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數學說課稿設計
篇一:幼兒園大班數學說課稿
一、說教材
我說課的內容選自幼兒園大班上冊《學前幼兒陽光早教整體課程》中的認識10以內的相鄰數,是幼兒上學期學習的重要教學內容。我們知道數學本身具有較強的邏輯性,在教學中容易讓孩子們感到枯燥、乏味。影響到幼兒學習的自主性和積極性,所以我將一系列的游戲貫穿于整個活動中,讓幼兒在玩中學,在學中樂,希望孩子們在輕松愉快的游戲活動中和積極參與操作的過程中獲得相關知識。
二、說教學目標
1、用情景導入形式激發幼兒對數學的興趣。
2、知道相鄰數的概念,掌握10以內各數的相鄰數。
3、理解并能說出相鄰數是多1或少1的關系。
4、發展孩子們的比較能力、思維的靈活性和動手操作能力等發面的發展。
三、說重點難點
重點:了解數的簡單關系,知道中心數比相鄰兩數多1或少1。難點:用語言說清楚完整地表述出相鄰數的含義。
教學用具:卡片
四、教法
針對幼兒教學,為了充分讓孩子們發表想法,我將采用游戲問答,盡可能多的讓孩子們參與其中,學到知識,同時采用情景引入法、操作法、提問法進行教學。
五、學法
為了讓孩子們充分掌握住10以內相鄰的各數,所以調動孩子們的多種感官,讓孩子們在聽一聽、說一說、玩一玩、做一做的過程中融入到學習中,獲得知識經驗和能力。
六、教學過程
1、引入
出示屋子卡片,讓小朋友說一說小明家的鄰居是誰,小花家的鄰居是誰,初步讓孩子們理解相鄰關系。
2、在黑板上畫出3×3的9個方格,中間分別畫上7個月亮、9個星星、2個西瓜,讓小朋友
們動腦筋想一想7個月亮前面、后面的方格應該畫什么。同上9個星星、2個西瓜前面、后面的方格應該畫什么。
3、在黑板上貼上打亂的10個數字,請小朋友們為數字搬家,將10個數字重新排列好,找一找某一個數字的鄰居。從而實現由實體物到抽象數字的轉化過程,并總結出相鄰數:某一個自然數比它多1和比它少1的數字都是它的相鄰數。
七、鞏固練習
畫出3×3的9個方格,第一列分別畫出7支鉛筆、4朵花、6個梨,第三列分別畫出9支鉛筆、6多花、8個梨,讓小朋友們動腦想想第二列應該畫出什么圖案。〔該題是在上邊第二題的基礎上進行的,主要檢查孩子們的學習情況,進行新知識的鞏固。〕
篇二:大班數學活動《10的加法》說課稿
一、說教材
大班下學期的幼兒已有了較好的活動常規,在教師的引導下,幼兒可以跟著老師的思路學習新的內容,接受新的知識,活動中大部分幼兒對于老師提出的問題都能積極踴躍的回答,也愿意獨立動手操作。因此我設計活動時盡量充分調動幼兒的積極性。
數學是一門抽象性、邏輯性很強的學科,教學時我以幼兒認識事物具體到抽象為依據,通過運用教具演示直觀的讓幼兒理解,再提供游戲加以引導,使幼兒能將加法運用到現實生活中。本次活動是在幼兒已經掌握10的組成的基礎上進行的,主要引導幼兒探究10的加法的計算過程,并能準確的進行運算,知道交換兩個相加的數的位置得數不變的規律,最后利用所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基本問題。
二、說目標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中將科學領域的目標之一定位為:“能從生活和游戲中感受事物的數量關系并體驗到數學的重要和有趣;并學習用簡單的數學方法解決生活和游戲中某些簡單的問題。”根據《鋼要》精神和本班幼兒的能力水平,我將本活的目標定位為:
1、學習10的加法,能準確迅速地進行運算。
2、理解交換規律,懂得運用互換規律列出另一道算式。
3、體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關系。
三、說教法
在教學上,我采用了游戲法引導幼兒復習10的組成,然后,我選用了直觀演示法和幼兒動手操作法,讓幼兒學習10的加法。在思維活動組織上。我還通過講解、比較的方法,引導幼兒觀察分析,從而突出教材的重點,突破難點,符合幼兒認識規
律和年齡特點,最后再讓幼兒自己嘗試,進一步鞏固知識。
四、說學法
1、語言表達法
語言表達是最為直接的一種學習方法,針對本班幼兒的情況,語言表達是幼兒比較喜歡的形式,他們也會盡情地發表自己的意見和建議,偶爾還會向教師提出一些問題。所以,語言表達是幼兒進行活動最樂于接受的`。
2、觀察法
通過觀察算式,利用交換規律列出另外兩組算式。請幼兒觀看學具,讓幼兒先點數模塊,最后得出結論。
3、嘗試活動法
要讓幼兒能夠充分地活動起來,嘗試活動是必不可少的,這也是幼兒極為感興趣的形式。幼兒在活動中,利用所提供的材料進行探索。
五、說活動重點和難點
本次活動的目標重點是讓幼兒學買10的加法運算,為此我利用兩種不同顏色的圓形卡片比較直觀的學習運算。本次活動的難點是理解交換規律,懂得運用互換規律列出另一道算式,讓幼兒通過觀察兩道算式的異同,再請幼兒點數圖卡,懂得兩位加數的位置不同,得數相同。
六、說活動過程
我根據預定目標,進行了以下系列活動:
(一)導入部分,復習10的組成。通過口答,激活學生學習的興趣,為學習10的加法作好準備,既避免了數學學習的單調和枯燥,又能調動幼兒學習的積極性,加強了師生之間的情感溝通。
師:“我們已經學過了10的組成,現在來做一個小游戲吧,請小朋友把手伸出來。”
師:舉起你的小小手,我出“1”(打1的手勢),你出幾?
幼兒:你出“1”,我出“9”(打9的手勢),1和9合起來是10。
(二)基本部分:
1、利用點數圓形卡片學習10的加法,活動中我注重幼兒與我的互動,鼓勵幼兒參與,以本環節直觀演示法,讓幼兒獲得抽象的數學知識,培養了幼兒的觀察能力。教師演示的過程中用明確的語言來啟發幼兒,讓幼兒思考。
出示圓形卡片,玩游戲《找朋友》。
師:“今天張老師想請很多好朋友跟我一起玩,現在就讓我把它們請出來吧,‘我有許多好朋友,站在一起手拉手,只是人還沒到齊,才到9個好朋友’,咦,原來有1個好朋友遲到了,大家告訴我,我一共有幾個好朋友呢?”教師出示笑臉卡片,引導幼兒回答,并用算式9+1=10表示。
用同樣方法學習:8+2=10、7+3=10、6+4=10、5+5=10。
2、觀察算式,發現加法的交換規律,為了突破難點,我讓幼兒按相反的數序點數圖片,引導幼兒發現,數字位置不同,但得數相同。
理解交換規律。
師:“剛才我們是從上到下的順序數了一遍,如果我們倒過來數,那好朋友的數量會一樣多嗎?我們一起試一試。”幼兒數圖片,引導幼兒發現,把數字調換,得數相同。請幼兒觀察算式:“張老師發現了一件事,8+2=10和2+8=10這兩道題很像,小朋友們發現它們有什么不一樣了嗎?這兩道算式數字相同,位置不同,但得數不變,所以看到8+2=10馬上就想到2+8=10,這樣的兩道算式我們叫它們朋友題,請小朋友們再找找還有哪些是朋友題。”
(三)操作部分
創設“超市”的情境,讓幼兒扮演顧客,到超市購物付錢,進一步鞏固10以內數的加法。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和生活經驗,使得數學與生活連接在一起。
1、師:“小朋友們,今天張老師要帶著你們一起上超市買東西去,大家可以拿著10元錢買自己喜歡的東西,但是有一個小要求,每個小朋友都要買兩樣東西,這兩樣東西的價格加起來是10元。”
2、幼兒自由選購商品,提醒幼兒做文明顧客,輕拿輕放。教師引導幼兒說說自己買了哪兩樣東西,加起來是不是10元錢。
3、小結:記錄幼兒“購買”的物品價格,列出算式。
七、活動效果預想
本次活動我通過讓幼兒點數兩部分的卡片學習得數是10的加法,讓幼兒跟著老師的演示進行學習,再引導幼兒發現互換規律,最后聯系生活經驗,讓幼兒以通過上超市購物的活動進一步鞏固知識。活動中孩子們學習的興趣濃,較快的掌握所學的知識,遵循了循序漸進的教育理念,由淺入深的引導幼兒學習,所以說這是一節生動、活躍,幼兒很感興趣的教學活動。
篇三:大班數學說課稿
活動目標:
1.初步理解故事內容,感受秋天落葉的自然現象。
2.學說故事中的短句:"樹葉,你當我的ⅹⅹ好嗎?"3.樂意用動作語言表達故事情節,初步感受文學作品的美。
活動準備:
1.課前帶幼兒到戶外觀察秋季景色,進行拾落葉、觀察秋蟲等活動。
2.貼絨圖片,大圖書一本、樹葉頭飾一只。
活動過程:
1.師一邊拋灑落葉一邊說:"秋天到了,秋風吹來了,樹葉寶寶從大樹上飄落下來,飄呀飄呀會落在哪里呢?小朋友猜猜看?"鼓勵幼兒自由發言。那么小樹葉到底飄落在哪里呢?老師帶來了好聽的故事《秋葉飄》,小朋友認真聽就知道了。
2、老師結合貼絨教具,講述故事提問:小朋友聽到了嗎?樹葉到底落在了哪里呢?幼兒自由發言。
3|、分段理解散文,鼓勵幼兒能用相應的動作表現出來。
(1).樹葉落在了哪里?(草地上)。誰過來和樹葉說話了?(小蟲)。小蟲想把樹葉當作什么?(小屋)。共同學說對話:"樹葉,你當我的ⅹⅹ好嗎?"師幼扮演角色:幼兒學小蟲爬到老師處說:"樹葉,你當我的ⅹⅹ好嗎?","好的,好的!"。小蟲是怎樣把樹葉當作小屋的?(躺在樹葉下面),做出躺的動作幫助幼兒理解。
(2).樹葉落在了哪里?(溝里)。誰過來和樹葉說話了?(螞蟻)。螞蟻想把樹葉當作什么?(小船)。共同學說對話:"樹葉,你當我的ⅹⅹ好嗎?"請4個小朋友分別扮演角色學說對話。如果你是小螞蟻,你會怎樣坐在樹葉上,我們一起試試。
(3).樹葉落在了哪里?(河里)。誰過來和樹葉說話了?(小魚)。小魚想把樹葉當作什么?(小傘)。共同學說對話:"樹葉,你當我的ⅹⅹ好嗎?"幼兒一起模仿相應的動作。
4、完整講述故事利用大圖書和幼兒一起完整講述故事,重點讓幼兒學說故事中的對話。
拓展延伸活動:
師:樹葉飄呀飄,除了它落在草地上、溝里、河里還會落在哪里呢?我們一起來做一片樹葉,想飄到哪就飄到哪?
篇四:小班數學游戲——水果在哪里
活動目標:
1、初步感受上、下、里、外等空間方位。
2、能按要求扮演角色參加游戲。
重點:初步感受上、下、里、外等空間方位。
難點:能按要求扮演角色參加游戲。
活動準備:
1、設置一個家的場景。白兔和黑兔的頭飾。
2、實物水果。
3、《幼兒畫冊》。
教師行為:
1、以游戲的形式導入。
(1)教師扮演兔媽媽出遠門回來了,給兔寶寶帶回了許多水果。
(2)告訴幼兒許多水果藏在家里了,請小朋友找一找。找到以后告訴大家是在哪里找到的。
2、認識上、下、里、外等空間方位。
(1)請4名幼兒找水果(教師事先放好)。
(2)找到后向大家介紹是在哪里找到的。
(3)幼兒共同練習。如"蘋果在籃子里。"或"我在籃子里找到了蘋果。"
小班數學活動:《分樹葉》
活動目標:
1.認識3種樹葉,能夠按樹葉的外部特征進行分類。
2.感受分類活動的樂趣。
活動準備:
1.3種外形有較大差異的樹葉若干片。
2.三棵樹。
活動過程:
一、樹葉飛飛。
1.師:“秋天到了,秋風把樹葉吹到了教室里,吹到了小朋友的手上。(教師隨著《秋風》的音樂把樹葉送到孩子的手上,每人兩片。)
2.請小朋友拿起自己的兩片樹葉比一比,它們什么地方不同。
二、比比樹葉的大小。
1.師:“你的樹葉是一樣大的嗎?”
2.師:(出示大標記):“誰來跟我做朋友?把你的大樹葉舉起來”(同樣,老師再出示小標記邀請幼兒一起游戲)。
三、看看樹葉的顏色。
1.師:“你的樹葉是什么顏色的呢?”
2.師:(出示紅顏色標記)“誰的樹葉是紅色?請把你的樹葉舉起來。”依次出示黃顏色、綠顏色標記。
四、說說樹葉的形狀。
1.逐一出示3種樹葉,認識并說出其外形特征。
師:這是什么樹葉?它像什么?
五、游戲:“樹葉找媽媽”
1.師:(出示三棵樹)樹葉寶寶玩累了要回家了,我們把這些樹葉寶寶送回家吧!這棵樹是誰的家呢?你的樹葉放在哪棵樹上最合適呢?誰來試試?
2.請小朋友將樹葉粘貼在“樹”上。
3.師:“為什么你將這片樹葉貼在這棵樹上?”鼓勵幼兒講出放樹葉的依據。
4.小樹葉回到了家很開心,大家一起來跳個跳舞吧!結束活動。
【幼兒園數學說課稿設計】相關文章:
幼兒園《打電話》說課稿設計范例12-02
幼兒園《小熊讓路》說課稿設計范例11-30
幼兒園數學說課稿《認識時鐘》11-18
幼兒園《喂動物寶寶》說課稿設計范例12-02
幼兒園中班數學《圖形分類》說課稿11-20
幼兒園數學說課稿《有趣的測量》11-20
幼兒園說課稿大班數學6篇06-25
幼兒園說課稿數學錦集6篇06-10
幼兒園大班數學說課稿:《自然測量》11-18
幼兒園大班數學活動《排序》說課稿范文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