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歷史《明清君主專制的加強》說課稿

    時間:2024-07-04 21:40:08 曉鳳 高中說課稿 我要投稿

    高中歷史《明清君主專制的加強》說課稿范文

      作為一名專為他人授業解惑的人民教師,就有可能用到說課稿,說課稿有助于提高教師的語言表達能力。那么大家知道正規的說課稿是怎么寫的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高中歷史《明清君主專制的加強》說課稿范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高中歷史《明清君主專制的加強》說課稿范文

      高中歷史《明清君主專制的加強》說課稿 1

      一、說教材

      1、教材地位

      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是我國封建社會占統治地位的政治制度。該制度經過秦漢、隋唐、宋元等階段的不斷發展,至明清時期達到頂峰。明代罷中書省、廢丞相,內閣制為中央輔政機構;清代以內閣及軍機處為中央輔政機構,協助皇帝處理軍政要務。明清兩代,以六部為中央政務部門,分理國政,直屬皇帝。皇權兼并了相權,使皇權發展到頂端。本節課承接本單元的第2課專制主義中央集權的建立、第3課專制主義中央集權的發展,使專制主義中央集權的脈絡清晰地呈現在同學們的面前。同時明清時期專制主義中央集權的強化使中國在政治上大大落后于同時代的西方國家,揭示了近代中國落后于西方國家的一個原因,從而為學生以后學生第四單元《近代中國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奠定了基礎。

      2、課標要求

      《高中歷史新課程標準》對這一節內容作了這的要求:了解明朝內閣、清朝軍機處設置等史實,認識君主專制制度的加強對中國社會發展的影響。

      3、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1)、廢行省、設三司;廢丞相,權分六部。

      (2)、識記清初政治制度的變化;軍機處的設置。

      (3)、了解明朝內閣制度形成的經過極其發展。

      (4)、理解內閣制與宰相制的區別。

      (5)、理解中國古代政治制度的基本概念:內閣、軍機處,并結合具體歷史背景和歷史階段特征加以分析、評價,培養學生辯證的思維能力。

      (6)、從多角度分析明清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強化和完備對中國社會發展的影響,培養學生初步運用歷史唯物主義分析歷史問題的能力。

      (7)、掌握古代中國政治制度的演變趨勢極其對當時社會所產生的積極作用。

      過程與方法:

      開展討論、辯論等教學活動;提高學生表達、探究等方面的能力;培養“論從史出”的歷史學科素養。

      情感、態度、價值觀:

      (1)、通過學習本課,認識到明清君主專制制度的強化,既有助于多民族國家的鞏固,也帶來了嚴重的負面影響,阻礙中國社會的進步。

      (2)、通過本課的學習,認識到明清君主專制的加強是造成中國近代落后和被侵略的原因之一,激發學生為祖國的.富強而努力,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精神。

      4、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明清加強君主專制的措施

      難點:內閣制與宰相制的區別;明清加強君主專制的影響

      二、說學情

      高中學生自身的知識、個性與社會性都比初中有了較為充分的發展,他們具有強烈的探究世界的動機,他們的分析能力、辯證思維也明顯增強,而且獲得比較豐富的學習策略。對于本課內容學生在初中歷史學習時接觸過,但對它的認識比較膚淺,大多停留在表層,沒有形成系統、深刻的認識。

      三、說學法

      科學有效的學習方法是培養學生強烈的求知欲和激發學習激情的重要因素。在這一課的學習中,應該有意識的培養學生以下兩種學習方法:

      一是觀察學習法,充分運用材料作鋪墊,引導學生主動地運用自己的觀察力從各種歷史材料中獲取有效信息。期望學生在運用歷史材料的過程中,進一步認識到歷史材料是認識歷史的主要途徑,培養從中提取有效信息與辨析歷史材料的方法;培養“論從史出”,“以史實為依據”的歷史學習習慣。

      二是思辨學習法。通過提供相關知識背景,創設各種具有探究性的問題情境,開展課堂討論,形成互動的課堂氛圍,在合作與交流中切實體驗歷史,深刻理解歷史。

      四、說教法

      應該充分利用歷史學科蘊含豐富圖片、史料資料的特點,采用多媒體教學手段,創設含有真實事件或真實問題的情境,讓學生在探究事件或解決問題的過程中,自主地理解知識,使教學過程成為一個動態的、有機的整體。使學習過程成為“感知-理解-運用”的過程,更是掌握方法、積累經驗、發展能力、生成情感的過程。

      五、說教學過程

      1、新課導入

      帶領同學們回顧一下第2、3課學習的內容,因為第2課講的是專制主義中央集權的建立,第3課講的是專制主義中央集權的發展,對這兩節課內容的復習將專制主義中央集權的發發展脈絡完整的呈現在學生面前。接下來就通過對胡惟庸案的講解導入本節課的內容。

      2、問題探究,突破重點、難點

      ①導入新課后,通過多媒體課件給學生們展示一段朱元璋大肆殺戮功臣的資料,提示學生大肆殺戮功臣是朱元璋加強中央集權的措施之一,接著引導學生看課本提問他們朱元璋為了加強中央集權還采取了哪些措施,從而得出明代加強中央集權的措施。關于清代加強中央集權的措施,主要是引導學生回憶清宮戲中見到的一些現象,通過討論來總結清代加強中央集權的措施,因為最近有關清代宮廷的電視劇比較多,學生們應該都接觸過。這是難點“明清時期加強君主專制措施”的解決方案。

      ②難點“宰相制和內閣制區別”解決方案:著名史學家錢穆在其《國史大綱》曾指出:“(明朝)國家并未正式與閣臣以大權,閣臣之弄權者,皆不免以不光明手段得之。此乃“權臣”,非大臣。故雖如張居正之循名責實,起衰振弊,為明代有數能臣,而不能逃眾議。”引導同學們認識到宰相是“大臣”,握有大權的閣臣只是“權臣”。然后通過課本P17“歷史縱橫”中張居正的案例來引導學生認識到“在宰相制下,宰相被制度賦予決策大權,其地位十分鞏固。但內閣只是皇帝的侍從咨詢機構,本身并無決策權。雖有內閣大學士大權在握的現象發生,但其權力并不來自于制度及其職位,而來自于最高統治者的個人支持與信任,比如張居正當時是有皇太后的支持。一旦失寵,其地位便會一落千丈,張居正死后的下場可以證明這點。因此,盡管有人認為明代的首輔即變相重設的宰相,但其權力與前代宰相已不可同日而語,更談不上制約皇權。”

      難點“明清加強君主專制的影響”解決方案:主要是通過對西方內閣和明清時期內閣的比較這一探究性問題來認同學們認識到:明朝的內閣是皇權專制強化的產物,它加強君主的絕對權力,保證君主對全國的統治,進一步鞏固了皇權至高無上的地位。而西方近代的內閣是政治民主監督機制,有助于防止專制獨裁。中國的內閣使得中國走向專制、愚昧,而西方近代的內格使他們走向民主、科學。從而引導同學們來總結明清時期中國社會的發展開始大大落后于西方。

      3、課堂小結

      在講授完本節課的內容后,帶領學生對本節課的內容做一個簡單的回顧,力求本課內容當堂消化,以減輕學生的課業負擔。同時對中國古代政治制度的發展演變作個小結。

      4、知能訓練,運用遷移

      體現一定的層次性,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要求。

      5、布置作業

      六、板書設計(略)

      高中歷史《明清君主專制的加強》說課稿 2

      【學情分析】

      本課的教學對象是高中一年級的學生,通過初中的學習,已經初步了解中國古代的封建制度;由于平時媒體的傳播(如電視劇等),比較普遍地以明清時期為素材,因此,學生對明清君主專制的加強及發展會有所了解。但學生在認識君主專制制度加強的背景及對中國社會發展的影響上,仍存在一定難度,需要教師加以指導與解釋。

      【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

      (1)識記明朝加強君主專制的措施(廢丞相,權分六部),理解宰相制度的廢除是強化君主專制的必然結果。

      (2)了解明朝內閣制度形成的經過及其發展;理解內閣制與宰相制度之間的區別,培養學生比較歷史事件的能力。

      (3)掌握軍機處的地位與作用,理解它對君主專制進一步加強的影響。

      2、過程與方法

      (1)聯系歷朝歷代皇權與相權之間的矛盾,結合明清的社會背景,引導學生分析明初廢除宰相制度的必然性。

      (2)通過討論,比較內閣制與宰相制之間的異同點,培養比較、分析歷史問題的方法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認識到封建君主專制制度的強化,既有助于多民族封建國家的鞏固,也極大地阻礙了中國社會的進步,做一個有民主意識的現代公民,既不妄作一個否定中國傳統的“憤青”,更不能做唯唯諾諾的奴才,做到真正愛國。

      【教學重難點】

      明清加強君主專制的措施和影響;內閣制與宰相制的區別;

      【課時安排】

      一課時

      【教學方法】

      講授法與情境導入、啟發式教學相結合

      【教學用具】

      課本、多媒體、粉筆、黑板

      【課堂教學】

      [課程導入]

      利用《鳳陽花鼓》片段導入“說鳳陽,道鳳陽,鳳陽是個好地方,自從出了朱皇帝,十年倒有九年荒。”設問學生:“朱皇帝”是誰安徽鳳陽自從出了明太祖朱元璋后,非但沒有呈現出富貴吉祥之兆,反而十年九荒,這是怎么回事呢明太祖朱元璋是一位什么樣的'皇帝呢他在政權建設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呢[講授新課]

      [板書]一、明朝宰相制度的廢除和內閣的出現

      [板書] 1、宰相制度的廢除

      原因:

      思考:閱讀課本導言和《資料回放》內容,思考宰相制度起源于何時朱元璋為何要廢除宰相制度

      (根本原因:宰相制度下相權過大,威脅皇權集中;

      (直接原因:胡惟庸的驕恣擅權

      (2)措施:

      (地方:廢行中書省,實行三司分權。

      (中央:廢除中書省和丞相,以六部分理全國政務,直接對皇帝負責。互不統轄,各司其職

      議一議:聯系宰相的職責與其在歷史上的作用,結合課本17頁《學思之窗》,談談宰相制度的廢除究竟有何利弊

      (3)宰相制度廢除的影響

      利:有利于加強皇權,防止了權臣亂政,君主專制進一步加強;

      弊:容易造成皇權過分集中,加重皇帝的負擔,造成太監亂政。

      [板書] 2、內閣的出現

      思考:朱元璋廢除宰相制度加強皇權后,事情又發生了怎樣的變化

      (1)原因:廢除宰相制度后皇帝工作量大,希望有人分擔

      (2)過程

      明太祖:殿閣大學士(侍從顧問)——奠定基礎

      明成祖:文淵閣大學士(參與機務)——正式確立

      明宣宗:內閣大學士(票擬權)——發展

      明神宗:內閣首輔(張居正侵奪六部職權)——全盛

      思考:什么叫“票擬”什么是“批紅”你能否用現代詞匯通俗地解釋它

      票擬就是秘書起草對公文的審批意見;批紅就是領導對審批意見的認可與否。

      (3)內閣的性質特點:

      ①明朝內閣始終不是法定的中央一級的行政機構或決策機構,只是為皇帝提供顧問的內侍機構;

      ②閣臣的升降由皇帝決定,職權的大小依皇帝旨意而定;

      ③票擬是否被采納最終還得取決于皇帝的批紅

      思考探究:有人以張居正為例,認為內閣首輔就是宰相,內閣制就是宰相制,你認為這種說法正確嗎比較兩種制度。

      宰相內閣首輔權力來源宰相制度賦予皇帝個人信任職責一級決策者侍從咨詢為主任免經皇帝和大臣商量直接由皇帝意愿決定對皇權的影響制約皇權君主專制強化的產物結論內閣首輔不同于宰相不能對皇權起制約作用

      [板書]二、清朝君主專制達到頂峰

      議政王大臣會議(決策機構)——皇權收到限制

      清初商討和決定軍國大事的最高權力機構,它決策的事情,皇帝也很難更改

      設立南書房(參與機要事務)——與議政王大臣會議、內閣三足鼎立

    【高中歷史《明清君主專制的加強》說課稿】相關文章:

    高中歷史說課稿:《明清君主專制的加強》07-15

    高中歷史《明清君主專制的加強》說課稿02-12

    高中歷史《明清君主專制的加強》說課稿模板07-28

    人教版高中歷史必修一《專制皇權的不斷加強》說課稿07-20

    高中歷史說課稿12-12

    高中歷史說課稿02-03

    (經典)高中歷史說課稿05-28

    高中歷史說課稿03-29

    高中歷史說課稿優秀01-11

    91久久大香伊蕉在人线_国产综合色产在线观看_欧美亚洲人成网站在线观看_亚洲第一无码精品立川理惠

      亚洲欧美国产精品有字幕 | 亚洲一区网站观看 | 亚洲人成在线观看不卡 | 五月婷婷之五月婷婷 | 亚洲综合国产欧美在线 | 中文字幕的a级一片 |