

      2. 突破重、難點的策略:

      通過“舊知鏈接”環節,設計與本節課重、難點相關習題,為本節課新知做好鋪墊,提前化解教學中的難點。

      在學習新知環節,通過設計一系列問題,引導學生理解新知中的重、難點知識,降低重、難點知識理解的難度,這樣有利于學生對重、難點知識的理解和掌握。使學生能獨立自主探究完成相關學習任務,再通過對學、群學環節解決本節課知識中的重、難點問題,教師在學生合作探究的過程中再進行一定的引導,使學生朝著有利于知識建構的方向發展。

      在習題設計方面,做到知識源于課本,又稍高于課本,并給予一定的提示,使學生在掌握了本節課知識的基礎上,進一步加深對本節課重、難點知識理解,提高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四、說學法:

      新課程不但倡導教師教學方式的轉變,而且著力于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首先要讓學生掌握學習數學的方法。在這節課中,學生的學習方法主要有:

      1.自主探究法:讓學生利用已有的知識經驗自主探究解決問題的方法。

      2.轉化法:學生在理解“冰的體積比水的體積約增加了百分之幾?”時,可以結合百分數的意義,把問題轉化為“求冰比水多的體積占水的體積 的百分之幾”,也可以轉化為“先求冰的體積是水的體積的百分之幾 ,再求冰與水的體積所對應的百分率的差”,這樣就與前面的知識聯系起來了, 幫助理解新知識。

      3.觀察比較法:在探索解決問題的方法中,出現了兩種方法,學生就對兩種方法進行比較,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方法。

      4.合作交流法:在獲得新知的過程中,學生充分利用各自的資源,開展小組合作,在小組中分工明確,在互助合作中體驗成功的愉悅,提高了學習效益,使學生的智力得到最佳的開發,樹立主人翁的意識。

      5.歸納總結法:學生通過對 “求一個數比另一個數多(少)百分之幾”問題的解題方法的探索,進一步歸納總結出解決此類問題的方法和公式。

      6.反思總結法:通過這節課的交流學習,學生可以對自己在本節課學習中的'成果和存在的問題進行及時的反思和總結。學生才能學得牢。

      五、說教學程序及設想:

      (一)舊知鏈接:

      在“舊知鏈接”環節,第1題我先設計復習了“求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幾倍、幾分之幾和百分之幾”的問題,解題方法都是用“一個數除以另一個數 ”,只是結果不同而已。這為后面學習“求一個數比另一個數多(少)百分之幾”的問題做鋪墊;設計第2、3題是為了讓學生理解掌握把“求一個數比另一個數多(少)百分之幾”的問題轉化成“求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百分之幾”的問題的思路和方法,這為后面學習“求一個數比另一個數多(少)百分之幾”的問題的解法一做鋪墊。設計第4、5題,想先讓學生掌握把第一種分率句“求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幾分之幾” 轉化成第二種分率句“求一個數比另一個數多(少)幾分之幾”問題的方法,這為后面學習“求一個數比另一個數多(少)百分之幾”的問題的解法二方法做鋪墊。

      (二)情景導入:

      我在導課時,從學生日常生活中創設了水結成冰的情境,并提出一個問題引起學生的思考,激起學生探究問題的欲望。

      (三)學習目標、重點和難點:

      設計這部分內容是讓學生明確本節課的學習目標及重點和難點,是在具體情景中理解“增加百分之幾”或“減少百分之幾”的意義,以及能解決實際問題中“增加百分之幾”或“減少百分之幾”的問題,體會分數問題和百分數問題的內在聯系。

      (四)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在這一環節,我設計了兩個學習新知,學習新知一是探究“求一個數比另一個數多百分之幾”的問題的解題方法。學習新知二是探索“求一個數比另一個數少百分之幾”的問題的解題方法。

      在教學學習新知一時,我提出問題1:45l的水結成冰后體積約為50l ,冰的體積比水的體積約增加了百分之幾?由于學生對“增加百分之幾”理解有一定的難度, 這也正是本節課的重點和難點。我通過讓學生畫線段圖來理解題意,并在導學案的設計上通過問題的形式給學生進行一定的提示,可以降低學生理解的難度.加上在“舊知鏈接”環節第2、3題的鋪墊,學生比較容易把“冰的體積比水的體積約增加了百分之幾”轉化為“冰比水增加的體積占水的體積的百分之幾”,可以先求出“冰比水增加的體積”,再求出“增加的體積占水的體積的百分之幾”.通過對問題1題意的理解分析,學生會很容易列出算式,并在此基礎上概括出“求一個數比另一個數多百分之幾”的問題的第一種解題方法。

      除了第一種解法外, 求“冰的體積比水的體積約增加了百分之幾”, 還可以先求出“冰的體積是水的體積的百分之幾”, 再求出“冰的體積與水的體積所對應的百分率的差”,就是“冰的體積比水的體積增加了百分之幾”。由于在“舊知鏈接”環節第4、5題作好了鋪墊,加上在導學案的設計上通過問題的形式給學生進行了一定的提示,學生對這個問題理解的難度有所降低。通過對問題1題意的新解釋,學生會很容易列出算式,并在此基礎上概括出“求一個數比另一個數多百分之幾”的問題的第二種解題方法。

      在探究完了學習新知一的基礎上,接著我設計了學習新知二探索“求一個數比另一個數少百分之幾”的問題的解題方法。我先提出一個問題:有50l的冰融化成水后體積約為45l ,水的體積比冰的體積減少了百分之幾?并引導學生根據探究學習新知一的方法自主探究“求一個數比另一個數少百分之幾”的問題的解題方法。這樣給了學生很大的探索空間去經歷知識形成的過程,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在解決的過程中教師要注意巡視,遇到有困難的學生要及時予以幫助,同時也鼓勵學生做完后可把自己的想法說出來與同桌分享,如果不會也可向別人請教。這樣培養了學生互助合作的意識,在師生、生生互動的過程中學生的能力得到了鍛煉和提高。解決此問題有兩種方法。在全班交流的環節,這兩種方法都要讓學生充分發言,說一說自己是怎樣想的。在交流的過程中,教師要站在“導”的位置上,放手讓學生說,最后總結出,解決這個問題,重點要理解問題的實質含義:究竟是誰和誰比,誰是單位“1”。本環節的設計既拓寬了解題思路,又鍛煉了表達能力,同時也提高了抽象概括能力。

      (五)實戰演練,我最棒!

      在練習的設計上,我兼顧了習題的層次性和開放性,使不同層次的學生都參與練習,以求訓練思維、培養能力、形成技能。

      1. 一件衣服,原價300元,店家優惠了60元,優惠了百分之幾?

      (你知道“優惠了百分之幾”是什么意思嗎? )

      這道題告訴了單位“1”—— 原價300元,以及優惠的錢數60元,求優惠了百分之幾。先讓學生理解“優惠了百分之幾”是什么意思,有的學生可能會說“優惠了百分之幾”就是“現價比原價少了百分之幾”,知道原價300元,還有現價比原價少的錢數60元,可以根據學習新知二 “求一個數比另一個數少百分之幾”的問題的第一種解題方法進行計算;還有的學生可能會說“優惠了百分之幾”就是“優惠的錢數占原價的百分之幾”,直接用“優惠的錢數60元”除以“原價300元”,就是“優惠了百分之幾”。通過比較,學生會對“少了百分之幾”有了更進一步的理解。

      2. 一種商品,現價640元,比原價降低了160元出售,降低了百分之幾?

      (你知道“降低了百分之幾”是什么意思嗎?)

      這道題告訴了現價640元,以及現價比原價降低的錢數160元,求降低了百分之幾。先讓學生理解“降低了百分之幾”是什么意思,有的學生可能會說“降低了百分之幾” 就是“現價比原價少了百分之幾”, 單位“1”—— 原價不知道,我們要先求出原價,由于“現價比原價降低了160元”, 原價多,現價少,160元是原價與現價的差,求原價,用加法,640+160=800元,由于原價與現價的差知道,是160元,不用再計算,可以直接用160÷800=20℅,因此降低了20℅;還有的學生可能會根據第1題對問題的不同理解,得出“降低了百分之幾”就是“降低的錢數占原價的百分之九”,雖然算式相同,但后一種理解更簡單一些。通過第2題的計算,學生會對“減少了百分之幾”的百分數應用題有了更深的認識。

      3. 光明村今年每百戶擁有彩色電視機121臺,比去年增加66臺,今年每百戶擁有彩色電視機的數量比去年增加了百分之幾?

      這道題與第2題很相似,區別有兩個,一個是單位“1”—— 去年每百戶擁有彩色電視機的數量較小,求單位“1”用減法,而不是用加法,用121-66=55臺;另一個區別是問題問“增加了百分之幾”,而不是“減少了百分之幾”,最后用“增加的臺數66臺”除以“去年的臺數55臺”,結果是120℅.

      (六)課堂總結,整理學案。

      通過學生說一說本節課自己的收獲,達到對本節課知識點的梳理與整理,進一步鞏固對知識點的掌握。通過整理學案,把在課堂上存在的問題加以糾正,并對導學案上的知識點進行整理和鞏固。

      總之,本節課教學活動我力求充分體現以下特點:以學生為主體,思維為主線的思想;充分關注學生的自主探究與合作交流。教師是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對一個問題的解決不是要教師將現成的方法傳授給學生,而是引導學生尋找解決問題的策略,給學生一把在知識的海洋中行舟的槳,讓學生在積極思考,大膽嘗試,主動探索中,獲取成功并體驗成功的喜悅。

    小學說課稿 篇3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知道課文介紹的5種新型玻璃的特點和用途。

      2.了解迅速發展的當代科技及其在現代化建設中的作用,激發學生愛科學、學科學的積極性和為科技事業的發展進步而勤奮學習的自覺性。

      3.領悟作者的表達方法,并學習運用。

      教學重點:了解新型玻璃的特點和作用。

      教學難點:學習運用作者的表達方法。

      教學準備:教學課件

      教學過程:

      導入:

      1、老師在黑板上隨手寫下“玻璃”這個詞。

      同學們,齊讀這個詞。看見這個詞,你都能想到什么呢?

      玻璃:透明的,不擋陽光。能做眼鏡,能按在窗戶上擋風。容易破碎。

      師:剛剛你們說出了玻璃的特點和用途。

      2、老師再在“玻璃“前面加上“新型”兩個字。(紅色)

      3、你該怎樣讀?

      4、師:現在,看到這個題目,你又會想些什么呢?或者說:你有什么問題想要問嗎?

      什么樣的玻璃才稱得上是新型玻璃?新在哪兒?

      新型玻璃有什么特點?新型玻璃有什么用途呢?板書:特點、用途

      回顧全文

      過渡:其實玻璃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隨處可見,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各種功能的新型玻璃層出不窮,通過剛才的提問能看得出大家對新型玻璃很感興趣,大家的問題都可以在課文中找到答案,仔細閱讀課文,你會有不小的收獲。

      1、快速瀏覽課文,說說課文為我們介紹了哪幾種新型玻璃? 指名說

      學生板書

      夾絲網防盜玻璃、夾絲玻璃、變色玻璃、吸熱玻璃、吃音玻璃。

      過渡:這五種玻璃各自都有哪些特點和用途呢?

      自讀感悟:(5分鐘)

      1、出示:學習方法:

      (1) 請你默讀課文,邊讀邊想各種玻璃的特點和用途。

      (2) 用橫線畫出能說明特點和用途的語句。

      (3) 最后在小組內,用“自述”的形式,把你喜歡的一種新型玻璃介紹給大家。

      2、引導匯報:

      夾絲網防盜玻璃

      (1)、誰對夾絲網防盜玻璃感興趣?就請你來介紹自己吧

      (2)、提出傾聽的要求:其他同學要注意聽,看看通過他的介紹你能知道這種新型玻璃的特點和用途嗎?學生板書:

      (3)、誰知道我剛才提出了傾聽的要求是什么?那你能說嗎?學生板書:特點、用途

      (如果學生認為這種玻璃的作用是“可以。。。。可以。。。。”教師出示這句話:再讀讀,這句話的主要意思是告訴我們夾絲網防盜玻璃的用途嗎?)

      更主要的是告訴我們這種新型玻璃的用途很廣,通過什么修辭方法告訴我們的呢?(排比)

      博物館、銀行、珠寶店、存放重要圖紙、文件的建筑物可以采用它,這是為什么呢?(揭示用途:防盜)

      (4)在介紹夾絲網防盜玻璃的時候,作者舉了一個例子,這個例子該怎樣讀呢?請學生讀讀這段文字:出示

      夜深了,從一座陳列珍貴字畫的博物館里,突然傳出了急促的報警聲。警察馬上趕來,抓住了一個劃破玻璃企圖盜竊展品的犯罪嫌疑人。你也許不會相信,報警的不是值夜班的看守,而是被劃破的玻璃!

      (5) 學生讀書的時候,教師板書說明方法:舉例子

      (6) 誰來為我們讀讀這個例子?指名讀

      (7) 學生評讀。

      (8) 評讀后,教師說:你的評讀也說出了舉例子這種說明方法的好處(指板書說明方法)這個例子真實地再現了當時的情景,能達到引人入勝的效果。讓我們讀起來,如臨其境。這就是舉例子的好處。

      過渡:剛剛我們看到了夾絲網防盜玻璃的厲害,黑板上的這種夾絲玻璃跟它有什么不同嗎?接下來誰來介紹自己呢?

      夾絲玻璃

      (1) 指名介紹自己 出示:夾絲玻璃

      (2) 同學們想想這時你該聽什么?聽了他的介紹,你有收獲嗎?就請你來板書:特點、用途

      (3) 夾絲玻璃,如果你受到猛擊(動作)你會“安然無恙”也就是說(我沒有任何損傷),厲害!(豎大拇指)那即使你被打碎了呢?學生:我的碎片也能藕斷絲連地粘在一起!

      (4) 同學們,他用功藕斷絲連來形容打碎時的樣子,你能說說給你什么感受嗎?

      (5) 作者的形容恰到好處,我們再來通過讀書感受一下這樣形容的好處。出示:

      “夾絲玻璃”非常堅硬,受到猛擊仍安然無恙,即使被打碎了,碎片仍然藕斷絲連地粘在一起,不會傷人。

      過渡:說到 玻璃,不能不讓我想到有些同學對我說過的話:老師,我這陽光太強了,晃我眼,我可以把窗簾拉上嗎?都誰有過這樣經歷?

      變色玻璃

      1、 這個時候如果我們學校也有——變色玻璃——就太好了。

      2、 出示:變色玻璃

      3、 大家是那么迫切需要變色玻璃,那就請你們讀讀課文,找到這種玻璃的特點和用途吧!

      4、 找到的同學板書:

      5、 在這段介紹中,作者使用了打比方的說明方法,板書:打比方誰給我們來讀讀這句話。指名讀,讀后問問同學,你們覺得這樣介紹怎么樣?

      過渡:書上還有一處也使用了打比方的說明方法,是在介紹哪種新型玻璃呢?

      吃音玻璃

      1、出示 吃音玻璃

      2、誰來介紹自己呢?你介紹完畢后,由你來邀請同學板書特點和用途好嗎?

      3、剛才在他的介紹中,我除了聽出使用打比方的說明方法外,我還聽出了別的`說明方法,那就是——列數字板書

      4、今天聽了你的介紹,我家一定要裝上這種玻璃,因為我家緊臨大街,車來車往,吵得我每晚睡不踏實,而吃音玻璃能使噪音從40分貝降到12分貝,從數字上直接讓我感受到它的作用,謝謝你的介紹。很成功 !

      過渡:同學們,你們聽過“低碳”嗎?什么意思?如果窗子上的玻璃能使房間冬暖夏涼,不用空調,不用燃煤,那該多好呀!有這樣的玻璃嗎?在哪?在哪?

      吸熱玻璃

      1、誰能直接說出自己的特點和用途

      2、 出示:吸熱玻璃

      3、 自由讀課文,讀清楚吸熱玻璃的特點和作用 自由讀,指名讀

      4、 希望我們的生活中多多使用吸熱玻璃,那樣北京的天會更藍!

      過渡:正如課文中說到的——出示最后一段齊讀

      在現代化的建筑中,新型玻璃正在起著重要作用,在新型玻璃的研制中,人們將會創造出更多的奇跡。

      5、 創造這更多的奇跡的人,將會是在坐的每一位同學。你們有這個愿望嗎?

      6、 好!下面給同學提供幾種新型玻璃的簡要介紹,你能結合今天學習的說明方法,采用其中一種,也來介紹一下這些新型玻璃嗎?

      7、 學生練筆

      8、 學生反饋誰能說說自己的介紹。

      小結:

      這節課,我們不僅知道了新型玻璃的特點和用途,還動筆也介紹了更多新型玻璃,你們的感受怎么樣?

    小學說課稿 篇4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能夠表達各種節日,表達這些節日的時間。

      2、能力目標:

      A 能把所學句子運用到日常口語交際中,在適當的情境中能夠靈活運用,如談論自己對節日的喜好、日期。

      B幫助學生了解更多的節日,拓展視野。

      3、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

      關注學生的喜好、需求,營造寬松、民主、和諧的課堂氛圍。通過多樣性的活動,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調動積極性,使學生在英語課堂中不斷體驗成功,感受樂趣,樹立自信心,促進學生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的發展。

      重點分析:

      說、認識、口頭運用常見節日,表達自己對節日的喜好、表達出日期是本節課的重點。

      教學過程:

      Part 1:Greeting

      [激情問候,營造寬松、民主、和諧的課堂氛圍]

      Part 2et’s do actions.

      [幾個簡單的動作,可以調動學生積極性]

      Part 3: Free talk

      T: What day is it today? S: It’s_____.

      T: What day was yesterday? S: It was_____.

      T: What day is tomorrow? S: It’s_____.

      (根據實際情況回答,出示課件,給學生以適當提示)

      [通過對今、明、后天的日期回答,情境對話不僅復習了前面所學,而且為本節課下面要復習的內容做了一個鋪墊。]

      Part 4: Review

      I’ll show you some pictures, guess,what are they?

      [讓大家瀏覽圖片,說出你都看見了哪些圖片,請同學們說出來]

      2、 再次出示那些圖片,問學生:What’s your favourite festival?

      有學生進行回答,并引出下一個問題:When is it?

      [提問和這些節日有關的問題,擴展更多的知識,復習所學知識,鞏固日期的表達方法。]

      3、操練What’s your favourite festival? When is it?

      教師做示范,小組練習。

      [大量操練,學以致用,訓練學生的聽說能力]

      4、擴展其它節日,并說出它們的`日期,進一步練習重點句型。

      [豐富課外知識,培養學生在一些特別的節日里應掌握一些特別的祝福話語,給學生更好的價值觀]

      Part 5:Class Closing

      以節日“Mother’s Day” 作為結尾,教育孩子們要熱愛自己的父母,可以幫父母做力所能及的事情。

    小學說課稿 篇5

      一.說教材

      《擲一擲》是人教版義務教育實驗教科書第五冊第九單元第118頁-119頁的內容。屬于小學數學“實踐與綜合應用”部分的內容,是本學期的最后一節活動課,它是在學生學習了可能性、組合等有關知識的基礎上,以游戲形式探討可能性、不可能性及可能性大小的實踐活動。而且這部分知識的學習運用會為學生學習后面的統計與概率知識奠定良好的基礎。由此可見,本節課是促進學生思維發展,扎實其統計與概率知識學習的重要環節。

      二.說學情

      生活化是新課標的顯著特點之一。 “骰子”是我們實際生活中隨處可見的,而學生在課余時間也經常通過“擲骰子”來玩飛行棋等有趣的游戲活動。將《擲一擲》的內容結合生活實際,經過老師有效引導,讓學生經歷猜想、試驗、驗證的過程,鞏固“組合”的有關知識,探討事件發生的可能性的大小。使《擲一擲》游戲更具生活性、趣味性和可操作性。

      三.說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目標:通過活動,使學生通過猜想、實驗、驗證的過程,進一步探討事件發生的可能性大小。

      過程與方法目標:在活動過程中,進一步鞏固簡單組合的有關知識。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通過游戲活動,進一步提高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培養學習數學的興趣。

      四.說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讓學生探索同時擲兩個骰子得到的兩個數的和為什么是5—9的可能性大。

      難點:理解可能性大小與事件發生不確定的關系。五.說教法學法

      新課標指出:“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教師是教學的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三年級孩子的特別喜歡在游戲,活動中學習,所以根據本課活動課的特點,我將采用以下幾種教法:游戲教學法、引導發現法、互動教學法。

      五.說教學過程:

      1、通過認識骰子用其來做游戲引題。(本環節的設計,是為了激發學生的好奇心,使學生在不知不覺中開始對主題進行思考,為整堂課的探究活動設下了懸念。)

      2、師生互動,探疑揭秘。教師出示兩個骰子,提出問題:同時擲兩個相同的骰子,把兩個朝上的數字相加,和有那些情況?然后根據學生的回答板書出來:2、3、4、5、6、7、8、9、10、11、12;有可能是1和13嗎?讓學生說出理由。

      (1)師生合作游戲

      先出示游戲規則:我們來擲20次,如果和是5、6、7、8、9的話,是老師贏,否則是你們贏。(一個學生看結果;一個記錄,畫“正”字;一個完成統計圖,還有一個作監督)。再讓學生在做游戲之前,先來猜一猜,誰贏的可能性比較大?為什么?接著開始游戲。(本環節的“猜想”是有方向的猜測和判斷,是學生有效學習的良好準備。這里通過引導學生大膽猜測,由猜測結果與實際結果不同而引發學生的認知沖突,進而激發學生的求知欲,為后面的教學埋下了伏筆,從而很自然的過渡到下一個環節。)

      (2)學生分小組進行游戲

      規則是學生4人一組,小組合作完成統計任務。(這個環節放手讓學生去實踐,給學生充分的活動空間時間,真正的體現了學生是學習的主人,同時為下面的學習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3)統計實驗。

      實驗結束后,請學生匯報統計結果。引導學生認真觀察這些統計圖,結合表格說說游戲中和在什么范圍出現的可能性比較大,什么范圍出現的可能性比較小。(在2至12中間位置的可能性比較大,兩端位置的可能性比較小。)并小結得出: 5、6、7、8、9這幾個和出現的可能性較大, 2、3、4、10、11、12這幾個和出現的可能性較小,老師板書結論。(這部分教學讓全體學生參與獲得知識的全過程,并在實驗中與統計知識有機結合起來,提高了學生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同時讓全體學生參與實驗統計,實驗數據更加充分,實驗結果與預測更加接近,從而達到實驗目的。)

      (4)分析釋疑。

      讓學生小組合作,探討每個和的組成方式分別有哪些,各有幾個。然后師生共同歸納小結得出和的組成方法多少與和出現可能性的大少有直接關系的結論。

      (至此,本節課到了一個升華層次,學生通過互動游戲、自主探究、討論分析,從而揭示了“擲骰子”中的秘密,對“可能性”的理解達到了一個更高水平,有效地完成了本課重難點教學。)

      (5)實踐驗證。

      再一次組織學生練習進行實踐驗證。讓理論與實踐有機的結合。

      第三、設計練習。

      用生活中經常會遇到的摸獎游戲,出現不同的和能得到相應的獎品作為練習。(設計這組練習的目的是以生活中的實際問題進一步激發學生的思維。從而培養學生的運用意識和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增強學生學習數學的信心。)

      第四、全課小結,暢談收獲。

      讓學生暢談收獲,不僅可以培養他們的概括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更重要的是同學之間可以互相學習,取長補短,互相評價鼓勵。把數學知識延伸到課外,從而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

      第五、我留了一個開放性的作業,將學生分為幾個興趣小組,自己組織《擲一擲》并且思考怎樣規定規則才公平。

      六.說板書

      我的板書力求簡潔明了,采用了圖文結合的板書,突出重難點。

      七.說教學反思。

      以上就是我說課的全部內容,有不足之處,請各位領導和老師批評指正。謝謝!

    小學說課稿 篇6

      《世界真奇妙》是《品德與社會》三年級下冊第四單元的第二個主題活動。本單元活動主題是“人類共同的家園”,本課主要是讓孩子們在了解世界各國風情的基礎上,體會世界的奇妙。本課的教材只有幾張各國代表性事物的圖片,一段國家別稱介紹的文字。教材內容很簡單,但點太大,再加上三年級的學生對世界的認知比較少,對世界的了解還是非常的缺少。三年級的孩子認識事物大多數還是來自于直觀的感受,所以如何在短短的40分鐘時間內讓孩子們感受到世界真奇妙,激發孩子們了解世界的欲望是我課前苦苦思索的。經過課前的收集資料,對課程資源的整合,我反復斟酌,把本課的教學目標定位為:

      1、認知目標:知道世界上分布著220多個國家和地區,了解世界上一些國家的具有代表性的建筑、奇妙的別稱、禮儀和文化。

      2、情感目標:體會“世界真奇妙”這個主題,激發學生進一步了解世界的`欲望。

      3、能力目標:掌握一定了解信息的方法,能主動去了解世界。

      教學重點是知道世界上分布著220多個國家和地區。了解一些國家具有代表性的建筑、文化、別稱和禮儀等。難點是學生體會“世界真奇妙”這個主題,激發學生進一步了解世界、國家的欲望。

      新課程的呈現形態主要是兒童主動參與的主題活動、游戲和其他實踐活動。“世界真奇妙”這一主題對于三年級學生來說,是很難把握教學內容的,因為三年級孩子的認知水平膚淺,對奇妙世界的感悟不深,也是違背新課程中“以學生為主體”這個理念。因此,在教學設計中我努力尋找最佳的教學切入點,創設符合學生特點的游戲情境,營造開放、寬松、和諧、平等的教學氛圍,讓孩子們通過看一看、說一說、學一學等活動,在開放式活動中充分去體驗、去感悟、去獲得。

      整堂課設計我分為三個不同的層次教學:“不看不知道,世界真奇妙”——通過欣賞俄羅斯代表性的舞蹈《天鵝湖》、日本的櫻花、各國代表性的事物,初步感受不同國家的風格及多樣性;“不說不知道,世界真奇妙”——通過讓學生取取別稱等活動形式,讓學生感受到各國的主要特點;“不學不知道,世界真奇妙”——通過學一學各國的禮儀,了解中西禮儀文化的不同,感受世界之奇妙,從而更加熱愛這個多姿多彩的美麗的世界。這樣從知到行,從課內到課外,構成了品德教學的整體性。

      在本課中我本著教師是活動的組織者和引導者的教學理念,努力創設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的情境,使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課堂成學生煥發生命活力的舞臺。課前我布置了學生收集資料,去了解世界各國的別稱、禮節等,在課堂上我通過表演、模仿等多方面調動學生參與,使教學過程成為學生的感官全方位參與的過程。本堂課我主要分成四個活動來組織教學。

      (一)我們同住一個地球,讓學生猜猜全世界有多少個國家和地區,使學生知道全世界共有220多個國家和地區,感受世界之大。

      (二)各國標志大猜想。每個國家都有自己的標志性事物。因為學生知識的貧乏,所以本活動中我主要采用學生感興趣的多媒體的展現,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活動中我還穿插了觀看《四小天鵝舞》和欣賞日本櫻花的活動,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直觀地感受不同國家的文化,激發學生進行探究的欲望。各國代表事物用圖片配以音樂的形式出示,讓學生感受到世界的奇異景觀。

      (三)各國別稱知多少。通過說一說各國的標志,以“國家別稱我來說”的交流,讓學生擴大知識面,得出規律——各國的別稱跟他們的特點有關。然后讓小組合作進行實踐,給各國取別稱。這里出現了三個,前面兩個對學生來說不太熟悉,所以我出示了他們的特點,后一個相對來說比較簡單。小組交流中我鼓勵學生的創造思維,尊重他們自己的想法。

      (四)爭做禮儀小標兵。通過大拇指的手勢的不同意思,激發學生學習禮儀的興趣,使學生認識到由于各國的文化不同,各國的禮節也大一樣。然后通過小組匯報,學做各國禮儀,使學生在愉快、輕松的體驗活動中了解各國的禮節,感受到世界真奇妙,激發學生探索世界的興趣。

      (五)活動總結,布置實踐作業:上網查閱資料來了解這奇妙的世界或去上海看看世博會,來激發學生進一步探索世界的興趣和實踐,從課內走向課外。

      因為本人能力有限,在教學設計和教學活動中可能存在著這樣那樣的問題,請各位老師指教!謝謝!

    【小學說課稿】相關文章:

    小學英語說課稿 小學英語說課稿模板10-05

    有關小學音樂說課稿模板小學音樂說課稿模板說課稿范文05-16

    小學寫字的說課稿06-14

    小學賽馬說課稿06-07

    小學的英語說課稿07-03

    小學音樂說課稿02-23

    小學武術說課稿11-15

    小學數學的說課稿02-04

    小學美術說課稿05-28

    小學足球說課稿03-28

    91久久大香伊蕉在人线_国产综合色产在线观看_欧美亚洲人成网站在线观看_亚洲第一无码精品立川理惠

      五月在线婷婷视频 | 亚洲综合色自拍一区 | 日本丰满的少妇中文字幕 | 性欧美黑人在线观看 | 亚洲欧美日韩精品成人 | 中文字幕高清视频在线不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