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理社會工作師基礎題及答案

    時間:2024-09-12 10:17:51 社會工作者 我要投稿

    2017年助理社會工作師基礎題及答案

      一、單項選擇題

      1.社會工作程序中的(  ),即社會工作者與潛在服務對象開始接觸,了解其需要,幫助其逐漸成為服務對象并接受社會工作服務的過程。

      A.介入

      B.接案

      C.預估

      D.計劃

      2.(  )是檢視計劃介入的理想結果和這些結果實現(xiàn)的程度及其影響的評估。

      A.過程評估

      B.效果評估

      C.效率評估

      D.結果評估

      3.(  )是社會工作者在制訂服務計劃時所需關注的對象。

      A.要改變的人際關系

      B.要改變的問題

      C.要改變的人和系統(tǒng)

      D.要改變的社會環(huán)境

      4.社會工作者在與服務對象接觸和初步面談后,雙方要決定下一步需要采取的步驟。如果發(fā)現(xiàn)服務對象對問題的看法和期望與社會工作者所能提供的服務不相符,則要(  )。

      A.終結服務

      B.轉介其他機構

      C.進行溝通

      D.進入下一個助人階段

      5.社會工作者裴嘉興服務的社區(qū)中,有位2011年畢業(yè)的大專生梁濤,自畢業(yè)后一直賦閑在家,無所事事。裴嘉興想通過幫助梁濤找工作來改變他目前的生活。裴嘉興開始介入行動時沒有征得梁濤的同意,因此梁濤并不愿意配合。社會工作者裴嘉興的做法違背了選擇介入行動的(  )原則。

      A.個別化

      B.瞄準服務目標

      C.以人為本、服務對象自決

      D.考慮服務對象的發(fā)展階段和他們的特點

      6.在兒童的(  ),外界環(huán)境影響的作用逐漸顯現(xiàn),一些個體開始表現(xiàn)出行為及心理偏差。例如,過度依賴、說謊、攻擊性行為等。

      A.嬰兒期

      B.幼兒期

      C.學前期

      D.學齡期

      7.在對生活境遇不良的兒童實施救助的過程中,(  )服務的目的在于防止兒童被虐待、忽視及剝削,并加強家庭的功能。

      A.支持性

      B.保護性

      C.補充性

      D.替代性

      8.下列關于人類心理社會發(fā)展論的說法錯誤的是(  )。

      A.學習信任階段(0~1.5歲):基本信任和不信任的心理沖突

      B.成為自主者的階段(1.5~3歲):自主與羞恥、懷疑的沖突

      C.發(fā)展主動性階段(3~5歲):主動與內(nèi)疚的沖突

      D.變得勤奮階段(6~12歲):自我同一性和角色混亂的沖突

      9.以下各項中不屬于兒童的需要的是(  )。

      A.財富

      B.游戲

      C.學習

      D.父母的愛

      10.(  )是運用老年學的相關知識,以老年人及其相關人員和系統(tǒng)為工作對象,幫助老年人,特別是處境困難的老年人,改善社會功能,提高生活質(zhì)量,使老年人有更好的社會適應和福祉。

      A.養(yǎng)老服務

      B.老年照顧

      C.老年福利

      D.老年社會工作

      11.父母離婚后,阿偉跟隨父親生活,受家庭變故的影響,阿偉性格內(nèi)向,缺乏自信,也不善與人交往;而父親整日跟人打麻將,對阿偉很少關心,每當阿偉犯錯時,常常對其棍棒相加。進入初中后,阿偉的學習成績每況愈下,又因他迷戀網(wǎng)絡游戲,逃學逃課,受到老師的嚴厲批評。從此以后,阿偉不再去上學,整天上網(wǎng)聊天、玩游戲,幾乎不與任何人來往。針對阿偉的情況,社會工作者在設計服務方案時,宜采用的取向是(  )。

      A.社會需求取向

      B.個人需求取向

      C.交友需求取向

      D.家庭需求取向

      12.某社會工作機構專門針對青少年個體需求開展個案輔導服務,則該機構提供的是青少年(  )層面的社會工作。

      A.微觀

      B.中觀

      C.宏觀

      D.綜合

      13.(  )在我國正式成為重要的協(xié)助殘疾人康復的方法。

      A.個案工作

      B.社會康復

      C.小組工作

      D.社區(qū)康復

      14.以下項目屬于發(fā)展性青少年服務的是(  )。

      A.提供被忽略或虐待的青少年的保護服務

      B.提供就學或生活補助,以幫助有困難家庭的青少年aY-.常成長

      C.提供青少年發(fā)展中的生理、心理、性、情緒、行為、人際交往、法律常識、社會適應等方面的知識輔導服務

      D.改善青少年學校生活環(huán)境,加強學校對不適應學業(yè)之學生的學業(yè)輔導、技藝訓練、發(fā)展補充性課程及相應活動

      15.小廖所在的救助站接收了十幾個未成年流浪青少年,他打算為他們開小組。下列較好的選擇是(  )。

      A.治療小組

      B.正式小組

      C.任務小組

      D.成長小組

      16.營造有利于罪犯更新的家庭和社區(qū)環(huán)境,屬于矯正社會工作的(  )。

      A.針對矯正對象的功能與作用

      B.針對社會環(huán)境的功能與作用

      C.針對家庭與社區(qū)環(huán)境的功能與作用

      D.針對矯正對象個人與家庭的功能與作用

      17.老陳今年62歲,他日益感到自己與新的科學技術,比如網(wǎng)絡、電腦等的距離越來越遠,他曾經(jīng)嘗試學習,但是發(fā)現(xiàn)自己學習起來進展也非常緩慢。老年人出現(xiàn)的這種老化現(xiàn)象屬于(  )。

      A.生理的老化

      B.心理的老化

      C.年齡的老化

      D.社會的老化

      18.老年個案工作中,在接案階段要注重與老人的溝通狀況。社會工作者張雪剛參加工作,明天要接待一位68歲的老伯伯,在之前她了解到老人的聽力不是很好,因此她做了一些準備。以下選項中,比較重要的是(  )。

      A.準備一些老人喜歡吃的食品

      B.減少晃眼的光線或反射光

      C.準備助聽器、紙筆等

      D.告訴老人房間的布局并介紹屋子里的人

      19.張奶奶今年73歲,按照我國老年階段的劃分標準,張奶奶的年齡屬于(  )。

      A.低齡

      B.中齡

      C.高齡

      D.長壽

      20.在目前的現(xiàn)實生活中,女性常以家庭為中心,男性則以工作和社會活動為中心,形成了“男主外女主內(nèi)”的分工模式。這主要是由(  )造成的。

      A.男女兩性的合理分工

      B.男女兩性各取所長的分工

      C.社會性別影響下的兩性分工

      D.生理性別基礎上的兩性分工

      參考答案及解析

      1.【答案】B

      【解析】“接案”是社會工作者與潛在服務對象開始接觸,了解其需要,幫助其逐漸成為服務對象并接受社會工作服務的過程。它是社會工作者與潛在服務對象通過溝通達成共同解決問題初步協(xié)議的整個助人過程的開始。

      2.【答案】D

      【解析】結果評估是檢視計劃介入的理想結果以及這些結果實現(xiàn)的程度及其影響的評估。結果評估是在工作過程的最終階段作出,包括目標結果和理想結果兩個部分。

      3.【答案】C

      【解析】服務計劃是一個理性思考及做決定的過程。社會工作者服務計劃關注的對象是指介入行動要改變的人和系統(tǒng),包括家庭、群體、組織和社區(qū),它是整個介入工作的核心焦點。

      4.【答案】A

      【解析】在完成對問題界定的任務后,社會工作者需要作出一項決定,即終止服務還是繼續(xù)服務。當存在以下情況時,即可終結服務:①機構缺乏合適的工作人員,缺乏具有必要技能的工作人員,服務對象或其問題不在機構的職責、使命或功能之內(nèi),社會工作者認為其他機構的資源、素質(zhì)更優(yōu)越,服務的數(shù)量適于其他機構,其他機構具有處理特定服務對象或問題的特權(如社區(qū)矯正服務的專門機構);②服務對象不愿接受服務,機構功能不符合服務對象需要或已經(jīng)解決了問題;③服務對象對問題的看法和期望與社會工作者所能提供的服務不相符,或者是社會工作者所能提供的服務不能解決問題,或者是服務對象沒有充分的動機投入必要的時問、力量和資源。

      5.【答案】C

      【解析】社會工作者選擇介入行動的原則包括:①以人為本、服務對象自決;②個別化;③考慮服務對象的發(fā)展階段和他們的特點;④與服務對象相互依賴;⑤瞄準服務目標;⑥考慮經(jīng)濟效益。其中,以人為本、服務對象自決的原則要求,介入行動要體現(xiàn)以人為本的原則,從服務對象的需要和利益出發(fā),并且在決定介入行動時要有服務對象的參與。

      6.【答案】B

      【解析】在幼兒期面臨的問題有:除了生理發(fā)育方面的問題外,嬰兒期的兒童會有分離焦慮,而處于兒童早期的兒童會出現(xiàn)恐懼,害怕環(huán)境中出現(xiàn)陌生物體或新事物或新面孔;害怕黑暗,害怕睡覺。外界環(huán)境影響的作用逐漸顯現(xiàn),一些個體開始表現(xiàn)出行為及心理偏差。

      例如,過度依賴、說謊、攻擊性行為等。

      7.【答案】B

      【解析】保護性服務指通過介入外部監(jiān)督或者強制等方式,防止兒童被虐待、忽視和剝削。其目的是為了減少侵害發(fā)生的可能,或者制止已經(jīng)發(fā)生的侵害。如少兒失學、家庭暴力、兒童處于危險性環(huán)境等。可以通過對責任者的宣傳教育,建議相關機構介入,以至于尋求司法途徑等進行介入。其核心焦點是在確保兒童權益的基礎上,盡量保持其生存環(huán)境的穩(wěn)定性。

      8.【答案】D

      【解析】艾里克森將人的一生劃分成八個階段,每一階段或多或少均以同一性危機的概念來貫穿:①學習信任階段(0~1.5歲):基本信任和不信任的心理沖突;②成為自主者的階段(1.5~3歲):自主與羞恥、懷疑的沖突;③發(fā)展主動性階段(3~5歲):主動與內(nèi)疚的沖突;④變得勤奮階段(6~l2歲):勤奮與自卑的沖突;⑤建立個人同一性的階段(12~19歲):自我同一性和角色混亂的沖突;⑥承擔社會義務階段(19~25歲):親密與孤獨的沖突;⑦顯示創(chuàng)造力感的階段(25~65歲):生育與自我專注的沖突;⑧達到完善的階段(65歲以上):自我完善與絕望期的沖突。

      9.【答案】A

      【解析】兒童的需要包括:①生存的需要;②愛的需要;③學習的需要;④游戲的需要;⑤社會化的需要;⑥被保護的需要。

      10.【答案】D

      【解析】老年社會工作是運用老年學的相關知識,以老年人及其相關人員和系統(tǒng)為工作對象,幫助老年人,特別是處境困難的老年人,改善社會功能,提高生活質(zhì)量,使老年人有更好的社會適應和福祉。

      11.【答案】B

      【解析】個人需求取向主要是指服務方案的設計是回應服務對象的需要,因此在整個服務方案的策劃過程中,社會工作者起著發(fā)起者和推動者的作用,通過與服務對象建立關系,然后發(fā)動服務對象挖掘自身需求,社會工作者和服務對象應共同收集各類服務信息,并在對各類信息進行分析的基礎上形成符合服務對象需要的各類服務方案。本題中,阿偉性格內(nèi)向,幾乎不與任何人來往,社會工作者應積極引導阿偉挖掘自身需求,幫助阿偉擺脫當前困境。

      12.【答案】A

      【解析】青少年社會工作一般可分為微觀、中觀、宏觀三個層面。微觀層面一般是指個人層面的社會工作,即針對青少年個體需求而開展的個案輔導服務。

      13.【答案】D

      【解析】目前,我國高度重視將社區(qū)工作方法應用于殘疾人社會工作中,社區(qū)康復在我國正式成為重要的協(xié)助殘疾人康復的方法。

      14.【答案】C

      【解析】AB項屬于治療性青少年服務的內(nèi)容;D項屬于預防性青少年服務的內(nèi)容。

      15.【答案】D

      【解析】對未成年流浪者來說,成長小組讓他們認識到成長的意義和價值,通過重新思考成長有利于他們加深對家庭的認識,也利于他們回歸主流社會。

      16.【答案】C

      【解析】研究表明,一些人之所以犯罪,是因為其生活的家庭及其周圍的社區(qū)環(huán)境惡劣,存在許多不利于人健康成長的影響因素,如父母離異、家人酗酒、家庭教育方式失當、鄰里失和、毒泛濫、賭博盛行、偷盜猖獗等。這些現(xiàn)象的存在,不利于罪犯的更新改造。矯正社會工作者的工作重心,除了在于針對罪犯個人的監(jiān)管、教育和服務外,還應著眼于家庭和社區(qū)環(huán)境的改善,營造有利于罪犯更新以及預防犯罪的健康和睦的家庭和社區(qū)環(huán)境。

      17.【答案】B

      【解析】對于老年人而言,心理的老化包括知覺、智力、解決問題、理解過程、學習及再學習過程、內(nèi)驅力以及情緒等方面能力的降低,并由此而產(chǎn)生的反應遲緩現(xiàn)象。老陳出現(xiàn)的學習困難現(xiàn)象即屬于心理老化的范疇。

      18.【答案】C

      【解析】社會工作者要在見老人前準備好一些輔助工具,如老花鏡、助聽器、紙、筆等,并鼓勵老人在跟自己交流的時候使用這些輔助器械。對于聽力不好的老人,要準備助聽器、紙筆,如果在公眾場合,準備麥克風。

      19.【答案】B

      【解析】按照國際標準,我國一般把60~69歲的人稱為低齡老年人,70~79歲的人稱為中齡老年人,80歲以上的人稱為高齡老年人。

      20.【答案】C

      【解析】社會性別是在人們社會化的過程中形成的。通過接受教育,男孩和女孩分別學習如何按照社會關于不同性別的要求和觀念來規(guī)范自己的行為,以符合社會性別角色有關男人和女人的定型。社會性別社會化的過程深深影響了女孩和男孩以及女人和男人的行為、態(tài)度和技能。傳統(tǒng)的、定型的社會性別觀念規(guī)定了男人和女人的不同發(fā)展路徑。

    【助理社會工作師基礎題及答案】相關文章:

    2017年助理社會工作師模擬基礎題及答案03-09

    2017年助理社會工作師基礎考題及答案02-27

    2017年助理社會工作師模擬基礎題03-09

    2017助理社會工作師綜合能力模擬基礎題03-09

    2017年助理社會工作師基礎知識題型及答案03-09

    2017年助理社會工作師基礎模擬題及答案03-09

    2017年助理社會工作師基礎試題03-09

    2017助理社會工作師綜合能力基礎試題03-09

    2017年助理社會工作師考題及答案03-09

    91久久大香伊蕉在人线_国产综合色产在线观看_欧美亚洲人成网站在线观看_亚洲第一无码精品立川理惠

      日本欧美在线播放免费人成 | 在线观看免费的成年影片 | 中文字幕日韩在线 | 制服久久香蕉综合 | 一级a视频在线观看免费 | 日本人成在线视频免费播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