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德與社會》教學心得體會

    時間:2020-09-02 12:28:49 心得體會范文 我要投稿

    《品德與社會》教學心得體會范文

      一、《品德與社會》教材特點

    《品德與社會》教學心得體會范文

      (一)結構框架:主題板塊相對獨立,同心圓交叉遞進。

      1.安排合理的梯度,相同內容雖重復出現,但要求提高,螺旋上升。

      2 .根據兒童生活領域不斷擴大的實際,以他們的社會生活為主線,采用跨學科、融會綜合的編寫模式。

      (二)教材傾向:凸現愛心、責任感教育

      1.無論從小學生的情感特點、還是個體品德心理形成的過程看,兒童愛心和責任感的發育成長,是十分重要的,人生的積極態度必以向善和向上情感為依托,公民意識的形成則與個體責任感相輔相成。(對家鄉的責任感)

      2.作為情感教育,個體的感受和體驗非常重要。為此,教材設置大量“愛與被愛”的情景討論,以及可操作的活動,在呈現上,我們還力圖使之形象化,激發學生的情感。

      (三)教材內容:選擇兒童生活事件和情景化材料

      1.以課程標準的內容標準為選材的直接依據,適當拓展。

      2.在標準的框架內選取相應的兒童生活事件,梳理學生三到六年級成長、發展過程中,可能會遇到哪些具有普遍意義的生活難題、道德沖突和社會性發展方面的困惑,使內容標準生活化、情景化。

      3.內容選擇上并不是將兒童生活簡單翻版,具有既源于生活,又高于(引導)生活的特點。

      4.教材的內容涉及諸多領域,題材廣泛,主題多元。

      5.在教材內容安排上亦有一定的彈性,給學生和教師留有發揮創造的空間。

      (四)教材呈現:小切口、層層深入;重踐行,圖文并茂

      1.針對學習對象從童年中期向少年期過渡的身心特點和認知規律,教材內容呈現,通常采取小切口,層層深入的方式,給學生親切自然的感受。

      2.為貼近兒童生活,教材努力在呈現方式上圖文并茂,為學生喜聞樂見。

      (五)教材銜接:通盤考慮、整體把握

      1.兩門課程屬于同一類綜合課程。各年齡段兒童生活的領域雖然會不斷擴大,但基本領域卻是相同的。

      2.注重二者的'有機對接,通盤考慮,整體把握全套教材的內容,對重復出現的內容標準,選擇不同的切入點,設置合理梯度,提出不同的學習要求,盡量使其邊界清晰,避免重復學習。

      (六)地方特色:突出地方文化,培養學生熱愛家鄉的情感

      “我的家鄉”是課程標準中的六個主題之一。教材以養育我們的荊楚大地的歷史文化、風俗傳統、名人先輩為內容,對學生會感到十分親切和自然。通過學習探究,激發學生熱愛家鄉湖北的情感,為家鄉而自豪。

      二、在不斷追問中追求的教學境界

      追問一:教學回歸怎樣的生活世界?

      1.回歸現實生活世界。

      回歸與教學內容和任務相對應的現實世界。(航標與旋渦)

    【《品德與社會》教學心得體會范文】相關文章:

    品德與社會高效教學模式創建分析論文07-31

    品德與社會教學中學生品德的實踐建構論文08-01

    小學品德與社會課創新教學初探論文08-08

    小學品德與社會教學方法分析論文07-13

    小學品德與社會《歡樂水果大餐》說課稿范文01-16

    小學品德與社會教學方法淺析的論文06-16

    品德與社會教學中道德情感培育探析論文07-14

    小學品德與社會《別把花草弄疼了》說課稿范文01-16

    上半年《品德與社會》個人教學工作總結01-20

    小學品德與社會教學工作總結15篇01-05

    91久久大香伊蕉在人线_国产综合色产在线观看_欧美亚洲人成网站在线观看_亚洲第一无码精品立川理惠

      日韩国产网站一区 | 亚洲美女国产精品久久久久 | 日韩午夜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 五月天天堂AV在线播放 | 天堂视频中文字幕一区 | 香港三级欧美国产精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