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暑期安全提示-首次單列“心理安全”
學生心理健康一直被家長和學校重視和關心著,為了學生的健康發展,許多地方都會開展心理健康專題講座或者會議等。下面是滬教委發布學生暑期安全提示——首次單列“心理安全”報道內容,歡迎閱讀!
有關資料顯示,目前我國13億人口中有各種精神和心理障礙的患者多達1600多萬,1.5億青少年中受情緒和壓力困擾的就有3000萬人。當前中國的青少年心理問題中自殺已占第一位。在我國,有相當比例的青少年呈現出敏感、脆弱、孤僻、焦慮等不正常的心理特征。
許多家長一到暑假,就開始忙著為自己的孩子報名參加各種文化提高班或培訓班,家長想的是利用暑假讓孩子成績上一個新臺階,而學生想的是利用暑假放松一下。因此,暑假中孩子和父母之間的矛盾和沖突也會激化。許多學生嘆道,平時上學累,放假更累,除了完成學校布置的`作業外,還得參加各種各樣的興趣班,做五花八門的練習題。雖然在父母的逼迫下,勉強去補課和學習,但由于暑假過得不開心,學習效果也不佳。家長的出發點是好的,但要講求效果。我們在生活工作中都有這樣的體驗,做自己不喜歡做的事會很痛苦,心情不愉快,有壓力感,長期如此,就會影響身心健康。
因此,近日一則新聞就非常惹人注目。針對暑期,上海市教委發布的安全提示,首次破天荒地單列了“心理安全”問題,這說明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已成為眾矢之的,尤其是暑期,重要性不言而喻。這則安全提示不僅引發了學生教師關于暑假作業多少的討論,有些學校甚至將提示推送給家長,讓家長不要給孩子太多壓力。
其實,暑期家長有更多的時間陪陪孩子,和孩子溝通。家長和孩子要多聊聊學習之外的健康、積極的事。如談談流行音樂、有趣的運動、旅游名勝、社會上的熱點新聞等,讓孩子感到生活豐富多彩,充滿情趣,激發孩子對生活的熱愛,無形中也培養了孩子積極健康的心態。經過一個學期的緊張學習,學生們都感覺暑期應該放松,想法是正確的,但如何放松,需要學生、家長科學合理地安排。有的學生每天睡到自然醒,晚上很晚才睡,每天除了上網就是吃飯、睡覺,生活很單調,沒有規律,其實這種休息是消極、被動的。
假期生活要安排合理,還可以適當參加社會實踐、做志愿者、打工等,這對學生身心發展都有好處。因為學校環境比較單純,而這些活動需要學生自己去聯系,遇到問題需要自己去面對,這對學生來說是個認識社會、認識自己的過程,有助于提高學生認識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另外,多給別人一些幫助,有益于提升自己的心理健康水平。
難能可貴的是,有政府單位也已將“心理健康問題”正式提上日程,如上海市政府就選定專業的心理健康服務供應商為市民做心理服務,名曰“上海德瑞姆心理教育”的機構,創辦于2002年,現已是心理教育的一塊金字招牌。作為中國心理咨詢師的“搖籃“,它首獲中國政府授權,成立至今已培養國家注冊心理咨詢師約兩萬人,滬上超過約65%的職業心理咨詢師均師出“德瑞姆”。
【學生暑期安全提示-首次單列“心理安全”】相關文章:
最新全球最安全飛機及安全搭機提示10-31
消防安全短信提示語11-10
交通安全溫馨提示標語11-06
交通安全宣傳提示標語12-03
旅游景區安全溫馨提示語11-06
暑期旅游安全檢查方案09-09
2017年學生暑期防溺水安全教育11-13
小學學生暑期安全保證書4篇01-06
2017年暑期安全教育08-22
暑期幼兒安全教育知識0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